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烈与斯励兄弟

丹麦童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斯励(1900年-1931年),浙江诸暨斯宅村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早年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斯励曾就读于斯民小学,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三期学习,在校期间他与周恩来结下深厚友谊,还与郭沫若交谊甚笃,获赠“啸平兄,男儿为国轻生死,愿将马革裹残尸”条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革命生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斯励在黄埔军校毕业后,担任过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办公室主任,还先后担任北伐军政治部秘书、独立师师长兼党代表等职。1926年,他担任北伐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党代表,3月底随同北伐军进入上海。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周恩来不幸被捕,斯励和堂妹斯仲英以及哥哥斯烈联手,成功营救了周恩来。1928年,斯励在张秋人、胡公冕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幸遇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1年,顾顺章叛变,中共特科决定对顾顺章的家属采取制裁行动,以避免更大损失。而与顾顺章家人交往密切的斯励,在一次与他们打麻将时被牵连,不幸被灭口,年仅31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斯烈(1882年—1953年4月5日),字夔磬,浙江诸暨斯宅人。以下是他的主要生平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年经历:斯烈毕业于浙江武备学堂,1910年任广西陆军小学提调,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皆为其学生。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斯烈组织学生军支援,并驻军长沙,后领军撤回广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投身革命与实业:辛亥革命后,斯烈担任浙江都督府副官长,后在宁波举义,因反对袁世凯称帝遭到通缉,逃往日本。袁世凯死后,斯烈返回中国,再次东渡日本,入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回国后,斯烈致力于实业,协助俞丹屏筹建武林纸厂(华丰造纸厂前身),任常务董事,又与俞开办长兴煤矿,任业务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军事生涯:1925年,斯烈投奔广东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师第七团团长,次年升任旅长。1927年春,任第二十六军第二师师长、第二十六军副军长,参加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斯烈在上海第二师师部与周恩来会谈,后在其弟斯励劝说及周恩来的影响下,释放了周恩来。此后,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合,辞职南归,在杭州闭户读书7年。1936年,应陈仪之邀,出任福建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后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年经历:1937年8月,斯烈辞职回乡,任诸暨抗敌后援会副主任。1940年12月,任浙江省政府粮食管理处副处长。1948年,任浙江地方银行董事长,兼管粮政。新中国成立后,斯烈被选为浙江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并任杭州市救济事业委员会副会长。1953年4月5日,斯烈病逝。</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