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遇见这座塔纯属意外,我们开车路过文水县时,远远望见一个像烟囱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老公瞅了瞅,笃定地说那准是处古建,我却不太信,俩人还为此争了几句。等走近了才看清,原来真是座塔,还是全国文保单位呢,太神奇了!</p> <p class="ql-block">梵安寺在唐代曾为太原至长安官道上的重要驿站寺庙,宋代鼎盛时寺产丰饶,有“富梵安,穷弘福”之说。</p> <p class="ql-block">如今寺院仅存残垣与孤塔,却因塔的独特性成为文水县文化地标,2013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梵安寺上贤塔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孝义镇上贤村,是一座承载千年历史与文化传奇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该塔始建年代存在唐代与北宋的争议:据明天启《文水县志》及山西省文物局资料,现存塔体为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重建,明隆庆五年(1571年)大修,塔身第六层木梁下仍存“崇宁五年建造”题记。</p> <p class="ql-block">但塔身部分绳纹砖及唐代风格的建筑手法,暗示其可能承袭唐代基址,形成“唐基宋构”的独特历史层积。</p> <p class="ql-block">无基无顶的颠覆性设计,塔高45米(残高),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最震撼之处在于:</p> <p class="ql-block">无塔基:直接建于黄土台地之上,未设石砌地基,仅以夯实灰土承重,历经千年风雨不倒,被称为“天下第一无根基塔”。</p> <p class="ql-block">无塔刹:塔顶呈平面,未设传统塔尖或宝顶,仅存宋代覆钵式塔座遗迹,这种形制在全国现存古塔中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塔内的结构,原先不是这样的,从第二层开始都有楼梯,直通塔顶,而且在塔顶还有一座寺庙,内供奉有铁佛,十分古怪,在塔上修建寺庙实属罕见。(网图)</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居住于此寺庙中,对于瞭望敌情十分清楚,日军占领后,把铁佛盗走,至今都无法查找,塔顶的小庙也被日军炸毁,楼梯全部被拆除,此塔曾受到日军的炮火和子弹的袭击,墙上的很多窟窿可以证明。</p> <p class="ql-block">塔身逐层收分,形成稳定的圆锥台结构;砖砌墙体采用“磨砖对缝”工艺,结合黄土台地的弹性缓冲,使其在多次地震中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一塔分三截的神话,流传最广的传说称,张天师因塔“直插云霄搅天”,挥鞭将其劈为三截:塔基留上贤村,塔身落汾阳冀村,塔尖飞至汾阳建昌村,形成“上贤的根根,冀村的身身,建昌的尖尖”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另一版本则与二郎神担山逐日的神话关联,称塔被扁担打断,成就三县古塔鼎立的格局。(上面是网图)</p> <p class="ql-block">关于这座塔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李信为母建塔的传说</span>,这是将佛教功德与儒家孝道结合:相传李信鞭打坐骑时,马作人言“我是你母转世”,李信遂建塔以忏母恩。这种“人塔同构”的叙事,使塔成为孝文化的物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殿内供奉唐代官员李信的母亲,左右配祀李信与其妹妹。唐代居士李信,为并州文水县太平里人。</p> <p class="ql-block">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的一个冬日,李信按常例前往朔州公干。他骑着一匹小马驹,当时正值年末,阴云密布,风雪交加。行至十余里处,马突然不肯前进。</p> <p class="ql-block">李信心急,向马抽了几十鞭,马竟开口作人言:“我是你的母亲。因生前有过失,如今受此报应;这匹小马驹便是你妹妹,我们正以劳力偿还宿债,眼看就要还清了。你怎能如此苦苦相逼?”</p> <p class="ql-block">李信听罢,惊愕痛哭,不能自已,当即向马拜谢,解下鞍辔,随马一同归家。他的兄弟们见此情景,也相对悲泣,随后专门准备棚屋饲养母马与小马,待之如供奉母亲一般。</p> <p class="ql-block">全家还请来僧人设斋祈福,自此笃信佛教,乡中僧俗闻之,无不惊叹。当时,工部侍郎孙无隐、岐州司法张金庭因居丧在家,听闻此事后十分惊奇,便前往李信家探访,见马仍在,询问原委,与传闻分毫不差。</p> <p class="ql-block">为祭祀母亲,李信在孙无隐、张金庭的支持下,于唐高宗显庆年间创建“梵寺”及砖佛塔,并将故里“太平里”改名为“上贤村”;</p> <p class="ql-block">同时,将孙无隐故里改名为“马村”,张金庭故里改名为“孝义村”。“圣母殿”原称“贤母殿”,因后世笔误“贤”为“圣”;如今正名溯源,更能彰显“贤母”的教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李信与其母、妹的故事,借“轮回”阐释佛法,教育世人知晓善恶因果报应,对弘扬“贤、孝、尊、亲、善、和”理念功不可没。李信与马的这段奇闻,早已载入史册,广为传颂。</p> <p class="ql-block">风水镇物的功能演绎:塔北“土龙沟”的黄土沟壑形似巨龙,古人认为塔可镇龙气以保平安。</p> <p class="ql-block">这种“以塔镇煞”的风水观念,与文水县作为武则天故里的帝王之气形成微妙呼应,赋予建筑更深层的文化隐喻。</p> <p class="ql-block">梵安寺塔无基无顶的形制为研究宋代砖石塔营造技术提供了孤例,尤其是黄土基础的承重原理,对现代岩土工程具有启示意义。</p> <p class="ql-block">尽管塔身题记明确为北宋重建,但唐代绳纹砖的存在引发“唐塔宋修”的推测。部分学者认为,塔基可能保留唐代夯土层,而塔身主体为宋代重建,这种“叠压式”建筑现象需进一步考古验证。</p> <p class="ql-block">文化延伸:可联动游览汾阳文峰塔(传说中的塔尖部分)、文水则天圣母庙,对比三地古塔形制差异,深度解读晋西北的塔文化体系。</p> <p class="ql-block">梵安寺上贤塔以其“无基无顶”的建筑奇观,无论是站在塔下仰望斑驳塔身,还是聆听“一塔分三县”的古老传说,这座古塔都在诉说着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