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十六国时期(公元366年),由乐僔和尚在敦煌鸣沙山东麓凿建第一个洞窟。敦煌地处丝绸之路咽喉,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要冲,佛教艺术随商旅与僧侣传入。北朝至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与统治者的推崇,莫高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佛教圣地。当地砾岩结构易于雕凿,干燥气候利于保存,加之商贾、官员、信徒的资助,历经千年营建,形成了融合中西艺术的瑰宝,现存735个洞窟,见证了4至14世纪佛教艺术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断断续续建了一千多年。封了五百多年。重见天日见证的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具体情况可以读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p> <p class="ql-block">来莫高窟一是学画画;二是悟道。</p> <p class="ql-block">只是观光,最后的印象是“这个菩萨好大”。</p> <p class="ql-block">英法美化大力气把敦煌壁画和经卷偷走,觊觎的就是文物的艺术价值。东西在他们那里就是摆设,真正启动艺术价值的还是中国人。外国的行家都感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他们只能学到术,不能悟到道。下午看到的表演充分说明了问题。</p> <p class="ql-block">参观到第四个洞窟,如来佛祖圆寂。解说徒弟表情不一,遗憾不能再听佛祖讲经的弟子哭泣,认为佛祖达到不生不灭最高境界的弟子则面露喜色。一个大人物去世或一个大事件到来,难道不是这样,有人欢喜有人忧。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自身的需要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就是众生像。</p> <p class="ql-block">我都能明妙慧悟如此,更何况有慧根的修行者。欧美人的强盗思维估计在悟道上还达不到我的水准。东西放他们博物馆暴殄天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高僧的圆寂塔。只有得道高僧才配拥有。也只有功课合格才能一眼看出来。</p> <p class="ql-block">壁画纷繁复杂,理出的故事无不指向一切都源自于现实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看不明白历史,你就看当下。看不明白当下你就看历史。</p> <p class="ql-block">“乐动敦煌”演出表现丝绸之路的胡汉交流和唐朝兴衰。</p> <p class="ql-block">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p><p class="ql-block">唐玄宗当年最喜欢看的就是杨玉环跳的霓裳羽衣舞。结果乐极生悲导致国破家亡。这舞曲就成了亡国之音,后代君王再不听。只有民间还有研究,原貌不复存在。我以为还是成为历史的好,流传了就是在揭中华民族的伤疤。</p> <p class="ql-block">关于飞天形象的由来,我大胆作一点假设:</p><p class="ql-block">1.西北的风吹动手绫(学名帔罗)</p><p class="ql-block">飞天的衣袂袖绫就是被风吹的样子。丝绸之路多朔风。</p><p class="ql-block">2.高台表演</p><p class="ql-block">唐朝的演艺明星,海选阶段就是搭一个高台,自家演员在高台上表演。高台由自家人推着在街上走,拉票。演员高台舞,观者如飞仙。</p><p class="ql-block">在文字艺术和绘画艺术中将其拔高,就飞天了。而佛家说把音乐和舞蹈献给佛,高僧讲经时飞天在头顶飞舞。那是对高僧纶音开奏的一种可视性赞誉。</p> <p class="ql-block">说到底,飞天就是一个艺术梦想。可喜的是这个梦想居然实现了。我国多名航天员在酒泉登上了太空。</p> <p class="ql-block">反弹琵琶是最难的动作也是最高成就。</p> <p class="ql-block">“乐动敦煌”表演,我看到了书生的悲苦;看到了丝绸之路上市井的繁华;看到了宫廷的奢靡。艺术来源于生活,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脱不开的规律。</p> <p class="ql-block">看了解说,增长了不少知识。原来雷公电母在中国古代还有另一种说法,雷神电神都是男的。西王母原型是人首兽身,后来才改成人形。鹿受敌害追赶时耳朵是一前一后的,很警惕。</p><p class="ql-block">壁画还告诉我们很多很多,值得挖掘。</p> <p class="ql-block">莫高,莫高,莫测高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