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矿大院的温暖碎片

天气晚来秋

<p class="ql-block">厂矿大院的温暖碎片</p><p class="ql-block">图文:黄新伟</p><p class="ql-block">昨晚和几个老同学闲聊,都是厂二代,聊着聊着话题就拐回了曾经住的福利区。不知是谁先提起吃的,我脱口而出:“四食堂的大油饼你们还记得不?”</p><p class="ql-block">话音刚落,老黄就拍着大腿直嚷嚷:“怎么不记得!外皮烤得金黄金黄,咬一口‘嘎嘣’响,里头厚实的地方又软又糯,带着点面香和油香,早上揣两个揣兜里,饿不饿都会忍不住偷偷啃。”老周也跟着点头:“那师傅的手艺是真绝,后来去别的地方吃多少油饼,都没那个味儿了。就是不知道他现在退休了没,回没回老家。”</p><p class="ql-block">聊着吃的,记忆就像开了闸。我想起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福利区的综合服务部可是个“潮地儿”。日用百货布匹和文具应有尽有,三楼是歺厅,最让人惦记的是四楼——整个市里都数得着的歌舞厅。那会儿我刚参加工作没几年,晚上就到OK厅打了段时间工,负责排歌单、调音响。每天看着城里人穿着喇叭裤、踩着高跟鞋来跳舞,觉得新鲜又热闹。</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晚上遛弯,小公园才叫舒服呢。”不知谁冒了句。可不是嘛,那会儿还没广场舞,傍晚的小公园里,都是吃完饭散步的人。张阿姨两口子往家走,碰到李叔叔就站着唠两句:“你家小子这次考试怎么样?”“还行还行,就是贪玩。”亭子里有老头下棋,石凳上有妈妈们织毛衣,孩子们追着跑,笑声能传到老远。谁家里有个啥事儿,转天半个厂的人都知道,邻里间热络得像一家人。</p><p class="ql-block">比小公园更热闹的是灯光球场。白天是篮球场,下班后人就多起来,单位组织的拔河比赛,歌咏比赛都在这里举行。最盼的是放露天电影,早早搬个小马扎櫈去占位置,银幕一挂,喇叭一响,整个球场都坐满了人。蚊子嗡嗡叫也不管,盯着屏幕看得入迷,散场时还意犹未尽地讨论剧情。</p><p class="ql-block">不爱凑热闹的,就往工人俱乐部钻。里头有个阅览室,报纸杂志摆得整整齐齐,我总爱借完书后,翻两页《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看看外面的世界。管理员阿姨总说:“这小伙子爱看书,好。”有时还会多借我一本,让我慢慢看。不知道哪位老铁还能找到当年的借书证。</p><p class="ql-block">到了春节,俱乐部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套圈的摊位前总排着长队,有人瞄准了那瓶大可乐,扔了十几个圈都没中,急得直跺脚;摸奖处更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谁摸到个三等奖都能乐半天。最热闹的还得是灯光球场的“攻炮城”,一排鞭炮放在灯笼里高高挂起,谁能用小鞭炮扔进进灯笼把它点着,就能领奖品。胆大的小伙子点着香烟往前冲,旁边人喊着“快点,快点”鞭炮点着的瞬间就向灯笼抛去,转身就赶紧往回跑,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人群里的欢呼能盖过炮声。</p><p class="ql-block">突然大家都没说话,都被这些回忆裹住了。其实还有好多碎片没说:夏天去冷冻库领降温饮料,冬天呼着热气骑着自行车冲去上班。每个厂一代、二代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也许今后厂三代的故事会更精彩。</p><p class="ql-block">散了吧,明天还要上班呢,大家相对一笑,笑声里带着点怀念,也带着点盼头。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细碎美好,就像四食堂的油饼一样,咬一口,还是那么暖乎乎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