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银城,这座处于鱼米之乡的江南古城,不同的美食文化在这里碰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当初阳渐升,那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各色早点组成了让古城苏醒的第一乐章。油条,作为一种传统美食,有着平凡而独特的存在,默默点缀着古城人的生活。它是老银城人的记忆,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也是普通人努力生活的见证,更是身处异乡的游子心中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p> <p class="ql-block"> 盛夏的早晨,青石板被晨露浸得发亮,巷子里的木门“吱呀”开了,街上喧嚣起来。油条无凝是老城人最喜爱的早餐,支起的油锅前,几张小木桌,几条板凳,热腾腾的一天从两根油条、一碗米粥开始。没有人急着赶路,老城的日子就像巷尾的梧桐树,慢慢长,慢慢绿,把安逸的滋味渗进砖缝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老街口的李师傅为了让早起的人们吃上一口香气四溢的油条,一大早就开始忙碌着。油条看似平凡,那可得讲究传统手艺,从和面时明矾、碱、水和面粉的精准配比到揉面、成形的细致拿捏,再到油炸时对油温、火候的严格掌控,无一不是手上功夫。老李凭借着多年的手艺,把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极致,俘获了众多食客的味蕾。</p> <p class="ql-block"> 李师傅九十年代下岗,夫妻俩在老街口支起一个油条摊,作为托起新生活的底子。他娴熟地揉面、擀面,将两根长面条叠在一起,用筷子在中间压一下,使面条沾在一起。平底锅中倒入油,轻轻捏住两头拉长,缓缓放入滚烫的油锅中,油条逐渐澎胀,颜色由浅转深。随着“滋滋”声响起,一份金黄酥脆的油条便递到了顾客手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炸的油条,粗壮而脆爽,香气四溢,每一口都充满了扎实的口感。每天早上,店前挤满了人。古城人吃油条喜欢配米粥。油条用手撕烂泡在米粥里,绵而韧的油条就着米粥的清香,别有一番滋味,那是一种简单而又深刻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小小油条,承载着历史,记录着生活。杭州人将油条称为“油炸烩”,《宋史》记载,南宋高宗在位时,临安百姓为了发泄对当朝宰相秦桧杀害忠臣岳飞的不满,将秦桧夫妻捏成两个面人,丢进滚烫的油锅里煎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食家汪老先生,对油条格外偏爱,他将油条切段后塞入猪肉馅,再回锅炸至外皮酥脆,内里肉香四溢。淮扬有道名菜叫“油条塞肉”,就是老先生首创。“你说我就像油条,很简单却很美好,我知道你和我就像是豆桨油条,要一起吃下去味道才会是最好。”听着林俊杰的歌,慢嚼细品那油条的“嘎吱”声,沉醉于悠远绵长的麦香,感觉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油条,这一简单的传统美食,就藏在老街小巷中,用那独特的风味和口感,串联起了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它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品味到生活的真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