<h3>没落贵族与新兴豪门<br>作者 特立(TERRY)</h3> <h3>英国世系贵族</h3> <h3>(1)在“贵族”这一阶层被打入冷宫几十年,改革开放后又时不时出现在街头巷议或所谓高端人士的盛宴或隆重场合。甚至有人大言不惭地说,“我们正在过着贵族生活。”随之,所谓的豪门和富豪家族也堂而皇之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拜金时代,左右逢源时尚起来。然而,贵族与豪门自古有之,究竟有什么深层含义,现代人却知之甚少,请看下面的资料表述。<br>贵族这一阶层最早起源于欧洲,意指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中拥有财富和权势的上层家族。贵族主要基于家族血统和世袭头衔,如西方一些国家或地区从历史沿袭下来的王室或拥有爵位封号的豪门望族。尽管这些富贵家族经过数十代朝代更迭,但他们的财富或领地依然属于他们或他们的后裔,并受到法律保护。例如,欧洲的皇室家族和贵族爵位(如公、侯、伯、子、男爵)的分封。<br>据资料考证,中国古代贵族与西方贵族类似,如商周时期的贵族制起源于分封制,诸侯、卿大夫等通过世袭掌握土地和权力,形成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法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达到鼎盛,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而典型的先秦世卿世禄贵族,通过宗法制维系世袭统治。但他们大都是改朝换代后逐渐确立的,很少是以先朝的权力和地位沿袭的。</h3> <h3>欧洲近代贵族</h3> <h3>欧洲近代贵族</h3> <h3>(2)这种基本以改朝换代后形成的贵族富豪,伴随着权力重树、文化与制度的相互适应与更章,逐渐演变为新兴贵族。秦灭六国后,传统贵族(如六国宗室)被铲除,取而代之的是以军功授爵的“新贵”,如商鞅变法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因战功封侯。西汉初年,刘邦起兵(如萧何、曹参)从底层官吏跃升为开国元勋,形成新的权贵阶层。<br>纵观历史,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削弱诸侯势力,进而瓦解了诸侯贵族。东汉崛起的豪强地主刘秀家族最终形成中央集权成为统治核心,就是新型贵族的典型代表。东汉至唐末,士族门阀取代诸侯成为新贵,隋唐的科举制,冲击了贵族特权。他们拥有军事和经济实力并控制资源与文化和社会意识导向,统治基础由平民阶层的刘邦时代彻底转向门阀贵族体系。<br>宋代以后贵族世家逐渐消亡,象征财富和地位的社会体系,被科举制下的官僚和新型巨富或地方豪强(豪门)取代。虽然新贵豪门富可敌国,但缺乏世袭贵族的官方身份和地位,主要通过科举、捐纳等方式得以升迁。然而尽管世袭贵族已失去法律特权,仅作为象征性身份存在,基本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贵族世家的家风、家规家训等礼仪的遗风仍然存在。</h3> <h3>欧洲现代贵族</h3> <h3>(3)中国古代贵族阶层的盛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古代贵族世家在唐朝后期已名存实亡,而门阀士族因黄巢起义等社会动荡走向衰落;直至宋代,贵族世家的残余势力基本消散。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与官僚体制成为主体,仅遗存孔府与清末的黄马褂等少数象征性贵族;豪强世族与商人阶层兴起,但仍然效仿贵族礼仪、捐官、联姻士族等获取头衔、社会声望和地位。<br>豪强门阀通过土地兼并、商业交易,扩大经济影响力有限,于是豪门家族相对门户开放,以获得跨越阶层式的财富积累。例如明清商人通过捐纳跻身权贵仕途,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常家庄园等建筑彰显雄厚的财富就是明证。虽然这些富商大贾缺乏贵族世家的儒家文化学术传承的底蕴,但仍然以家族古训与戒律为尺度立牌立坊提醒告诫后人如何守住财富,如何做人。<br>贵族与豪门的根本区别在于:贵族主要基于家族血统和世袭头衔和爵位。他们的财富和封地享有世袭特权,受到法律保护,绝不会化为乌有。而现代通过改朝换代跻身于豪门的家族门阀,他们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是通过商业或金融领域的拼搏获得而非血统或世袭传承。因此其社会地位缺乏社会制度保障,经济波动时有发生。</h3> <h3>中国近代贵族</h3> <h3>(4)西方贵族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具有悲天悯人的高尚思想和独立意志,淡泊人生的行侠仗义与超越物质束缚的灯塔精神;以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为准绳,不断总结和完善正确认知世界的理念和行为规范;把尊严和荣誉看得高于生命,否则毋宁死去,绝不背信弃义,见利忘义!早在18世纪贵族思想家、法国法学家孟德斯鸠在他的权威著作《论法的精神》里就明确系统阐明了这一理念。<br>贵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的高尚道德情操与奉献牺牲精神,特别是为祖国而战的状态下。贵族精神还必须具有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见义勇为、不畏强权、尊重女性,同情弱者、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追求自由博爱,骁勇善战的骑士精神,还有延续至今的“俯视下层,同情弱势群体”的贫民意识。也许某个深明大义的勇者是一贫如洗的贫民,但他的壮举会使他一夜成为精神贵族。<br>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就是具有贵族精神的典范;而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 佛莱明,为医学做出重大贡献,却是一个位具有贵族精神的贫民。他俩后来的一段传奇故事令人敬佩而传为佳话。曾任修道院院长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沙修女虽然生于富贵家庭,但她一生致力于拯救贫穷和苦难中挣扎的贫民。</h3> <h3>中国30,40年代贵族</h3> <h3>(5)中国历史上具有贵族精神的名人也有不少,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现代哲学大师、文学家胡适,中国建筑师贝聿铭等,他们都是具有高尚思想情操的贵族。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杰出女性核物理学家何泽慧,虽然家世显赫,但她生活极其简朴,为中国的物理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br>在国破家亡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具有民族大义,为国捐躯的达官贵人。像豪门贵族国民党上将张自忠、贵族世家戴万龄、空军陈怀民、南开校长张伯苓之子张锡钴、林徽因的弟弟林恒等贵族都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遗憾的是由于抗战和内战,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贵族豪绅世家也在历史的进程中消失。<br>特别是共和国建国以来,随着把资本家、地主、富农等都铲除掉,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贵族、豪绅等富贵世家及其财产几乎都被融合,他们克己复礼的博爱处世哲学也随之淡漠。文革后在经济改革大潮中涌现出一批新兴的豪门富家或暴发户。而他们身上却几乎没有曾经贵族的行为道德规范,他们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却与过去的贵族世家截然不同甚至背道而驰。</h3> <h3>中国30,40年代贵族</h3> <h3>(6)现代豪门家族多指那些拥有显赫财富和地位的富豪家族。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与权贵联姻,经过短短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原始财富积累,迅速掌握了工商界、金融界、文化界等领域的经济命脉,进入富豪行列。而他们拥有的财富要比过去世袭贵族、资本家、地主豪绅等所获取的财富总和多的多,甚至富可敌国。<br>这些新兴豪门家族带动全国纳税人使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功不可没”!由于他们所拥有的财富确立了重要的社会地位,也赢得了普遍声誉。他们本应该在社会中树立家族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为家族和国家再立新功,继承过去贵族精神的衣钵,肩负起时代重任和使命,引领时代精神。<br>这些新世纪的新型豪门阶层多以红二代、新型富二代和暴发户为标志,在新时代确实起到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遗憾的是,他们很少有人具备贵族或豪门世家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以巧取豪夺或弯道超车的短平快等方式,以政商联姻获取原始积累或以垄断土地获取财富和社会地位。但这些所谓的成功在永恒的社会法和自然法中都是虚幻的存在。<br>更可悲的是现代富豪家族间的竞争、权斗与利益冲突尖锐激烈,最终演变为公开的豪门家族间的地位攀比、炫富和感情纠葛的消耗战。尤其近年来,把富豪家族间的相互绞杀与恶斗转换成没有政审,充满荒唐故事情节的当代电视短剧充斥影视界。这些短剧角色的行为大都违背常伦,在社会中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最根本原因是赤裸裸的追名逐利,摈弃了千年恒久不变的孔孟之道和伦理法则。</h3> <h3>中国最后的贵族</h3> <h3>中国现代豪门</h3> <h3>作者简介:熊崇岐,笔名特立(Terry),1978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外语系,1982年毕业后先后在中学中专任英语教员,后期在内蒙古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仍然当英语教员,职称副高。在几十年学校任教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满园桃李。擅长俄语的他曾在内蒙古供销学校兼任俄语课,并几次赴俄罗斯当俄语翻译。<br>他热爱文学艺术和音乐,写过诗作过画也创作过歌曲,曾经读过不少世界名著,退休后又拿起笔杆开始写作,已刊出《欧洲梦幻之旅》《烟花三月下扬州》《新疆旅游日记》《荒毛地》《归绥市》《归绥市的城门》《青城电影》《抓壮丁》《蓝宝石的故事》《图瓦的祭奠仪式》《伊尔库茨克奇遇》《图瓦中医诊所》《老三届的考学之路》《母爱永恒》《难忘的学校乐队》《墓葬文化》《果戈里故事简介》《刘汉及其家人》《师生情》《珠海圆明新园》《惠州打工》《五十年代绥远城》《龙的故事》《绥远城西街》《神游深圳》《炼狱》《大串联》《士兵之歌》《冰海沉船》《悲惨世界》《陈年往事》《教育的诗篇》《绥远城的满族》《乡村女教师》《话说归绥城门》《从历史走来的青城》《经典电影的魅力》《齐纳尔巴图》《远去的欧洲系列》《战争与和平启示录》《复活》《共产党员》《草原恋》《唐·吉诃德》《山西大院》《呼唤真善美》《台湾三叔》《伊尔库茨克火车站》《哈姆多瓦农庄》《电影名人瓦尔特》《满族服饰》《吃水不忘打井人》《流浪者观后》再写一篇《贵族的渊源》《索菲亚大婶》《中西方墓葬文化》《遥远的高头窑》,再写一遍《没落贵族与新兴豪门》以飨读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