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欣赏》(三十三)“吉祥神祗”收藏复制(2)

姜振华

<p class="ql-block">  我自幼喜欢剪纸,现已收藏、复制、创作了人物、动物、花、鸟、鱼、虫、字、景物等八大类,上万幅作品。编写“剪纸寓意故事”四十三册、复制“胶东民间剪纸艺术欣赏”整套展览十九册、制作《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欣赏》三十余册。</p><p class="ql-block">我喜欢剪纸,不单是因为它具有极美的观赏价质,借用专家的话说,“而是因为每一张剪纸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积淀,都保留了不可抹灭的历史印记。也是因为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血肉相连,一般以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内容,它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有的风格纯朴、刚健;有的细腻、秀丽;有的粗犷、浑厚;有的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达到了工致传神,雅俗共赏的效果。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更是因为它是剪纸艺人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富有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p><p class="ql-block">有专家说:“剪纸是民间美术中群众性最为广泛,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历史文化内涵最深厚的民间文化形态之一。蕴含着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直到近现代的商品经济、市民文化、都有其遗迹和印记,堪称一部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为了进一步体会剪纸艺术“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内涵,为了知道我手中每一张剪纸的寓意。我查阅了大量的剪纸资料,在查阅和复制实物的过程中,我从专家和剪纸艺人那里学到了知识,更加丰富了我退休以后的快乐生活。</p><p class="ql-block">这套《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共计三十余册,近七八百幅作品,是我历时很长时间,从我创作、网上查找复制、收藏的剪纸实物中整理完成的。它展示了胶东民间剪纸艺术家、收藏家(如:曲青堂、李强、奕淑荣、朱曼华、许文华、张娟秋、姜翠华、古月胡等一大批人)和全国我不知道姓名的剪纸艺人的剪纸技艺和创作心血,许多作品让我百看不厌,爱不择手。只是因为热爱,我汲取了专家和民间剪纸艺人的精华,只是因为喜欢,我做了复制整理,但是因为没有做过深入研究,可能出现许多错误,但它丰富了我的生活,陶冶了我的情操,我为自己的执着、努力骄傲。 </p><p class="ql-block">搜集、收藏、复制、创作、整理、宣传,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累并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姜振华</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p> <p class="ql-block">门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版”。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服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用来辟邪。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这个传说,除《山海经》记载外,汉代诸书皆有记载。</p><p class="ql-block">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然而,真正有史书记载的门神,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短衣大裤长剑的古勇士成庆的画像辟邪。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广泛取代。</p> <p class="ql-block">门神:秦叔宝、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无意失信于泾河老龙,丢了性命成为鬼魅的老龙便纠缠不休。忠臣秦淑宝、尉迟恭披挂甲胄、执兵刃,一左一右为太宗把守宫门,方保得平安。后逐渐演变为将二人戎装怒发的形貌绘为图画贴于门上,谓之门神。门神的形象在民间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剪纸艺人将门神剪贴在堂屋大门上起驱恶避凶之用。</p> <p class="ql-block">关公:武圣人,同时又是忠义的象征;武财神,可保佑商人外出一路平安;</p> <p class="ql-block">钟馗接福:据《梦溪笔谈》、《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记载: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赴骊山检阅军事演习回长安后,身体状况欠佳,旋发作疟疾,有热无寒,持续一个多月时间。御医和巫士费尽心机,全不见效。后梦到终南山的钟馗捉了一小鬼走,疟疾霍然而愈。于是下令将吴道子所画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连同此图由来因果,广颁天下。让大家都在岁暮除夕时贴在家门上,“以祛邪魅,益静妖氛”。自“钟道捉鬼”后,还衍生“钟馗接福”、“钟馗斩妖”、“钟馗出行”、“钟馗嫁妹”等其它多种“钟馗系列图画”也一概作驱邪禳解用场。</p> 陕西的门神 <p class="ql-block">陕西的门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