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昵称:侠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57384030</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自拍/网络致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家乡保定,有全国闻名的冉庄地道战遗址,我曾多次走进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和地道战遗址,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地道战遗址是重要的红色历史见证地,它记载了在抗日战争中,英雄的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奋勇抗战的革命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保定清苑区冉庄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冉庄地道战1997年被命名为第一批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被确定为中国第一批抗战纪念设施、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冉庄,仿佛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槐树和古钟是地道战的标志,大槐树经过战火的洗礼,岁月的风霜,虽然枝叶早已凋零,但仍然树干耸立,岿然不动,好像向人们诉说当年抗日军民的壮举,我们站在大槐树下仿佛听到了当年高老忠的敲钟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冉庄现在仍然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农村风貌。冉庄旧时的街道、墙院猪舍、牲口槽、高房工事等保存完好,并对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等进行了复原陈列。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面积30万平方米,完整保留着当年作战用的地道3000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地道战纪念馆,首先看到聂荣臻元帅为纪念馆题写的馆名,还有杨成武将军为展厅题写的牌匾。展厅里珍藏着大批宝贵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 辘轳和照明灯,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军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子弹及使用过的工具,烈士遗物、诗稿、照片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地道,几十处作战工事,地道网纵横交错, 犹如一座地下长城,让人不禁感叹当年人民群众的智慧。地道中,最令人驻足流连的是地下兵工厂。黑暗狭小的摆道内,当年民兵锻造打制的大刀、长矛及地雷、手榴弹等武器近万件。这里的每一处都诉说着那段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革命史,仿佛能看到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能听到当年战斗的枪炮声和奋勇抗敌的呐喊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英雄的冀中儿女,奋起反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日赞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日军侵占冀中以后,经常包围村镇,制造了一起又一起血案。冉庄地处冀中平原,没有青纱帐的时候,一望无垠的原野毫无遮挡。为躲避敌人的突然袭击,人们在野外挖洞藏身,因为只有一个洞口,一旦被敌人发现十分危险。后来人们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地道经过不断发展,从开始单一的躲藏变成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作战方式,使冀中平原成为打击日寇的重要战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地道在抗日战斗中发挥了巨大威力。日伪军出动大扫荡,被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打得措手不及,待拉开架势要进攻的时候,游击队员已经钻入地道无影无踪。当敌人撤退时,游击队员又从地道钻出,在背后一阵猛打,把日本鬼子打得人仰马翻、魂飞胆颤。地道战使抗日军民士气大振,严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提到电影《地道战》,相信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哼唱出这段旋律。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冀中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革命精神,激励了几代人的爱国情怀。《地道战》让我们看到了冀中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2年日本鬼子“五一”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冀中根据地的抗战形势空前严峻,地道战在各个抗日村镇广泛展开。冉庄的地道战,就是在这一时期打出了名,成为日本鬼子的“恶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地道战开始后,敌人也曾费尽心机,采用寻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但是智慧的冀中人民集思广益不断改进地道战。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洞口,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做掩护。为了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在洞口修筑陷阱、埋设地雷、插上尖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垒。这些地道,犹如地下长城,把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变成了不可攻克的要塞和森严壁垒的战场,堪称抗战史上的一大奇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冉庄地道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全长30余华里。到1944年冬,全冀中共挖地道1.25万公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民皆兵,全民参战,大打人民战争,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地道战,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一种作战方式,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抗日军民对敌斗争的伟大创举,是抗日军民全体智慧的结晶,在抗日斗争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地道战,难以忘怀的一抹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