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参观腾冲国殇墓园与滇西抗战纪念馆有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正值我国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回望去年3月那次腾冲之行,参观国殇墓园与滇西抗战纪念馆的场景,仍在心底激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是为纪念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园名取自《楚辞》“国殇”篇;国殇墓园主体建筑由大门、陈列馆、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等组成,同列布于沿东北至西南的主轴线上,松、杉、竹、柏、杜鹃、山茶映衬其间。</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于2011年9月14日建成。整个建筑群由纪念广场、纪念碑、英烈墓冢三个部分构成。全部石材采用腾冲本地出产的火山石,以本色、质朴的风格,表达对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七十年祭碑文。</p> <p class="ql-block">墓碑群</p><p class="ql-block">墓碑群立有3346块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及19名盟军将士墓碑;另外还安葬有从缅甸南坎、腊戌、芒友等地迁于此的远征军将士遗骸。</p> <p class="ql-block">于右任题:天地正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殇墓园,安葬着滇西抗战中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将士英灵。踏入园区,“天地正气” 石碑庄严肃穆,黄菊静放,似在诉说对英烈的追思。沿着台阶上行,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墓、纪念碑等依次映入眼帘,忠烈祠内,记录着那段热血奋战的历史,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为重檐敬山式建筑,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捐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悬卦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群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何援章的“腾冲会战概要”“忠烈祠碑” 等碑记。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p> <p class="ql-block">在忠烈祠后小团坡顶建有高十余米的纪念塔。纪念塔上部有霍揆章题书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斗士纪念塔”,下部有李根源题书的“民族英雄”。与纪念塔、烈士墓、忠烈祠等相对的大门左侧墙边,筑有含陪祭意义、象征侵略者惨败的“倭冢”一座。</p> <p class="ql-block">倭冢</p><p class="ql-block">倭冢位于整个国殇墓园地势最低的地方。圆形墓穴前,长方形石碑上,有着李根源书写—“倭塚”,内埋侵腾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八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代理联队长太田正文大尉、桑弘大尉的尸体三具。</p> <p class="ql-block">纪念广场入口的正面,是“华岳英灵”四个大字,以雄浑的笔力,表达对抗日英烈的纪念。纪念广场的两侧,是二十个大小不等的立碑,以错落有致的方式组合成碑林,揭示出当年中缅印战区抗战风云的起伏跌宕,并纪念为此牺牲的数万中国远征军将士。从纪念广场的右侧开始,分别是“中国远征军简介”“中国远征军三个时期战斗序列”“中国远征军十大主要战役”“中国远征军十三位殉国高级将领名录”“中国远征军部分阵亡将士名录”“中国远征军部分参战将士名录。</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纪念馆坐落于腾冲国殇墓园东侧,占地面积22.02亩,建筑面积9492平方米,纪念馆与原国殇墓园融为一体。纪念馆馆舍建筑采取框架结构,成“V”字形,寓为胜利之意,主展区采用多空间立体布展的办法,以抗战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凸显了陈展效果和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滇西抗战纪念馆与国殇墓园相邻,馆内陈列丰富。从珍贵文物到详实史料,从逼真场景复原到震撼雕塑,全方位展现滇西抗战历程。“中国远征军” 字样下,将士雕像英武不屈,大型浮雕生动再现战斗的惨烈与悲壮,沉浸式呈现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内的滇西抗战纪念馆与墓园融为一体,更全面的再现辉煌的滇西抗战历史、弘扬不屈的民族精神,更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研究和再现滇西抗战历史、缅怀先烈、祈愿将发挥更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参观中,心情数次被震撼与悲痛占据。震撼于远征军将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无畏;悲痛于战争带来的惨烈牺牲与苦难。但更多的,是从历史中汲取的力量 —— 先辈们以热血换和平,如今的我们,怎能不铭记国耻、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八十载,历史的硝烟虽已远去,可民族的伤痛与先辈的精神,应永刻心间,警钟长鸣。身处和平年代,我们当传承这份爱国热忱与担当,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拼搏,让历史照亮未来,让先辈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护佑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