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胡玉龙

<p class="ql-block">松江,上海西南门户的璀璨明珠,古称华亭,别称云间、茸城、谷水,拥有悠久且辉煌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环境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素有"上海之根、沪上之巅、浦江之首、花园之城、大学之府"等美誉。</p><p class="ql-block">广富林文化遗址、辰山植物园、上海欢乐谷、余山国家森林公园、华亭老街、醉白池、方塔园……松江这些著名旅游景点,一定会让你感受松江的魅力。</p><p class="ql-block">也许许多人不知道,千年古城松江,历史上有一座仓城,位于松江古城十里长街的西隅,地名来源于明清两代松江府的最大漕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因其境内有明代漕运粮仓,仓城因此而得名。明宣德八年建水次西仓,嘉靖年间于是水次西仓建仓城,座座粮仓连成一片。这里河流纵横交错,沿老市河而建的桥梁、宅第、店铺、庙宇鳞次栉比。仓城在明清时期是松江府向来延展至地区,历史文化名底蕴深厚,是古松江城遗存的城市风貌的精髓所在。</p><p class="ql-block">古代的松江仓城,在今天的松江区永丰街道中山西路一带。2005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松江沪杭铁路以北、乐都路以南、花园浜路以东、西林路以西的区域内,规划为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标志着保护与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12年,松江区永丰街道启动保护性改造工程,以一河一路一点(市河、中山西路、大仓桥)为突破口,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方式推进整体保护与开发。</p><p class="ql-block">这是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大仓桥。</p> <p class="ql-block">早在六年前的2019年11月3日,我在作为第十届中国菊花展(上海主办)分会场的方塔园欣赏菊展后,就来到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这是"灌顶禅院",又称"水次仓关帝庙",座落在大仓桥西侧,市河南岸,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大仓桥是一座古朴而五孔石桥,横跨于市河上,原名"永丰桥",是松江现存体量最多的石桥,也是上海地区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仓桥上向西眺望,江南水乡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灌顶禅院前的广场上有一"孟姜亭"。</p> <p class="ql-block">秀南街北与唐代老市河、中山西路老街平行,东起秀南桥西堍,西至玉树路大仓桥南堍,长约700余米,街面最宽处不过三四米,最窄处仅一米许,两旁老宅民居稠密,巷弄深邃。据调查,秀南街两侧至今存有区级文保单位3处,区级文保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7处,约占整个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现存古建筑文物的36%。</p> <p class="ql-block">穿过秀南街窄小的巷子来到市河畔,向西摄下了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过玉树路向西不远,有跨市河的云间第一桥。</p><p class="ql-block">云间第一桥又名安就桥、跨塘桥,是松江古城的重要地标。始建于南宋初年。初建为木桥,南宋时期因龙舟竞渡坍塌后改建为石桥明成化年间,在旧址上重建云间第一桥,清同治年间(1862年一1874年),云间第一桥再度重修。1986年,松江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大修,恢复原貌。</p><p class="ql-block">云间第一桥北起兴仓路,南至化工路,为三孔石拱桥,桥长49. 3米,高约8米,桥宽4.5米。</p> <p class="ql-block">云间第一桥桥墩呈方形,拱圈为青石条,桥面两侧设石栏杆,桥墩刻有"云间第一桥"五字,东侧栏石下刻有"云间第一桥"题名。</p> <p class="ql-block">作为松江十二景之一("跨塘乘月"),云间第一桥曾是康熙、乾隆南巡的必经之路,也是明末抗清英雄陈子龙殉国地:祭江亭"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云间第一桥保留着原有端庄雄伟、古朴典雅的风貌,更体观出江南古桥的特色。</p><p class="ql-block">横跨碧波的古桥,倒映水中,恍若梦境。</p> <p class="ql-block">松江仓城的中山西路,东起秀野桥,西至玉树路,全长1230米,是仓城老街的一部分,位于市河北岸。这条路在明朝时期是松江府漕粮的储藏地和漕运的起点,因此沿途的桥梁、宅第、商铺鳞次栉比,名园、名宅、名居随处可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中山西路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经历了多次变革,原本熙熙攘攘的繁华街道,如今在改造中逐渐恢复了宁静。清代大院的层檐、徽派老宅的马头墙、民国洋楼的窗格,还有近代海派的老虎窗,这些建筑都静静地等待着旧貌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位于中山西路266号的杜氏雕花楼,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魅力闻名上海,四棣三进庭院式建筑,其建筑造型和雕刻艺术均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松江地区绝无仅有的古代建筑雕刻之精品。</p><p class="ql-block">如今,杜氏雕花楼转身成为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基地。</p> <p class="ql-block">时隔近六年,2025年7月19日,我又一次来到松江,先到作为第十二届上海荷花睡莲展分会场的醉白池公园游览后,乘松江13路到仓城六村下车,穿过颐园向北不远,秀南桥就在眼前了。</p><p class="ql-block">在松江,有三座被称为"三秀桥"的古桥:秀野桥、秀塘桥和秀南桥。这三座桥都展观出古典而质朴的美感,它们之间仅相距数步之遥,宛如犄角相望的伴侣。它们分别跨越沈泾塘、老市河和黄墙港,形成了三水相汇、三桥相连接独特景观,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让人在踏水凌波间感受如诗的画的意境。</p><p class="ql-block">秀南桥位于仓城东部,横跨黄墙港,始建于明代中期,最初为单拱石桥,后于1930年重建为单跨平板石桥,桥体保留了石拱桥样式。</p><p class="ql-block">"三秀桥"之中,如果说秀野桥最具人间烟火气,秀塘桥更有沧浪怀古意,那么秀南桥所见证的,则是历经繁华沧桑之后的无数悲欢别离。</p> <p class="ql-block">秀塘桥南堍西,是观鲈楼非遗工坊、松江版画院。</p> <p class="ql-block">秀塘桥横跨于古秀州塘(今松江市河)之上,此桥始建于明代,初为木桥,后改为大型石拱桥。1962年改建为水泥混凝土桥。</p> <p class="ql-block">站在秀塘桥上向西南望去,是古色古香的观鲈楼。这座整体迁建的明清老宅张氏宅,已焕然一新,一年前,松江区版画院正式入驻,除了版画艺术,观鲈楼非遗工坊还迎来了刺绣、糖画、皮雕等多位非遗项目艺术家的纷纷入驻,为工坊注入了新的多元的文化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是秀南桥东堍的"市河人家"--张氏宅,秀南桥西堍就是秀南街的东起点。</p> <p class="ql-block">秀南街全长约700米,建有众多沿河老宅,高低错落,粉墙黛瓦,可谓是"窗外闻橹声,门前连市井"的真实写照。它虽经百年沧桑变迁,但依然保存着其特有的老街明清古韵,成为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性改造的原生态人文景观轴之一。</p><p class="ql-block">二探仓城,很有幸从秀南街最东面的秀南桥畔漫步至最西侧的玉树路口,全程欣赏了秀南街的现状。</p> <p class="ql-block">秀南街是松江难得保存完好的老街之一。走在秀南街上,仿佛穿越回到了清末民国时期,许多建筑还保留着原生态的模样,让人不禁脑补那个时期居民生活在这里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想不到在松江城,竟藏匿着这样一条具有水乡风情的老街。秀南街街街相连,弄弄各异。走进这条老街,两旁老宅古建密集,以清代为主,作为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核心街巷,最适宜漫步游览,领略古城之韵。</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白墙灰瓦,诉说着老房子的悠悠岁月,静谧而深远。</p> <p class="ql-block">目前秀南街正处于保护性修缮阶段,部分建筑被水泥封固等待维修中,按规划,未来将通过"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历史风貌。在对街上老房子保护和修缮的同时,还将挖掘名人名居的历史文化,让每间房子都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陈家弄,因旧时陈姓居此,故名。陈家内有区级文保单位杜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杜氏宗祠朝不远,三十三观音堂已改造完成,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三十三观音堂(道教)位于陈家弄7号,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年一1644年),原名秀溪道院,又称观世音堂,俗称秀溪庵。清末及民国年间,秀溪道院还先后作为两所学校校址。解放后曾为生产队公房,后又租给工合公司作仓库。2007年10月区政府拨款修缮秀溪道院,由松江区道教协会接管,供奉三十三观音像,即"三十三观音堂"。</p> <p class="ql-block">三十三观音堂是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重要文化场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丰人寿桥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民国19年(1920年),松江学者士绅雷君曜为庆祝母亲八十寿辰而建,现仍保持原状,是仓城地区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座民国古桥。人们为了欢庆丰收和表示对雷老太太的敬仰,因此这座桥被叫做"年丰人寿桥"。</p><p class="ql-block">这座古桥跨市河,南接秀南街,北桥头对面就是中山西路的永丰小学。</p> <p class="ql-block">临河人家,家家有水桥。</p> <p class="ql-block">秀南街上的"夹皮弄",承载着厚重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秀南街的西街变化最大,许多古建筑已修缮完毕,已入驻多家高铺、店家、公司。</p><p class="ql-block">这是秀南街98号的曜石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云间美术馆。</p><p class="ql-block">去年9月21日,云间美术馆落户秀南街沈氏三宅。沈氏三宅建于清代晚期,坐北朝南,分为东、中、西三轴,通面阔35米,通进深37米,东、西两轴布局对称,依次为门厅、走马楼、后庭。宅院后门直通河道,沿水而立。</p><p class="ql-block">云间美术馆入驻百年古宅后,已推出数字艺术特展、一期一会音乐会主题插画展等多种形式的专题展,吸引了众多松江市民及学子前来参观游学。</p> <p class="ql-block">云间美术馆每天上午十时开馆,时间还未到,馆门紧闭。</p> <p class="ql-block">云间美术馆西侧,为秀南街110号宋氏宅和112号侯化宅,两栋毗邻而居的清晚老宅。</p><p class="ql-block">这两栋清晚老宅也已修缓完毕,如今已化身成为可染丹青青年艺术家汇客厅,一个全新的艺术与生活融合的文化品牌。</p> <p class="ql-block">这是可染丹青邻市河的空间,眺望东面,江南水乡风光一揽无余。</p> <p class="ql-block">向西眺望,蓝天白云下,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如诗如画,徜徉其间,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一街一巷总关情,一廊一弄牵人心。</p> <p class="ql-block">醍醐坐福鼎白茶体验馆</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大仓桥畔南堍的醍醐坐书香茶楼,是一家融合茶文化与书香氛围的特色茶楼,由清末民初老宅改造而来,提供品茗、阅读、听书等文化体验。</p><p class="ql-block">"醍醐坐"取自佛教术语"醍醐灌顶",寓意提壶品茶、提福携福的吉祥寓意。</p> <p class="ql-block">大仓桥南堍西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与民间传说相关的亭台一一"孟姜亭",亭内石柱上刻有对联"青石有情怜弱女,寒衣无处觅离魂",相传与孟姜女的故事相关。</p><p class="ql-block">传说孟姜女是华亭人氏,其寻夫的船只从仓城出发北上。因此在此设立纪念亭。</p><p class="ql-block">也有一种说法,据说在孟姜女北上的过程中,行至大仓桥,天色已晚,便歇于河畔一青石之上,蚊虫不扰其睡梦游思,自此,该石成当地百姓纳凉之胜地,取名"孟姜女坐石",后来就形成了这座"孟姜亭"。</p><p class="ql-block">与六年前不同的是市河对岸古建筑已修缮完毕,已入驻了一些店铺,从亭内向北眺望,古建筑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灌顶禅院位于大仓桥南堍偏西,又名"水次仓关帝庙",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p> <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为三开间大殿,分东西跨院,东院供奉关羽、韦陀等佛道神像,西院设观音、文殊等佛像。</p> <p class="ql-block">灌顶禅院初意是借关羽神武忠义之高节用于镇宅护民,到清乾隆年间,被名为灌顶禅院,暮鼓晨钟,香火不断。由于历史变迁,年代久远,寺庙逐渐破旧,在2014年由松江佛教协会对其进行了修缮,现属佛教活动场所,为佛教护法伽蓝菩萨关公道场。</p> <p class="ql-block">站在灌顶禅院市河畔向北眺望,河对岸新开了不少店铺。</p> <p class="ql-block">仓城大仓杼,建于明代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距今已399年了。</p><p class="ql-block">这是从大仓桥北堍向南拍的照片,和六年前相对比,桥的南北两堍变化最大。</p> <p class="ql-block">大仓桥是上海地区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因桥南为松江府漕运仓城,故称大仓桥。</p><p class="ql-block">大仓桥为五孔拱型石桥,以南北走向跨卧在松江古市河上,桥全长54米,宽5米,高8米,其桥五拱不等跨,中拱最高,其余依次递减,纵联分节并列起券,共有92级花岗石台阶,青石砌筑桥身,青石护栏,整座桥保存完好,是上海地区最大的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大仓桥北堍向南拍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从大仓桥桥洞眺望,江南水乡风光无限好。</p> <p class="ql-block">桥下古市河两侧,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具有江南风格的临河而建的古民居,古朴典雅,当年两岸商铺林立的繁荣景象尚能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仓桥上向西眺望,前方是玉树路桥,再向西就是云间第一桥。</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大仓桥南堍河畔,从灌顶禅院临河边向东至大仓桥,拍下了这段展现大仓桥两岸景观的视频,请欣赏。</p> <p class="ql-block">跨过大仓桥向北,这里的变化真大,沿街古建筑均已修缮,入驻了多家店铺。</p><p class="ql-block">前方是陆其伟宅过街楼,楼下已变成白云山厅及云仓驿。</p> <p class="ql-block">西侧的主营福安地菜和特色美食的闽菜馆一一福安饭店前的布设,饭店于2024年11月4日开业。</p> <p class="ql-block">从北向南眺望福安饭店、云仓驿。</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仓桥北堍邻市河最西处开始拍摄的这段视频,记录下河对岸灌顶禅寺、孟姜亭、大仓桥及福安饭店到云仓驿等处的风光,穿过大仓桥最北端的桥洞来到桥东,遇一夜鹭从停在河畔到展翅飞过大仓桥,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江南水乡的韵味浓郁,美不胜收,请欣赏。</p> <p class="ql-block">作为和市河南侧的秀南街平行的仓城老街,如今中山西路的面貌已焕然一新。我从中山西路西侧开始向东游览。</p> <p class="ql-block">仓城拾光馆</p> <p class="ql-block">仓城江南曲圣纪念馆是为纪念清代昆曲清曲家俞粟庐及其子俞振飞而建,位于中山西路368号,是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馆内通过屏风绘画、雕塑、仿古戏台等元素还原昆曲场景,并设有五大展区:俞粟庐生平展区、水磨传馨展区(昆曲艺术)、碑林墨海展区(书法艺术)、京昆大师俞振飞展区、上海市昆剧团专题展区。馆内陈列有大量历史资料并融入多媒体互动体验,游客可近距离感受昆曲文化。</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为清代末期的张氏宅,现货历经百年仍保留三进两院格局,包含走马楼、茶厅、厢楼及贯通南北的长廊等传论建筑元素,具有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老宅内的景象别有洞天。庭院中央,一座仿古戏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一家面馆</p> <p class="ql-block">作为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主干道,中山西路上的破旧墙面如今穿上了"新衣服",墙绘将这条古老的路变成了一条彩色之路。</p><p class="ql-block">墙绘作品融入了松江方言俚语。</p> <p class="ql-block">中山西路西段的墙绘,充满烟火气的场面出现了,那上世纪80年代的童年回忆,带有时代记忆的老街风貌一一呈现,从前老店铺又重新"回到"了中山西路上了!</p> <p class="ql-block">哪吒、孙悟空、功夫熊猫等大家熟悉的动漫形象,为这条老街增添了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从杜氏雕花楼变身而来的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内部布设也发出了很大变化,在这百年老宅里,江南丝竹、皮影、顾绣、新浜山歌、锣鼓艺术、松江钹子书….等近20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轮番上演,守住乡愁,留住记忆,成为上海城市更新、文化传承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你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每一处都弥漫着古朴的气息。这里,是探寻历史风貌的绝佳之地,让人在沉浸中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松江,这个历史悠久的江南水城,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工艺品而闻名。其中,松江布更是松江文化的代表之一,与四鳃鲈鱼齐名,享誉海内外。</p><p class="ql-block">这次到仓城,发现在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对面的中山西路203号新开了一家"松江布展示馆"。</p><p class="ql-block">这里的仓城老宅原是凯氏宅,建于清代,现存三进院落,采用传统榫卯结构,粉墙黛瓦,属仓城历史文物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松江布展示馆是一座以展示松江传统棉布及织造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展馆,展示近现代松江棉布、织造工具实物及图文资料,包括药斑布、织布机、嫁妆箱等,还原松江历史上"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丰富,每一件展品均精心布置,棉布旗袍仿佛带你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繁华,而那些可爱的挂件则迎合了现代年轻人的审美。</p> <p class="ql-block">仓城在江南众多古城中有着独特的风韵,不仅有"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意象,还有着"万里南来第一船"的漕运文化;不仅有"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柔情秀美,还有着"并刀昨夜匣中鸣"的慷慨壮行;不仅有"秋风起兮思鲈鱼"的游子乡愁,还有着"千古兴亡多少事"的历史缩影。置身于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p><p class="ql-block">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还在改造完善中,不久的将来,我还将三探仓城,相信届时将有更大的收获和惊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