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练习(下篇)

亦梦

<p class="ql-block">文字:亦梦</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11183720</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告别练习(上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65hccd?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511183720"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  一月的风越来越冷,论坛上墨扬的更新慢了下来,但私信从未断过。只是他们没有再继续之前关于见面的话题。他开始和青芜说更多生活里的琐碎,楼下的便利店换了新的关东煮汤料,不如以前好吃了。他买了一盆仙人掌,却总担心自己养不活,最后送给了邻居。</p><p class="ql-block"> 青芜知道,这些细碎的分享是一种靠近。她会拍下图书馆窗外的梧桐树,告诉她哪片叶子黄得最像他诗里的“夕阳碎片”,会在看到有趣的书名时拍给他看。他们像两只互相试探的蜗牛,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又在快要触碰时缩回一点点。</p><p class="ql-block"> 一月十日那天,墨扬发了一首短诗:“地图上的距离是三厘米/我量了无数次/却走不出自己画的圈。”青芜明白他在说什么——他们所在的城市相隔不过两百公里,坐高铁只需一小时。</p><p class="ql-block"> 机会总在不经意间来临。“下周六下午,我要去你的城市参加一个图书展。”青芜敲下这句话,心脏在喉咙口跳动,“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在展馆门口的咖啡馆见一面。就喝杯咖啡,像普通朋友一样。”</p><p class="ql-block"> 这次墨扬回复得很快:“好。”</p><p class="ql-block"> 那个“好”字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青芜心里漾开层层涟漪。接下来的几天,她反复挑选见面时要穿的衣服,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她想象过无数次见面的场景:他会不会真的不敢看自己的眼睛?自己会不会也羞涩的语无伦次?或者,他们都很自然,聊起她评论过的某一首诗……</p> <p class="ql-block">  而墨扬的日子,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或许是因为太在意,反而患得患失。他开始失眠,白天工作时频频出错,被领导批评了好几次。他把青芜的照片设成手机壁纸,却又在每次亮起时慌忙按灭。他去咖啡馆踩点,算好靠窗的位置能看到门口,又担心那里人太多,他查了那天的天气,预报说有雨,他开始纠结,带一把伞还是两把伞?</p><p class="ql-block"> “我今天去买了件新衬衫。”他在私信里说,语气带着试探的紧张。</p><p class="ql-block"> “我准备了一本诗集想送给你。”青芜回,“是一个不知名的作者发的,我觉得有点像你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一月十四日晚上,墨扬突然发来一张照片:是他写满字的笔记本,其中一页画着两个简笔画小人,隔着一条歪歪扭扭的线,旁边写着“怕跨不过去,更怕永远隔着”。青芜看着那行字,突然很想抱抱他,这个在诗里勇敢袒露孤独的人,在现实里竟如此胆怯。</p><p class="ql-block"> 她回复:“线是用来跨过的,不是吗?”墨扬没有再回答这个话题。但后来他们交换了电话号码,方便见面时联系。不过平时还是以发私信为主。</p><p class="ql-block"> 那晚之后,墨扬的消息变得断断续续。青芜问他几点到展馆,他说“不确定,可能会晚点”。青芜的心有点失落,却还是安慰自己:他只是太紧张了。</p> <p class="ql-block">  一月十六日清晨,青芜醒得很早。她穿上选了很久的米白色毛衣,把准备给墨扬的那本书放进帆布包,对着镜子深吸一口气。窗外的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她正犹豫要不要带把伞,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墨扬的消息:“给我点时间。”</p><p class="ql-block"> 没有解释,没有理由,只有这五个字。</p><p class="ql-block"> 青芜站在门口,手里的帆布包突然变得很重。她没有回复,只是默默地脱下毛衣,把书放回书架。那天她没有去图书展,而是在图书馆坐了一整天,看窗外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像她忽明忽暗的心。</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日子,墨扬没有再更新诗歌。青芜每天登录论坛十几次,查看他的最后登录时间,从“三小时前”变成“一天前”,再变成“三天前”。她写了很多消息:“你还好吗?”“对不起,我不逼你见面了”“哪怕像以前一样我们只聊诗也好”,但都石沉大海。青芜看着手机里墨扬的号码,始终没有打过去。</p><p class="ql-block"> 二月的最后一天,青芜习惯性地刷新了论坛页面,突然看到墨扬一小时前登录的记录。她的心猛地一跳,点进他的主页,发现了一首新诗《告别练习》。</p><p class="ql-block"> 诗中写道:“有些相遇注定只存在于边际/像两片云在远空短暂相望/然后各自飘向原有的方向。”诗的后记有一行简单的字:“小青,对不起。祝你幸福。”</p> <p class="ql-block">  后来,青芜养成了在雨天站在窗边的习惯。有时,她会打开手机里保存的他写的那些诗,回忆那些曾经只属于他们两人的密语;有时她也会想象,在城市的另一端,或许也有一个人站在窗前,听着同样的雨声,只是他们的雨,终究落进了不同的时光里。</p><p class="ql-block"> 他们之间隔着的,已不再是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而是所有未能成真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雨还在下,青芜看着窗外,心里变得从未有过的平静。她知道有些事情可能永远也没有答案:比如墨扬写下“给我点时间”时,是否也在屏幕前红了眼眶;比如他最后登录时,是否反复修改那行“对不起”;比如那些藏在诗里的隐喻,有多少是真心,又有多少是文字织就的幻影。</p><p class="ql-block"> 她甚至说不清,自己执念的究竟是那个素未谋面的人,还是那段被文字浸润过的、闪闪发亮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雨还在下,像一首永远读不完的、没有结尾的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