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释沈从文先生作品中的方言

月下花农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沈从文先生作品的语言创新包含了三重维度,即湘西土语基础、明清白话传统和现代汉语规范,这“三位一体”使其方言书写既有地域特色,又与广大的汉语文化圈产生共鸣。沈从文先生作品的这种语言现象,与老舍先生的京味方言创作形成南北对照,属于现代文学语言书写的两大范式。因此,拜读欣赏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必须要理解作品当中的家乡语,否则在阅读时,就难以体会沈从文先生的用意,感觉上也就欠缺了地方特色,很不接地气,如同想要品尝地方的特色小吃却没有吃到当地正宗品味。</p><p class="ql-block"> 但问过度娘、用Ai搜索,发现对沈从文先生作品中家乡语的解释很少,有的解释还不准确。作为一个出生在渝东北地区,曾经在鄂西南、湘西北、黔东北和渝东北生活四十多年的阅读爱好者,应该把沈从文先生作品中的典型地方特色语言解释一下,以便所有的读者能体会到沈从文先生作品的地方气息,感受“三位一体”书写特色,理解现代文学语言书写的两大范式之一。现在归纳如下,以抛砖引玉,为品赏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出点绵薄之力。</p><p class="ql-block">1《泥涂》中“仰隔回家”的“仰”。有人误解为“让”、“待”、“时”,实际就是“您”的意思,现在秀山、酉阳、丰都、忠县一带仍然都有这样说法。</p><p class="ql-block">2《泥涂》中“请您驾不要说了”的“您驾”,实为“您”、“您老人家”,是一种尊称,特别是对老人或长辈,现在秀山、酉阳、丰都、忠县、石首、荆州一带仍有这样说法。</p><p class="ql-block">3《泥涂》中“才从失火那边救火回来的了”的“救火”,就是“灭火”的意思,这种说法比较普遍。</p><p class="ql-block">4《黄昏》中“把小小红嘴巴连头插进水荡中去”的“水荡”,就是“水凼”,小的小到一个巴掌大的坑,大的大到有水的池塘。</p><p class="ql-block">5《镜》中“老年人不向太阳取暖就是打瞌睡”和《扇陀》中“有四个向火烘手的巡行商人”中的“向火”的“向”,本意是“面向”,“向太阳”即“面向太阳”,也就是“晒太阳”,“向火”即“烤火”的意思,不是强调句式。</p><p class="ql-block">6《镜》中“少年人无事作时皆在晒楼或空坪里放风筝”的“晒楼”,是指楼顶敞开的那层,可以晒太阳,晒衣服,晾晒粮食等,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方言中现在都有这种说法。</p><p class="ql-block">7《静》和《泥土》中的“钉锤”不是“榔头”,而是“羊角锤”,它的一端是用来敲打的圆柱状,另一端如羊角,用来拔除钉子之类。</p><p class="ql-block">8《节日》中“尽铁条戳拉两下”和《知识》中“死的就尽他死了”的“尽”是“让”“随”“任由”的意思。</p><p class="ql-block">9《慷慨的王子》中“照例就见得不很高明”的“照例”是“依然”“照常”的意思。</p><p class="ql-block">10《慷慨的王子》中“心实厌烦”的“厌烦”就是“讨厌,而且烦躁”的方言。</p><p class="ql-block">11《油坊》中的“虽然这里的人也还学不到扯谎的事”的“扯谎”就是“撒谎”。</p><p class="ql-block">12《病》里的“阿黑身上也是穿得新浆洗的花布衣”的“浆洗”,是四五十年前洗衣服、被子之类的最后一道工序。把洗干净的衣物或被子等用米汤或者粉浆浸泡过一下,以便让衣服或被子晾晒干了后熨挺无皱褶。以前湘鄂川黔交界处的人们普遍有这种做法。</p><p class="ql-block">13《秋》里的“檐老鼠”就是蝙蝠,因为蝙蝠喜在砖瓦房的房檐下栖息而得名。</p><p class="ql-block">14《婚前》中的“咬得清痛”的“清痛”是“很”、“非常”的意思。</p><p class="ql-block">15《边城》里“已将近平时吃早饭时节了”的“将近”,就是“将要接近”、“临近”的意思。</p><p class="ql-block">16《边城》里“坐在他们身后边条凳上”的“条凳”是指长的凳子,一般高40-50厘米、长有1米2左右。</p><p class="ql-block">17《扇陀》里面“从此当真就不降落点滴小雨”的“当真”就是“确实”“真的”的意思。</p><p class="ql-block">18《扇陀》里的“自己心愿为国牺牲”中“心愿”就是“愿意”,“心里想”的意思。</p><p class="ql-block">19《渔》里的“弟弟也跟到后面来了”的“跟到”就是“跟着”的意思。</p><p class="ql-block">20《黔小景》中的“在前面过身的小村子里”和《泥涂》里“过后听到门前有打小锣的过身”的“过身”,是“经过,走过,路过”的意思。</p><p class="ql-block">21《黔小景》里的“望到门外黄昏的景致,望到天,望到地,望到他得稀烂的路”中的“望到”,是“看”“朝着某方向看”“发呆的看”的意思。</p><p class="ql-block">22《泥涂》中“就把所得到的脚步钱从摊子上买来的两个大柚”里的“脚步钱”,就是跑腿得到的辛苦费。</p><p class="ql-block">23《泥涂》里“预备到床上吃夜饭”的“夜饭”,是指“晚饭”,不是指夜间加餐或加点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