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川西北记行(三)

Pattaya

<p class="ql-block">就像上海的“新天地”,宽窄巷也是成都复古时尚的地标之一,每天都游人如织。</p><p class="ql-block"> 宽窄巷子是老成都的一条古街,是康熙年间由大将军年羹尧为八旗人建筑的满城,专驻满蒙八旗官兵,汉人不得入内,俨然如城中之城。但是随着满清的没落,逐渐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独特格局。</p> <p class="ql-block">由于最初是满人建造的,所以在宽窄巷有许多雅致的四合院,这是一个蕴藏故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采耳,火锅是成都休闲式消费的主要特色,在宽窄巷里,这种店家也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在椅子上挂满珍珠,就成了别具一格的装饰物,如瀑布飞流直下,又像銀装素裹,分外妖娆。</p> <p class="ql-block">果杯、果汁也成了时尚饮品,还有卡通造型的饮品,都迎合了年青人的消费习惯。</p> <p class="ql-block">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什么时候来抢“茶圣”陆羽的生意了?在门口,看到有“二次元”的宣传画,看来这是一个文创型茶肆。在宽巷子里,鲁班茶馆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老妈兎头,钵钵鸡,这两者在成都都是家喻户晓的小吃,市场覆盖率很高。</p> <p class="ql-block">这家“莲花子”茶馆古意盎然,典雅古拙。</p> <p class="ql-block">作为成都名点“赖汤圆”无疑拥有大量的粉丝,难怪在宽巷子里专门建了一个“赖汤圆小吃城”,旌旗招展,气势不凡。</p> <p class="ql-block">这家银饰店的店招很文艺--“而已”,什么“而已”?不得而知,留待诸君去猜了。</p> <p class="ql-block">小小的四合院,却命名“天趣”,从大门往里看,这个茶馆里面放几把竹椅,弄一些寻常的小花,真是有返朴归真的格局,名实相符的。</p> <p class="ql-block">老成都豆花,在这个游人如织的市口里,当然要有些不同寻常的“绝活”,你看它亮出“五香”、“麻辣”和“甜醉”,三个品种,都是市场中的畅销款,可见是下了一番功夫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四合院全砖木结构,在两柱之间有一段空隙,供人椅靠休憩,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龙飞凤舞的门匾,很接地气的“采耳”服务,宽窄巷就是这般的实在。</p> <p class="ql-block">见山书局,一家有名的民营书店,在宽窄巷里占据一席之地,书香四溢。</p> <p class="ql-block">有戏小吃真的很“有戏”吗?</p> <p class="ql-block">一家文创店把居家的竹椅和木桌放在客厅里,与精致的木雕窗棂相映成趣,在成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时时出现在各种创意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川菜馆以“金熊猫”作“店招”,这家主人看来颇具实力。</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门匾彰显历史根基深厚。</p><p class="ql-block">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宽巷子因街巷比较为宽,习称宽巷子,后更名兴仁胡同,民国时又恢复宽巷子旧名,沿称至今。宽巷子是“闲生活”区,算得上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p><p class="ql-block"> 但是而今巷内店铺、酒肆林立,游人满巷,几近水泄不通,难以觅得老成都悠闲而巴适的生活状态。</p> <p class="ql-block">在宽巷子里,有一个规模庞大的红木博物馆,有根雕、摆件、仿明清家具等,琳琅满目,蔚为大观。</p> <p class="ql-block">仿明红木家具典雅明快,为红木中的精品,这是中式家居的顶配。</p> <p class="ql-block">松鹤延年的巨型根雕十分精妙,画面丰满。</p> <p class="ql-block">雄鹰展翅,这个根雕维妙维肖。</p> <p class="ql-block">红木镶拼木雕色泽更为层次饱满,形象更为立体,把“凤凰展翅”的吉祥形象凸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传统建筑里的创意设计有一种推陈出新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加上了“孔雀开屏”浮雕的红木仿古家具华贵而明艳,身价不凡。</p> <p class="ql-block">这个拥有各种兔子剪纸造型的是一家售卖兔肉的专卖店,虽琳琅满目,但似乎对兔子的“压迫感”太过强烈了。</p> <p class="ql-block">兎肉作为特色专卖在成都随处可见,在宽窄巷里也是“明码标价”,等待买家掏钱。</p> <p class="ql-block">成都市青羊区少城历史文化街区以宽窄巷子为核心,体现成都清代传统民居特色,是成都传统民居环境的典型代表,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庭院格局在南方的“孤本”。</p><p class="ql-block"> 其主要特色为:“鱼骨状”的道路格局、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素净雅致的街巷景观、丰富多变的庭院空间、轻巧简易的穿斗木结构、淡雅朴素的建筑造型。街区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历史建筑1处、工业遗产1处。</p> <p class="ql-block">现代款的遮阳伞在宽窄巷里有中西合璧的效果,增添了这个仿古街区的休闲意韵。</p> <p class="ql-block">窄巷子里有不少成都老戏院,可观赏川剧、变脸等特色演艺节目。</p> <p class="ql-block">贴墙有一个立体感十足的骏马浮雕,似乎可以感到它“志在千里”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宽宽窄窄,小巷悠悠,市井生活,天长地久。</p> <p class="ql-block">这家四合院酒店名为“小龙翻大江”,颇有气势。而且其门的对联:“闹市结庐文作脊,窄府宽宴食为缘”,既点出了地点,也概括了行业特征,颇为雅致。</p> <p class="ql-block">在窄巷子里,居然有一个“宽径”,宽、窄相对,自信心满满。</p> <p class="ql-block">在窄巷子临进出口,有一个小院,门口伫立着一对外国夫妇浮雕,不知道是何人,与宽窄巷有何渊源?</p> <p class="ql-block">小小玩偶店,皇皇大世界。这里的玩偶中西合璧,既有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孩,也有川剧、京剧人物,以及变脸、动漫的人物形象,生动可爱。</p> <p class="ql-block">在成都,与宽窄巷齐名的是“锦里”,也是明清建筑为主体的美食、文创、休闲一条街,全长约500米。</p> <p class="ql-block">剪纸是中国的国粹,在成都也有深厚的市场基础,民间高手遍布全城,在锦里,宽窄巷都有他们的门店,展示各自的绝活。</p> <p class="ql-block">在锦里,还有一座宽阔的古戏台,上面屏风中有“出将”、“入相”的字眼,彰显传统文化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在锦里星巴克的露天休息区,高墙大树,古意盎然,与之一墙之隔的就是著名景观“武侯祠”,青砖黛瓦,气象森然。</p> <p class="ql-block">这家传统服装店,店面不大,但布置精巧,尤其是在店招上“刻”个“夜郎印”,既美观,又别出心裁,令人莞尔一笑。</p> <p class="ql-block">高墙矗立,绿树葳蕤,锦里不少院落自带风韵。</p> <p class="ql-block">这家“煮酒坊”既能品尝中外名酒,也能遍尝成都特色小吃,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在室外,吃下午茶,尝成都小吃,成都的市集“巴适得很(休闲)”。</p> <p class="ql-block">把稻秸秆也拉来作道具,这家卤鸭专卖店具有纯天然的特色,门庭若市。</p> <p class="ql-block">采耳,是到成都的游客都会选择的风俗体验项目,锦里这家专门做这个特色服务的店家宽敞整洁,我也体验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西蜀第一街”,锦里,是成都的一个人气标杆。</p><p class="ql-block"> 锦里,位于成都武侯祠大街231号附1号,与武侯祠仅一墙之隔。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拜武侯、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较有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p> <p class="ql-block">锦里,游人如织,人气爆棚。</p> <p class="ql-block">这家店门口有一条标语“来都来了,进来坐坐”,大白话,蛮亲切的。</p> <p class="ql-block">各种网红和时尚风潮云集,美食和文创重叠,令锦里成为年青人的乐土,</p> <p class="ql-block">锦里牌坊,简洁而古朴,与成都的地域风格十分契合。</p> <p class="ql-block">牛皮糖、狗屎糖,各种手工制作的糖果铺满柜台,外地游客是主要的买家,作为当地特产的“伴手礼”。</p> <p class="ql-block">锦里街中心生长着一棵参天古树,已有数百年树龄,却依然枝繁叶茂,如一把巨伞为民众遮阳避雨。</p> <p class="ql-block">一个拿着硕大的算盘,抽着旱烟斗,一个举着长嘴水壶,两个身披墨金长衫的四川哥老正在为一个乳气未干的小游客“服务”,这是锦里中的“行为艺术”场景,再现“老四川”的风俗画。</p> <p class="ql-block">锦里中外来食物并不多,这个“土耳其冰淇淋”是个异类,做冰淇淋的外国小伙幽默风趣,不时会作个怪动作,逗逗游客。</p> <p class="ql-block">品月堂,这个文创店店招十分雅致,古韵古色。</p> <p class="ql-block">锦里与武侯祠近在咫尺,那里植被茂盛,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熊猫是国宝,而四川作为熊猫的栖息地和繁殖基地得“地利”之便,各类以熊猫为主体的文创产品应运而生,长毛绒的、木制的、塑料的、剪纸的,一应俱全,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剪纸,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门类,过去以北方比较多见,又叫“剪窗花”,近代以后,随着人员的迁徙,在南方也开始流行起来。成都的剪纸也很有特色,以传统戏曲,如京剧、川剧等人物形象为素材居多,福禄吉祥等动物造型和象形也是剪纸的传承“基因”。近年来,有不少国外人物形象和故事题材成为剪纸的主题,拓展了剪纸的视野和广度,深受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锦里藏龙卧虎,这个看似简单的“吹糖人”铺子竟是一位民间能人。</p><p class="ql-block"> 糖人艺术相传起源于唐代,由诗人陈子昂(公元661-702年,梓州今四川射洪县人)所发明,享誉京都。明洪武初年,朱元璋火烧“功臣阁”之后,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着吹糖担子的老人救下,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卖糖人,糖人艺术也随之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张益良(糖人张),中国、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一级民间艺术家,从艺三十多年来,所作吹糖人工艺品,技术精湛,风格独特,作品于国内外展销多次获奖。并创新了无数作品,如成都最有代表性的熊猫、奥运福娃、金鱼、叮当猫、及与众不同的彩色糖人。“糖人张”曾代表中国的民间艺术出访过多个国家和地区。吹糖人于2008年6月被国务院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p> <p class="ql-block">锦里正门,深褐色的牌匾和背后黑色的砖木结构楼房无不述说着锦里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外大门口,巨大的青铜鼎巍然矗立,这是古蜀国悠久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到成都,必到春熙路国金中心(IFS)看看“熊猫爬墙”,一头近十米大的“熊猫”正攀爬在离地近百米的高墙上,憨态可掬,煞是可爱,与都江堰仰天窝的熊猫自拍形成对比,各有千秋。</p> <p class="ql-block">这头硕大的熊猫已经攀爬到了国金中心外墙的顶部,它为了啥?它看到了啥?</p> <p class="ql-block">春熙路国金中心内国际大牌林立,而门外则是小贩集聚,从水果到长毛绒玩具,一应俱有,烟火气弥漫。</p> <p class="ql-block">这位健硕的阿姨推着水果车行进在春熙路上,找生意的焦急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熊猫真是成都人的“心头好”,走东走西,到处都能看到熊猫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时尚,高端和市井,烟火气都汇聚在春熙路上,这条成都知名度最高的街道之一,是一个多元融合的街区,可惜,我们只是来看看“熊猫爬墙”,团队游没有时间闲逛。</p><p class="ql-block"> 位于成都市中心的核心商圈,春熙路对成都来说,就如王府井之于北京,南京路之于上海,可以说是成都最核心的商业街了。</p><p class="ql-block"> 这条路名的由来: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典故,名为春熙路,以描述这里商业繁华、百姓熙来攘往、盛世升平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吃着火锅唱着歌,这家火锅巴士开到春熙路最热闹的国金中心门口,撩人的画面和强烈的吆喝感,在“拉客上车”。</p> <p class="ql-block">乌泱泱一大片“熊猫”,在这里不知道是人看熊猫,还是熊猫看人?</p> <p class="ql-block">烤串,中国最流行的街边小吃,春熙路上怎能没有你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上面一头“大熊猫”,下面一堆“大熊猫”,孰真孰假?亦真亦幻。</p> <p class="ql-block">火锅巴士是成都人“巴适(休闲)”的一个象征,给外地游客一种敞开心扉的直观感受。</p> <p class="ql-block">对摊贩的宽容,成都明显要比上海宽松得多,即使在春熙路这样的市中心依然可以看到很多流动商贩在推行叫卖。</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成都仅逗留一晚,晚上在动物园附近的酒店入住后,找了一家名为“颜家味”的成都菜饭店,由于不敢吃辣,仅点了一个基本不辣的套餐,品尝一下不地道的成都菜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南距成都40公里,占地面积1000亩,为现代化专题遗址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正式开放。2022年3月,新馆(陈列馆)开工建设,2023年7月26日正式落成开放,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主要文物有商青铜神树、商玉边璋、商青铜立人像、商金杖,共展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1500余(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三星堆考古发掘及最新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这里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大量出土文物为了解古蜀国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提供了实物例证。三星堆先民在这片沃土上渔猎、畜养、耕作、酿酒、纺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活图景。</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参观顺序:</p><p class="ql-block"> 1楼“世纪筑梦”;</p><p class="ql-block"> 1楼“巍然王都”;</p><p class="ql-block"> 2楼“天地人神”。</p> <p class="ql-block">一个“蜀”字,背后是这块大地上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五千多年风云变幻,气象万千。</p><p class="ql-block"> “蜀”这个字,按照文字的拆解,就是由“目”和“虫”组成的。它是古蜀第一代王蚕丛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这片石盘散发着白光,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时期已发展成为中心聚落。约当商代早期,出现城墙、大型建筑。商代中期以后,城址面积达3.6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黄金加工、制玉、丝织业,复杂的社会结构,成熟的祭祀体系,彰显其统治中心、宗教中心、经济中心的独特地位,可能是某代蜀王的都邑所在。</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了商代时期的石器,有石制工具,也有用于祭祀的礼器和餐具。</p> <p class="ql-block">细致的纹理,挺直的线条,这两块长条状石器自带一种华贵气质。</p> <p class="ql-block">商代的“石璧”,似石非玉,是从石器向玉器过渡的器物。</p> <p class="ql-block">陶尊,是商代后期的器物,形制优美。</p> <p class="ql-block">进入三星堆博物馆,犹如进了历史文物的宝库,直观的感受就是目不暇接,时间不够。</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发掘的文物很多都是世界第一,世界唯一,三星堆也被列为世界第9大奇迹。不同于其它博物馆,这里的神秘感很强,故事性也很强。</p> <p class="ql-block">商代用于饮酒的陶器已经制作得非常优美了,体现了当时蜀地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审美趣味。</p> <p class="ql-block">既美观,又实用的陶具,令人对古蜀国的工艺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商代,古蜀国的陶器琳琅满目,其制作之精良,品类之繁多,绝不输于当时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p> <p class="ql-block">大耳,突睛,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具有明显的西蜀“面相”,与中原地区的人相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成为青铜面具后面的那个人。</p> <p class="ql-block">玉盘和龙首璋,珠联璧合。</p> <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的“玉有领璧”,色泽丰润,器型饱满。</p> <p class="ql-block">青铜扭头跪坐人像是三星堆人像青铜器中姿态最为灵动的一位,他在击掌跳舞?还是在祈福挡灾?留下了千古之谜。</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青铜“健身教练”的雕像,其腹上横纹很象“八块腹肌”,形体健壮。而且其左手握拳,似乎正准备打出一记漂亮的勾拳。</p> <p class="ql-block">陶器,作为人类早期的实用生活用具浸润着大量历史的“包浆”,富含丰富的文化信息。</p> <p class="ql-block">全神贯注。</p><p class="ql-block"> 商代后期的“陶人”虽小,但制作精良,引起游客很大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丰富的陶器展品映射出古蜀国的社会万象,充满着历史故事和文化意向。</p> <p class="ql-block">陶制三足炊器,器型硕大,弧线优雅,反映了当时具有较高的制陶技艺。</p> <p class="ql-block">蔚为大观的三星堆陶器。器类主要有盛贮器、食器、酒器、炊器等。器型以小平底罐、尖底罐、鸟头把勺、子母口壶、高柄豆、三足炊器等最具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 陶器表面饰有绳纹、方格纹、网格纹、菱形纹、圆圈纹、附加堆纹、米粒纹等纹饰。部分陶器盖钮、足、耳等装饰动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这种状如“哑铃”的陶器线条十分流畅,色泽细腻。</p> <p class="ql-block">陶猪,商代后期,距今3400多年前的陶器竟有如此丰富的表情,亦庄亦谐,简直醉了。</p> <p class="ql-block">在商代,三星堆所在的蜀国炼金术已经相当发达,这使各种造型优美的金饰品脱颖而出。</p> <p class="ql-block">虎形金面具,十分逼真。</p> <p class="ql-block">这个金面具出土于八号祭祀坑。面具是金银合制品,含金量约为85%,含银量约为13%一14%。</p> <p class="ql-block">薄如蝉翼却含金量很高的金面具,制作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后期,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在三星堆,金面具在金器展示中占了很大份额,这表明古蜀国中,黄金的主要功能是祭祀用的,而非作为货币流通。</p> <p class="ql-block">陶猪以一种简洁的线条和略显呆萌的仪态在陶具中独树一帜,成为三星堆中的“明星”。</p> <p class="ql-block">在三星堆出土的大型玉石中,可以看到被很好切割和打磨的痕迹,这表明三千多年前,西蜀地区的制玉工艺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p> <p class="ql-block">青年学子对三星堆的出土文物怀有浓厚的兴趣,有的在拍照,有的用手机查找资料进行比对。</p> <p class="ql-block">这块巨石被打磨得温润如玉,充满包浆。</p> <p class="ql-block">这个三层的青铜神坛造型复杂,意韵丰富。</p><p class="ql-block"> 最下层有四个人形力士肩扛起整个神坛,中间站着祭祀官。第二层是一个类似于犀牛样的神兽独占一层,托举起上面的人型力士和第三层祭坛。最高一层是祭祀用的礼器--觚,装着海贝。整个神坛似乎在述说着资源进献的一种场景。这些细腻而生动的人,神兽组合在一起,显示出祭祀的庄严和崇高,也表达了“王权神授”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青铜巨人“鹤立鸡群”。</p><p class="ql-block"> 这尊青铜巨人制造于商代的年份(公元前1600~前1046)。外形尺寸:高260.8厘米,人像高180厘米,底座横宽48.5厘米,纵长46.7厘米,高35厘米。</p><p class="ql-block"> 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雕像群中,足以领衔群像的最高统治者非大立人像莫属,--不论是从服饰、形像还是体量等各方面看,这尊大立人像都堪称它们的“领袖”人物。以往殷墟出土的玉石铜人像与之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其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其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其所站立的方台,即可理解为其作法的道场 -一神坛或神山。</p> <p class="ql-block">古蜀国的青铜人头像与中原地区的人像有着明显的差异,面部轮廓更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金杖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是用重约500克、厚度2毫米的金皮包卷在木杖上制成,这是中国同时期已出土的金器中最大的一件。</p><p class="ql-block"> 这个相当于商代时期的金杖,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金皮内还残留有炭化的木渣。在金杖一端,有长约46厘米长的一段图案,图案共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合拢看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巫冠,耳饰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笑容可掬。另外两组图案相同,其上下方分别皆是两背相对的鸟与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状物。</p><p class="ql-block"> 金杖图案究竟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目前学术界有观点认为表现的是分别以鱼和鸟为祖神标志的两个部族联盟而形成了鱼凫王朝;图案中的“鱼”、“鸟”就是鱼凫王朝的徽号、标志。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金杖上的鱼鸟图象征着上天入地的功能,是蜀王借以通神的法器。当然,这尚无定论,其内涵有待更为深入的探讨。</p><p class="ql-block"> 关于金杖的性质则有“王杖说”、“法杖说”、“祭杖说”及祈求部族或王国兴盛的“法器”说等等。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金杖是古蜀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象征着王权与神权。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夏、商、周三代王朝均以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最高象征,而三星堆以杖象征权利,反映出古蜀与中原王朝之间文化内涵的差异,显示出浓厚的神权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古蜀人的“面相”。</p> <p class="ql-block">不怒自威,这尊青铜头像的表情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头戴官帽,身着“长袍”,左右手如太极拳中“抱球”姿势,这个巨人在做啥?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解释。官方的说法认为其在“做法”。</p> <p class="ql-block">投影映照下的青铜“大立人”栩栩如生,家长正在向孩子讲述这个巨人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戴金面具的青铜人像充满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精美绝伦的文物群体,是古蜀先民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礼敬天地的美玉、造型独特的神坛、纵目千里的面具、人鸟合一的神像、振翅翔飞的凤鸟、达地通天的神树--深藏着对天地神祇、自然万物的无比虔敬,展现了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I号大型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通高3.96米,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在我国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青铜文物中,这株神树也称得上是形体最大的一件。铜树底座呈穹窿形,其下为圆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三面间以内撅势的三足相连属,构拟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座上铸饰象征太阳的“⊙”纹与云气纹。树铸于“神山之巅”的正中,卓然挺拔,有直接天宇之势。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辫的铜龙,整条龙造型怪异诡谲,莫可名状。关于这株铜树的内涵,目前在学术界尚存在不同看法,但将铜树界定为“神树”,则是共识:一种意见认为,这株铜神树的造型与内涵应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建木”相关。</p><p class="ql-block"> 铜树是古蜀人沟通人神、上下天地的天梯,反映了古蜀人交通于天人之际的特殊宗教权力被古蜀国神权政治集团所独占的情况。与此相对的观点则认为青铜神树并非建木,从其构型分析,更多的与《山海经》描述的“若木”相似。另一种意见认为,青铜神树具有“社”的功能,与载籍所记“桑林”一致,应为“社树”。一种意见认为,铜神树为古蜀人的宇宙树,反映了蜀人的世界观。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铜神树起源于古人对日晕现象的认识,代表东西两极的扶桑与若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的青铜器造型多彩多姿,有不少别出心裁,独具匠心,三千多年前的匠人竟有如此高超的智慧,真令今天的观赏者折服。</p> <p class="ql-block">商代玉璋。</p><p class="ql-block"> 璋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在所谓礼拜天地四方之中,璋被认为是用来“礼南方”的器物,一般认为它最主要的用途是祭山。</p> <p class="ql-block">这块璋在顶部有类似于刀刃般的开口,所以它不仅是工具,也能用于祭祀。</p> <p class="ql-block">这块璋堪称“巨无霸”,不仅宽大,而且在两边有花纹状和锯齿切口,装饰意味强烈。</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玉器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以玉璋、玉戈、玉琼、玉璧等为重要祭器,祭祀天地山川,沟通祖先神灵,承载着古蜀先民“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古蜀人宗教礼仪制度的反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刀似剑,这块巨大的玉璋器型雄伟,是古蜀国祭祀品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三星推的镇馆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 青铜树,树高近4米,是目前世界上形体最大的一件青铜文物。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的崇拜。每根树枝上有一只神鸟,一共九只。由于顶层组件缺失,照推断应该也是一只神鸟,这就和神话中的东方扶桑神树的记录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夸张的尾巴,突出的眼睛,这头神兽头顶上站立着一个头戴官帽的人形,这个青铜器以动物来衬托人物的强大和不可动摇性,造诣高超,不仅美观,而且有一种夸张的表现力,反映了当时人对王权的尊拜观念。</p> <p class="ql-block">头戴官帽的人偶站立在“神兽”上,这个神坛彰显着对上天的崇敬之意。</p> <p class="ql-block">跪踞在神兽身上,这个力士头顶硕大的酒器,前面有一个小型的戴官帽的人偶,形态威严,整个器皿大气而华丽。</p> <p class="ql-block">铜“神树”的九个枝杈上都停着“神鸟”,这不仅增加了整体的灵动性,也使整个结构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所以这个巨大的神树不显呆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个青铜人头像,上面配了一个拉柄,恍若装了一根“天线”。</p> <p class="ql-block">凹凸有形,这个青铜人像立体感十足,呼之欲出。</p> <p class="ql-block">一大二小,青铜人偶形象多姿。</p> <p class="ql-block">这个金面具出土于五号祭祀坑。出土时仅残存约半,重约280克,是目前三星堆遗址出土最重的金面具。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面具是金银合制品,含金量约为85%,含银量约为13%-14%。其方形面部、镂空大眼、三角鼻梁以及宽大的耳朵等特征,与三星堆此前出土金面具风格十分相似。据发掘者推测,它可能也是覆于铜头像或其他质地的面具之上。</p> <p class="ql-block">虎形青铜器配上了类似旗帜的饰件,这是在祭祀中演绎神兽布阵?</p> <p class="ql-block">狗头形青铜器维妙维肖。</p> <p class="ql-block">旌旗猎猎,虎虎生威,这个青铜神兽摆件产生了雄壮的展示效果。</p> <p class="ql-block">“虎头豹尾”?这个青铜器主干上是两个虎头虎脑的神兽,威风凛凛,而上翘的尾巴十分雄壮,这种复合型器具唯美而大气。</p> <p class="ql-block">蛇形青铜器曲折灵动。</p> <p class="ql-block">古蜀国的“千里眼”和“顺风耳”。</p><p class="ql-block"> 这尊青铜纵目面具高66厘米,宽138厘米,是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宏伟壮观的。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超现实的造型使这尊造像似神似巫,充满了凌厉震慑感。支持者最多的推论是古蜀第一代王,蚕丛。“蜀”这个字,就是由“目”和“虫”组成的。</p> <p class="ql-block">如鸡一样的青铜器是古蜀国在祭祀中供奉给神的“祭品”。</p> <p class="ql-block">小型的青铜摆件精致而灵动,技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类似于编钟一样的青铜器,也是祭祀中的器具。</p> <p class="ql-block">骑兽顶尊人像有两个人偶,后面是位力士,他骑在神兽上,头顶巨大的酒尊。前面立着的祭祀官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钟形礼器,黝黑铮亮,见证了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这是一个倒八字形刀眉、鹰钩鼻、作神秘微笑状的古蜀王。</p> <p class="ql-block">这座残缺的青铜神坛底座上扛举祭器的力士和祭司官形象十分丰满灵动。</p> <p class="ql-block">这个被网友戏称为“三星堆宫格烧烤架”的青铜器,它由横竖各九格的青铜网格组成,每一格都还算整齐,实际真正的学名是--青铜龟背形网格状器,估计是祭祀用具。</p> <p class="ql-block">这座神坛构造精妙,在底座之上有三层,最下层是四位力士扛着硕大的神兽,中间站着多位祭祀官。第二层是体形饱满,力度强劲的神兽。最高层是雅致的祭祀酒尊。</p> <p class="ql-block">这座神坛分两层,下面是基础层打底,上面是四个人偶,其中两个力士在扛物,另两个小的人偶居然与他们反向站立,神态生动,他们在看热闹?</p> <p class="ql-block">这个被网友戏称为“网红方向盘”的青铜太阳轮形器,其实是三千年前古蜀人崇拜太阳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璀璨夺目的太阳,在多少万年前就辉映着地球,庇护着人类,给人类以无限的遐想。凡是阳光照耀到的地方,都有太阳神话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这个神坛以戴官帽的人偶为基础,显示了人在与“天地神”沟通中的特殊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个青铜面具不仅有“千里眼”,“顺风耳”的外形,而且连上了一种类似“象鼻”的装饰性“手柄”,从而演变成另一种器具。</p> <p class="ql-block">脚踏铜罐,头顶高尊,这个鸟形人脸的力士“承上启下”把这个铜尊连为一体,卓然不群。</p> <p class="ql-block">大力士蹲坐着,头顶硕大无朋的酒器,祭天地,祭祖先,祭神灵。力士双手成圈形高举,似是端擎着酒杯,为天下,干杯!</p> <p class="ql-block">鸟足青铜神像,鸟身人面,鸟人合一,器形伟岸。</p> <p class="ql-block">似兽非兽,这个青铜像以抽象、变形的器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p> <p class="ql-block">健硕的神兽头顶上站着祭祀官,两者一气呵成,天造地设。</p> <p class="ql-block">绿树掩映,草木葱笼,三星堆博物馆被优良的生态环境所环绕。</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青铜“第一树”已经复刻成广场上矗立的塑像,成为优美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博物馆老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螺旋式的扶梯寓意历史的进程是“螺旋式前进”,诚如香港故宫三星堆“特展”的结束语所言:铜鸟一觉醒来,时间已经飞行了三千年,太阳还是那个太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