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 云南13日游(下)2023.10.26—10.31

xmag

<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b style=""><font color="#ed2308">(特别说明:文中有些景点及历史事件的介绍来自“豆包”及网络)</font></b></span></h3><div><span style="font-size: 15px;"><b style=""><font color="#ed2308"><br></font></b></span></div><h5> 早餐后,我们从瑞丽前往腾冲。上午10时许来到龙江大桥。</h5> <h5>  龙江特大桥,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段,龙江中游河段;<span style="color:inherit;">2011年8月5日开工建设。2016年4月20日,历时近5年建成。2016年5月1日正式通车;龙江大桥总长2470.58米,桥面宽33.5米,为双向四车道设计。</span></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段龙江特大桥的主钢缆</h5><h5> 主钢缆直径为 72.8 厘米,总重 10193 吨。</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飞起无人机看看龙江特大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午时分,我们到达腾冲</h5> <h5>  午餐后,我们前往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h5><h5> 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腾冲县腾越镇,占地面积53300平方米,该馆于<span style="color:inherit;">1986年成立,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内藏品数量达10万件/套。</span></h5> <h5>  纪念馆内不允许用照相机拍照,用用手机拍照则不予限制。</h5><h5> 展厅大厅入门处,用投影在地板上展示了抗战的几个关键的日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军侵华示意图</h5> <h5> 滇西公路及其保卫战是滇西抗战的一个重要内容</h5> <h5>  倡导修筑滇缅公路的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和滇缅公路管理局局长谭伯英</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滇缅公路的咽喉——惠通桥</h5><h5> 惠通桥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是连接怒江两岸的重要通道。这座桥被称为“抗日功勋桥”,从1938年12月至1942年5月,共有45万多吨的国际援华物资通过该桥运往后方;<span style="color:inherit;">惠通桥由爱国华侨梁金山先生捐资,于1935年建成。</span></h5><h5> </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远征军的雕塑</span></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远征军,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span></p><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远征军在两次入缅作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成功阻止了日军的侵略步伐,还为盟军在亚洲战场的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span></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h5><h5> 戴安澜(1904.11.25—1942.5.26),安徽省无为市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二〇〇师师长,抗日英烈。</h5><h5>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诸多战功,1942.5.26在缅北茅邦村殉国,享年38岁。</h5><h5> 1942年10月国民政府追赠其陆军中将。1956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将其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是国共两党都认可的抗日英烈。</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抗战部队使用的武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批抗日志士与抗战名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关“驼峰航线”的展馆</h5><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这里是中国至印度航线的必经之处。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span></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飞虎队”与陈纳德将军</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有关爱国侨领陈嘉庚和他组建的“南侨机工”的介绍</h5><h5> 南侨机工,全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是1939年由“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发起组建的海外支援抗战华人群体,成员包括3200余名来自东南亚多国的华侨青年司机和修理工;该团体以滇缅公路为运输主线,承担抗战期间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关松山战役的介绍</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远征军驻印度坦克手的头盔</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美驻印军人物群雕</h5><h5> 史迪威上将:中国战区参谋长、驻印军总指挥;陈纳德少将:美国志愿航空队队长、美军第 14 航空队队长;刘易斯少将:美军第 10 航空队队长;皮可少将:中印公路工程司令;雷纳逊少校中印输油管铺设主管;郑洞国中将:驻印军副总指挥;孙立人中将:驻印军新 1 军军长;廖耀湘中将:驻印军新 6 军军长。</h5>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远征军人物群雕</p> 卫立煌上将: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宋希濂中将: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黄杰中将:第十一集团军继任总司令;霍揆彰中将: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窦恩准将:美军参谋团团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部队缴获的日军战利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缴获的日军军旗和军刀</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日军的陶瓷细菌弹——日军将装了致命细菌的陶瓷细菌弹从高空中的飞机丢下来,陶瓷弹破裂,细菌外溢</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怒江防线遗迹</h5><h5> 1942 年 5 月,日军占领我滇西大片国土后,与中国远征军形成了隔江对峙的局面。中国远征军以怒江为防线,在东岸北起栗柴坝,南至三江口的 250 多公里江岸上沿江布防。</h5><h5> 战争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年的江防工事依然还残存着那段喋血岁月的历史印迹</h5> <h5><p>  离开滇西抗战纪念馆,我们来到旁边的“国殇墓园”</p><div> 国殇墓园于1945年7月7日落成,墓园占地面积88亩;<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为纪念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园名取自《楚辞》“国殇”篇;</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96年11月,国殇墓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20日,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8月,国殇墓园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17年12月2日,国殇墓园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span></div></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进入墓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悬的“警钟”,寓意着警钟长鸣,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远征军名录墙”</h5> <h5>  “名录墙”上刻有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的名字103141个。</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录墙”旁边是展示滇西抗战的浮雕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殇墓园里的“忠烈祠”</h5> <h5>  忠烈祠建于小团坡脚的方形平台之上,<span style="color: inherit;">是国殇墓园的主体建筑,是祭奠祀奉阵亡将士英魂的殿堂。正檐下悬挂的 "忠烈祠" 木匾是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先生题书的。门额上的 "河岳英灵" 木匾是蒋中正题写的</span></h5> <h5>  祠内正面为孙中山遗像及遗嘱,两侧墙上嵌有9618位阵亡将士题名碑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蒋中正签发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石碑</h5> <h5>  国殇墓园内立有3346块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及19名盟军将士墓碑;另外还安葬有从缅甸南坎、腊戌、芒友等地迁于此的远征军将士遗骸</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滇西抗战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于右任亲为墓园的题词“天地正气”</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坡上密密麻麻的是抗战先烈的墓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远征军战士的大型雕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又见抗战“娃娃兵”的形象</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殇墓园的出口大门</h5> <h5>  离开国殇墓园,我们来到和顺古镇,和顺古镇的停车场离古镇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我们步行前往</h5> <h5>  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市城区西南4公里, 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和顺古镇依山傍水、环山而建,绵延数里,聚落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小巷,还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东南亚风情;2024年2月,和顺古镇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顺古镇一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和顺图书馆</h5><div><br></div> <h5>  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是国内最大、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乡村图书馆;图书馆现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馆内有藏书10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文昌宫”</h5> <h5>  文昌宫位于和顺古镇的中轴线,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由大殿、后殿、魁星阁、朱衣阁、过厅、两厢及大月台组成,整体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70平方米;其左右楼阁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明清两代809位功名人士,包括8位举人、600余位秀才及180多位朝廷官员,彰显了当地崇文重教的传统。</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和顺古镇“马帮馆”</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南方丝绸之路有据可查的历史,比北方丝绸之路还长两百多年,早在战国时候这条路就已经开通了。南方丝绸之路以四川成都为起点,一段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南华、云南驿到达大理,称为“五尺道”。一段是从成都经邛崃、雅安、灵关、西昌、姚安至大理,这段称“灵关道”。<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两段路在大理汇合后向西行,经过保山、腾冲后通往缅甸,从保山至缅甸这一段称为“永昌道”。腾冲是这条路上的重镇,和顺是这条路上的一颗明珠。</span></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北方丝绸之路的运输工具主要是骆驼,而南方丝绸之路的运输工具主要就是马。大马帮的首领叫“马锅头”,两千多年来,马锅头带领马帮,驮来了世界的物质与文化,驮去了中国的物质与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span></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法造纸展示</span></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将军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乘坐电瓶车前往和顺古镇的另一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氏宗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氏宗祠</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inherit;">  乘坐电瓶车回到和顺图书馆附近,我们来到另一侧的寸氏宗祠</span></h5><h5> “寸氏宗祠”又称“寸家祠堂”,占地2222平方米,坐南向北,依山面坝,逐级而起,错落有序,楼宇辉宏,是腾冲寸氏宗族的象征,也是和顺八大宗祠历史久远、修建早的一家。</h5><h5> 在明清两朝,寸家先后获取功名的有223个秀才文武生;大门外设有上下两层月台,全都采用石栏护围、石板镶铺,紧靠乡前大道的下月台为一半圆形,面积达数百方米,特别宽畅,在八家宗祠中首屈一指。</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洗衣亭</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和顺古镇现存9座沿河而建的清代“洗衣亭”是腾冲最具人文温度的独特建筑群,被誉为"中国最温柔的公益建筑";其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当时侨商寸位中见妻子在烈日下洗衣辛苦,遂出资建造首座洗衣亭;这一善举被“走夷方”(赴缅甸经商)的和顺男人们效仿,他们用经商所得集体修建亭子,让留守家园的妇女洗衣时免受日晒雨淋</span></h5> <h5>  傍晚我们前往腾冲“梦幻腾冲大剧院”观赏《梦幻腾冲》大型原创旅游歌舞晚会,该演出曾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金奖。</h5><h5> 《梦幻腾冲》以腾越历史、风情为主题,通过“火山热海”“古道马帮”“碧血千秋”“和顺家园”“丝路之光”等篇章,运用超高科技声、光、电手段,穿越时空隧道,再现腾冲风骨厚重的历史文化,涵盖了腾冲的地质文化、马帮文化、抗战文化、侨乡文化等内容。</h5> <h5>  剧场内非常严格的不让拍照(更别说是摄像!)我偷偷用卡片相机从前面观众的人缝里拍了几张照片</h5> <h5>  表现滇西抗战史的篇章是我第一次在舞台上看到演员挥舞着“国民党旗”</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  背景幕上展现的滇西抗日将领头像</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晚会在和平、安详的氛围中落下帷幕</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23.10.27 腾冲</b></p><p class="ql-block"><br></p><h5><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今天我们在腾冲游览</span></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先来到腾冲的火山公园</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腾冲火山群,位于横断山系南段,高黎贡山西麓,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耸立着99座新生代火山,面积750平方公里,腾冲火山群类型齐全、规模宏大、分布集中、保存完好。</span></h5><h5>  火山景区位于腾冲城区以北18公里处的马站乡,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 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黑鱼河、神柱谷等多个特有的地质地貌景点。</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大空山较高,我们只是远远的看一看</h5> <h5>  大空山位于云南省腾冲市马站乡,是腾冲火山地质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它是一座截顶圆锥状火山,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最近的一次喷发距今约25万年前,为爆裂式喷发;火山口:呈铁锅形,底部堆积着大量蜂房状的浮石,登山步道:上山有597级石阶,下山598级,寓意“七上八下”。</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乘坐景区的电瓶车来到小空山脚下,沿上山的步道上山</h5> <h5>  小空山与相邻的大空山构成孪生火山景观,海拔1937米,火山口直径150米,深47米,相对高度40米,呈截顶圆锥状,底部平坦开阔 ,该火山为腾冲99座新生代火山锥之一,属休眠活火山,植被茂密覆盖锥体,山顶建有环形栈道可观测火山口全貌。</h5> <h5>  我们在小空山沿山顶的环形栈道,转了一圈</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离开火山景区,我们前往腾冲的“银杏村”</h5> <h5>  银杏村位于腾冲市35公里的固东镇江东社区,有3万余株银杏树,拥有天然连片的银杏林1万余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在还不是观赏银杏的最佳时期,看到的还是满眼的翠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银杏村里一棵有着1300年树龄的“银杏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不容易找到一丛已经变黄的银杏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里遍布民宿、商铺,这家民宿的小朋友好可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家商铺养了几头萌萌的羊驼以招徕顾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银杏村外围的一个度假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这里邂逅了几位来郊游的、附近学校的中学生</h5> <h5>  中午,我们在这家藏在老旧土胚房里的餐厅用了午餐,饭菜非常可口!</h5> <h5>  下午,我们游览了腾冲的热海景区</h5><h5>  热海位于腾冲县城西南部的清水乡,距离腾冲县城约10公里。热海景区内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其中10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h5> <h5>  景区内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雾气氤氲。</h5> <h5>  即便是没有水的地方,也可以看到从山体缝隙冒出来的烟气</h5> <h5>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景区道路前行,时而是高高低低的路,时而是蜿蜒曲折的阶梯</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珍珠泉</h5><h5> 因泉中升起的凝结型气泡在水中和水面形成串珠状徐徐升起,且在水面滚动,故得名珍珠泉。</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姐妹泉</h5><h5> 其得名源于两个泉眼并列,形状犹如一副眼镜,因此也被人们称为“眼镜泉”。</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怀胎井</h5><h5> “怀胎井”又分为“龙泉”和“凤泉”,如果想怀上男孩子就喝“龙泉”里面的井水,如果想怀上女孩子,就喝“凤泉”里的泉水。</h5><h5> 相传300多年前,朱星街一财主的儿子娶得一个如花似玉的好媳妇,夫妻恩爱和睦,但结婚多年,没有生育,不管小夫妻怎样孝顺,公婆还是歧视谩骂;小夫妻受不了只得离家出走,到硫磺塘做取磺工。一年多时间,由于一直喝此处的水,就怀胎了,随即回家向双亲秉报,公婆大喜。当孩子生下时,财主一家请来风水先生,杀猪宰羊,大肆祭献,并将小媳妇喝水一处,用刻有12生肖图案的石块围成井形,并取名“怀胎井”。</h5><h5> 据现代研究表明,“怀胎井”里面的井水里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等多项功效。因此“怀胎井”还有“神奇妙方”的美称。 </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热海大滚锅”</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是热海景区的最高的一个景点,热海大滚锅是一个巨大的沸腾的泉,常年温度96℃</span></h5> <h5> 热海大滚锅泉水沸腾、烟气缭绕。我们在这里吃了用大滚锅的水煮熟的鸡蛋</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沿景区道路下行,沿途的风景很美</span></h5> <h5>  按行程的安排,我们在景区里的温泉池里泡了温泉——热海景区内的硫磺温泉;泡完温泉,一身轻松!</h5> <h5>  下山后,我们在景区内的“滚锅食府”吃了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夜幕下腾冲的一座城楼</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2023.10.28 腾冲——保山</b></font><b></b></h3><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h5> 今天我们先游览了腾冲的北海湿地,午餐后游览了腾冲清水中寨的司莫拉佤族村;又经过龙江大桥于傍晚时分回到保山。</h5> <h3></h3><h5> 腾冲北海湿地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腾冲市区东北部11公里处,海拔1731米,面积达到了24439亩,湿地核心区域面积有804亩,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亚热带火山堰塞湖沼泽湿地;景区四面环山,堰塞湖上<span style="color: inherit;">草甸漂浮在湖面上,人们称之为草排或者海排;由各种水草的草须经过千万年的生长不断串接而成,草排厚度在中国范围内很少见。</span></h5> <h5>  我们在停车场下车后进入景区,先坐景区内的船到湖上的一个小岛,我们沿着栈道观赏湿地的湖光山色,拐了一个大弯回到岸边</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处的湖面上长满了浮莲</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张大全景</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栈桥旁边就是漂浮的草甸</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游客站在浮动的草甸上漫游</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直通岸边的栈道</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无人机看看西海湿地</h5> <h5>  午餐后,我们前往司莫拉佤族村,又经过龙江大桥</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  下午,我们来到司莫拉佤族村</h5> <h5>  司莫拉佤族村位于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距腾冲市 15 公里,是一个有着 500 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落;“司莫拉” 在佤语中意为“幸福的地方”,现在的村子里,除了佤族,还有<span style="color:inherit;">白族、傣族、彝族、景颇族民族的居民,是一个佤族为主的多民族村落。</span></h5> <h5>  到这个佤族村参观不用买门票,但是外来的车只能停在村外的停车场,可付20元,乘坐村里的电瓶车进村,否则只能自己走路进来。</h5><h5> 村子里游客不多,我们沿着村子里上坡、下坡的石头路上走着</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参观司莫拉佤民俗陈列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列馆里的佤族木鼓</h5> <h5> 墙壁画了涂鸦的村道,我们还在小路边买了当地村民从山上采摘的羊肚菌和其他晒干的菌类</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面村子的梯田</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傍晚时分,我们回到保山,在这家餐馆用了晚餐</h5><h5> 晚上,我们还是入住从丽江过来时住过的保山青华海官房花园酒店。</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023.10.29 保山——昆明</font></b></h3><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h5> 在酒店用了自助早餐后,司机师傅将我们送到保山火车站。</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乘坐C342城际列车, 8:40从保山出发,12:52到达昆明,这可是动车版的“绿皮车”。</span></h5><h5> 我们出来之前向携程预订的“昆明石林风景区+九乡+滇池+海埂大坝+云南民族村+西山风景名胜区2日游”行程明天才开始,但是负责接站的司机依然按照行程的约定,将我们从昆明高铁站送到预订的昆明维也纳酒店(关上国贸中心景谷店)。</h5> <h5>  在酒店附近的餐馆用了午餐,出门遇见两位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女士</h5> <h5>  今天下午没有行程的安排,想想我们两人来昆明好几次了,都没有好好看看昆明的城区,于是打了一部网约车,直奔南屏步行街(来云南之前请教了一位长期生活在昆明的老师,说南屏街这里有昆明最正宗的过桥米线)</h5><h5> 路上看到一个施工的围挡,上面醒目地标注了围挡的计划拆除时间——走过很多地方(包括我居住的城市),没见过这样标注了拆除时间的施工围挡,都是想围多久就围多久,好像也没人监督——为昆明的这一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点赞!</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屏街的昆明老街</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店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客很多</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 <h5>  鲜花饼是云南的特产,在昆明很多地方可见卖鲜花饼的店铺</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七彩云南”是云南一家卖玉石、翡翠的连锁店,我太太买过他家的玉镯</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离开步行街,这里是昆明的一个商业区</h5> <h5>  “忠爱” 牌楼,即“忠爱坊”,是昆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元初,具体年代暂无确切考证,不过据相关史籍推算,应在元朝时期;另一种说法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为朱元璋的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及云南百姓所建。</h5> <h5>  我们信步来到“金马碧鸡坊”,飞起无人机</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高12米,宽18米,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的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也是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span></p> <h5>  我们在这家“桥香园”吃了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晚餐,然后再打网约车回到酒店</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  过桥米线店里的一个宣传牌匾</h5><h5> 过桥米线发源于蒙自南湖——传说云南蒙自县城有一书生,很英俊,很聪明,但喜欢游玩,不愿下功夫读书。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夫妇之间,感情很深。但妻子对书生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一日,对书生道:“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 闻妻言,生深感羞愧,就在云南蒙自县南湖筑一书斋,独居苦读,妻子也与书生分忧,逐日三餐均送到书斋响生。日久,学生学业大进,但也日渐瘦弱。妻子看在眼里,很心疼,思进补之。一日。宰鸡煨汤,切肉片,备米线,准备给书生送早餐,儿子年幼,戏将肉片置汤中,生妻怒斥儿子的恶作剧,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香,大喜。即携罐提篮,送往书斋。因操劳过度,晕倒在南湖桥上,生闻讯赶来,见妻已醒,汤和米线均完好。汤面为浮油所罩,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以手掌捂汤罐,灼热烫手,大感奇怪,详问妻制作始末,妻一 一详道。良久,书生说道,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最终,书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金榜题名,这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从此,过桥米线不胫而走,竟成云南名膳。</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23.10.30 昆明两日游之石林、九乡游</b></p><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今天是我们来云南之前通过携程预订的“昆明石林+九乡+滇池+海埂大坝+云南民族村+西山风景名胜区2日游”的第一天,上午司机师傅开着一部五座的越野车到酒店接上我们,这是一个只有四位旅客的私家团,同行还有两位不认识的夫妻。</span></h5><h5><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我们先来到石林景区</span></h5> <h5>  昆明石林景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大石林、小石林…等小景区。</h5><h5> 石林是经亿万年的地壳升降和雨水打磨,将平整的岩层塑造为林立的石峰、石芽、溶洞等,形成了如今面积达 1100 多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地貌,其中350 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 ,是剑状喀斯特的典型集中区,石柱如利刃直刺天际,密度之高、造型之奇,在全球都属罕见。</h5> <h5>  石林我们两人以前都先后来过,因为以前来的匆忙,这次想好好再看看。</h5> <h5>  虽然暑假和国庆假期已过,但石林景区里的游客还是络绎不绝</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很担心哪天中间的那块石头会掉下来!</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石林配上绿茵茵的草地更妩媚</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水边的石林美得令人窒息</h5> <h5><p>  离开石林,我们来到“九乡国家地质公园”,司机师傅将我们带到景区入口,就让我们自己入内游玩了。</p><p> 想要多一点时间来玩,我们没有进餐厅吃饭,在景区入口的小卖部买了一点零食,就边吃边走了。</p><p> 九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昆明市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距昆明市区 90 公里。是国家 4A 级旅游区。</p><p> 公园规划面积 167 平方公里,旅游区规划开发总面积 16 平方公里;溶洞发育于 6 亿年前的震旦纪,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溶洞景观最奇特的喀斯特洞穴群落体系,被专家们誉为 “溶洞博物馆”。</p></h5> <h5><span style="color:inherit;">  我们先乘坐垂直电梯下到谷底,再换乘游船游,沿着窄窄的河道,观赏两岸高耸的奇峰异石</span></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  荫翠峡:又名 “情人谷”,峡长 600 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惊魂峡:是国内最为壮观的地下大峡谷之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露天的成片钟乳石</h5> <h5>  坐了游船,我们沿着长长的栈道、阶梯进入溶洞</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雄狮大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亿年之吻”</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在溶洞里兜兜转转、上上下下地走了一两个小时我们终于靠着自己的双腿,没有借助“滑竿”,走出了溶洞</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溶洞出口,我们乘坐索道缆车回到九乡景区的入口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坐在缆车上,看到“九乡张口洞古人类遗址”</h5><h5> 离开九乡,经过一个来小时的车程,司机师傅把我们送回昆明的酒店。</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23.10.31 昆明(民族村、海埂、西山)——厦门</b></p><p class="ql-block"><br></p><h5> 今天是我们云南行程的最后一天,今天的旅客只有我们两人和一位司机师傅。</h5><h5> 离开酒店,师傅先将我们送到昆明的民族村。</h5> <h5>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市西南郊的滇池之畔,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是展示云南25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景区;该景点建于1992年2月,占地面积1270余亩,是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民族村里各民族的点都有1:1大小的、造型各异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  民族村的导览图,想利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走完民族村的每一个点似乎是不可能的</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颇族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怒族寨</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又见大理崇圣寺三塔</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族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颇族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傣族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布朗族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苗族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颇山寨图腾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族村的中央广场</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  观看赤脚过“刀山”表演</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普米族寨</h5> <h5>  离开民族村,我们在海埂大坝附近的一家餐馆用了午餐,餐后,我们到大坝上走一走</h5> <h5>  海埂大坝上游客很多,都拿着食物在喂滇池常见的红嘴鸥</h5><h5> 海埂大坝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是建立在滇池湖岸的人造堤坝,后改造成观赏滇池的最大亲水平台;海埂大坝南邻滇池湖岸,西接滇池草海,隔湖可以遥望西山森林公园;坝体全长 2400 余米,平均坝面宽 16 米,坝区面积约 4 万平方米。</h5> <h5>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 “高原明珠” 之称,位于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 1886 米,面积约 330 平方公里,南北最长处 36.5 公里,东西最宽处 12.8 公里,湖岸线长 199.5 公里;滇池的平均深度 5 米,最深深度 8 米,蓄水量约 13 亿立方米,流域总面积达 2920 平方公里。</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来到海埂公园</h5><h5> 海埂公园位于昆明市南郊,占地 750 亩,东西长约 2.5 公里,南北宽约 200 米,南接滇池,西与西山睡美人隔水相望,东临海埂训练基地,北与云南民族村、红塔体育训练中心紧紧相邻,距离昆明市区仅 10 公里;始建于 1961 年。</h5><p class="ql-block"> </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埂公园宽阔的林荫道</h5> <h5>  离开海埂公园,我们来到此行的最后一个景点——昆明西山景区</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拜谒了西山的聂耳墓园<span style="color:inherit;">  </span></h5><h5><span style="color:inherit;"> 聂耳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1912 年 2 月 15 日出生于云南昆明,1928 年,16 岁的聂耳加入中国共青团,1933 年初,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两年间,他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作品,包括与田汉合作的《义勇军进行曲》;1935 年,为躲避反动当局逮捕,</span>聂耳<span style="color:inherit;">经党组织批准从日本去欧洲、苏联学习考察,同年 7 月 17 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 23 岁。</span></h5> <h5>  聂耳墓位于昆明市西山区西山森林公园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的山坡上,1937 年 10 月 1 日,聂耳被安葬于昆明西山华亭山腰,1953 年,人民政府对聂耳墓进行修葺,重建墓碑,墓名改为郭沫若题写的 “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碑文也由郭沫若撰书;1980 年 5 月,为适应瞻仰和拜谒活动的需要,聂耳墓迁葬到现址。</h5> <h5>  我们参观了聂耳墓旁边的“聂耳纪念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馆内一隅</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聂耳与小提琴之缘</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小提琴传入中国是在民国初年。民国初学堂音乐教育兴起,少年时的聂耳就有学习小提琴的强烈意愿,到了上海凭这一学习基础考入明月歌舞剧社从此步入音乐家的殿堂,在他演奏的乐器中小提琴是他最为喜爱和娴熟的乐器。柔美的琴声激发出创作灵感从紧握琴弦的指间飘出 "翠湖春晓" 等借西方乐器表现中国传统音乐的作品,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span></p> <h5> 纪念馆里展出的聂耳逝世地——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的照片</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前往西山龙门景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乘坐电瓶车,再乘坐缆车上山</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在山上看山脚下的滇池</h5> <h5>  龙门石窟是云南省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包括揽海处、慈云涧、云华洞、达天阁等景点,这些景点沿悬崖峭壁顺延,全部由人工一锤一锤地凿出来,历经72年才完成;西山龙门景区属于我国4A级旅游景区,以其精湛的石刻艺术和壮观的景色而闻名,景区内有千百个台阶、浮雕石刻和山洞等,其中的石刻作品栩栩如生…</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山龙门</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回望悬崖峭壁上的龙门,感慨几代建设者的艰辛!</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沿着弯弯曲曲陡峭的阶梯下山</h5> <h5>  一路下行走到电瓶车站,我们乘坐电瓶车下山,沿途遇到一群群步行上下山的人群</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参观了比较靠近山脚的“华严寺”</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山景区入口处徐霞客的大型雕像</h5> <h5>  结束了在昆明的游览,司机师傅将我们送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h5> <h5>  我们乘坐的MF8426 航班20:05从昆明机场起飞,22:40左右到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我们13天的云南之旅圆满落幕。</h5><p class="ql-block"><br></p><h5><b>(下集完,后续“202310云南13日游-终结篇”)</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