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芦芽山下,清涟河畔,教师摇篮,学府五师,居八县中心,聚四方良师;历八十余载,培文化师资;凭一校之力,育上万弟子;靠奉献精神,谱八旬壮史。</p><p class="ql-block"> 回首辛巳,抗战犹酣,海潮庵寺,专署师范;壬午春月,学校迁搬,晋绥二中,保德庙滩;乙酉鸡年,硝烟尽散,校迁五寨,雄风再展。春秋十载,校址三易,筚路蓝缕,夜寐夙兴,擎举旗帜,抗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 五师之魂,盛世闻名,全面教育,重理崇文;领导赓续,校风稳定;主任德才兼备,科任勠力同心。赛诗赋,满园轰动;竞数理,学术精深;展书画,扬名三晋;办文艺,烜赫县城;继前风,副科萃集创新;导后进,激励青年才俊。百届师者,似蚕若烛,火燃膏心,暄暖桃李,苦心孤诣,织诗绣文。千班学子,求知若渴,观芦芽山,游荷叶坪,激扬文字,鸿猷大振。</p><p class="ql-block"> 噫嘻,一众弟子,来自农村;秋闱中考,捷足先登;但入黉宫,‘农袍’卸身。火车站接送,大礼堂迎新;茴子白留香,莜面窝强身;爱三字一话,盼队列练训;篮球场比赛、四道沟劳动;音乐楼弹唱,运动场跃腾。念吾师,执二寸粉笔,领子衿凝神,悉古今中外,察品类繁盛;敬吾师,耕三尺讲台,引门生驰骋,知天地人间,观宇宙阔宏。</p> <p class="ql-block"> 壮哉,五师骄子!毕业回乡,启智蒙童;散若星火,点亮山村;工资微薄,两袖清风;邃密群科,教学潜心。脚踏四季轮,肩扛日月星;废寝且忘食,粉屑亦沾巾;委身蜡烛业,复育桃李馨;栋梁做基石,劬劳度人生;无悔为世范,功高桑梓颂。</p><p class="ql-block"> 噫,社会发展,后浪推进;五师撤并,时代命运;光彩落幕,完成使命;建馆呈史,师生报恩,光照千秋,获得永生!时逢盛世,教育日新,把盏千盅,惟祝惟颂,师之伟大,母校光荣!</p> <p class="ql-block">河曲县黄河路小学四年级4班全体同学朗诵《五寨师范赋》录制:刘德芬</p> <p class="ql-block"> 这篇《五寨师范赋》,读来满是厚重与赤诚,是对一所学校八十余载风华的扎实回望,也藏着对教育本真的深切叩问。</p><p class="ql-block"> 开篇以“芦芽山下,清涟河畔”定址,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居八县中心,聚四方良师”的格局,更以“历八十余载,培文化师资”等短句,铿锵道尽学校的办学根基——不铺陈虚辞,却让“教师摇篮”的分量立了起来。写校址变迁时,从辛巳年海潮禅寺肇始,到壬午迁保德、乙酉定五寨,“校址三易,筚路蓝缕”八字凝练成了初创的艰涩,而“擎举旗帜,抗大精神”一句,又让这段历程有了精神锚点: 不是简单记史,更写出了学校骨子里的气脉。</p><p class="ql-block"> 赋文中段写“五师之魂”,笔墨尤见鲜活。“赛诗赋,满园轰动;竞数理,学术精深”等排比,铺开了全面育人的图景,不只是罗列活动,更透着“重理崇文”的校风温度。而写学子日常的部分,最是动人: “茴子白留香,莜面窝强身”是烟火气,“爱三字一话,盼队列练训”是少年志,“火车站接送,大礼堂迎新”藏着母校的温情,这些具体的场景,让“千班学子”的形象不再模糊,反倒像看见一群群鲜活的少年,在这方校园里欢快地生长。写师者则落于细节,“执二寸粉笔,领子衿凝神”,“耕三尺讲台,引门生驰骋”,没有华丽赞词,却把“似蚕若烛”的奉献,藏进了讲台上下的寻常里。</p><p class="ql-block"> 末段写学子离校后的坚守,最见赋作的深意。“散若星火,点亮山村”、“工资微薄,两袖清风”,道尽基层教师的甘苦;“栋梁做基石,劬劳度人生”,更是对“师者”价值的深刻注解: 他们或许不是聚光灯下的名师,却是乡村教育的星火,这份书写,让“五师骄子”的荣光有了着落点。即便写“五师撤并”,也无悲戚,只说“光彩落幕,完成使命”,末了以“光照千秋,获得永生”作结,把一所学校的命运,与教育传承的意义绑在了一起,格局全开了。</p><p class="ql-block"> 通篇看,文字谨严精彩,字字扎实: 史事有脉络,人物有温度,精神有传承。写的是五寨师范一所学校,却也照见了一代基层师范的坚守,更藏着对“教育何为”的朴素答案:不过是一群人,用八十载光阴,把“育师资”的本分,做成了“润桑梓”的功业,真是把教书育人的核心说透了。</p><p class="ql-block"> 实在是一篇窾坎镗鞳、撼人心魄的赋啊!</p><p class="ql-block">(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薛振齐评点)</p> <p class="ql-block"> 《五寨师范赋》堪称记史述怀的佳作。赋文通篇以时间为脉络,从初创迁徙的筚路蓝缕,到兴学育人的风华鼎盛,再到时代变迁中的使命落幕,脉络清晰且情感厚重。</p><p class="ql-block"> 文字间既有对校史沿革的精准勾勒,又饱含对师长授业、学子求知的细腻描摹,更藏着对母校精神的深情怀念——无论是“火燃膏心”的师者群像,还是“散若星火”的学子足迹,都写得真切动人。</p><p class="ql-block"> 行文上骈散结合,句式长短相宜,既见赋体的典雅庄重,又含白话的质朴亲切,于叙事中显风骨,于抒情中见赤诚,实为一篇能让五师人共鸣、让观者感佩的纪实之赋。</p><p class="ql-block"> (李新田/文)</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石凡昀,男,中共党员,山西省河曲县人。</p><p class="ql-block">教育背景</p><p class="ql-block">· 1984年毕业于五寨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 此后继续深造,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p><p class="ql-block">职业经历</p><p class="ql-block">· 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中学校长。</p><p class="ql-block">· 现任河曲县老干部大学书画系主任。</p><p class="ql-block">社会兼职</p><p class="ql-block">· 曾任河曲县晋商商会秘书长。</p><p class="ql-block">文艺成就与荣誉</p><p class="ql-block"> 业余时间热爱摄影、书法及文学创作,是《作家前线》签约作家和《现代作家》特约作家,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p><p class="ql-block">· 方言文化研究:2014年主编出版《河曲方言》(第一辑)。</p><p class="ql-block">· 民间文学:</p><p class="ql-block">· 创作的民间故事《碓臼墕的传说》入选旅游学院教材。</p><p class="ql-block">· 2018年,《桃山村的传说》被《晋语》期刊收录。</p><p class="ql-block">· 文学作品获奖:</p><p class="ql-block">· 2019年,作品《烟奴》荣获第二届“才子”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2021年,原创民歌词《走汉口》获第三届“华艺杯”感动中国一百年词曲大赛优秀作品奖。</p><p class="ql-block">· 辞赋创作与发表:</p><p class="ql-block">· 《翠峰赋》在《现代作家》杂志2023年第22期发表,并荣获该刊评审的优秀作品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五寨师范赋》在《现代作家》杂志2025年第三期发表,并荣获该刊评审的一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