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拾遗:在学术殿堂牛津城中漫步*

臣临天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7月6日,晴到少云。下午2点钟,我们离开布伦海姆宫,乘坐公交车赶回了牛津城。其实从伦敦帕丁顿车站乘火车到牛津城仅一个小时的车程,便从现代都市的喧嚣来到了这座充满中世纪风情的学术圣地。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踏上了这座世界闻名的大学城。 </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多年前第一次来英国旅游,我们曾去过剑桥大学。 至今朦胧的记忆中,时常出现康河撑篙、学院后花园漫步、城堡式建筑前留影的情景。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的学子,当时对没有游览牛津大学颇感遗憾,今天终于通过这次“拾遗补缺之旅”,弥补了当年留下的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出车站,映入眼帘的是蜿蜒的石板路和古老的建筑群。牛津城并不大,却承载着近千年的学术传统。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每一扇古老的窗户都见证了无数学者的求知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城(Oxford)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牛津郡,距离伦敦约90公里,是一座拥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座城市因泰晤士河和查韦尔河在此交汇而得名,“Oxford”意为“牛群过河的浅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悠久蜚声全球的牛津大学,可以说跟这座城市已经融为了一体,满街行人熙熙攘攘,不知谁是教授、谁是学生、谁是打卡的游客。牛津大学可真是牛气冲天,它培养了至少五位英国国君,28位英国首相和40位诺贝尔奖得主。牛津大学下属39个学院,个个如雷贯耳,入内参观需要提前网上预订卖票,但是当天的票早已销售殆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的城市布局独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街道紧密融合,形成了“城中有学,学中有城”的格局。市中心的卡法克斯塔(Carfax Tower)是城市的心脏,四条主要街道从这里向四个方向延伸。著名的布罗德街(Broad Street)两侧林立着各种书店、咖啡馆和学院建筑,充满浓厚的学术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牛津地标卡法克斯塔</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城市还拥有丰富的文化景点,包括阿什莫林博物馆(世界上第一座大学博物馆)、牛津城堡、圣巴托洛缪教堂等历史建筑,以及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和餐饮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阿什莫林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是英语世界最古老的大学,确切创建时间不详,但有记录显示早在1096年就有教学活动,正式成立约在1167年。它是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在全球大学排名中常年位居前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大学采用独特的学院制(Collegiate System),目前共有39个学院和4个私人会堂(Private Halls)。每个学院都是独立的教学和生活社区,拥有自己的建筑、图书馆、食堂和传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大学的著名学院包括:基督教会学院(Christ Church),以其宏伟的教堂和《哈利·波特》电影取景地而闻名。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以其严格的入学考试和研究生教育著称。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历史悠久,培养了多位英国首相。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则以其美丽的庭院和鹿园而著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大学在多个学科领域享有世界声誉,特别在人文社会科学、医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表现卓越。大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系统之一,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藏书超过1300万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大学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包括28位英国首相(如温斯顿·丘吉尔、托尼·布莱尔)、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著名作家(如J.托尔金、奥斯卡·王尔德)、科学家(如史蒂芬·霍金)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大学保持着许多古老传统,如学位授予仪式上穿着中世纪长袍、拉丁语宣誓等。同时,大学也在不断现代化,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气候变化等前沿领域贡献卓著。牛津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学术活力的完美结合,这座“梦想之城”继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游客前来探索其独特的文化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成立于1879年的牛津邮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第一站是著名的基督教堂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这座建于1546年的学院不仅是牛津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更因为《哈利·波特》电影在此取景而闻名世界。走进大门,那座宏伟的汤姆塔(Tom Tower)巍峨矗立,仿佛在欢迎每一位访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基督教堂学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基督教堂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是牛津大学最著名和最大的学院之一,由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创建。这座学院在学术、建筑和文化方面都享有盛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院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包括:学院大教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它也是牛津教区的主教座堂,这种双重身份在英国独一无二。汤姆塔(Tom Tower)是由著名建筑师克里斯托弗·雷恩设计的标志性钟楼,内有重达7吨的“汤姆大钟”(Great Tom)。学院拥有牛津大学最大的四方院(Tom Quad),宽敞美观,气势恢宏。另外,学院拥有的大片草地(Christ Church Meadow)是牛津最美的景观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教堂学院的教堂和四方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位身穿黑色制服的老年门卫和蔼地告诉我们,学院的正门不允许游客出入,游客可以从侧门进入学院游览。我看到老人家脸上布满阳光角化斑(一种癌前病变)鼻梁上有一块溃疡性皮损,告诉他我是来自美国的皮肤科医生,他很可能罹患皮肤癌,应赶快去看皮肤科医生。他告诉我已经预约了皮肤科门诊,但在英国的公立医疗系统(NHS)下,皮肤科转诊等待时间需要几个月!不过现实情况可能更严峻,BBC最近报道了一名患者等待4年才获得公立医院皮肤科预约的案例 !真的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教堂学院的围墙走了200米便进入了学院的侧门,色彩绚丽的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教堂学院的侧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基督教堂学院的花园设计体现了英式园林的经典特色,将自然景观与建筑完美融合。这些花园不仅为学院增添了美丽的环境,也为《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文学作品提供了创作灵感,因为作者路易斯·卡罗尔曾在此任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基督教堂学院在人文学科方面尤其出色,特别是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和文学等领域。学院培养了众多杰出校友,包括13位英国首相。在学院侧门的入口处,我们得知进入校园参观必须提前网上预订入场卷,我们只好在从外部观览学院宏伟壮观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基督教堂学院侧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院因《爱丽丝漫游仙境》而闻名世界 - 作者路易斯·卡罗尔曾是这里的数学讲师,他就是在学院的草原附近构思了这个经典故事。此外,学院的大厅(Great Hall)还是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中霍格沃茨大厅的拍摄灵感来源。</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的基督教堂学院仍然是牛津大学最具竞争力的学院之一,以其严格的学术标准和丰富的传统而著称。学院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和众多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基督教堂草地(Christ Church Meadow)是一片大型的绿地和牧场。在基督教堂草地上,游客会看到一些牛群在放牧,这是英格兰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这些牛通常是为了维护草地生态和景观管理而放养的,帮助保持草地的自然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基督教堂学院草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种草原养牛做法在英国的许多历史悠久的机构和庄园中都很常见。另外,草地还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包括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这片区域更像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景观,而非现代意义上的畜牧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学院,我漫步在牛津的街道上。卡法克斯塔(Carfax Tower)是城市的中心,从这里游客可以登上塔顶俯瞰整个牛津城的美景。远山如黛,近处是错落有致的学院建筑,尖塔与圆顶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卡法克斯塔(Carfax Tower)</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穿街走巷,看到一个建筑的临街墙面所有的窗户都被封闭起来。这与英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窗户税(Window Tax)有关。窗户税收制度从1696年实施到1851年废除,存在了150多年。窗户税最初由威廉三世政府引入,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支持对法战争。这项税收的征收方式相当简单,税务官员只需要从房屋外部数窗户的数量,窗户数量越多,税率越高。窗户税实际上是一种财富税,因为富人通常拥有更大、窗户更多的房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窗户被封起来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窗户税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人们开始建造窗户较少的房屋,或者将现有窗户封堵起来以减少税负。这导致了许多建筑物采光不足,影响居住环境。缺乏自然光和通风的房屋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特别是在贫困地区。1851年,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英国政府最终废除了这项税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直到今天,在英国的许多老建筑上仍然可以看到被封堵的窗户,这些都是窗户税时代留下的历史印记。这项税收也留下了”daylight robbery”(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这个英语习语,用来形容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来到了一座小巧玲珑的建筑前,层叠式拱形门的墙壁上镌刻着“坎皮恩学堂”(Campion Hall)。这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永久私人学堂(Permanent Private Hall),具有独特的宗教和学术背景。Campion Hall是牛津大学四个永久私人学堂之一,这是一个天主教学堂,由耶稣会管理,以圣埃德蒙·坎皮恩(Edmund Campion)命名,他是一位殉道者和牛津圣约翰学院的研究员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坎皮恩学堂(Campion Hall)</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Campion Hall成立于1896年,作为耶稣会成员的私人学堂,这是在罗马天主教徒被正式允许重返牛津大学后不久建立的 。学堂是一个由大约50名学者和学生组成的社区,包括耶稣会士和俗人,他们一起生活、学习、研究和写作 。学堂重视学术合作、变革性学习、研究和外展工作,代表了天主教传统在世界顶级学术机构中的独特存在,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结合精神关怀和学术追求的特殊环境。学堂收藏了大量宗教艺术品,跨越600年历史,主要是由马丁·达西神父在1930年代收集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郡政厅(County Hall)是位于英国牛津市中心的一座重要历史建筑,它建于1841年,由建筑师Daniel Robertson设计,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这座建筑最初是牛津郡(Oxfordshire)的行政中心,用于郡议会和法院的办公场所。该建筑采用科茨沃尔德石材建造,呈现出典型的英式古典建筑风貌。正面有庄严的柱廊和三角形山墙,建筑风格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的建筑美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牛津郡政厅(County Hall)</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郡政厅(County Hall)位于牛津市中心,靠近牛津城堡和西门购物中心,交通便利,是游客和当地人都熟悉的地标建筑。随着行政结构的变化,这座建筑现在主要用作为:婚礼和庆典场所,会议和活动中心。County Hall不仅是牛津重要的历史遗产,也见证了这座大学城几个世纪以来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按着路线图,我们来到了牛津城堡及监狱(Oxford Castle & Prison),这是一处位于英国牛津市中心的重要历史遗址,拥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城堡最初建于1071年,由诺曼征服者威廉一世下令修建,作为控制这一战略要地的军事堡垒。城堡的建造使用了当地的石灰石,体现了典型的诺曼建筑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遗址的核心是著名的圣乔治塔(St. George’s Tower),这座石塔高约18米,是城堡保存最完好的部分。游客可以攀登塔顶,俯瞰牛津市区的美景。此外,还有11世纪的地下室、诺曼教堂遗迹等历史建筑元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圣乔治塔(St. George’s Tower)</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18世纪开始,这里被改建为监狱,直到1996年才正式关闭。在长达几个世纪的监狱生涯中,这里关押过各种罪犯,包括债务人、政治犯和普通刑事犯。监狱的条件在不同历史时期差异很大,早期条件相当恶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牛津城堡及监狱已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中心。游客可以参加导览游,了解城堡和监狱的历史,探索保存完好的监狱牢房,登上圣乔治塔欣赏城市景观,参观各种展览,了解牛津的历史发展。我们今天时间有限,只能走马观花式地游览一番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城堡及监狱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览和教育项目,是了解英国中世纪历史和司法制度发展的绝佳场所。对于历史爱好者和游客来说,这里提供了一次独特的时光穿越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体验在监狱被囚禁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城堡及监狱的近邻是Malmaison监狱酒店,这是一家非常独特的精品酒店,它位于英国牛津市中心。这家酒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一座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牛津城堡监狱改建而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原建筑是牛津郡监狱,建于1888年,直到1996年才停止作为监狱使用。经过精心改造后,于2006年作为Malmaison酒店重新开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Malmaison监狱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酒店保留了许多原有的监狱建筑特色,如厚重的石墙、铁栅栏和狭窄的走廊,但同时融入了现代奢华的设计元素。一些客房甚至保留了原来的牢房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监狱酒店外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酒店提供大约95间客房,每间都有独特的设计。客房舒适豪华,配备现代化设施,与其监狱历史形成有趣的对比。酒店内有餐厅和酒吧,提供现代英式和国际料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监狱酒店内部设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酒店位于牛津市中心,步行即可到达许多著名景点,如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博德利图书馆等。这家酒店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出色的改造设计而备受关注,为客人提供了一次难忘的住宿体验。​​​​​​​​​​​​​​​​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来牛津城小住一两天,那么,Malmaison监狱酒店一定是不二的首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牛津城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按着ChatGPT规划的路线图,既然原路返回,路途中遇到牛津大学的耶稣学院(Jesus College Oxford)。Jesus College是牛津大学的一个学院,成立于1571年,是牛津大学第八古老的学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Jesus College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出色表现,特别是历史学、英语文学、现代语言、法律、医学。学院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包括政治家、作家、学者等各界知名人士,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英国政府高级官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Jesus College以其友好包容的氛围著称,学院社区相对较小,这使得师生之间能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学院至今仍保持着与威尔士的特殊纽带,每年都会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学院约有300名本科生和150名研究生,继续在牛津大学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院建筑融合了都铎和雅各布风格,主要建筑包括两个四合院。第一四合院:保留了16世纪的原始建筑风格。第二四合院:建于17世纪,展现了更为精致的建筑工艺图书馆:收藏丰富,特别是威尔士相关的历史文献。</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耶稣学院校园一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昏时分,我来到了拉德克利夫广场(Radcliffe Square)。这里是牛津的心脏地带,被誉为英国最美的广场之一。圆形的拉德克利夫图书馆(Radcliffe Camera)在夕阳的照耀下格外壮观,它那完美的圆形穹顶是巴洛克建筑的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拉德克利夫图书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拉德克利夫广场位于牛津市中心,被四座重要的历史建筑环绕:北面是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南面是圣玛丽大学教堂(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东面是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西面是布雷齐诺斯学院(Brasenose College)。广场中央矗立着著名的拉德克利夫图书馆(Radcliffe Camera)。</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拉德克利夫图书馆是广场的焦点,建于1737-1749年。这座圆形建筑采用巴洛克风格,拥有标志性的圆顶和优雅的列柱,是牛津大学最具辨识度的建筑之一,被誉为“牛津大学的名片。目前作为博德利图书馆的阅览室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场得名于约翰·拉德克利夫医生(Dr John Radcliffe,1652-1714),他是一位著名的宫廷医师,去世后留下大笔遗产用于建设图书馆。整个广场体现了牛津大学数百年的学术传统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拉德克利夫广场不仅是学者们学习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游客必访的景点,经常出现在各种关于牛津的摄影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是英国教育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坐在广场的台阶上,我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有专注学术的研究生,有充满好奇心的游客,还有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当地居民。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历史的一部分,都在为牛津的故事添加新的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下来,我参观了广场北侧的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这座建于1602年的图书馆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馆藏超过1300万册书籍。在图书馆中,我被那些古老的书架和锁链图书深深震撼。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只有知识在静静地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学术图书馆之一,位于英国牛津大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最初的图书馆由牛津大学建立,但在16世纪初因为宗教改革和资金短缺而衰落。1598年,外交官托马斯·博德利爵士(Sir Thomas Bodley)决定重建这座图书馆,并为其提供大量资金和藏书。1602年图书馆重新开放,从此以博德利的名字命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图书馆馆徽与建筑细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德利图书馆由多座建筑组成,形成了一个宏伟的建筑群。杜克·汉弗莱图书馆(Duke Humfrey’s Library)是最古老的部分,建于15世纪,以其中世纪的木制天花板和古典的阅读环境而闻名。拉德克里夫相机(Radcliffe Camera)是博德利图书馆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749年,是一座圆形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被认为是英国最美丽的图书馆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博德利图书馆建于20世纪初,提供了更多的存储空间和现代化的设施。博德利图书馆拥有超过1300万册图书和大量珍贵的手稿、地图、音乐作品等。其中包括大量中世纪手稿和早期印刷书籍 、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等珍贵文学作品、重要的历史文献和档案、东方学藏书,包括大量中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等东方语言的典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托马斯·博德利青铜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说英王詹姆士一世参观这个图书馆时,曾望书兴叹感慨万分,他说道:“若我不是国王,我愿意做这里的囚徒!” 太座在她的微信短文中也发出肺腑之言:“作为现代学子她甘愿成为这里的女“囚徒”,那可是光宗耀祖之荣耀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德利图书馆不仅是牛津大学的研究中心,也是全世界学者的重要研究目的地。它的藏书涵盖了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特别在历史学、文学、哲学、神学等方面拥有无与伦比的资源。许多著名学者都曾在这里进行研究,包括J.R.R.托尔金、C.S.路易斯、奥斯卡·王尔德等文学巨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的博德利图书馆不仅保持着其传统的学术功能,还积极拥抱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开展了大规模的数字化项目,将珍贵的古籍和手稿数字化,供全世界的研究者在线访问。博德利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也是牛津大学乃至整个英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在21世纪发挥着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博德利图书馆,我们来到拉德克利夫广场东侧的牛津大学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这是牛津大学最独特和最具声望的学院,它成立于1438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很可惜,学院今日不对外开放,黑色镀金的铸铁大门紧闭,我们只能透过大门的栏阁观看学院内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灵学院由亨利六世的大法官亨利·奇切尔(Henry Chichele)创立,最初是为了纪念在阿金库尔战役中阵亡的英军将士而设立的。学院的拉丁文名称意为”所有忠实逝者灵魂学院”,这就是”万灵”名称的由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灵学院在牛津大学体系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无本科生制度,这是万灵学院最著名的特点。学院只招收研究生和学者,不设本科课程,这在牛津的39个学院中是独一无二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灵学院的入学考试被誉为”世界上最难的考试之一”。每年只有极少数牛津毕业生有资格参加这个考试,录取率通常不到5%。考试内容包括:深度的学术论文写作、涵盖广泛知识领域的综合性题、面试测试候选人的思辨能力和知识深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灵学院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多位英国首相和高级政府官员、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顶尖学者、多位最高法院法官和法学专家、银行家、外交官、作家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院坐落在牛津市中心,拥有精美的中世纪建筑群,包括:哥特式教堂、古典主义风格的图书馆、庭院和花园和著名的大厅(Great Hall)。</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灵学院代表了牛津大学最传统和最精英的一面,它不仅是学术卓越的象征,也是英国高等教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精英主义的特色在现代引起一些讨论,但它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仍然不可否认。​​​​​​​​​​​​​​​​</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拉德克利夫广场向南望去,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映入眼帘,这是牛津市最重要的教堂之一,也是牛津大学的官方教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学术地位。这座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现存的建筑主要建于13-15世纪期间。教堂位于牛津市中心的高街上,紧邻著名的拉德克利夫广场(Radcliffe Square)。</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展现了典型的英国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拥有一座高耸的石制尖塔,是牛津天际线的标志性元素之一。17世纪增建的南门廊具有独特的巴洛克风格,在哥特式建筑中显得格外突出。教堂内部装饰有精美的彩色玻璃窗,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为牛津大学的官方教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承担着重要的学术功能。牛津大学的正式仪式和毕业典礼曾在此举行,历史上许多重要的神学辩论在这里进行,教堂至今仍是大学重要活动的举办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仍然是一座活跃的教堂,定期举行宗教仪式,同时也是游客了解牛津历史文化的重要景点。这座教堂不仅是宗教建筑的杰作,更是牛津千年学术传统的重要见证,体现了宗教、教育和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游客可以登上教堂塔楼,俯瞰牛津全城的美景,可惜俺们没时间排长队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玉米市场街(Cornmarket Street)上,我感受到了牛津现代的一面。这里商店林立,咖啡馆众多,年轻的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走过,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青春的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街对面是拥有绿色圆顶的牛津大学的谢尔登剧院(Sheldonian Theatre)。古色古香的墙围栏上竖着一排大胡子男人头像,面目表情各异,吹胡子瞪眼,这些头像的人物可都是世界史上的名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在谢尔登剧院前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谢尔登剧院(Sheldonian Theatre)是牛津大学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建于1664-1669年间,由著名建筑师克里斯托弗·雷恩(Christopher Wren)设计。这是雷恩的早期杰作之一,也是他设计的第一座大型公共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剧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罗马的马塞勒斯剧场(Theatre of Marcellus),采用了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外观呈D形结构,内部没有支柱支撑,这在当时是一项惊世骇俗的工程。屋顶采用了创新的木桁架结构,跨度达到70英尺,为观众提供了无遮挡的视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谢尔登剧院主要用于牛津大学的官方仪式,包括学位授予典礼、就职典礼、重要的学术会议音乐会和其他文化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剧院内部最引人注目的是天花板上的巨幅画作,描绘了艺术、科学战胜无知和嫉妒的寓言场景。这幅画作由罗伯特·斯特里特(Robert Streater)创作,是英国巴洛克绘画的重要代表作。我们造访时,剧院已经关门,因而无缘观览剧院内部的装饰和艺术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为牛津大学重要的仪式场所,谢尔登剧院见证了数百年来无数学者的学术成就。许多著名人物都曾在此接受荣誉学位,包括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等。剧院至今仍在使用,是牛津大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参观牛津时不可错过的建筑瑰宝。​​​​​​​​​​​​​​​​</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在牛津的最后一站是“叹息桥”(Bridge of Sighs)是一座连接赫特福德学院(Hertford College)南北两部分建筑的著名天桥,建于1914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叹息桥”的桥身装饰有精美的石雕和拱券结构,与威尼斯的“叹息桥”类似,是一座封闭的,主要供学院师生在建筑内通行,无需下到街道层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叹息桥”这个名字借用了威尼斯著名的叹息桥,但两者的历史背景完全不同。威尼斯的叹息桥连接法庭和监狱,囚犯经过时会叹息。而牛津的叹息桥则纯粹是学院建筑间的连接通道,没有悲剧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叹息桥已成为牛津大学的重要象征之一,经常出现在明信片、旅游宣传材料和影视作品中。许多游客会特意前来拍照留念,它也是牛津城市观光路线上的重要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桥梁本身是赫特福德学院的私有财产,但游客可以在新学院巷从外部观赏和拍照。这条小巷本身也很有特色,两侧都是历史悠久的学院建筑,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牛津叹息桥虽然历史相对较短,但它完美体现了牛津大学将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建筑传统,是游览牛津时不可错过的经典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昏时分,牛津展现出了另一种美。古老的建筑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庄严神秘。我们穿过过叹息桥,这座连接赫特福德学院两部分的桥梁在黄昏中显得格外浪漫。站在叹息桥下,我浮想联翩,终其一生献身于教育和科研事业,却与世界著名的牛津大学无缘,无奈“一声叹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津真是一座充满魔法的城市,每一角落都彷佛能让人穿越时空,今天不知不觉就暴走了2万5千步,虽然这无法与中国工农红军的2万5千里长征相提并论,但对于我们这对“奔七”的老顽童来说已经是空前的胜举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即将离开牛津返回伦敦了,站在卡法克斯塔下,我回望着这座令人难忘的城市。短短的半天的时间,我感受到了牛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学术氛围。牛津不仅是一座大学城,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历史,每一座建筑都诉说着故事。在这里,过去与现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传统与创新和谐共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乘坐返程的火车,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动离开了牛津。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丽建筑,更因为它所代表的学术精神和人文传统。牛津之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精神,什么是知识的力量。也许多年后,当我再次回忆起这次旅行,我会想起那些古老的石墙,想起图书馆里安静的读书声,想起河上的微风和夕阳下的穹顶。牛津,这座永恒的学术殿堂,将永远在我心中闪闪发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