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一)

偶然回眸(拒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很多行为,都是无用的,但却必须要做。否则,反倒无以成大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如学语文课。很多学生的认知里,认为背记是语文学习的法宝,所以很多人也很勤奋,在课堂未展开教学时,就己把课程要求背涌的篇目反复背记。跟着学生早读一学期,从开学初到学期末,每天早晨,学生们背记的,始终就是有限的那么几篇要求背诵的课文。其他课文似乎不翻不看,更谈不上背和记。但一提问,依然该背的没背过,该记的没记住。而读书时间,让他们感到百般无聊。即便教师跟学生一起早读,他依然更然地东盯西看,并不专心。实际这样的读书就是挺无聊,且并真的无鸟用。无非就是为了高考得6分的6句名言警句。以这样的目的读书,真的无卵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读书,用佛家语说,是明心见性,见世界,见社会,见人心,见自己。最后,才是见文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学生的阅读,刚好反了,大多数人只见文字,不见人心。少数人,对人心有所触动,于是才能见识到逻辑,但依然难入社会,更难入世界。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新高中教材必修下册,选了一篇马克思的演讲《在&lt;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选了一篇恩格斯的演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马克思的演讲里,你会发现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问题,就是当代问题的写照。参照恩格斯的演讲,更能体会马克思的伟大不仅仅是唤醒了工人阶级认识自己的力量,他的伟大之处更在于唤醒了资产阶级注意到人性的贪婪产生的无尽的恶。所以从此,人类用制度框定限制,出现了很好的面对弱势群体的福利制度。人性之恶真的无法用德去纠正限制,只能用冰冷的制度限制才会有不偏不倚公平合理的限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当然,读书的真正地体悟催生,在于以无用之心读书。考试制度让读书者急功近利应对题型对应阅读。于是,在中文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语文课本可以不翻,混个六七十分该是没问题。而平时注重无用阅读有阅读功底的人,稍作听讲,混个八九十分甚至上百分也不成问题。但语文要认真阅卷,认真答题,那个真正上一百二十分的,卷子却也是不好答。关键是要真读书,要深入去做无用阅读。才能真正浸润思想,丰富情绪情感体验,提升认知。总之来说,是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共鸣,而不只是语言文字的对应。只看皮毛,不入脏腑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个问题要说清,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清的。它需要一种契机的感悟。六月份期未考试前,年级组发了2023~2024学年度质检题,这套题特别好,上面出的题很有典型性,以此为契机,可以引导学生怎样阅读语文书,怎样阅读生活社会。这套题我讲了近一周,系统性联系学习的方法。那几天跟学生早读,才感觉到学生有了读书的样子。有一天,当我上讲台开讲前,突然明明白白听到学生们齐声说:“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这句问候语时,我知道另一种精神面貌己开启了。平时,他们可是带理不理,懒得出声的。</p><p class="ql-block"> 一时半会,说不清,本来要说一种自由放松的感悟,却偏题了,就先这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谢上天,终于恢复了一点精气神。</p><p class="ql-block"> 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工业革命…一方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退的征兆。</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