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苏红</p> <p class="ql-block"> 8月1日,正值中国第98个建军节。下午,中原国际大酒店五楼西湖厅内,一场山西汾酒许昌招商会正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参会者顶着酷暑而来。步入酒店大厅后,才凉意扑面,空调的清凉驱散了夏日的燥热。在五楼西湖厅入口处,整齐陈列着数十种汾酒,琳琅满目,尽显“山西汾酒”“杏花村”清香型系列的深厚底蕴与品牌魅力。唐代诗人杜牧的那句: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诗词百读不厌,杏花春酒经久流行。</p> <p class="ql-block"> 一位90后小美女主持人的开场介绍后,一位同样90后的厂商代表登台,讲述了酒文化、介绍企业背景与产品特色。整整一个多小时的讲解,内容详实,语言生动。宣讲结束后,几位年轻代表手持资料,走向座位,一对一邀约客户填写信息。凡在今日现场购买3000元以上酒品客户,均可享受空前优惠。</p> <p class="ql-block"> 然而,现场的反应冷冷清清。有人只是象征性地填写表格,更多人则陆续离场,转身离去。我静静观察,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尴尬氛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禁联想到当下各行各业的艰难处境。我甚至替他们算了一笔账:从山西远道而来的年轻团队,不畏酷暑,带着酒品,租车设展,各种开销不菲。如果今天无人下单,这一趟他们恐怕只能以亏损收场。</p> <p class="ql-block"> 我是因熟人邀请而来,碍于情面。其实,我清楚现场的优惠力度不小。</p><p class="ql-block"> 毕竟,如今的消费者很理性,市场虽大,人群虽多,但真正愿意掏腰包的,却寥寥无几。这说明时代变了,钱难挣了,各个行业都难干了。</p> <p class="ql-block"> 记得多年前,有句顺口溜说:要想当个好县长,当地办个白酒厂。说明酒水的利润大。曾经豪吃狂喝的一代人,都变老消费不动了。而年轻一代却都转变观念,不消费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做生意,非刚需,不再成为必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