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与内蒙古清水河县交界处,以滔滔黄河为天然分界线。这里南接山西偏关,北依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名副其实的“鸡鸣三市”之地。老牛湾地势东宽西窄,尾部圆润,形似葫芦,山河相依,天地交融,展现出一幅天然的地理奇观。</p> <p class="ql-block"> 老牛湾因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所建的老牛湾古堡而闻名于世。黄河自老牛湾进入山西,内长城在此交汇,晋陕大峡谷由此启程,黄土高原的沧桑地貌与黄河奔流的壮丽画卷在此完美融合。这里是长城与黄河深情握手的地方,亦是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历史与自然在此交汇,书写出一曲雄浑与柔情的交响诗。</p> <p class="ql-block"> 关于老牛湾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远古时期,连降九九八十一天暴雨,洪水肆虐,百姓受难,哀声遍野。玉皇大帝闻讯,派遣太白金星下凡解救苍生。太白金星套上神牛,犁地成河,疏浚洪流。一日神牛受惊狂奔,嘴巴撞上石壁,顺势转身,犁出一道长达四十里的大湾,从此便有了老牛湾的壮美身姿。</p> <p class="ql-block">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老牛湾南北两岸的绝美风光。如今,这里分别建成了内蒙古境内的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和山西境内的偏关老牛湾景区,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两岸风光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访这片天赐的壮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 在内蒙古一侧的老牛湾,峡谷绵延三十余公里,两岸奇峰林立,姿态万千,既有自然的雄奇,也有人文的厚重。这里不仅有长城与黄河交汇的奇观,还保留着宁边州故城遗址、老牛湾古村落、杨家川小峡谷、万里江山岩壁等三十余处景观,兼具观赏价值与科普意义,是历史与自然的双重宝库。</p> <p class="ql-block"> 从高空俯瞰,黄河在老牛湾完成一次优雅的转身,奔腾的河水在峡谷中勾勒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几”字,仿佛天神以大地为纸、以流水为墨,书写出一首壮丽的诗篇。两岸岩壁高达200米,层层叠叠,记录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每一道纹理都仿佛在讲述着这片土地的古老过往。</p> <p class="ql-block"> 老牛湾的“几”字形大拐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太极弯”。每当夕阳西下,金光洒满河面,整个河湾仿佛被镀上一层温暖的光辉,美得令人屏息。夜幕降临,繁星点点,银河如练,仿佛在向人间致意。对岸的老牛湾广场灯火通明,游人如织,昔日的静谧之地,如今化身为璀璨的“不夜城”。</p> <p class="ql-block"> 从山西一侧进入老牛湾景区,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保存完好的老牛湾堡古村落。一座座石屋依山而建,虽历经风雨洗礼,却依旧巍然屹立,展现出古代匠人非凡的建筑智慧与技艺,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老牛湾村三面环河,四围皆是峭壁,地势险峻而景致独特。村中民居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窑洞院落达六十余座,房屋二百余间,皆以石为材,构筑出一个石板街、石板屋、石窑、石炕、石碾、石磨、石臼、石锁随处可见的石头世界。就连炕板、炕桌、灶台、地板也都取自当地特有的绵羊石,堪称一座“石头民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老牛湾景区进行了系统性的修缮与开发,尤其注重对古村落的保护与恢复。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复原了原有院落与石质器具的布局,重现了古村昔日的生活风貌。改造后的石板房旅舍紧邻黄河岸边,推窗即见壮丽河景,成为游客休憩的理想之选。</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板小径继续前行,可见一座茅草覆顶的碑亭,立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四月,碑文记载着“钦差分守山西西路地方右参将署都指挥佥事郭瀛分管老牛湾起东西西路边界”的重要信息,至今已有四百七十五年历史,是老牛湾历史沿革的珍贵见证。</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便是古堡北端的老牛湾墩,又名望河楼、护水楼,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这座高达二十二米的瞭望墩,曾是明代边防士兵的哨所,设有垛口与角橹,正面设有供士兵上下与传递军情的绳梯和通道。一旦发现敌情,便点燃狼烟,向东西长城传递警报,被誉为“天下第一墩”。</p> <p class="ql-block"> 老牛湾堡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总兵王玺主持修建,东接滑石堡,西临黄河岸边,后于崇祯九年(1636年)包砖加固,成为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堡垒。古堡依黄河大峡谷悬崖峭壁而建,坐北向南,呈长方形,周长120丈,是长城与黄河交汇处的军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 如今,堡内仍存有数通碑刻,记录着历代重修的详细信息,碑文自右至左镌刻着镇守此地的文官、武将姓名与官职。据史料记载,明代时老牛湾堡驻兵150名、马2匹,配备弓箭、鸟枪、快枪、糜针枪、佛郎机手枪、虎爪炮、百子炮、生铁牛腿炮等各类武器,负责120里外边与125里黄河边防务,是边防重镇。</p> <p class="ql-block"> 堡内原有建筑大多已毁,现存照壁、真武庙、关帝庙、观音庙、戏台及望杆底座等遗迹。其中关帝庙位于堡中央最高处,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6年),雍正七年重修,坐北朝南,现存正殿、侧殿与山门戏台,正殿为三檐硬山顶结构,殿中关羽塑像栩栩如生,壁画描绘着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等经典故事。</p> <p class="ql-block"> 老牛湾河岸峭壁陡立,河道曲折蜿蜒,水流平缓,形成了天然良港。史料记载,鼎盛时期的老牛湾渡口,每日往来船只达三四十条,货物吞吐量巨大,桅杆林立,酒肆客栈遍布,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如今古码头遗迹与通往码头的石板路依稀可见,见证着昔日的繁华,也诉说着老牛湾作为连接内蒙、河套与中原地区物资流通的重要通道,在区域经济交流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p> <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