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晚看了正在热影的《南京照相馆》,感觉很不错,至少不会有前些年中国人拍大片为了去国际上拿大奖,按外国人的审美去拍的诟病。</p> <p class="ql-block"> 这部电影的剧本写的比较客观真实,以一个小人物视角去反映那段特殊历史。讲述了残酷战争背景下,生与死决择中被扭曲的人性,影片的结尾展现了中国人反法西斯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p> <p class="ql-block"> 影片利用照相馆这个暂时的避难所,把不同身份的人物,那段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它淡化了商业大片的英雄+美女,爱情与拯救的庸俗套路,也在尽力避免打悲情卖惨牌。它只是在讲述小人物的逃亡与无奈,小人物战争背景下的家国情怀,平民百姓的牺牲与抗争,尽管显得很微弱,但也同样伟大。毕竟,历史最终的走向还是由最广大人民的民意决定的,所以,正义最后一定会胜利。</p> <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莫过于1937年沦陷后的南京。而关于南京的电影,拍的也是最多的。比如:从筹备到开拍,历时三年打磨的商业大片《南京!南京!》,这部影片有很浓重的美国味,因为投资方就是美国人,他们希望拍一部亚洲版的“辛德勒名单”,陆川在此框架下己经尽力拍出了中国军人的勇敢和热血。</p> <p class="ql-block"> 当然,中国的主流媒体毫不留情地批评了这部影片的“软骨病”,2009年4月在中国内地上映后累计票房为1.68亿。</p> <p class="ql-block"> 身为中国第一导的“国师”张艺谋也对这个题材感兴趣,于是在改编严歌苓同名小说基础上拍了《金陵十三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部制作精良(国际水准),品质上乘,商业标准化的作品,艺术+商业完美结合本来就是张艺谋的标签。最终,这部电影稳妥安全地完成了任务,拿了该拿的奖,也赚了该赚的钱,2011年12月中国内地上映,中国总票房6亿。听说《南京照相馆》现在票房已破10亿,祝贺它!毕竟现在的商业大片动不动就20亿,30亿票房。抗战时期的南京,身份特殊,太沉重,诉求太多,要拍好,不容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