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以前在影视作品中曾经看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西安有个八路军办事处,是当年转运抗战物质、向延安输送干部的红色交通站。从那时起就对这个神圣的地方十分向往与好奇。这次来西安尽管景点上并没有重点推介,我还是专程到那里进行了专访。</p> <p class="ql-block">在西安北新街七贤庄1号,我找到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这是一处坐北向南,由十处院落组成的片区,其中以一号院为主要办公场所,其他9个院落由西向东依次排列,均为工字型四合院布局,院与院之间有券门相通,主要为办事处下属部门和工作人员居室及招待所之用。</p> <p class="ql-block">一号院是一座组合式四合院,前后共有四幢平房,形成三个相连的四合院,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门厅内左右侧是接待室和收发室。第一道院东西两侧有会客室、工作人员住室、客厅、办公室和地下室。中院是厨房和库房。后院有电台室、译电室、机要室和救亡室。当年党中央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都曾在此工作和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进入一号院旧址,蓝灰色与白色相间的墙壁、红色的五星、鲜红的党旗、醒目的抗战标语......在这些元素的烘托下,瞬间把我带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红军陕甘支队长征到达陕北,为解决医疗器具和药品奇缺问题,周恩来指派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我党联络代表刘鼎在西安设立秘密交通站。1936年春夏之交,刘鼎用200块银元租下了七贤庄一号院,建立了以德国共产党人冯海伯牙科诊所为掩护的秘密交通站。完成了向西北苏区秘密转运紧缺物资、转运往来陕北干部、安装电台等工作。</p> <p class="ql-block">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秘密交通站”改为半公开的“红军联络处”。“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这里更名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办事处被迫于1946年9 月奉命撤回延安,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当年秘密交通站创始人的一些情况。</p><p class="ql-block">创始人刘鼎(1903-1986),四川南溪人。他1924年入党,去过德、苏留学。1936年任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在西安七贤庄创建了西安秘密交通站。建国后曾任重工业部副部长,第一、二、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航空研究院院长,航空工业部顾间等职。</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创始人叫赫伯特·温施(1906-1936)。他又名冯海伯,是德国犹太人,德共党员,毕业于柏林大学,牙医博士。1936年来到中国,同史沫特莱、路易·艾黎等外国友人从事进步活动。同年从上海到西安七贤庄开设牙科诊所,以此来掩护西安秘密交通站。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那天凌晨他外出打探消息,也不知道从哪里飞出一颗流弹把他击中,是暗杀还是意外不得而知,成为不解之谜。牺牲时他才30岁。</p> <p class="ql-block">在一号院落旧址,我看到了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曾经居住过的房间。在那里还曾接待过许多过往的党的干部及各条战线上的进步人士。他们在这里经过短暂停留后奔赴延安及抗战前线。</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中我注意到有一处是朱德住室。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曾七次住进这个小屋。在“西办”停留期间,身为大军之帅,与工作人员不分彼此,一起生活、劳动和娱乐。在这里过往的人员有徐特立、谢觉哉、张云逸、徐梦秋、赵品三等人。</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处是刘少奇、邓小平住室。抗战时期,刘少奇同志六次路经西安,在这间小屋办公和居住。1939年5月,著名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初稿就是在这里修改完成的。</p><p class="ql-block">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抗战期间也先后四次在这里居住。1939年4月,他在救亡室为同志们做了《关于抗日前线形势》的报告。在这里住过的人员有徐向前、左权、王稼祥、彭雪枫、吴玉章等人。</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又来到叶剑英住室参观。西安事变爆发后,叶剑英来到西安,担任联军参谋长,协助周恩来协调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关系,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红军联络处成立后,叶剑英以红军代表的身份在此主持工作。1979年4月,叶剑英重游四十年前故居,并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p><p class="ql-block">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雷立多时。</p> <p class="ql-block">我还专门参观了白求恩的住室和一处临时手术室。1938年春,诺尔曼·白求恩来到中国。在去延安的途中,为了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留住“西办”近十天,这期间他多次为“西办”同志及附近群众治疗伤病。在这间临时手术室里,白求恩曾为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西北军高级将领张克侠做了急性阑尾手术。后由警卫排长白天顺护送他和三卡车药品器械北上延安。在这里曾经暂住的人员有邓颖超、海伦·斯诺、李贞、南汉宸、李维汉等。</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处是冼星海住室。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后两次留住办事处。1938年冬,在国民政府国防部三厅工作的冼星海在武汉接受周恩来的邀请,与新婚不久的妻子钱韵玲经这里前往延安。1940年5月,冼星海去苏联途中,再次留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曾经在这里的过往的人员有贺敬之、周巍峙、莫耶、公木、张寒晖 、马 可、郑律成、卢肃、贺绿汀、吕骥、莎莱等。</p> <p class="ql-block">在一号院有一间接待室引起了我的注意。抗日战争时期,各地热血青年为奔赴延安来到“西办”,首先都要在接待室里接受审查和考察,经批准后才能进入延安。据统计,仅1938年就有一万多名青年在这里通过谈话考察,经批准后走上革命之路。</p> <p class="ql-block">参观中我还发现有一处《新华日报》《解放》周刊分销处。为了扩大宣传、方便群众,他们在房子的后墙上开设了小窗口(下图红框处),发售《新华日报》、《解放》、《西北》、《群众》等报刊杂志。在号召、动员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里过往的人员有胡耀邦、胡乔木、萧克、杨成武、汪锋等。</p> <p class="ql-block">其他几个院落分别展出了《八路军住陕办事处史实展》、《大道共行——抗战时期的国际友人与七贤庄专题展》以及革命文物教育体验中心和临时展厅。</p> <p class="ql-block">从1936年到1946年10年间,被誉为“红色堡垒”和“红色兵站”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在艰苦的环境中,为运送抗战物质、输送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传达党中央重要指示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全国15个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它是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办事机构。</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的基础上建立了纪念馆。馆内收藏文物460多件、资料525件、回忆录623篇及照片3000张。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起免费对外开放,已经接待海内外参观者达1300多万人。</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遐想当年的一件件往事,感慨万分。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不经意间,我们的脚印会与前辈的脚印重合,这是八十多年后的重逢。八十多年过去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虽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但楼屋依旧,院子里的参天大树依然枝繁叶茂,春华秋实。</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