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内容提要】上了底的袜子的确可以大大延长袜子的使用寿命,但穿在脚上舒适感较差。如今,市面上出售的袜子不仅色泽鲜艳,而且价格适中,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即便破了洞丢了也不觉得可惜,那种穿有底袜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上袜底的技艺也随之无人传承。从此,袜子不上底,成了时代变迁中一个温情的注脚,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您的袜子还在上袜底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到袜子的种类及品牌,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津津乐道地说出一大摞,但他们绝对想象不出,五十年前,还有一种特殊的上了袜底的袜。</p><p class="ql-block"> 当年那种上底的袜,分为长统袜和短统袜,都是用棉线针织的,颜色主要为褐色,刚买回的袜与我们今天见到的袜外观并无二致,也可以直接套在脚上穿,但它有一个缺陷,不似今天的制袜材料中加进了弹力纤维,因此极易变形,也容易磨破,最常见的前露脚趾,后见脚跟。为了克服这个毛病,使袜子经久耐穿,聪明的家庭主妇,便想出了给袜子上底的方法,一双上了底的袜子,类似于穿上一双软底靴。</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家家都有一个针线笸箩,虽然不大,但里面少不了一样类似鞋楦的木制品,乡下叫袜板子。一到下雨或闲暇时间,女人们便会三五人凑在一起,脚边放着针线笸箩,一边翻找针线、找顶针、找可以匹配的碎布,一边聊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一边为袜子上底。</p><p class="ql-block"> 给一双新袜子上底,需要在袜板子上完成。袜板子是上袜底的模具,乡下有专门做袜板子的木匠,多数的袜板子是用一整块木头砍削而成,所以也有人叫这种袜板子为袜楦子。曾有人把袜楦子认成鞋楦子,那是一种无知,因为这样的整体楦头是无法打进鞋里去的。真正的鞋楦子是分成好几段的,前后摆好,中间用楔子楔紧。有时,走乡串户的小商贩的货郎担里也有袜板子卖,但他们卖的袜板子构造简单,巧手的村妇自己也可以制作:用一块质轻而又稍厚的木板,削成足形,用碎玻璃将底部及边缘的毛刺刮光滑,再在后跟处钉一个寸把高的半圆形木块,在足尖与木块之间连一根窄木条做为支撑,就算成功了。这种袜板子侧看就似一个直角三角形,有点简陋,远不如匠人做出来的讲究。因为袜子不分左右脚,所以袜板子是直的,俗称:直底。</p><p class="ql-block"> 袜板子的作用有两个:补袜子与上袜底。补袜子多数是针对那些未上袜底的袜子而言,不论穿啥样的鞋,袜子的趾尖和后跟处总是先破,此时就只好缝补了。缝补时将袜子套在袜板上,就像被一只脚给撑着,袜子的边边角角会变得特别服帖。这样就使针线行走自如,打上的补丁既平整又挺括。上袜底的程序相对复杂些。上袜底之前,先将新买来的袜子铺在桌子上抹舒整,用剪刀对着袜底子中间的折痕剪开。但是,袜底前后两头须留寸把长不得剪开,然后将袜板子伸进袜筒子里到袜底。破开的袜底中缝必须对着袜板的中间,不歪不斜,用布条子在袜板子的后跟上面扎紧,不得上下串动。将缝好的袜底子从剪开处伸进去铺在袜板子的上面抹平,再将破开的袜底子四周向里折叠平整。用针线将袜子折叠的底边缝到袜底子上后,再用蓝布剪成两块半圆形,一块缝在袜头子上面,保护脚趾甲顶破袜头子;另一块缝在袜子的后跟处,起到耐磨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给新袜上底,具体的过程有以下几个:</p><p class="ql-block"> 一是缝袜底,先要糊布板子,一般用废旧衣服上剪下来的布片,和浆糊整成的块状布板。一般均匀地铺三四层,用浆糊粘合在一起,在太阳底下晒干收好。用的时候,根据所用尺寸大小进行剪裁,多数是包在好面料中,起定型作用,最外面一层是白色的新布,好与新买的袜子相配。几层布不是很厚,这样穿起来才不板脚。纳袜底的手工就跟纳鞋底一样,当然,不是用纳鞋底的麻线,而是用两股白线,细密的针脚相互穿插。第二道工序是把袜子从脚底下剪开,剪去袜子的脚底。这道工序看上去简单,却也不能马虎。剪得大了或小了,做出来的袜子就不合脚。第三道工序是缝袜头。就是在袜子的前头和后头各缝上一块布,也用细密的针脚扦好,就像那种老头鞋的前脚尖和后跟一样,这样就不至于穿三两天线袜子就被大拇指挑开个洞,使袜子更耐穿。 第四道工序是缝合,就是把纳好的袜底与剪去袜底的袜筒合在一起。袜子和袜底都得反过来缝,等上好袜底后再把袜筒翻过来。经过加工后的袜子看上去就像一双软底靴子一样。</p><p class="ql-block"> 上了底的袜子的确可以大大延长袜子的使用寿命,但穿在脚上舒适感较差。如今,市面上出售的袜子不仅色泽鲜艳,而且价格适中,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即便破了洞丢了也不觉得可惜,那种穿有底袜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上袜底的技艺也随之无人传承。从此,袜子不上底,成了时代变迁中一个温情的注脚,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