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昵称:李济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美篇号:25381964</span></p> <p class="ql-block">在湖北襄阳的汉江之滨,坐落着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祠堂——米公祠。这座始建于元代的祠堂,原为北宋书法家米芾的故宅,历经历代修缮扩建,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与文化探寻者前来瞻仰。</p> <p class="ql-block">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幼年随父徙居襄阳,自号海岳外史。他是北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画家和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的书画自成一家,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书法则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他的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其中《蜀素帖》更是被誉为“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p> <p class="ql-block">7月3日,我与好友一起踏入米公祠,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文人墨客云集、翰墨飘香的时代。祠堂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殿堂里陈列着大量宋四大家的墨迹和石刻。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楼阁错落其中,树木郁郁葱葱,景色怡人。</p> <p class="ql-block">步入拜殿,只见殿内悬挂着许多匾额、楹联,皆是后人的题词。其中,明代文学家袁中道《游米南宫祠》中的“石骨嶙峋水一湾,米家亭子对西山。残碑剥落苔花绣,古木萧森鹤梦闲。”以“石骨嶙峋”写汉江岸石之奇崛,用“苔花绣”描摹碑刻沧桑,未句“鹤梦闲”暗合米芾超逸不群之风骨,将祠堂的自然景观与米芾的精神气质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沿着碑廊前行,廊壁上陈列着一百多块米芾、黄庭坚、赵子昂、蔡襄等人的书法石刻。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米芾的书法作品,或飘逸洒脱,或刚劲有力,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他对书法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清代翁方纲观米公祠碑刻后作《襄阳米帖歌》,其中“南宫泼墨江天晓,金粟堆前秋草深。”将米芾书法比作破晓江天,以“金粟堆”指代碑碣林立之景,生动地展现了米带书法的气势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米公祠内还有许多与米芾相关的古迹与传说。其中,“米颠拜石”的典故最为人熟知。米芾迷恋奇石到了痴迷的地步,他曾对一块奇石行叩拜之礼,留下了千古佳话。在祠堂内,有一处名为“拜石”的景点,正是为了纪念这一典故而设。站在拜石前,仿佛能看到米芾那痴迷于奇石的身影,感受到他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在宝晋斋内,陈列着米芾的许多珍贵文物与文献资料。其中,米芾的《蜀素帖》局部有诗:“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此四句虽为咏物,实为书家自况,以青松自喻刚直品性,“凌霄”二字暗含对权贵的不屑,体现了米芾高洁的人格与不屈的精神。米芾的《苕溪诗卷》开篇“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一联,看似写景,实则蕴含对季节更迭的敏锐观察,与米氏“平淡天真”的艺术追求相呼应,展现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米芾不仅在书法与绘画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书论作品《海岳名言》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米蒂强调书法评论应贴近实际,避免过度修饰,使评论有益于学者,展现了他对书法评论的深刻见解与务实态度。</p> <p class="ql-block">在米公祠的游览过程中,还能感受到许多文人墨客对米芾的敬仰与追思。清代张问陶《米南宫祠》诗云:“墨池秋水接天流,米老风流五百秋。碑版至今传海岳,江山终古属君侯。”诗中“墨池”暗指米芾洗墨成池的传说,“海岳”既指米氏别号,亦喻其艺术成就如山海般巍峨。未句“江山终古”将书家精神与天地永恒并置,凸显文化传承之重。</p> <p class="ql-block">如今,米公祠每年举办的“米芾书会”,吸引着海内外书家临池切磋,延续着“宝晋风流”的文化命脉。在这里,书法爱好者们可以挥毫泼墨,感受米芾书法的魅力;文化探寻者们可以深入研究米芾的艺术成就与精神世界;普通游客们也可以在这座古老的祠堂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探访米公祠,不仅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追寻,更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听到米芾那激昂的笔触声,看到他挥毫泼墨的身影,感受到他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米公祠,这座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祠堂,将永远闪耀着米芾翰墨风华的光芒,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寻与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