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父辈的抗战》前言</b></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p><p class="ql-block"> 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我会会员的父辈,在国难当头之际,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奔赴抗日战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战斗。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习近平主席还强调:“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缅怀抗日先烈,要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研究会将所属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宣讲员、会员的40多篇父辈抗战经历编写的故事内容汇集成册,形成了十余万字的完整版,并在进行了严格的审定与修正后,编辑出版了这本《父辈的抗战》。</p><p class="ql-block"> 《父辈的抗战》以40多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宏大历史画卷,深情回顾了我们的父辈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付出和贡献,深刻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部纪念抗战胜利、缅怀抗日先烈的佳作,也是一部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p><p class="ql-block"> 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会员中开国将领、英烈后代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鸣谢上海千禄商贸有限公司对本书印刷费用的赞助!</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色血脉传承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p> <p class="ql-block">阙中一(1914年—1995年),原名阙桂兰,福建省永定县人。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 <p class="ql-block">阙小京(郑晓):阙中一将军之女,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团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皖南突围</b></p><p class="ql-block"> 整理宣讲:阙小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1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皖南新四军损失惨重,国共合作一度面临破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岌岌可危。</p><p class="ql-block"> 爸爸阙中一时任新二支队新3团政治处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4日晚上,新二支队全副武装,奉军部命令从北贡里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6日拂晓,部队整装继续前进。茂林周围的山峦上缠绕着层层雨雾,泥泞的山间小路特别难走。</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的前进道路上,蒋介石早已指使顾祝同布下了层层包围,妄图一举聚歼皖南的新四军部队。</p><p class="ql-block"> 从7日开始,战斗越打越激烈,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严密,部队前进的道路被封锁,后退的道路也被堵死。面对这样的险境,爸爸和战友们毫无惧色,把满腔的愤怒化作了战斗的怒火。特别是许多经过红军长征和三年游击战的老战士,他们久经考验,勇敢善战,顽强地和敌人战斗着。新二支队左冲右突,夺取了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一天冲锋多达七、八次以上,为掩护大部队突围英勇战斗。</p><p class="ql-block"> 9日凌晨,正当中路纵队血战高坦、情况紧急之时,叶挺军长独立支撑,把生死置之度外,始终和突围的部队在一起,英勇无畏地指挥着战斗。</p><p class="ql-block"> 7日到13日,进行了七天七夜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12日晚,叶挺军长在柳形山军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按照党中央指示,以石井坑为中心分散突围,目的地是苏南的茅山和江北的无为地区。</p><p class="ql-block"> 在坚守石井坑的激烈战斗中,新三团团长熊梦辉和爸爸等团领导,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没有子弹了,他们就端起刺刀肉搏,刺刀戳弯了,就搬起石头猛砸,一直坚持战斗到分散突围。</p><p class="ql-block"> 13日,炮声不绝,枪声不断,千崖万壑,战火弥天,敌人以更加激烈的炮火,集中轰击着东流山阵地,并且敌40师、79师组织了整营、整团的兵力轮番向上冲锋。这时,新四军伤亡很多,战斗人员锐减,缺乏后援部队和足够的弹药,尤其是对付冲锋的有效武器——手榴弹已经用完。</p><p class="ql-block">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守卫部队拼命死守,还打退了敌人三次大规模的集团冲锋,部队的战斗进行得英勇而悲壮!</p><p class="ql-block"> 这天下午,我军寡不敌众,东流山终于失守了。</p><p class="ql-block"> 新二支队首长向营以上干部传达了军部的突围决定,并由领导带领,分成两路向西北方向突围,预定从铜陵、繁昌之间北渡长江到无为地区会合。</p><p class="ql-block"> 突围开始后,爸爸与新二支队政治部主任钟德胜、供给处主任潘友宏、作战科长王培臣、新三团团长熊梦辉、参谋长张日清等同志,一起从右路突围。</p><p class="ql-block"> 当时敌人疯狂已极,包围圈层层缩小,越收越紧,大有将我军一网打尽之势。为了给敌人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趁势冲出一个缺口,阙中一想了一个办法,组织了几个号手,一齐吹冲锋号,一时号声震天,枪声齐鸣,火光熊熊,“冲啊!杀啊!”的喊声惊天动地,同志们誓死要冲出去,刀山不怕,火海不惧,尽管炮火疯狂地轰击,也阻挡不住大家突围的决心。前面的同志倒下了,后面的同志接着向前冲,战士个个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打得敌人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就在这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战斗中,我军突破了敌人的严密封锁,冲杀出一条突围的血路。</p><p class="ql-block"> 14日,天刚破晓,突围部队冲到章家渡对面的舒溪,这里是青弋江的下游,两岸长满稀疏的竹林和高大的枫树,江面大约有200多米宽,水流湍急,对面又有敌新7师重兵防守。</p><p class="ql-block"> 右路部队在熊梦辉、钟德胜和爸爸等同志率领下涉水强渡。当大家冲到江心时,敌人的好几挺轻、重机枪“达、达、达”地横扫过来,子弹像撒豆似的打得水花飞溅,严密地封锁了江面,突围的队伍寸步难进。</p><p class="ql-block"> 在爸爸两边的战友都中弹倒下,“嗖”的一颗子弹从他的头顶飞过,差一点打中他。这时,作战科长王培臣站在江中,愤怒地端起一挺轻机枪,向着敌人“嘟、嘟、嘟”地猛烈射击起来,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危险,只顾抵抗敌人,掩护大家。</p><p class="ql-block"> 突然,他的身体摇晃了一下,机枪掉下来,一颗子弹打伤了他的右手,身旁的战友连忙扑过去把他拉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由于敌人防守火力很强,部队完全暴露在江心中,毫无隐蔽之处,地形很不利,大家只好赶快往回撤。</p><p class="ql-block"> 撤退时,爸爸行动非常困难,因为他穿的是夹马裤,带着一裤档的江水,再加上前几天腰部又被摔伤了。突然,一颗子弹打穿他的裤档,水顺弹孔流出,才使他迅速地涉水上了岸。</p><p class="ql-block"> 刚回到青弋江南岸,又遭到来自东南和西南方向敌人的追击,突围的部队被打散了。大约还剩100多人,全都隐蔽在树林里。他们重新组织起来,指定了临时负责人,沿着河南岸向东去。</p><p class="ql-block"> 天黑以后,爸爸和十几个战友沿着青弋江向西,一边走、一边收容失散的战友。走了一段路,他们转移到焦石埠附近的一个村子里。</p><p class="ql-block"> 次日,白天为了防止敌人搜捕,大家上山潜伏,等待机会重渡青弋江。不巧,这时遇上敌人放火烧山,冲天的大火借着西北风的威力,飞腾旋卷,活像火龙一样在山坡上滚动着,树木、枯草被烧成灰烬,竹子被烧得“劈啪劈啪”地响,凶恶的敌人妄图一把火把新四军烧死在山上。</p><p class="ql-block"> 爸爸和战友们躲避着烟火,找到一条火势小的山沟,拼命冲了出来,当晚又重新回到了焦石埠附近。</p><p class="ql-block"> 16日清晨,爸爸看到青弋江上蒸腾起一片白蒙蒙的浓雾,隔着江看不清对面。“这是渡江的好时机。”于是他们准备从焦石埠再次北渡青弋江。</p><p class="ql-block"> 为了弄清敌情,熊梦辉团长对两个侦察员说:“你们出去看一看,了解一下敌人的情况,顺便再了解一下这里党组织的情况,好想办法北渡青弋江。”两个侦察员出去半天,买回来一些吃的,他俩报告说:“沿江一带,敌人戒备森严,每隔几十步就有一个哨兵,渡口修筑了碉堡,敌人有一个班防守,这里的党组织还在,保长是位中共地下党员。”</p><p class="ql-block"> 熊团长听完汇报,就和钟德胜、潘友宏和爸爸一起商量如何北渡青弋江。他说:“照侦察员汇报的情况看,强渡不可能,偷渡也很难,唯一的出路就是智渡。大家有什么想法说说看。”爸爸说:“要抓紧时间赶快渡过去,时间拖长了,会给我们增加困难和危险。”</p><p class="ql-block"> 熊团长一边听大家发言,一边瞪着机智的眼睛,在潘友宏身上打量着。忽然,他眼睛一亮,一拍大腿说:“嗨!有办法啦!”</p><p class="ql-block"> 潘友宏忙问:“有啥办法?”熊梦辉说:“你身上有那么多钞票,就可以发挥枪弹不能发挥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熊团长立即叫侦察员把保长找来,让他用钱去买通口的哨兵。另外,用钱给每人买了一套便衣,化装成敌人的筹粮队。这样,就不用费大劲,可以从渡口乘船过去了。熊团长这一招,大家都说好。</p><p class="ql-block"> 这个办法果然获得了成功了!保长买了一些好酒、好肉,请哨兵们大吃大喝起来,保长热情劝酒,把他们一个个灌得迷迷糊糊的。</p><p class="ql-block"> 这时,爸爸和大家已换上了便衣,把手枪藏在腰带里面,扛着扁担,背着麻袋,来到渡口。敌人醉眼惺松地拦住问:“他妈的,干什么的?”保长连忙递上烟,说:“哈哈!这是我的筹粮队,快点让他们过去运粮吧”。敌人信以为真,大家就夹杂在群众之中,大摇大摆地渡过了青弋江。</p><p class="ql-block"> 渡过了青弋江,爸爸他们专拣偏僻的山间小路前进,躲开了敌人的搜索。当天下午,来到水龙山北面一个长满竹子和杂树的山坡上,准备在树丛里隐蔽休息。</p><p class="ql-block"> 爸爸不放心,一边躺在杂草上歇息,一边注意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傍晚的时候,他突然看到敌人从山南面包抄过来,急忙叫喊:“敌人来了,快起来!”大家从睡梦中惊醒,顺着山坡向下冲去。</p><p class="ql-block"> 由于天已黑了下来,路又难走,敌人没有追上他们。</p><p class="ql-block"> 身边只有几个人了,爸爸和战友们跑散了。天上的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周围都是黑乎乎的,远处的枪声时断时续地响着。他们在半山腰遇到了走散了的潘友宏,就像久别重逢一样格外高兴。</p><p class="ql-block"> 之后,他们在老乡的带路下,趁着深夜天黑,来到了灰沙洲,大家决定从这里北渡长江。</p><p class="ql-block"> 在灰沙洲,大家找到了中共铜陵中心县委书记张伟烈,请他帮助找船北渡长江。在张伟烈的周密安排下,大家决定采取迂回过江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为了摆脱敌人的搜查追捕,他们先乘船到江中心的陈瑶湖隐蔽。到达之后,恰巧遇到了新四军挺进团团长林维先,他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了大别山以东和无为西乡一带的敌情。</p><p class="ql-block"> 爸爸和战友们,想从湖滩上推一只小船下来划着进湖,但日军紧紧追上来向他们开枪,他们只好丢下小船,掏出手枪来还击,边打边趟着湖水跑了。湖荡的深处,高高的芦苇像丛林一样,人钻进去就看不见了。</p><p class="ql-block"> 湖中深处有一些苇席棚子,是打野鸭子的农民临时住的,爸爸就和两个战友住在一个棚子里。临走时,农民撑着小船,把大家送到长江边的大坝上。</p><p class="ql-block"> 在突围的路上,新四军指战员处处得到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任凭敌人再多,手段再狠毒,也无法把他们一网打尽。</p><p class="ql-block"> 18日晚上,爸爸他们决定第三次北渡长江,天气很冷,长江上风大浪急,有时还有日本鬼子的小火轮巡江,遇上了就很危险。</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时候每个人都充满胜利在望的喜悦,心里十分激动,尽管风浪“哗啦、哗啦”地打在船上,颠簸得很厉害。然而阙中一一点也不在乎,只希望船快点前进,恨不得一下子插翅飞过长江去。</p><p class="ql-block"> 当船在泥汊附近的叶家墩子靠岸时,爸爸来不及等船下锚停稳,就像滩头冲锋一样,带头飞跑着冲上了长江大堤。</p><p class="ql-block"> 这时,先突围到达泥汊的战友,都从岸上奔跑下来迎接他们,爸爸和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顾不得互相问候,只是尽情地跳跃啊!欢呼啊!</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自从皖南事变以来,大家一直处在紧张的战斗和突围之中,不管处境多么艰难危险,也不管牺牲了多少同志,大家一直很冷静,没有哭过。可是现在突围出来了,与同志们会合了,爸爸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了,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p><p class="ql-block"> 皖南事变,真是旷古罕见的阴谋,也是千载少有的奇冤啊!爸爸他们这些幸存者,怎能不为此而激动!怎能不为此而悲痛呢!庆幸的是,爸爸他们这支部队,是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p><p class="ql-block"> 爸爸心中暗下决心:新四军是打不垮、杀不尽的!我们一定要打回江南去,要向蒋介石讨还这笔大血债,新四军就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20日,爸爸和熊梦辉、钟德胜、潘友宏等战友,终于到达突围目的地无为东乡。</p><p class="ql-block"> 随后,爸爸调任新四军军部特务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进入华中党校学习,毕业后,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七师独立团政治处主任,白湖独立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新四军十九旅政治部主任,率部转战在皖南、皖中、皖北等地,直到抗日战争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参考《纪念阙中一将军诞辰110周年》原著阙中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