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词汇】成语“吴牛喘月”

毛RJ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p><p class="ql-block">演唱:柔情</p> <p class="ql-block">图/文/毛RJ/12655115</p> <p class="ql-block">  水边的芦苇轻轻摇曳,一只水牛正缓缓游过河面,它的角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坚硬,嘴上系着的绳子随水流轻轻摆动。水面平静如镜,将它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出来。这样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起“吴牛喘月”的典故,仿佛这只水牛也曾在酷热的夏夜,误将明月当作烈日而惊恐喘息。</p> <p class="ql-block">  美友,你没听过“吴牛喘月”这个成语吧,是的“吴牛喘月”确实是个很少见但也是很有意思的成语。</p><p class="ql-block"> “吴牛喘月”的原义是吴地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牛因为长期在湿热环境里干活,特别怕热。夏天看到月亮时,误以为是太阳,</span>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形容天气酷热。</p> <p class="ql-block">  中国水牛多生长在长江、淮河一带, 古代这个地方叫做吴,所以这里的牛就叫做吴牛。水牛很怕热,它只要一看到太阳, 就会全身发热,喘个不停。所以一到夏天,水牛就喜欢泡在凉水里,在阴凉的地方歇息。有的水牛看见月亮,误以为是太阳出来了,也会吓得不断喘起气来。总之,吴牛喘月是一种很奇妙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  吴地的概念首先源于春秋五霸之一的吴国,当时吴国的疆域大致以江苏长江以南地区为中心。</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丹阳珥陵葛城遗址考古挖掘现场揭示,江苏镇江丹阳市堪称古吴文化的摇篮。那么,究竟为何这里被视为古吴文化的发源地呢?</p><p class="ql-block"> 吴文化,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可以划分为古吴、吴地、吴中文化三个递进的阶段。而在这三个阶段中,古吴文化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丹阳,作为古吴文化的核心区域,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见证了吴文化从萌芽到繁荣的整个历程。因此,称其为古吴文化的发祥地,实在是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吴牛喘月”和丹阳还有段渊源呢?</p><p class="ql-block"> 李白当年路过丹阳(古名云阳)时,在《丁督护歌》里写“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就是借这个典故,描写纤夫们在酷暑下拉船的辛苦,把丹阳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场景结合得挺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丁督护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李白</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p><p class="ql-block"> 全诗解释:从云阳逆流而上,两岸商贾云集。正是吴牛喘月的炎热时节,拖船的纤夫们是多么辛苦啊。江水混浊不堪,无法饮用,壶里的水也半是泥土。纤夫们唱起《丁督护歌》,内心悲痛,泪如雨下。万人凿取大石,却难以将其运到江边。你看那又多又大的石头,真让人掩面流泪,为千古以来受苦的百姓感到悲伤。</p><p class="ql-block">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黄锡珪《李白诗编年》认为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李白游丹阳横山时所作。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公元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当时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齐澣在当地开凿新河,李白看到当时由云阳从水路运输石头的情形,因用当地古曲题目写下这首诗。</p> <p class="ql-block">  “吴牛喘月”还衍生了一个典故:晋武帝司马炎手下有一名叫满奋的臣子,他很有学问,为人也谦和。晋武帝对他非常器重,经常召他进宫商议国事,他也因而受到不少同僚的羡慕。但满奋从小生长在温暖的南方,特别怕冷,尤其到了冬天,更是把西北风看得像猛虎一样。而洛阳地处北方,冬季严寒而漫长,这让满奋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 一天, 晋武帝召见满奋,他知道满奋畏寒,就命人在北窗下立了一扇结实的屏风。 因为屏风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看上去好像只是一个空架子,风随时都可能吹进来把人卷跑。满奋顶着风,好不容易进了宫。晋武帝赐坐后,一个侍臣把椅子放到北窗下,满奋望着椅子,又望了望北窗,听着风拍打窗棂的声音,不由寒从心起,浑身打颤。他局促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坐吧,怕冷风吹;不坐吧,恐怕对皇上不敬。晋武帝看到满奋那左右为难的样子,大笑说:“你就放心坐下吧,那是琉璃屏风,挡风的效果更好。”满奋这才松了口气,同时又很不好意思,就自我解嘲道:“我就像吴地的水牛,疑心太重,以致一看到月亮就吓得直喘气”。</p><p class="ql-block"> 满奋以“吴牛喘月”自我解嘲,恰当而贴切。满奋怕冷,被寒风吓得不行;吴牛怕日晒,因此见了月亮也喘个不停。其实,这都是心理作用在作怪。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吴牛呢,如果人们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想办法克服心理障碍,心理作用是不能小视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