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0年,在延安杨家岭的一间窑洞里,一个新生女婴的啼哭声格外响亮。这一年,47岁的毛泽东迎来了他心爱的小女。这位革命领袖从《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名句获得灵感,为女取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李讷。这个名字不仅寄托着父亲对女的殷切期望,更彰显出一代伟人的教育理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毛主席晚年最疼爱的就是小女李讷,可让人意外的是,作为母亲的江青却对这个亲生骨肉充满怨气。她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抱怨:"生李讷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毛,一个当妈的怎么能这么说自己孩子?更蹊跷的是,当时李讷可是主席的心头肉!江青这话里话外,到底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心思?</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8年盛夏,中央医院筹建工作紧急展开,傅连暲受命负责这项重要任务。当时金茂岳担任医务部门二把手,专门负责妇产科工作。在江青临产前,金茂岳亲自为她做了全面检查,还耐心讲解分娩知识,帮助她缓解紧张情绪。8月3日这天,江青在医院平安诞下女李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江青生病住院那会,毛主席没少往医院跑。每次去看她,老人家都会特意嘱咐医护人员:"江青干革命年头不算长,你们按普通同志标准照顾就行,千万别搞特殊化。"这话说得够直白,摆明了就是不让医院给江青开小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2年,毛泽东携夫人江青从杨家岭迁居至枣园。当时他们的女李讷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小娃娃,这个小淘气经常干出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她最爱爬到父亲办公桌上捣乱,不是拿着笔到处涂鸦,就是抢走父亲正在写字的钢笔,非要缠着爸爸给她讲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毛泽东家中召开工作会议时,经常能看到这样温馨的场景: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正在讨论国家大事,年幼的李讷就在一旁学着大人们的样子,亲热地称呼他们"伯伯""叔叔"。每当会议结束送客时,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总会站在门口,一边挥着小手一边甜甜地道别:"伯伯再见!叔叔再见!"这些平日里严肃的领导人此刻都会弯下腰来,亲切地亲吻她的小脸蛋,笑容满面地回应她的告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胡宗南大军攻占延安那会,李讷正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可兵荒马乱的,哪还有正经学校可去?毛主席整天忙着指挥作战,根本顾不上女的教育。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让身边的工作人员轮流抽时间,教这个小姑娘认字读书。那些参谋干事们,一边忙着打仗的事,一边还得当起临时老师,这日子过得可真够呛!</span></p> <h3>1948年开春,中共中央机关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安顿下来。随着战局逐渐平稳,包括李讷在内的一批孩子终于能安心上学了。要知道,在这之前,这些革命后代跟着大人们东奔西走,连个像样的课堂都没有。现在总算能像普通孩子一样读书识字,这对他们来说可是盼了好久的好事。</h3></br><h3>新中国成立后,李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随父母搬进了中南海,从此告别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难岁月。这段经历标志着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一个饱受战乱之苦的普通女孩,成为了新中国领导人的子女。</h3></br><h3>那时候,李讷和毛远新都住在丰泽园。每到周末,毛岸英就会带着妻子刘松林回家团聚。这一家子人经常在丰泽园里碰面,场面特别温馨。</h3></br><h3>李讷后来被安排到北京西郊的育英学校读书,直接从四年级开始上。每到周末,她和姐姐李敏回家吃完晚饭,毛泽东都会挤出时间陪姐妹俩在院子里溜达。这位日理万机的父亲,再忙也要抽空陪女们走走,聊聊家常。</h3></br><h3>傍晚时分,金色的阳光洒在乡间小路上,毛泽东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小姑娘的手,三个人有说有笑地走着。他们聊得特别投机,时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那画面别提多温馨了。</h3></br><h3> <h3>毛主席有个习惯,散步时总爱给身边人讲古论今。那些历史典故、文学经典从他嘴里说出来,特别生动有趣。李讷从小耳濡目染,渐渐对这些学问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比课堂上的死记硬背管用多了。</h3></br><h3>毛泽东的三个子女——毛岸英、李敏和李讷,原本相处融洽。但江青这个后妈却只把李讷当亲生孩子看待,处处偏袒娇惯。这种明显的区别对待,硬生生在兄妹之间划出了一道鸿沟。江青的偏心眼,让原本和睦的家庭关系慢慢变了味。</h3></br><h3>江青对待两个女的态度简直天差地别。李讷的床单被罩脏了,直接让工作人员去洗;可轮到李敏,江青就非得逼着她自己动手。更过分的是,逢年过节江青总爱带着李讷到处玩,故意把李敏晾在一边。这种明显的区别对待,把亲姐妹硬生生分出了高低贵贱。</h3></br><h3>然而这些事李敏压根没往心里去。在家里头,江青对李讷那叫一个溺爱,简直捧在手心里怕化了。可李讷这丫头天生就是块读书的料,脑子灵光不说,学习还特别用功。</h3></br><h3> <h3>1959年秋天,李讷凭借出色的成绩顺利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向来对子女要求严格的毛主席,这次给女立下了几条硬规矩:必须住校不许在家住,周末才能回家,而且明令禁止使用专车接送。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背后却折射出伟人对子女的良苦用心。</h3></br><h3>李讷从小就特别自律,完全不像某些干部子女那样娇生惯养。她在学习上特别拼,成绩单上永远排在最前面。这姑娘身上看不到半点特权阶层的坏毛病,对待学业认真得让人佩服。</h3></br><h3>在学校里,李讷从不主动透露自己的家庭背景,身边只有极少数同学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千金。这姑娘把身份捂得严严实实,跟普通学生没啥两样。要不说,谁能想到这个低调的姑娘,居然是国家领袖的掌上明珠?</h3></br><h3>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在那段艰难岁月里,就连毛泽东的女李讷也未能幸免。当时正在上学的她,和普通老百姓一样饱受饥饿之苦。学校食堂的伙食根本不够吃,她只能趁着周末回家时,才能吃上一顿饱饭。</h3></br><h3>一进门,她就跟饿狼似的扑向餐桌,抓起食物就往嘴里塞,完全顾不上什么形象不形象。那副狼吞虎咽的架势,活像几天没吃过饭一样。</h3></br><h3> <h3>毛泽东和江青看着女受苦,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可就算再心疼,他们也没法破这个例。身边的工作人员实在看不过去了,跑去跟主席说情,想让李讷每天回家吃饭。没想到毛主席一听这话,难受得直摆手:"我毛泽东的女,就能搞特殊化?不行!"这话说得斩钉截铁,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h3></br><h3>江青当时在文艺界四处物色人选,最后相中了浙江美院一个叫张永生的学生。这个年轻人就这样阴差阳错进入了她的视线。</h3></br><h3> <h3>这位同志跟李讷同一年出生,老家在安徽含山。他长得白白净净,鼻梁上架着副眼镜,能说会道,画画也特别在行。那时候他对江青唯命是从,江青自然对他青眼有加。</h3></br><h3>1968年,在江青的牵线搭桥下,李讷和张永生有了第一次见面。这两个年轻人年纪相仿,聊起来特别投缘。看到女对张永生印象不错,江青还特意亲自见了这个小伙子。</h3></br><h3>1975年夏天,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张春桥突然接到江青从北京打来的长途电话。电话里,江青用命令式的口吻要求他立即安排浙江造反派头目张永生秘密赴沪会面。这个突如其来的指示让张春桥颇感意外,但他还是按照江青的要求着手准备这次秘密会晤。</h3></br><h3>张春桥假借中央领导关心浙江局势的名义,特意找来张永生了解情况。两人密谈超过两小时,奇怪的是从头到尾都没提起李讷这个人。等张永生一走,张春桥立刻加班加点整理谈话记录,第一时间向江青作了汇报。打这以后,浙江局势开始动荡不安,江青对张永生的态度也明显冷淡下来,不再像以前那样看重他了。</h3></br><h3> <h3>1970年,中央办公厅在江西井冈山脚下开办了五七干校。当时毛泽东特意要求女李讷必须到农村参加劳动锻炼,接到指示后,李讷二话不说就收拾行李去了乡下。这个平时就不爱说话的姑娘,离开父亲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整天闷头干活很少与人交流。</h3></br><h3>北大河管理处招待所里有位阳光活泼的服务员,特别喜欢拉着李讷打乒乓球。俩人经常在球桌边切磋,打着打着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h3></br><h3>李讷和小徐的恋情在五七干校闹得沸沸扬扬,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江青耳朵里。这位当妈的死活不同意闺女找个服务员处对象,可李讷也是个倔脾气,直接撂下狠话:这辈子就认准小徐了!母女俩就这么杠上了,谁也不肯让步。这事在当时可算是个大新闻,谁也没想到高干子女会跟普通服务员走到一起。</h3></br><h3>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江青特意把女李讷叫到身边。会议结束后,她曾公开谈及此事。</h3></br><h3>那天我和李讷杠上了,谁都不肯让步,最后闹得脸红脖子粗,两个人都憋了一肚子火。</h3></br><h3> <h3>李讷发现母亲坚决反对自己的婚事,就找人帮忙给父亲递了份结婚申请报告。毛主席收到女的报告后,反复看了好几遍,还是没完全搞清楚状况。老人家特意把送信的人叫来,仔细盘问男方的具体情况:小伙子是干什么工作的?在哪个单位上班?两个人是怎么认识的?感情发展到什么程度了?</h3></br><h3>这位送信的人简单说了下南方的情况,包括多大岁数、老家是哪的。重点提到李讷在干校那会,一眼就相中了小徐。虽说小伙子就是个普通服务员,连大学门槛都没进过,可人家有上进心,干活也勤快。俩人处得挺好,都铁了心要结婚过日子。</h3></br><h3>毛主席看完报告二话不说就批了"同意",还特意让江青也看看这份文件。这个批示干脆利落,既表明了态度,又走完了程序,把该办的事都办到位了。</h3></br><h3>李讷和小徐的婚事终于尘埃落定。在毛主席点头同意后,江青也没敢再从中作梗。这对新人在五七干校办了个简单朴素的婚礼,没有大操大办。作为父亲,毛主席送给女女婿一份特别的贺礼——全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婚后小两口继续在干校参加劳动,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第二年,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给孩子取名徐小宁。</h3></br><h3> <h3>李讷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而小徐文化程度不高,性格活泼外向。这两个人从成长背景到脾气秉性都截然不同,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更糟的是,江青还在中间不断搅和,让原本就不对付的两人矛盾越来越深。最终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两人选择离婚,孩子判给了李讷抚养。</h3></br><h3>江青这人心眼特别多,老对小徐不放心。有一回她翻小徐的笔记本,发现上面记着中南海和钓鱼台的几个重要电话,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她立马跑回钓鱼台开始闹腾,还琢磨着要把小徐和李讷给拆散了。这女人疑心病一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h3></br><h3>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都觉得,李讷和小徐刚结婚没多久,小两口感情正甜蜜着。这时候要是强行拆散他们,实在说不过去。就算小徐真有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先找他谈谈心,好好开导开导,没必要上来就棒打鸳鸯。大伙都认为,与其硬生生拆散这对新婚夫妻,不如先做做思想工作更合适。</h3></br><h3>谁都以为江青特别疼爱自己闺女,想着说几句好话就能让那个姓徐的小伙子逃过一劫。可谁能料到,这位当妈的不仅把工作人员骂得狗血淋头,还直接拍板把人家小徐发配到石家庄铁道学院去了!这事整得,完全不给任何人留面子。</h3></br><h3> <h3>表面上看,组织安排小徐去进修是培养人才的好事,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招分明是要拆散李讷和小徐。上头这步棋下得够狠,直接把两人分开两地,摆明了就是要冲淡他们的感情,给离婚铺路。这种操作看似体面,实则就是变相逼离,手段相当高明。</h3></br><h3>可谁能想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讷竟然发现自己怀孕了!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她的身体和精神都遭受着巨大折磨。原本就有的神经衰弱症状变得更严重了,整个人情绪跌到谷底,整天无精打采,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来。</h3></br><h3>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安眠药越吃越多。最让人揪心的是,连对亲妈的态度都跟变了个人似的。</h3></br><h3>每到深夜,李讷总是辗转难眠,非得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可这事闹得可不小,她为了要药没少发脾气。但江青早就撂下狠话:"李讷现在怀着孩子,安眠药吃得太多可不行!没我点头,谁都不准给她药。要是谁敢偷偷给药,别怪我不客气!"这话说得够绝,直接把路给堵死了。</h3></br><h3> <h3>那天晚上李讷闹得特别凶,可工作人员死活不敢把药给她。这下可好,小姑娘被逼急了,深更半夜直接冲到钓鱼台找她妈要安眠药。</h3></br><h3>江青作为母亲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面对情绪低落的女,她非但没有给予安慰,反而暴跳如雷。更过分的是,她竟然冲着亲生女破口大骂:"你这副德性,哪有一点像我和主席的孩子?活脱脱就是个撒泼的疯女人,马上给我滚出去!"这番歇斯底里的咆哮,完全暴露了她作为母亲的失职。</h3></br><h3>李讷当场就炸了,扯着嗓子吼起来。</h3></br><h3>"你这还配当妈吗?心肠比石头还硬!亲生闺女都不管不顾,你还能在乎谁?连几片安眠药都舍不得给,你体会过整夜失眠的折磨吗?就只顾着自己舒服!"</h3></br><h3>那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惊呆了。江青突然暴怒,当着所有人的面指着李讷破口大骂:"你简直把我的脸都丢尽了!现在立刻给我滚蛋!以后别让我再看见你!"她的声音尖锐刺耳,整张脸都气得扭曲变形。谁都看得出来,这位母亲是真的被女气得够呛,连最基本的体面都顾不上了。</h3></br><h3> <h3>当时李讷挺着七八个月的大肚子,坐在地毯上直喘粗气。可江青压根不管这些,直接命令工作人员赶紧把人给轰出去。这场景,任谁看了都得说句:太不近人情了!</h3></br><h3>1972年,李讷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作为母亲的江青得知这个消息后,反应却出人意料地冷淡。她既没有表现出当外婆的喜悦,也没有提出要去探望女和外孙,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知道了"。这种反常的态度,与常人家里添丁进口时的欢喜形成了鲜明对比。</h3></br><h3>李讷的日子过得特别苦。她从小就没感受过多少母爱,结婚后丈夫也不懂得心疼人,再加上要照顾年幼的孩子,整个人很快就撑不住了。可气的是,江青这个当妈的压根不管女死活,连外孙都不愿意抱一下。为啥?就是因为她打心眼里瞧不上女婿小徐,连带着也看不上李讷和这个外孙。</h3></br><h3>江青这个人性格阴晴不定,对自己亲生女李讷也总是冷言冷语。这种长期的精神折磨让李讷彻底心灰意冷,以至于江青离世时,连最亲近的女都没来送她最后一程。这种母女关系的彻底破裂,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h3></br><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91年5月14日深夜,刚过凌晨一点半,江青在其住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并非她第一次尝试轻生。当天得知噩耗后,女李讷赶到医院领取了死亡证明。令人玩味的是,最终决定不办任何丧葬仪式——这个决定究竟是李讷本人的意思,还是得到了中办领导的授意,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5月18日这天,距离江青去世仅过去72小时,她的遗体就被送进了火葬场。令人意外的是,女李讷全程都没有露面。直到火化结束,李讷才提出要领取母亲的骨灰盒。这个细节在当时引发了诸多猜测——作为亲生女,为何连最后一面都不愿见?更耐人寻味的是,她只索要骨灰,却缺席了整个火化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为母亲,江青的表现实在令人心寒。她不仅没有尽到基本的养育责任,反而经常用刻薄言语伤害自己的亲生女。更过分的是,当女遭遇人生低谷、最需要母亲支持时,江青竟然选择冷眼旁观,完全置之不理。这种反常的母女关系,简直颠覆了人们对"母爱"的普遍认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这些事就能看出来,江青最爱的还是她自己,连亲生女都得往后排。更过分的是,她经常当着工作人员的面大放厥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江青曾对身边人说过一段令人震惊的话:"党员就该专心干革命,生育女这种事留给党外同志就行。我生李讷就是个错误,当时压根不想要这个孩子,可主席特别喜欢小孩,这才勉强把她生下来。"这番话赤裸裸地暴露了她扭曲的价值观——把革命工作与家庭生活完全对立起来。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竟然将自己亲生女的存在说成是"失误",这种冷血言论简直令人发指。要知道,当时毛主席年近五十才得此爱女,对这个迟来的小生命视若珍宝。而作为母亲的江青,却把生育说成是迫于无奈的妥协,这种态度实在让人心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转文史归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