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昵称 诗画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 18544053</span></p> <p class="ql-block"> 嵩口古镇位于福州永泰县西南部,是福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嵩口古镇是一个梦一般既遥远而又真实的古老村落,虽有千年历史,但古韵流芳 ,魅力长存,被人们称为“不老的古镇”,始终青春洋溢,朝气蓬勃 。</p> <p class="ql-block"> 嵩口古镇被四市五县交界处的山脉环绕,大樟溪从峰峦叠嶂的大山深处飘然而来,不仅孕育了嵩口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也滋养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炎炎夏日里,我们走进了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千年古镇。</p> <p class="ql-block"> 嵩口镇的最大特色,是保留了完整历史街区和成片明清古民居,仅镇区里就有60多座古民居,专家评价说,嵩口古民居“品种之多、数量之众、保存之好、工艺之高,堪称奇迹”。 这些古民居建筑风格各异,充分展现了明清时期南方建筑的独特魅力。图为龙口厝建筑群,由龙口祖厝、和也厝、拔魁厝和宴魁厝等古厝组成,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房屋200多间,是嵩口镇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特色,当地有歌谣唱到:“龙口大座厝,乌鸦飞不过”。古厝雕饰精美,属嵩口“无处不雕”的典型代表,现为嵩口古镇旅游核心景点。</p> <p class="ql-block"> 龙口祖厝是龙口厝建筑群中的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span>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在龙口厝建筑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气势恢宏的土墙,这些土墙又高又大,非常壮观。当地人介绍这是 “封火墙”,也叫马头墙,墙体由糯米、蛋清等材料黏合砖石浇筑而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墙体高出屋顶,可阻止火势向相邻建筑蔓延,如拔魁厝马头墙有12米之高。</span></p> <p class="ql-block"> 封火墙上的挂瓦是嵩口古民居的特色元素,通过挂瓦工艺增强建筑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嵩口古镇的古寨堡也非常有特色。解放前,匪盗猖獗,因此当地在古镇周边修建了一些坚固、庞大的古堡。这些寨堡既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也是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还是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图为万安堡,占地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共3层120多间木构房屋。外墙高约10米,墙基是用大樟溪巨型鹅卵石砌成,高约5米,上方是精土夯实的黄土墙,厚一丈有余,围墙四周满布哨眼(枪眼)。</p> <p class="ql-block"> 万安堡建于咸丰年间,历经两百年风雨,依旧保存完好。传说土匪陈培芳曾深夜潜入寨中试探虚实,结果被森严壁垒的寨堡吓到,凌晨仓皇逃跑。曾参加过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将士,驻扎寨堡时在石墙上写下了"抗战到底,还我河山"、“倭寇不灭,军人不耻”的豪言壮语,这些字迹用毛笔书写,虽历经风霜,现仍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土墙上的哨眼。</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八卦寨,又称中埔寨,是清代嘉庆年间(1788年)建造,占地11000平方米,共有238间木结构房屋,建筑格局与八卦相似,因此得名“八卦寨”。作为福州地区现存唯一的多角形寨堡,八卦寨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宁远庄位于嵩口镇月洲村,是皇帝御批建造的“四井拱梁”大寨堡,建于雍正年间,历时五年竣工,占地面积5100多平方米。其寨墙绵延数百米,高达六米,全部由厚达近一米的青石块巧妙砌成,设有东、西、南、北四门,其中东正门装有双重木门并置石马槽。 寨墙内部设有中空防御结构,包含射箭方洞、沸水喷口及地下取水管等设施,遇袭时可封闭寨门进行防御。鼎盛时可容纳200余人居住,含120间房及长工居所。图为宁远庄外部一角。</p> <p class="ql-block"> 图为古渡口。大樟溪是福建闽江下游最大的支流,其流经嵩口,历史上是一条水运要道。嵩口古镇因水而兴,因商而盛,这里自古以来舟楫穿梭,在明末清初成为了四县八乡的物资集散地。只是目前因航道条件限制及公路发展,现代航运已大幅缩减。</p> <p class="ql-block"> 古渡口的建筑保存完好,石阶边还可泊船。</p> <p class="ql-block"> 古渡口的德星楼是嵩口古镇的核心文化地标,<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融合了传统闽南风格与当地文化元素,</span>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该楼为木质结构的三层建筑,始建于明代,主要用于纪念抗元英雄林显,其三层结构分别供奉不同神明:一楼为林公大使(林显),二楼为文昌帝君,三楼供奉孔子。</p> <p class="ql-block"> 这棵四百多年的古榕树雄峙在大樟溪畔,粗壮的树干撑起了一片碧绿。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古榕树依然深情地扎根在这里,伴随着潺潺流水,还有古镇不变的乡音、如昔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这是嵩口镇区。如今镇区里还保留着横街、直街、米粉街、关帝庙街等街巷。这里在民国四年(1915年)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乡镇商会,还自行发行过纸币,使用过税卡,往日的繁华人们至今记忆犹新。(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矗立在镇区三叉路口的张元干塑像。其为宋代著名爱国词人,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p> <p class="ql-block"> 这条直街是古镇的核心街道,现仍保留着本地市集特色。步入这幽远静谧的古街,给人以一种 “鹅卵石径通远古,转眼梦回千百年”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出了直街这个拱形门,外面就是古渡口。</p> <p class="ql-block"> 横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镇区里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鹤形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长150米,</span>在全国古镇里是独一无二的景观,也是人们来嵩口必去之处。鹤形路取意于八卦五行当中仙鹤长寿吉祥之意,按照鹤脖子的形状而建,夯土围墙象征鹤颈的皮肤,泥土道路象征仙鹤的食道,两侧<span style="font-size:18px;">墙基为大小基本一样的鹅卵石砌成,象征鹤吃的米,寓意家乡父老粮丰富庶、兴旺发达。</span></p> <p class="ql-block"> 鹤形路是龙口厝建筑群配套道路系统中的一条重要通道,在宋代已有雏形,现是游客游览古厝群的必经之路,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路基和大部分土墙,都是当时保留下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 位于鹤形路路口的龙口书斋,旧时,这里是供家族子弟念书的地方。学童朗朗读书声,似仙鹤的嘎嘎叫声,路与书斋相互印衬,人和鹤形意相融,让人不禁为建造者独出心裁的设计赞叹一番。</p> <p class="ql-block"> 这是嘉祐九年(公元1064年)的古石马槽。湖北荆州博物馆中也收藏有一方关羽驻守荆州期间,驯养赤兔马所用的石槽,两者并列为国内罕见的大型石槽类文物。</p> <p class="ql-block"> 圣旨石碑。</p> <p class="ql-block"> 据导游介绍,永泰县被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李果之乡”</span>,每年2月底至3月初是当地最美季节,13万亩李花盛开,其景象宛如云卷雪飘,覆盖了整个山野,<span style="font-size:18px;">恍若梦幻仙境。</span>嵩口镇月洲村是永泰县最大的芙蓉李种植基地,嵩口大喜村水库旁也有李树一千多亩。<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惜我们此行季节不对,只能借助导游提供的图片,领略一下李花怒放时的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 嵩口镇虽然古老,但其厚重的历史底蕴、悠久的文化传统、浓郁的山村色彩、独特的习俗风情,在文明为主线的贯穿下,与现代社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了游客纷来沓至的旅游胜地。祝福千年嵩口继续演绎不老传奇,谱写下新的历史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