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谚语

冠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天气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今夏以来,我们豫南这地方持续高温干旱,因此大家都很关注天气。我也时不时地观察天空变化,对照自己熟悉的一些天气谚语,期盼早点儿下雨。气象学是我读书时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工作后因行业跨度太大,专业知识都丢了,但对气候变化天气形势还是很喜欢的。 在生活实践中,觉得很多天气谚语不仅很有趣,也很管用。特别是有了摄影爱好之后,我便经常分析天气形势,判断天气变化,决定自己行程。今夏的情况又使我产生了整理一下常用的天气谚语的想法。</span></p> <p class="ql-block">天气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们长期观察自然、总结经验的成果。在古代,没有先进的气象仪器和科学理论,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彩、彩虹、星星等自然现象,以及动物的行为、植物的状态等,来推测天气的变化。这些天气谚语,在人类长河中不断发展完善,一代代传承到今天。天气谚语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方面,天气谚语能帮助农民提前预知天气变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优化田间管理、预防自然灾害、</span>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在人们生活方面,天气谚语能为出行等活动提供参考。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人们发现早晨出现朝霞时,往往预示着当天可能会有雨,而傍晚出现晚霞,则通常意味着第二天天气晴朗,可以放心出行。这些谚语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气象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天气谚语依然具有重要作用。它以简洁通俗的语言,将复杂的气象现象和规律进行了生动的概括,这种直观的经验判断方式,对于那些没有专业气象知识和设备的普通民众来说,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天气参考。另一方面,天气谚语在一些特殊场景下也能发挥独特作用。比如在偏远山区、海洋作业等气象监测设施难以覆盖的区域,天气谚语可以帮助人们提前感知天气变化,做好应对准备。而且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当现代气象预报系统出现故障或信息传递不及时,天气谚语也能作为一种应急的参考依据,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p> <p class="ql-block">天气谚语对摄影人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可以帮助摄影人预测天气,提前规划拍摄,激发<span style="font-size:18px;">灵感和创意。摄影人往往并不是要躲避一些天气状况,而是想更早地预知它,捕捉它。比</span>如“东虹日头西虹雨”,摄影人可根据东虹预示的可能晴天,准备户外拍摄;也可根据西虹预示的可能降雨而避免户外拍摄。但摄影人可能更多的还想预判彩虹什么时候出现,而抓拍到彩虹。彩虹一般出现在阳光呈42°方向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果预判夏天上午9点左右和下午4点左右有阵雨,则此时有西虹和东虹出现的可能性。此时,摄影人自然可以去碰一碰运气。</span></p> <p class="ql-block">天气谚语也要灵活正确运用,不能生搬硬套。受地域、季节、天气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天气谚语也有局限性。本文收集的谚语,<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要适用于我国中纬度地区。华南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影响,天气系统路径不同,预测准确性下降。‌‌春夏季节因大气对流活跃,预测效果显著;冬季因天气系统稳定,规律性减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早看东南,晚看西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意思是早晨看东南方的天气状况可以大致判断当天的天气,傍晚看西北方的天气状况可以大致判断第二天的天气。</span></p><p class="ql-block">大气中的空气随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天气系统也多是自西向东移动。<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常情况下,在中纬度地区,暖湿气流多从东南方向吹来,冷空气多从西北方向移动。早晨东南方有积云,说明暖锋势头猛,白天暖湿气流可能会到达观测点,带来锋面雨;晚上西北方有积云,说明冷锋势头猛,半夜冷空气可能会到达,带来锋面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东南方向的云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如果云层厚且颜色暗,可能是水汽充足,容易形成降雨;傍晚太阳在西边落下,西北方的云层在太阳辐射减弱后,如果云层逐渐消散,说明水汽减少,次日天气可能晴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意思是早晨出现朝霞,预示着当天可能会有雨,人们就可以避免安排户外活动;傍晚出现晚霞,则意味着第二天天气晴朗,适合出行。</span></p><p class="ql-block">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开始侵入本地区。因为中纬度地区的天气系统通常自西向东移动,西方云层会逐渐东移,导致当地未来几小时内天气转阴雨。早晨气温较低,随着太阳升起,气温升高,大气逐渐变得更加不稳定,更容易出现对流云,从而导致随后的阴雨天气。</p><p class="ql-block">傍晚出现晚霞,说明西方的云层已被太阳照射,意味着降雨系统已东移离开。气温逐渐降低,大气趋于稳定,对流减弱,不利于对流云的维持,所以天气就要转好。我国大部处于北半球西风带,气流由西向东移动,未来本地天气不会转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句农谚,意思是天上的云彩一片一片的,像鱼鳞一样,天气就会晴朗,光照很好,谷子不用翻就能晒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鱼鳞斑”是气象学上的透光高积云。这种云一般在三、四千米的高空出现,是由许多灰白色的小云块有规律地排列而成。它多在高气压的控制条件下形成,大气比较稳定。在高气压系统控制下,下沉气流冲破云层,形成类似鱼鳞的云状。随着气流不断下沉,帆状云也会不断消散,天气逐渐放晴。所以,出现“鱼鳞斑”云象的区域,往往受高压控制,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适合晒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span></p><p class="ql-block">意思是早晨如果天空出现像棉絮一样的云,那么午后很可能会下雨。</p><p class="ql-block">早晨出现的棉絮云,气象学上叫絮状高积云,一般是在3000-5000米的高空,潮湿空气层极不稳定条件下形成的。这种云的出现表明中层大气很不稳定,为午后降雨提供了潜在的不稳定能量条件。</p><p class="ql-block">到了午后,地面受热,低层大气也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整个空气层上下均是极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定的大气状况容易促使空气对流运动加强,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降雨云,伴随这种云将可能出现打雷下雨的积雨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上钩卷云,地上雨淋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意思是当天空中出现钩卷云时,预示着不久之后可能会下雨。</span></p><p class="ql-block">钩卷云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当暖锋或低压系统即将来临,其前方的高空气流会发生变化,形成钩卷云。这些天气系统往往携带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为降雨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钩卷云出现后,随着暖锋或低压系统的逐渐逼近,中低云层会逐渐增厚,云的种类也会不断变化,最终可能会形成雨层云等能产生降水的云系,从而导致降雨。</p><p class="ql-block">钩卷云的形态独特,其前端常有小簇或小钩,后面拖着一条长或短的小尾巴。这种形态的形成与高空气流的运动和变化密切相关,也预示着大气环流的不稳定,是天气即将转坏的信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span></p><p class="ql-block">意思是当天空中出现形似“城堡”的云时,很可能会出现雷雨天气。</p><p class="ql-block">城堡云气象上叫做堡状层积云或堡状高积云,是由于暖湿气流与干冷空气在高空相遇,中低空上升气流穿过云顶的逆温层后形成的。这种情况下,空气的不稳定度较高,容易引发对流运动,进而导致雷雨天气。城堡云的出现表明大气在某个高度层上比较潮湿又不太稳定。若在夏季早晨出现这种云,随着白天气温上升,近地面的对流一旦发展起来,上下不稳定的层次叠加、结合,容易产生强烈的雷阵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span></p><p class="ql-block">傍晚太阳落山时,如果天空呈现胭脂红色,说明第二天可能有雨。即使没有雨,也可能会有大风。</p><p class="ql-block">太阳落山时,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变小,光线在大气中传播的路径变长。此时,大气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对阳光的散射作用增强。其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等被大量散射掉,而波长较长的红光则更容易穿透大气,使得太阳看起来呈现出胭脂红的颜色。</p><p class="ql-block">当大气中存在较多的水汽和杂质时,通常意味着大气的稳定性较差。这种情况下,如果水汽和杂质的分布以及大气环流等条件合适,就容易形成降雨。如果没有形成降雨,那么这些水汽和杂质可能会在风的作用下被吹散,从而导致风力增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日头头顶现,三天不见面】</span></p><p class="ql-block">意思是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预示着天气将会连续阴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春、夏时节,</span>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p><p class="ql-block">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p><p class="ql-block">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阴雨继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意思是久晴后刮西风可能降雨,久雨后西风预示转晴。</span></p><p class="ql-block">连续晴天时,空气通过太阳辐射持续升温,地面蒸发加剧,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此时若吹西风,通常伴随冷空气南下或低压槽东移,冷暖气流交汇促使暖空气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雨。</p><p class="ql-block">持续降雨时,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静止锋。西风的增强通常意味着有新冷空气补充,破坏原有冷暖气团平衡,使天气系统转变为单一冷高压控制,从而结束阴雨转为晴朗。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span></p><p class="ql-block">意思是东风刮到中午就可能停止,如果过了中午还在刮,可能<span style="font-size:18px;">会越来越大,甚至</span>会有下雨。</p><p class="ql-block">东风通常伴随着湿气和低压系统。在午后,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大气对流运动加强。低压系统中的空气会因对流而上升,导致气压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得东风的风速增大,风声也就更明显。</p><p class="ql-block">在一些地区,地形对风的传播和增强有重要作用。山脉、峡谷等地形会改变风的流向和速度。如果东风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山脉等障碍物,风会在障碍物的背风侧形成涡旋,使风速增大,风声也会更响。而到了午后,随着太阳辐射的持续增强,这种地形对风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明显,导致东风的风声更大。</p><p class="ql-block">东风往往带来暖湿气流,当东风持续且风力增大时,可能意味着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从而形成降雨天气。所以这句谚语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午后或傍晚可能会有降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span></p><p class="ql-block">意思是半夜刮起东风,标志次日天气变晴。</p><p class="ql-block">在大气环流中,东风通常与特定的气压系统和气流运动相关。</p><p class="ql-block">半夜东风起,可能意味着当地处于一个特定的气压梯度和气流场中。当冷空气前锋过后,暖空气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时,可能会出现东风。而暖空气相对稳定,水汽含量相对较少,不容易形成云和降水,所以往往预示着第二天天气较好。</p><p class="ql-block">半夜东风起,也可能是冷锋已经过境,冷锋过境时通常会带来大风、降温、降雨等天气,但冷锋过后,随着冷空气的逐渐减弱和暖空气的补充,天气会逐渐转晴。</p><p class="ql-block">也有可能是高压系统的影响,高压系统控制区域通常天气晴朗,当高压系统边缘的东风在半夜吹起时,说明高压系统正在逐渐靠近或加强,受其影响,第二天天气更有可能是晴朗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意思是南风刮久了,北风就会来,天气可能会发生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在春季,来自南方海洋上的暖湿空气相当活跃,偏南风强盛。与此同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仍比较强,经常向南爆发。活跃的冷暖空气经常在长江以南地区交汇。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在冷空气没到以前,一般是吹偏南风,气温偏高。一旦冷空气到来,就会转吹北风,气温明显下降。当冷空气逐渐减弱后,海洋上的暖空气又乘隙北上,风向再次转为南风。这种转换在春季平均约3-5天一次,冷空气南下一次,赶走一次暖空气。冷空气减弱后,暖空气又乘隙北上,停留下来,暖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上升运动加强,使地面空气密度减小,于是冷空气又乘隙南下,这种规律性非常明显。</p><p class="ql-block">南风多为暖湿气流,北风多为干冷气流。当某一地区连续吹南风时,说明该地处于锋面云雨带以南,天气晴暖。但每一次吹南风的过程,都预示着北风正推动冷锋南下,南风即将转北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span></p><p class="ql-block">意思是刮南风的时候,容易出现雾气和露水;而刮北风时,天气会变得寒冷,还容易下霜。</p><p class="ql-block">在冬季晴朗的夜晚,地面温度下降较快,南风带来的水汽在近地面遇冷凝结成小水滴,不易扩散,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雾和露。</p><p class="ql-block">而北风则带来寒冷干燥的空气。在冬季,当北风过境时,地面温度骤降,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成霜,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寒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星星眨眼,下雨不远】</span></p><p class="ql-block">意思是如果看到星星闪烁不定,预示着可能快要下雨了。</p><p class="ql-block">在晴朗的夜晚,如果看到星星眨眼,说明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空气乱流对流旺盛。这种情况下,大气中积聚了很大的能量,就像一个充满张力的弹簧,随时可能释放能量。而降雨的形成通常需要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成云,进而形成降雨。当空气乱流和对流增强时,空气更容易上升,为水汽凝结和降雨创造了有利条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span></p><p class="ql-block">当阴雨天气移来时,云层一般都比较低,有时再加上山脉的动力抬升,云底更低。当这种云移到山脉处时,往往云底把山顶盖住,此时很可能就要下雨,所以有“有雨山戴帽”之说。因为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就越容易形成雨天。</p><p class="ql-block">拦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间冷却生成的地方性云。云层不厚,当太阳升高后,云也就消散了,所以“云拦腰”未来是晴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span></p><p class="ql-block">当乌云在头顶堆积,雨意渐浓时,雨云多是块状分布,局部乌云聚集酝酿降雨,周边未被云层遮蔽的天空便显得格外明亮。阳光在云层缝隙间散射,使得天边透出光亮,就像一场暴风雨来临前,远处的地平线常会泛着奇异的白光。</p><p class="ql-block">下雨天空气扰动,地面的水汽尘埃都被吹向上空,分布于垂直方向,所以平视的能见度特别好,而垂直能见度较恶劣,也表现为天边光亮,天顶灰暗。</p><p class="ql-block">若头顶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连一丝薄云都难寻,这样的天气往往干燥少雨。因为形成降雨需要足够的云层承载水汽,当高空澄澈无云,意味着大气中水汽不足,难以凝结成雨。</p><p class="ql-block">天气即将好转时,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趋于稳定下沉,乌云散去,能见度更高,头顶上自然而然能看到光亮,而雨也不会下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雨夹雪半个月】</span></p><p class="ql-block">指雨夹雪天气出现后,后续往往伴随持续阴雨或低温天气。 ‌</p><p class="ql-block">雨夹雪发生时,说明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导致天气持续阴冷。当冷空气占优时,后续多为降雪;若暖湿气流占据主导,则可能演变为持续性降雨。 ‌具体持续时间因地因时而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span></p><p class="ql-block">南闪大部分属于热雷雨。在夏季等季节,白天地面受热不均,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对流运动,当水汽充足时,就可能形成雷雨云产生闪电。但夜晚气温下降,对流减弱,热雷雨得不到发展,就逐渐消散,所以南边出现闪电,雨下不了,第二天气温则会更高,就像火门打开,天气更热。</p><p class="ql-block">北闪大多数是冷空气南下形成的锋面雷雨。当冷空气继续南侵到本地时,冷暖空气交汇,会带来锋面雷雨,所以北边出现闪电,往往预示着快要下雨了。</p><p class="ql-block">不过,由于雷雨具有中小尺度的分布和移动传播特点,该谚语所说的也不尽然,仅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span></p><p class="ql-block">若雷雨云在太远的地方,人们就只会看到闪电听不到雷声。而当听到雷声绕圈转时,表明雷雨云就在很近的地方。由于附近的云块密蔽,云面凹凸不平,雷声在云层之间以及云层与地面之间不断反射、折射,就形成了回声,让人感觉雷声在绕圈转。</p><p class="ql-block">雷雨的形成通常与冷暖空气的交锋有关。当冷暖空气在当地上空交锋时,由于它们势均力敌,相互作用十分猛烈,使得雷雨云在局部区域持续发展和移动,从而产生“绕圈转”的雷声现象。这种情况下,冷暖空气的交汇处容易形成锋面,锋面附近水汽充沛,很快就会形成降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东虹日头西虹雨】</span></p><p class="ql-block">意思是东边天空出现彩虹,往往是晴天的预兆;西边天空出现彩虹,则是下雨的先兆。</p><p class="ql-block">彩虹是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经过折射、反射和色散后形成的自然光学现象。当太阳光进入水滴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然后在水滴内反射,最后从水滴的另一侧射出,这些不同颜色的光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彩虹。</p><p class="ql-block">彩虹一般出现在阳光呈42°方向。要看到彩虹,人必须背对着太阳。因为只有这样,太阳光才能通过水滴折射和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形成彩虹。所以,当太阳在东边时,彩虹就会出现在西边;当太阳在西边时,彩虹就会出现在东边。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此时天空中有水滴,那么彩虹就会出现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彩虹则会出现在东方。</p><p class="ql-block">我国大分地区处于温带西风带,一般盛行西风,降雨云系多由西向东发展。如果早晨看到西方天空出现彩虹,表明西方有大片雨区,随着盛行西风,雨区将东移,当地天气即将变坏;如果傍晚看到东方出现彩虹,说明云系已移动至东方,当地天气转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span></p><p class="ql-block">意思是久晴后若现大雾,预示将转阴雨;久雨后若现大雾,则预示天气转晴。‌</p><p class="ql-block">晴朗天气通常由稳定的高压系统控制,大气层结稳定。若此时形成大雾(多为辐射雾),说明近地面水汽饱和,说明暖湿空气南下,北方冷空气南下,可能暗示冷暖空气即将交汇,触发锋面活动并带来降水。‌</p><p class="ql-block">雨天多伴随低压系统,若雨后夜间云层消散,地面通过辐射冷却降温,水汽凝结成雾(辐射雾)。大雾消散后,高压系统占据主导,天气放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茫茫雾晴,灰蒙蒙雾雨】</span></p><p class="ql-block">白茫茫的雾,通常指的是辐射雾。辐射雾是由于夜间空中云层打开,地面降温强烈,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表面凝结而形成的。这种雾比较稀薄,如同一层乳白色的轻纱,透过雾可以看到天空。白天温度升高后,辐射雾就会迅速消散,往往预示着晴天。</p><p class="ql-block">灰蒙蒙的雾,一般是平流雾。平流雾是由于大范围的暖湿空气受冷形成的,其上空往往伴随有云层,不透阳光,看起来就显得灰暗。平流雾的形成通常与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相互作用有关,而这种气流的相互作用往往也预示着天气系统的变化,可能会带来阴雨天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春雾雨,夏雾热,秋雾日头,冬雾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意思是在不同的季节里,起雾往往预兆不同天气的出现。</span></p><p class="ql-block">春季通常天气依然较冷,晴朗白昼时,微微南风会带来一些暖湿空气,气温升高使空气容纳水汽量增加。入夜后,地面因辐射冷却迅速降温,冷空气因密度大沉积于地表,暖空气轻而上浮,在高空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导致空气流动停滞。此时,地面水汽遇冷凝结为雾,而难以向上扩散。在上面的空气比较暖且水汽较少的状态下,地面的雾往往也较为浅薄。当日出后,地面受热,雾气便很快蒸发消散,便呈现出“春雾日头”的现象。不过,若逆温层较厚,雾气受热上升受阻,会逐渐聚合成层云,虽使天空短暂阴沉,但阳光终会穿透。而春天来临后暖湿气流逐渐增强,气温回升,与原地冷气团交汇,大气中水汽增加,这种冷暖气流交汇易形成雨,所以说春雾雨。</p><p class="ql-block">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气流辐散下沉,地面空气层很难冷却到使水汽达到凝雾的程度,因此晴天鲜少起雾。一旦出现了雾,往往意味着天空有云层遮蔽,气温相对较低;或者地面有低气压产生,有冷空气扩散南下,使富含水汽的底层空气饱和,产生低云与雾,并伴随降雨,这便是“夏雾雨”的成因。但也有说法认为,夏天水汽比较充足,如果出现雾,水汽大量凝结成水滴,空气中水分减少,在太阳出来后就成了晴天,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再则有雾时空气湿度大,同样温度时会显得更热,所以说夏雾晴热。</p><p class="ql-block">秋季是夏冬之间的过渡季节,雾的形成与春季相似,多在晴朗夜晚出现,因而白天天气通常较好。但进入仲秋后,阳光减弱,即便雾气消散,也常伴有阵阵凉风,“秋雾凉风”的谚语由此而来。不过也有说法认为,秋天天高气爽,空气中水分很少,北方气流逐渐强势,秋天气温呈下降的趋势。秋天出现雾,证明空气中水汽凝结,而凝结则是因为气温下降导致,这样太阳出来后温度也不会太高,所以说秋雾多日头。</p><p class="ql-block">冬季受干冷大陆高压影响,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有时南方暖湿气流北上,与本地冷空气相遇,同样会形成逆温层,催生平流雾。这往往预示着冷空气即将南下,冷暖空气交汇会产生锋面降水,在低温作用下降水转为降雪,印证了“冬雾雪”的谚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span></p><p class="ql-block">如果鸡在高处打鸣,预示着雨要停,天气要转晴。</p><p class="ql-block">在天气即将转晴时,气压通常会逐渐升高。鸡对气压的变化比较敏感,当气压升高时,鸡可能会感到更加舒适和兴奋,从而更愿意站在高处鸣叫,以宣示领地或表达愉悦。</p><p class="ql-block">下雨时空气湿度较大,而雨后空气湿度会逐渐降低。鸡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会感觉更舒适,当它们感觉到湿度在下降,预示着雨要停了,天气要晴朗起来时,也可能会选择在高处鸣叫。</p><p class="ql-block">雨天通常光线较暗,而雨后天晴,光线会逐渐变强。鸡对光线的变化也很敏感,当它们察觉到光线开始变强,意味着雨要停了,可能会通过在高处鸣叫来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span></p><p class="ql-block">空中好多蜻蜓在乱飞,马上就要下雨了。</p><p class="ql-block">在降雨来临之前,气压通常会降低。蜻蜓的翅膀比较薄,对气压的变化比较敏感。气压降低时,蜻蜓翅膀的升力会受到影响,为了保持飞行平衡和稳定,它们会降低飞行高度,同时在低空盘旋飞行,以便更好地利用气流和气压变化来维持飞行状态。所以当看到大量蜻蜓在低空盘旋时,往往预示着气压正在降低,不久之后可能会有降雨。</p><p class="ql-block">降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大,蜻蜓的翅膀会变得沉重,飞行能力下降,所以蜻蜓会飞得比较低,以便更容易捕捉到这些昆虫。当看到蜻蜓在低空盘旋时,可能很快就会下雨。</p><p class="ql-block">蜻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天气变化的本能反应。它们能够感知到即将来临的降雨,通过改变飞行行为来适应环境变化。例如,蜻蜓在雨前会更加活跃,飞行速度加快,飞行路线变得复杂,这是它们为了寻找更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而做出的反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span></p><p class="ql-block">当看到蚂蚁在搬家,或者有蛇横爬在农村土路上,意味着大雨即将来临。</p><p class="ql-block">蚂蚁搬家蛇过道预示着大雨将至的说法,源于动物对湿度、气压变化的生物本能反应和古人长期观察总结的气象规律。</p><p class="ql-block">蚂蚁通过触角感知空气湿度变化,当大气相对湿度超过80%时(接近降雨临界值),其洞穴可能被渗透。此时工蚁会集体将卵和食物搬迁至地势更高处,形成队列迁移现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早东边的情况,期盼今天下午或晚上,老天爷能为我们送来惊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