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沟游记:探寻太行深处的隐秘之美

逸骏

<p class="ql-block">  踏入十六沟景区的那一刻,城市的喧嚣与纷扰瞬间被抛诸脑后,我仿佛一头扎进了太行山脉深处的世外桃源。一了解才知道,这“十六沟”之名,源于它独特的地理风貌。景区的地质结构属嶂石岩地质,沟深十华里,一条主沟两侧,蜿蜒分布着十六条大小不一的沟壑,它们相互交织,就像大地自然生长出的脉络,“十六沟”便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景区入口处,便是充满民俗风情的山泉人家。这里的石楼石屋错落有致,屋顶覆盖着薄石板,在阳光下闪烁着古朴的光芒,尽显武安非遗民居的独特韵味。更令人惊喜的是,院落角落散落着不少造型奇特的石头——有的像昂首的灵龟,有的如展翅的雄鹰,表面还带着太行山脉特有的红砂岩纹理。据说这些都是当地人从沟谷中收集的天然奇石,未经刻意雕琢,却自带山野灵气。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遥远的过去。</p> <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便来到了梦溪湾。一湾碧水如镜,倒映着岸边葱郁的树木和远处连绵的山峦,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岸边的浅滩上,几块巨大的龟纹石静静卧着,石面的裂纹如龟甲般细密,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让人忍不住驻足抚摸那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石面。</p> <p class="ql-block">  从泉边拾级而上,根雕奇石展示馆便映入眼帘。展馆依山而建,青瓦石墙与周围的山石草木浑然一体,仿佛从山里自然“长”出来一般。</p><p class="ql-block"> 走进馆内,瞬间被满室的自然奇趣吸引。玻璃展柜里,一块块来自十六沟山间的奇石静静陈列:有的像极了景区的云芝峰,层峦叠嶂的纹理里仿佛能看见云雾缭绕;有的则如盘龙潭的水面,青灰色的石面上布满细密的水纹,仿佛下一秒就会有泉水从石缝中渗出。最妙的是一组“泉石”,石上天然形成的孔洞与凹槽,恰似泉水冲刷千年的痕迹,让人不禁联想这石头是否曾卧在某眼清泉边,听了百年流水声。</p><p class="ql-block"> 根雕作品更是让人惊叹。一尊“松泉问道”根雕立在馆中央,匠人巧用老松树盘曲的根系,雕琢出山间老者临水而立的姿态,树根的天然沟壑化作流水的纹路,指尖轻触,仿佛能感受到泉水流过的清凉。还有用崖柏根雕成的“鹿刨泉传说”,树根的虬曲枝干化作奔跑的鹿群,而凹陷处被巧妙打磨成泉眼的形状,与之前遇见的鹿刨泉传说遥相呼应,让神话故事在木头的纹理中有了具象的模样。馆内工作人员说,这些根材和奇石都来自十六沟的山野,有的是山民在泉边劳作时发现的,有的是匠人循着溪流踪迹寻来的,每一件都带着山水的灵气。</p> <p class="ql-block">  离开梦溪湾,不多时便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原来是隐士泉到了。这山间清泉,涓涓细流,终年不断,水质清澈甘甜。泉边的平台上,正陈列着几处根雕作品:一段枯藤被雕琢成盘旋的巨龙,虬曲的枝干恰好化作龙爪;一截老树根则被巧妙地做成了弥勒佛的笑面,褶皱的树皮成了天然的衣纹,仿佛从石头里生长出来一般,与周围的山水浑然一体。我忍不住蹲下身子,用手捧起一汪清泉,送入口中,顿感一股清凉直沁心脾,疲惫之感也消散了几分。</p> <p class="ql-block">  往山泉人家景区深处走,不老泉的名气早已远扬。这眼泉藏在山岩下,水流不急不缓,终年不断,仿佛大地的脉搏在此跳动。泉边立着一块石碑,刻着“不老泉”三字,泉水顺着石壁流淌,在下方积成小池,倒映着头顶的莲花峰。传说喝了这里的泉水能强身健体,不少游客都会装一瓶带走,连周边的藏书洞、山神岩都因这股活水而更显灵秀。</p> <p class="ql-block">  最添趣味的当属鹿刨泉。相传古时山中鹿群用蹄刨出此泉,如今泉眼周围的岩石确实留有几分“刨痕”。泉水从低洼处涌出,顺着沟壑蜿蜒而下,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银光。泉边的标牌讲着鹿救樵夫的传说,让这汪清泉多了几分神话色彩,走累了坐在泉边的岩石上,听风吹过山林的声响,仿佛能看见鹿群饮水的身影在林间闪过。</p> <p class="ql-block">  一路行来,还能遇见许多无名的小泉。有的从山洞中渗出,如“洞中水滴千秋不断”的修道洞清泉;有的藏在瀑布下,顺着岩壁飞流直下,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还有的汇聚成潭,如盘龙潭的泉水,幽深碧绿,与周围的悬崖峭壁构成绝妙的景致。这些泉或喧闹或静谧,或湍急或舒缓,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长流不息的生命力。它们滋养着山间的草木,串联起十六沟的沟沟壑壑,让每一处峰峦、每一片森林都因水而灵动。</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较为陡峭的山路,终于登上了莲花峰。站在峰巅,俯瞰四周,“太行小三峡”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嶂石岩地貌的红色砂岩与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相互交织,远处十六条沟壑纵横交错,如大地的脉络。脚下的岩石层理分明,轻轻敲击,能听到清脆的回响,仿佛山石在诉说亿万年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沿着莲花峰而下,便来到了玉龙栈道。这是一条沿峭壁修建的悬空步道,岩壁上裸露的岩层带着深浅不一的纹路,有的像泼墨山水,有的如天然壁画。栈道旁的观景台处,摆放着几件小型根雕,多是当地常见的荆条根,被雕琢成拐杖、笔筒等实用物件,粗糙的表面带着山野的粗犷,握在手中竟有种与自然相融的踏实感。</p> <p class="ql-block">  随着夕阳西下,我踏上了返程之路。十六沟的石头是沉默的史书,记录着地质变迁;根雕是匠心的诗篇,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共生。这次旅行,不仅是看山看水,更是与石头对话、与根雕共鸣,在太行深处读懂了岁月的厚重与生命的坚韧。</p> <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编辑: 逸骏</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 河北邯郸武安市十六沟风景区</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07.12</p><p class="ql-block">美篇号:8166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