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徐州的清晨,街巷里常飘着一股独特的香气——那是老灶台慢炖出的“sha汤”。这碗被乾隆钦点为“天下第一羹”的美味,背后藏着一段关于美食、方言与智慧的趣闻,连字都是宰相刘墉专门为徐州人“量身定做”的。</p> 一个让乾隆犯难的字 <p class="ql-block">话说乾隆下江南途经徐州,微服私访时被南门旁一家早点铺的香气勾住了脚步。大锅里咕嘟冒泡的浓汤看着诱人,他指着锅问掌勺老人:“这是啥?”</p> <p class="ql-block">老人操着徐州话答:“sha”。</p> <p class="ql-block">乾隆连问两遍,答案依旧。他转头问身后的刘墉,这位“当朝第一才子”解释:“这是当地的‘雉羹’,百姓叫它‘sha’。”</p> <p class="ql-block">乾隆对“雉羹”早有耳闻——相传是上古时期彭祖为尧帝所制,堪称中华羹汤的“老祖宗”。可这徐州人说的“sha”,究竟是哪个字?他追问:“这‘sha’字怎么写?”</p> <p class="ql-block">刘墉眼珠一转,借来纸笔,写下一个“饣它”字。左边一个“食”字旁,点明是吃食;右边一个“它”,暗合徐州话“shé”的发音。乾隆一看,这字既贴合饮食属性,又顺着方言读音,顿时觉得合理,连连点头。</p> 一碗汤征服帝王胃 <p class="ql-block">进店坐下,一碗sha汤端上桌:奶白的汤里浮着鲜嫩的肉丁,撒上翠绿的香菜,热气裹着醇厚的香味直往鼻尖钻。乾隆喝了一口,顿时觉得鲜而不腻,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四肢百骸,旅途的疲惫一扫而空。</p> <p class="ql-block">“好!”他龙颜大悦,重赏了店家,临走前还特意传诏,封这碗徐州sha汤为“天下第一羹”。</p> <p class="ql-block">店家得了皇恩,更把刘墉写的“饣它”字制成大旗幌挂在门口。从此,这个宰相“发明”的字,成了徐州人公认的写法,也成了这碗汤最特别的“身份证”。</p> 舌尖上的徐州记忆 <p class="ql-block">如今的sha汤,早已是徐州人早餐桌上的“灵魂”。用老母鸡、猪骨慢炖数小时的汤底,配上鸡肉、麦仁、笋丁等食材,一口下去,是时光熬出的醇厚,也是代代相传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清晨来一碗,配着刚出炉的油饼或煎包,暖身又暖心。难怪有人说,徐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sha汤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若您到徐州,不妨寻一家老字号,端起碗尝尝这碗“有故事的汤”。说不定喝着喝着,就能品出几分当年乾隆的惊喜,和刘墉造字时的巧思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