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情深……

李富燊

<p class="ql-block">  “八一”军旗红,最念战友情。今年这个特别的日子,几个当年特务连的老战友约好,一起去广西荔浦,看望连队老指导员罗传海,四十多年前在连队初见时的巧劲儿至今记得,没想到来自荔浦的他,刚从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硝烟里走出来,就在团部特务连带着我们这群新兵蛋子,那时的特务连虽说是团部勤务单位,管着通信排、工化排、警卫班、总机班,却要守着200多公里的边境线通信命脉,他身上那股子硬仗里磨出来的沉稳和细致,成了我们眼里最亮的光</p> <p class="ql-block">  后来他转业回了荔浦政法系统,这一晃,退休都过了十多年,平时不少听战友念叨,他那身部队带出来的作风半点没改,在单位是标杆,在家里是榜样,闲了就和老伙计们抿几口当地土泡,话里总少不了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次到荔浦,不为别的,就想当着他的面敬杯酒——敬当年边境线上的守望,敬他教我们的规矩和担当,也敬这穿越了岁月、越发醇厚的战友情,老指导员,我们带着军营的记忆来了,这个八一,咱们再好好聊聊当年的特务连,说说现在的好日子……</p> <p class="ql-block">  桌上的菜不算花哨,几碟家常小菜透着股实在,两大盆鸡肉、羊肉冒着热气,油香混着肉香直往鼻子里钻,酒杯一碰,“叮”的一声脆响,几杯土泡下肚,脸上先热了起来,话匣子也跟着松了扣,“还记得不?那年你们到边防线上查线路,你小子摔进沟里还记得吗?”不知是谁先开了头,一下子就捅开了记忆的闸门,酒过三巡,嗓门渐渐高了,当年特务连的营房、边境线上的电线杆、总机班深夜里的滴答声……</p> <p class="ql-block">  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细节突然就活了过来,仿佛眼前的羊肉还冒着热气,就成了当年炊事班炖的大锅菜,手里的酒杯一晃,恍惚还是在连队食堂,话越说越密,酒越喝越暖,明明是在荔浦的屋里,却好像又回到了那200多公里边境线旁的营房,他还是那个刚从前线下来、眼神清亮的指导员,我们还是围着他听训话的新兵蛋子,窗外的蝉鸣混着屋里的笑骂,当年的苦与乐、惊与喜,都浸在这杯酒里,融在这口肉里,说得热热闹闹,像从未走远过</p> <p class="ql-block">  当年跟我们一同入伍到这支部队的还有广西来宾县的几十号兄弟,胡列光就是其中一,他退伍后也扎进了政法系统,前阵子刚卸下担子退休,这次一起到荔浦看望老指导员,自然少不了叫上他,这份战友情,早把当年的地域界限磨没了,桌上杯盏交错间,胡列光端着酒杯往老指导员跟前凑:“指导员您还记得不?当年我们也一起作弄过你知道吗?”这话一出,满桌都笑了,不管是平乐的兵、来宾的兵,不管后来穿的是警服还是别的衣裳,当年在部队里被磨出来的那股子劲,早就刻进了骨子里</p> <p class="ql-block">  几大杯下肚,话就多了,一起拉过的线、站过的岗,仿佛又回到了团里新兵连的操场——那时大家操着不同的乡音,喊着同一个口号,如今再聚在一块儿,乡音里都带着同一种兵味,热热闹闹的,比桌上的羊肉还暖</p> <p class="ql-block">  桌脚几个装过酒的可乐瓶歪歪倒倒,瓶底最后几滴残液晃悠着,早没了先前的分量,身后墙上那张小孩识字表,字儿被岁月浸得发虚,可谁也没心思看——满屋子的人舌头都开始打卷,话从嘴里出来,带着点黏糊糊的酒气,却越说越舍不得停,部队时的那些画面一帧帧闪,比桌上的菜还鲜活,比瓶里的酒还上头</p> <p class="ql-block">  这次短暂的相聚太珍贵了,咱们都退休啦,时间终于由自己说了算。以后多找机会聚聚,喝喝茶、聊聊天,把年轻时没说够的话慢慢补回来,常联系,常见面,开心过好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