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紫秋纪实】文化新长征—2496:</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日星期六(北京多云/24℃至33℃)。6月27日上午11点,《党建新长征》总部先锋队北京紫秋、福建黄益权,从都江堰105岁与党同龄的老红军王全英家离开,携带暂存楼门口的全部行李,与带路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川对外经济合作促进会红色文旅专业委员会王志平主任一起,</span>打车前往位于该市聚源镇聚兴大道西段(大合社区2组80号)的《长征书院》,看望2019年7月3日,曾为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文产委发文主办的“365重走长征路大型系列文化公益活动”组委会签章赠送《寻梦红飘带》书籍的李崎院长,他是全国《长征文化》传播的楷模!</p><p class="ql-block"> 身为书院创办人的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资深新闻工作者李崎同志,带领志愿团队做讲解,并集体观看了媒体拍摄的主题片。</p><p class="ql-block"> 《长征书院》是成都市目前唯一、川西平原上屈指可数的民间红色文化宣传阵地,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家以“长征”二字命名的红色书院。曾先后命名为“长征书屋”、“南光长征藏书馆”、“红色文化印象馆”、“长征文史博物馆”、“幸福红院”等。</p><p class="ql-block"> 在“红色学堂 精神家园”内,有藏书3.2万册,占地面积5.5亩,展览面积800多平方米,其中,红色书籍、红色档案、红色文献资料近万册(份),老照片、老像章近万张(枚),老报刊数千张(期),红军实物350余件,是全国民间红色藏书尤其是红军长征类书籍文献资料最多的地方。近年来,共接待2200多个参观团队,参观人数38万多人次。</p><p class="ql-block"> 参访完毕后,李琦院长和紫秋老师在《长征碑》处合影留念。6年前,“365重走长征路”行军小分队队长吴世国和夏飞曾在此合影。</p><p class="ql-block"> 最后,他们举起走过万水千山且由紫秋(从时年83岁的毛泽东贴身卫士田云毓老人手里接过授旗)、吴世国(在江西于都红军长征集结出发纪念碑前接旗)、夏飞(担任吴世国进入甘肃病倒后的旗手)三人接力沿长征线路途经160余个区县走过400天的主题旗帜,在长征书院展厅门口留下珍贵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临别前,紫秋老师专门将从北京携带的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傅继英教授2025年3月题赠的红《福》、诗人毛泽东、邓小平纪念邮简,东方榜样文创先锋邮折赠送给书院,祝愿十次落脚的长征书院十全十美!</p><p class="ql-block"> 我们相约,在长征书院共建都江堰红色驿站,共建《东方榜样-长征文化会客厅》,继续以“红色+文艺+展览+讲座+活动+”的多重途径,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p><p class="ql-block"> 党建新长征,我们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资信/四川都江堰红色驿站,摄影/黄益权,编撰/紫秋)</p> 一、长征书院基本概况 <p class="ql-block">长征书院是西部最大的民间红色历史文献资料中心;是天府源头声名远播的“精神家园,红色学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征书院新址位于都江堰市聚源镇聚兴大道延伸段大合村2组80号,一座由中央特殊党费援建的四合大院中。它由一个人重走长征路者、红色文化传播大使、红军精神传承人李崎创办,是全国唯一以“长征”两字命名的红色文化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征书院从最初的长征书屋到长征藏书馆,从家庭红色博馆到灌口镇板房红博馆,从天下道教名山到中国酒城泸州红色文化馆,从幸福镇永寿村陈家院子到幸福街道永寿村杨家院子,最后到李崎同志家乡聚源镇大合社区永久落户。(摄影/黄益权)</p> <p class="ql-block">早在2012年,都江堰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幸福红院(长征书院前身)正式授牌,设立“党史教育基地”。2014年,被都江堰市关工委授予“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被成都市关工委授予“成都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目前,长征书院是都江堰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勤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微党校现场教学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及成都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成都市市民终身学习示范孵化基地、成都市老党员工作室示范点,成都地区多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还建立了相对比较稳定的红色志愿者服务队和红色文艺宣传队,建立了官方网站、公众微信号,经常性开展各类红色文化、红色文艺、红色教育、红色传播活动。(摄影/黄益权)</p> <p class="ql-block">经过十年的辛勤打造,长征书院目前由长征文史博物馆、红色新闻史料馆、耕读传家馆、毛主席视察川西农村陈列室、毛泽东思想文献库、马列主义文献库、水利历史文献库、抗震救灾文献库、幸福小巷、红色教室、红色讲堂、初心聚场、李冰广场及拓展训练场组成,成为很接底气、贴近社会,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欢迎的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摄影/紫秋)</p> 二、长征书院的“长征路” <br>20年来,长征书院经历了一段“小长征”,前后九次搬家,十地办馆。20年来,长征书院总共接待各界参观者50万人次,其中,2008年到2024年6月接待参观者45万多人次。(摄影/黄益权) (一)<br>2003年底,李崎开始重走长征路。2004年春,在成都市金河街一出租房内建起拥有红色书籍800余册的“长征书屋”。2006年,长征书屋搬迁到成都市金牛区土桥街道郎家村一个农家大院(四川新媒材研究所),半年后又迁到郫县团结镇石材城翠湖山庄,红色书籍增加到1200余册,并拥有红色实物60余件。同年3月,杰出女革命家、女红军战士、谢觉哉夫人王定国为李崎一个人重走长征路的精神所感动,亲笔为他题词:“一个人走长征路”,并为题写了“南光长征藏书馆”馆名。(摄影/黄益权)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2007年4月,“南光长征藏书馆”因故迁回李崎老家——都江堰市聚源镇五龙村5组。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李崎老家一楼一底的楼房受损严重,楼梯断裂,墙体垮塌,但存放红色书籍、红色实物的两间房屋,竟奇迹般地躲过了那场巨大的灾难。</p><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李崎全家搬进了都江堰市城北馨苑板房安置点。在灌口镇板房管委会的帮助下,建起了全省第一个板房红色博览馆,免费向社会各界开放。一年多时间,参观者络绎不绝,省内外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摄影/黄益权)</p> (三)<br>2010年3月,结束板房生活后,“南光长征藏书馆”(由中国著名藏画家、十世班禅画师尼玛泽仁题写馆名)搬迁至青城山下的上善乡村酒店。因上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不讲信用随意毁约,致使“南光长征藏书馆”不得不搬迁至泸州市江阳区泰安镇长江之滨一家民营酒厂内继续开办红色文化馆。<br>2011年6月,因泸州某酒业有限公司经营困难,无法保证红馆的正常开放。为此,李崎决定将“南光长征藏书馆”(红色文化馆)所有藏品搬回都江堰市。(摄影/黄益权)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2011年7月,经退伍老兵介绍,李崎在幸福镇永寿村(社区)10组陈慧良大爷家创办了“幸福红院”,房屋由陈慧良父子免费提供,展览室最多时达到8间。</p><p class="ql-block">“幸福红院”院名四个大字,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装备部原政委祁荣祥将军题写。这里是都江堰市(原灌县)第一个共产党员陈益凡的生活地、灌县第一个党小组成立地、川西地下党活动据点。</p><p class="ql-block">随着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前来参观幸福红院的各界干部群众、党团员、大学生越来越多,加之陈慧良大爷家人口增多,2015年11月,李崎决定将全部红色书籍、红色藏品搬迁到靠近大路、交通方便、有利于扩大规模和团队接待的杨家院子。</p><p class="ql-block">搬迁后,在陈惠良大爷的一再要求下,李崎将“幸福红院”匾额和著名书法家李启明撰写的红色楹联留给了陈家人做永久纪念。(摄影/黄益权)</p> <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2016年2月,搬迁到杨家院子后,李崎将新的红色教育基地命名为“长征书院”,院名四字由全国著名毛体书法家、孔子第78代后裔孔维阳先生题写。没有房屋,就租房;没有资金,就用自己的工资;没有人员,就动员自己的家人和热爱长征红色文化爱好者来当志愿者。2016年至2021年,长征书院自筹资金20多万元先后进行5次扩建改建。其中,2019年永寿社区出资10万元修建了培训区建筑,2021年长征书院筹资2万元再次进行改建。(摄影/黄益权)</p> <p class="ql-block">长征书院老址(永寿社区杨家院子)包括A区(红色博览区)、B区(红色培训区)、C区(农耕体验区)三个部分,分别有长征文史博物馆、红色新闻史料馆、灌区水利历史文化陈列室(毛主席视察川西农村陈列室)、农耕文化廊、开国元勋廊、红军丰碑廊、红色书吧、红色讲堂、初心聚场、红色年代老教室、红色文献资料库、红色档案室。其间,还租用杨家田地、自留地三四亩建“幸福菜地”、“红军精神纪念林”,开展体验农耕、拓展训练、手推鸡公车。同时,开辟了2条线路,开展体验重走小长征路。(摄影/黄益权)</p> (六)<br>2012年,都江堰市纪委、市监察局授予都江堰市长征书院(前身为长征书屋、幸福红院)为党员干部勤廉教育基地。2017年10月,被都江堰市委组织部授予“都江堰市党员教育微党校现场教育基地”。<br>2018年1月,长征书院被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民政局、华西都市报社和华西社区报社联合授予“成都社会组织优秀服务案例”;2018年8月,被都江堰市新闻中心授予“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活动基地”,2018年10月,四川省红色文化协会授予长征书院为“四川省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2018年12月,被都江堰市委老干部局授予“老干局离退休干部微党校”、“老党员工作室”。(摄影/黄益权)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被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授予“红色书画创作基地”。2021年4月被都江堰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授予“都江堰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红色书吧”。2021年5月,被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专委会授予“100条红色研学精品线路”之一。2021年8月,成为省内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基地”、“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p><p class="ql-block">征途慢慢,惟有奋斗。2023年10月,被成都市关工委授予“成都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023年11月,被成都市社区教育主管部门授予“成都市市民终身学习体验示范孵化基地”。(摄影/黄益权)</p> 三、长征书院的现状 <br> 2024年6月,长征书院搬迁到李崎家乡——都江堰市聚源镇大合社区。长征书院新址区位优越,设施配套,交通便捷。新址位于成灌高速聚源出口2.5公里处,距成都主城区40公里,距青城山景区12公里,距都江堰景区和灌县古城8公里,距熊猫谷、融创城6公里,距都江堰高铁站3.5公里。(摄影/黄益权) 此外,还有红色年代实物数千件,红色票证近千张,毛主席像章上千枚,红色年代老教材千余册,红色年代笔记本、日记本千余本,党史军史研究期刊数百种,各地政协文史资料近千册。(摄影/黄益权)<br> 目前,长征书院制作有120多套党史、党性、国史、廉政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件。新院址设有长征文史博览馆、红色新闻史料馆、灌区水利历史文化陈列室、毛主席视察川西农村陈列室、农耕文化长廊、红色年代老教室、老党员示范工作室、耕读传家廊、地方文化廊、合作医疗宣传廊、初心聚场、红色讲堂、李冰父子广场、红色档案室、红色文献室、成都微方志馆、文创特产店等。(摄影/黄益权) <p class="ql-block">创始人李崎充分利用长征书院内陈列的3万多册红色书籍、红色文献,建立了得天独厚、首屈一指的红色教学资源库;同时,建立了授课教师库。选聘有市内外12名专家学者、党史爱好者、红色收藏家、革命后代、离退休老干部、退役军官担任授课教员,建立了一支比较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红色志愿者队伍。(摄影/黄益权)</p> 四、长征书院的特色 长征书院能够根据实训项目内容,提供或编写教辅资料,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章党规党纪、党史党性、廉洁从政、军史国史、乡村振兴、社区综合治理、川西林盘修复、公园城市建设、科普知识讲座、法治宣传、农耕文化、天府文化、水利文化等教学实践培训,现场培训和红色讲堂的针对性很强,深受省内外和港澳地区各界欢迎。(摄影/黄益权) 主要特色和亮点:<br>第一,通过参观红色实物、红色书籍和红色文献展览,开展党员干部教育。长征书院有各类红军文物400余件、红色书籍和红色文献3万多册,还有大量红色书画作品。(摄影/黄益权)<br> 第二,通过开设红色大讲堂、红色微党课,开展党员干部教育、青少年红色教育。制作了120多个红色讲座课件,其中包括红军时期党风廉政、延安时期党风廉政、西柏坡时期党风廉政、开国元勋的家风作风、建国初期党风廉政及党章党规、政治规矩与政治纪律、建国初期疾病预防控制、抗美援朝、建党建军、治国理政等。(摄影/黄益权) 第三,通过举办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专题展览,开展党员干部教育。长征书院收集、整理了建党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及反腐倡廉的诸多文献资料、报刊、书籍、文集,不定期进行专题展览(摄影/黄益权) 两次抵达长征书院的团队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3日,365重走长征路行军小分队吴世国、夏飞到达长征书院第九处办公地点(供图/李崎院长)</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7日,365重走长征路总部先锋队和传媒小分队紫秋、黄益权到达长征书院第十处办公地点,携带2019年7月3日行军小分队吴世国、夏飞曾留影的主题活动旗帜与李崎院长团队合影留念(摄影/黄益权)</p>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3日,365重走长征路行军小分队吴世国、夏飞到达长征书院第九处办公地点(供图/李崎院长)</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7日,365重走长征路总部先锋队(传媒小分队)紫秋(黄益权)到达长征书院第十处办公地点,与长征石碑合影(供图/李崎院长)</p>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3日,365重走长征路行军小分队吴世国、夏飞到达长征书院第九处办公地点,参观展览馆(供图/李崎院长)</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7日,365重走长征路总部先锋队和传媒小分队紫秋到达长征书院第十处办公地点,参观书院院内墙面宣传栏(摄影/黄益权)</p>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3日,365重走长征路行军小分队吴世国、夏飞到达长征书院第九处办公地点,送给长征书院《红色印记》彩页资料(供图/李崎院长)</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7日,365重走长征路总部先锋队紫秋合影传媒小分队黄益权到达长征书院第十处办公地点,送给长征书院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傅继英教授亲赠的红《福》(摄影/黄益权)</p> 李崎院长个人简介 <p class="ql-block">李崎同志简介</p><p class="ql-block">李崎,男,59岁,都江堰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四川长征文化论坛发起者(2015年),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都江堰市长征书院院长,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资深记者,为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红色旅游网专栏作家。曾被授予“中国红色文化传承人物”、“文化长征标兵”等称号。</p><p class="ql-block">李崎同志坚持20年重走长征路、收藏红色革命等各类书籍文献资料3.2万册,红军时期文物350多件。谢觉哉夫人、著名女红军曾于2006年3月为他亲笔题词:“一个人走长征路”。著有《一个人的长征》、《寻找中国红》、《寻梦红飘带》、《中国共产党都江堰市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等公开出版的专著,完成撰写《中国共产党都江堰市历史》(第三卷)等。(供图/李崎院长)</p> 红色四川系列纪实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3xzefm"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文化新长征2492‖《党建新长征》总部先锋队代表走进红色四川成都革命老区探访105岁耄耋榜样王全英老红军</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k06qcy"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文化新长征2468||在四川红军第一村启幕的《红色村晚》通过“紫秋纪实”在全国红色驿站引起强烈反响</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idv9xj"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文化新长征2466‖纪念四川“蓬溪起义”96周年系列活动在中国红军第一村庄重举行</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gcwycq"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文化新长征2464‖《党建新长征》走进红色四川 在中国红军第一村启幕全国《红色村晚》</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fjhu1w"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文化新长征2463||中国红军第一村原始红军步道墙面有“国内首创的红色实物半浮雕”</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elybm7"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文化新长征2462‖从四川遂宁《蓬溪起义》走出去的抗日名将胡炳云将军雕塑在江苏盐城建湖老区落成</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dt9vdv"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文化新长征2461‖《党建新长征》先锋队走进红色四川 参访“蓬溪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a></p> 文化公益主编紫秋 <p class="ql-block">中国红色文化传播大使紫秋老师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