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是本次土耳其之旅的又一重头站:200公里外的以弗所Efhesus,然后再驱车80公里在伊兹密尔入住⬇️。行程略紧,9点多离开棉花堡,约11:30到达以弗所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停车后,路遇一个南京的女孩在博物馆酒吧前招揽吃午饭的生意,经攀谈,她是留学生,在打工,她特别好,给我们介绍了哪里吃午饭即便宜又好,以弗所游览的最佳路线(驾车游)。说她在的这个酒吧不算便宜。小姑娘落落大方,真是美丽又善良。新一代中国年轻人还是有自信……仓廪实而知礼节,不卑不亢,点赞</p> 以弗所历史博物馆 <p class="ql-block">12:07第一站:以弗所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以弗所(Ephesus)是古代地中海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它在历史、宗教和文化上都具有深远意义:</p><p class="ql-block"> •<b><i><u> 历史地位</u></i></b>:以弗所曾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重要商业和行政中心,因地处东西方贸易要道而繁荣,是罗马帝国亚洲行省的核心城市之一,人口鼎盛时达数十万。</p><p class="ql-block"> <b><i><u>• 宗教关联:</u></i></b></p><p class="ql-block"> ◦ 这里是古希腊神话中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罗马称狄安娜)的崇拜中心,其神庙(<b><u>阿尔忒弥斯神庙</u></b>)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虽已损毁,但遗址仍存。</p><p class="ql-block"> ◦ 在基督教早期,以弗所是重要的教会所在地,使徒保罗曾在此停留多年传教(《使徒行传》记载),<b><u>《以弗所书》</u></b>便是针对当地教会所写;传统认为,耶稣的门徒约翰晚年也曾在此活动,并写下《约翰福音》等文献。</p><p class="ql-block">以弗成为<b><u>连接古希腊罗马文明与早期基督教历史</u></b>的关键节点。</p> <p class="ql-block">希腊神话中的海神特里同⬇️(69-96AD):</p><p class="ql-block">海神波塞冬和海洋女神阿墨菲特利忒的儿子,通常被描绘为半人半鱼的形象,拥有强壮的人类上身和鱼类尾巴。他手持三叉矛,还拥有一个海螺壳,当他吹奏海螺时,可以控制海浪,平息风暴或恐吓敌人。他居住在海底的金色宫殿中,主要职责是为波塞冬传递消息,守护海洋,保护海上航行者的安全,有时也会惩罚违背波塞冬规则的人。</p> <p class="ql-block">“Satyr”(赛提,也常译为“萨堤尔”)是希腊神话中具有标志性的森林神灵-(69-96AD)⬇️</p><p class="ql-block"><b><i><u>基本形象</u></i></b></p><p class="ql-block"> • 外貌特征:典型形象为半人半兽——拥有人类的躯干和头部,但长着山羊的耳朵、尾巴、腿和蹄子,部分传说中还会有角(类似山羊角或小鹿角)。他们通常被描绘为毛发旺盛、面容粗犷,带着野性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 性格特质:象征着自然的原始活力,性格活泼好动,甚至有些放荡不羁,热爱音乐、舞蹈、饮酒和嬉戏,是希腊神话中“野性欢乐”的代表。</p><p class="ql-block"><b><i><u>神话中的角色与关联</u></i></b></p><p class="ql-block"> • 归属领域:萨堤尔是森林与田野之神,常与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相伴,是酒神狂欢队伍的核心成员,参与他的游行庆典,用音乐和舞蹈烘托欢乐氛围。</p><p class="ql-block"> • 与潘神的关系:潘神(Pan)是萨堤尔中最著名的一位,被视为森林、牧群和荒野的主宰,以吹奏排箫闻名,他的形象更突出山羊特征,且与自然的神秘力量(如恐慌“panic”一词的起源)相关。</p><p class="ql-block"> • 象征意义:代表自然的原始本能、丰收的生命力,也暗含对人类欲望与野性的隐喻,在神话故事中常以调皮、好色但无恶意的形象出现。</p><p class="ql-block"><b><i><u>文化影响</u></i></b></p><p class="ql-block">萨堤尔的形象在西方艺术、文学中频繁出现,从古希腊雕塑、陶器绘画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再到现代文学作品,都能看到他们作为“自然野性”符号的身影,是希腊神话中极具辨识度的神灵形象之一。 </p> <p class="ql-block">阿芙洛狄忒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神(维纳斯)(公元二世纪)⬇️</p><p class="ql-block"><b><i><u>诞生与身世</u></i></b></p><p class="ql-block"> • 泡沫诞生说:据赫西俄德的《神谱》记载,天空之神乌拉诺斯被阉割后,其生殖器落入海中激起泡沫,阿芙洛狄忒从海浪的泡沫中诞生,踏看巨大的贝壳来到塞浦路斯岛。</p><p class="ql-block"> • 神之女说: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她是宙斯和海洋女神狄俄涅的女儿。</p><p class="ql-block"><b><i><u>外貌与形象</u></i></b></p><p class="ql-block"> • 完美的容貌:阿芙洛狄忒被誉为最美的女神,拥有古希腊最完美的身段和样貌,被认为是女性体格美的最高象征。她通常被描绘为有着瀑布般的金发、深邃柔和的双目、娇艳的容颜以及白皙的肌肤。</p><p class="ql-block"> • 优雅的姿态:她身姿婀娜,体态丰腴,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常身着轻薄如蝉翼的纱衣,慵懒地斜倚在云锦或贝壳宝座上,周围环绕着盛开的玫瑰,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甜香。</p><p class="ql-block"><b><i><u>性格特点</u></i></b></p><p class="ql-block"> • 勇敢追求爱情:她曾爱上凡人安喀塞斯,尽管知道对方是凡人注定一死,仍不允许任何东西阻拦自己的爱情,径直回到塞浦路斯的帕福斯梳妆打扮后与心上人相见</p><p class="ql-block"> • 善妒:因密耳拉的母亲夸耀女儿比阿芙洛狄忒更美,她便煽动密耳拉对自己的父亲怀有罪恶的感情,导致密耳拉最终被众神变成了一棵没药树</p><p class="ql-block"><b><i><u>神话传说</u></i></b></p><p class="ql-block"> • 金苹果纷争:不和女神厄里斯抛出一个写着“献给最美丽的女神”的金苹果,宙斯吩咐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评判。阿芙洛狄忒为赢得金苹果,向帕里斯许诺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最终帕里斯把金苹果递给了她。</p><p class="ql-block"> • 特洛伊战争:帕里斯在阿芙洛狄忒的指引下,迷上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并掳走了她,引发了特洛伊战争。战争中,阿芙洛狄忒站在特洛伊人一边,多次暗中帮助帕里斯</p><p class="ql-block"> • 与阿瑞斯的情事:阿芙洛狄忒嫁给了火神赫菲斯托斯,但她并不安分,与战神阿瑞斯厮混在一起。赫菲斯托斯发现后,用隐形的锁链将他们捉奸在床,但在海神波塞冬的调解下,最终释放了他们</p> <p class="ql-block">女性雕塑(阿佛洛狄特)-公元一世纪晚期⬇️</p> <p class="ql-block">男性头像-公元前一世纪⬇️</p> <p class="ql-block">男性头像-公元一世纪⬇️</p> <p class="ql-block">估计是“Priapus” 普里阿普斯⬇️(希腊神话中的生殖与园艺之神)</p><p class="ql-block">他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拥有人类的身体,但突出特征是夸张的男性生殖器官,象征着丰收、生育力与植物的繁衍。</p> <p class="ql-block">阿佛洛狄特-公元前一世纪⬇️</p> <p class="ql-block">宙斯头像-(69-96AD)⬇️</p> <p class="ql-block">斜倚的萨提(公元二世纪早期)⬇️</p> <p class="ql-block">恳求者-公元2世纪初⬇️</p> <p class="ql-block">酒神狄奥尼索斯-150-200AD⬇️</p><p class="ql-block">狄俄尼索斯(Dionysus),他是古希腊神话中极具活力与象征意义的神灵</p><p class="ql-block"><b><i><u>基本身份与象征</u></i></b></p><p class="ql-block"> • 核心属性:他是酒神、葡萄种植业、狂欢与戏剧之神,象征着生命的活力、自然的丰饶、情感的释放与超越日常的狂喜。</p><p class="ql-block"> • 文化意义:在古希腊文化中,他的崇拜与丰收庆典、戏剧表演紧密相关,雅典的戏剧节(如狄俄尼索斯节)便是为纪念他而举办。</p><p class="ql-block"><b><i><u>神话中的诞生与经历</u></i></b></p><p class="ql-block"> • 诞生传说:他是宙斯与凡人公主塞墨勒的儿子。因赫拉(宙斯妻子)的嫉妒陷害,塞墨勒被宙斯的雷电击中身亡,宙斯从火中救出未足月的狄俄尼索斯,将他缝在自己的大腿中抚养至出生,因此他也被称为“两次诞生的神”。</p><p class="ql-block"> • 周游与传播:成年后,他周游各地(包括埃及、印度等),传授人们种植葡萄和酿酒的技术,一路上伴随着狂欢的信徒,其崇拜仪式以热烈的舞蹈、饮酒和音乐为特征。</p><p class="ql-block"><b><i><u>形象与随从</u></i></b></p><p class="ql-block"> • 形象特征:常被描绘为年轻俊美的男子,手持象征葡萄酒的“酒神杖”(顶端有松果的权杖),身边常伴有藤蔓、葡萄串和酒杯,姿态慵懒而充满活力。</p><p class="ql-block"> • 核心随从:包括萨堤尔(Satyr,半人半羊的森林精灵)、西勒尼(Silenus,醉酒的老精灵,狄俄尼索斯的导师) 以及狂热的女性信徒迈那得斯(Maenads),他们共同构成酒神狂欢队伍的核心,代表自然的野性与欢乐。</p><p class="ql-block"><b><i><u>神话故事与象征意义</u></i></b></p><p class="ql-block"> • 主题隐喻:他的故事常围绕“狂喜与迷醉”“生死循环”(葡萄的生长、酿酒与重生)展开,既代表愉悦与解放,也暗含失控与野性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 与其他神灵的关联:他与爱神阿芙洛狄忒关系密切,两者共同象征生命的欢愉;在艺术中,他的形象常与宴会、舞蹈、戏剧场景结合,体现古希腊对情感与自然力量的敬畏。</p><p class="ql-block">在罗马神话中,酒神被称为巴克斯(Bacchus),形象与职能与狄俄尼索斯基本一致。</p> <p class="ql-block">宁芙仙女或阿佛洛狄特⬇️(公元二世纪)</p><p class="ql-block">“宁芙仙女”(Nymphe,也译作“nymphs”)是希腊神话中一类居住在自然环境中的女性神灵</p><p class="ql-block"><b><i><u>基本属性与象征</u></i></b></p><p class="ql-block"> • 身份定位:宁芙是自然的精灵,不属于奥林匹斯主神体系,而是依附于特定自然场所的<b><u>次级神灵</u></b>,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与美丽。她们永生但并非不朽,没有神力却拥有青春永驻的美貌。</p><p class="ql-block"> • 核心关联:与山川、森林、河流、湖泊、海洋、洞穴等自然景观紧密相连,是自然之美的人格化体现。</p><p class="ql-block"><b><i><u>分类与栖息地</u></i></b></p><p class="ql-block">根据栖息环境的不同,宁芙可分为多个类别:</p><p class="ql-block"> • 山林宁芙(Oreads):居住在山区和洞穴中,守护山林与岩石。</p><p class="ql-block"> • 水泽宁芙(Naiads):依附于河流、湖泊、泉水等淡水水域,是水域的守护者。</p><p class="ql-block"> • 海洋宁芙(Nereids):生活在海洋中,是海神涅柔斯的女儿们,常伴随海洋神灵活动。</p><p class="ql-block"> • 森林宁芙(Dryads):与树木共生,尤其是橡树、枫树等特定树木,树木的生死与她们的命运相连。</p><p class="ql-block"> • 田野宁芙(Nymphs of the Fields):守护田野、草地与农作物,与丰收相关。</p><p class="ql-block"><b><i><u>神话中的角色与故事</u></i></b></p><p class="ql-block"> • 形象特质:通常被描绘为年轻美丽的少女,性格温柔或活泼,热爱自然与音乐,擅长舞蹈。她们常与神灵或凡人产生交集,尤其是与牧神、酒神等自然相关的神灵相伴。</p><p class="ql-block"> • 经典故事:</p><p class="ql-block"> ◦ 宁芙与太阳神阿波罗的故事:如达芙妮(Daphne,山林宁芙)为躲避阿波罗的追求,被父亲变成月桂树,成为阿波罗的象征植物。</p><p class="ql-block"> ◦ 与牧神潘的关联:潘神常与宁芙嬉戏,甚至因追求宁芙无果而引发自然现象(如回声的起源传说)。</p><p class="ql-block"> ◦ 守护职责:她们会保护自然环境中的生灵,也会帮助迷路的旅人,但对破坏自然的行为可能施加惩罚。</p><p class="ql-block"><b><i><u>文化意义</u></i></b></p><p class="ql-block">宁芙在希腊神话中代表了自然的神秘与美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她们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古希腊的诗歌、雕塑和绘画中,成为艺术创作中自然之美与青春活力的经典符号。在后世文化中,“宁芙”也常被用来指代优雅、纯真的女性,或象征自然中的灵动之美。</p> <p class="ql-block">象牙饰带,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这条饰带是在2号房屋的一个烧毁层中被发现的。它可能曾属于一个门楣或者某些家具。饰带上描绘了图拉真皇帝和罗马军队在对达契亚人或帕提亚人的一场胜利战役中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Priapus” 普里阿普斯公元2世纪⬇️(希腊神话中的生殖与园艺之神)</p><p class="ql-block">他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拥有人类的身体,但突出特征是夸张的男性生殖器官,象征着丰收、生育力与植物的繁衍。在神话中,他常与田野、果园和葡萄园相关联,被认为能保护农作物生长、防止害虫侵扰,同时也与婚姻和生育的祝福有关。在罗马神话中,他的形象和职能与希腊神话基本一致,同样被视为生殖与农业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MENANDROS” 米南德(公元4世纪)⬇️</p><p class="ql-block">古希腊著名的喜剧作家,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属于“新喜剧”(New Comedy)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他的作品以日常生活为主题,聚焦家庭纠纷、爱情故事和社会习俗,风格幽默温和,注重人物性格刻画,而非旧喜剧的政治讽刺。尽管其完整传世的作品较少(仅《恨世者》《萨摩斯女子》等几部完整留存),但对后世喜剧影响深远,罗马喜剧作家普劳图斯、泰伦提乌斯等均曾改编过他的作品。米南德的喜剧被视为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在西方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宙斯(公元2-3世纪)⬇️</p> <p class="ql-block">“ASCLEPIUS” 阿斯克勒庇俄斯(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希腊神话中的医学与 healing 之神,被视为古代医学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i><u>核心身份与象征</u></i></b></p><p class="ql-block"> • 他是太阳神阿波罗之子(一说为阿波罗与凡人公主科洛尼斯所生),掌管医药、治疗与康复,是医生和病人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 • 其标志性象征是 蛇缠绕的权杖(Rod of Asclepius),这一符号至今仍是医学行业的国际标志(如世界卫生组织、医院标识等常采用类似图案)。</p><p class="ql-block"><b><i><u>神话中的故事</u></i></b></p><p class="ql-block"> • 传说他医术高超,甚至能让死者复生,这引起了宙斯的警惕(担心扰乱生死秩序),最终宙斯用雷电将他击杀。后来他被升为神灵,成为医学的化身。</p><p class="ql-block"> • 他的女儿们如 许癸厄亚(Hygieia,象征卫生与健康)、帕那刻亚(Panacea,象征万能药) 等,也与健康、治疗相关,共同构成医学神系。</p><p class="ql-block">在罗马神话中,他被称为 埃斯科拉庇俄斯(Aesculapius),形象与职能完全对应。古希腊的医疗圣地(如埃皮达鲁斯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曾是古代重要的医疗中心,人们会前往祈祷或接受治疗。</p> <p class="ql-block">“HYGEIA” 许癸厄亚(公元2-3世纪)⬇️</p><p class="ql-block">希腊神话中象征“健康”与“卫生”的女神</p><p class="ql-block"><b><i><u>身份与关联</u></i></b></p><p class="ql-block">她是医学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的女儿,常与父亲一同被崇拜,是古希腊医学神系中代表“预防与健康维护”的重要神灵。在罗马神话中,她的对应名称为“Salus”。</p><p class="ql-block"><b><i><u>象征意义</u></i></b></p><p class="ql-block"> • 她的名字“Hygeia”是英语中“卫生”(hygiene)一词的词源,直接体现了她与健康、洁净的关联。</p><p class="ql-block"> • 形象上,她常被描绘为手持盛有圣水的碗或花瓶,身边伴有象征治愈的蛇(与父亲的权杖蛇意象呼应),象征通过清洁与护理维持健康。</p><p class="ql-block"><b><i><u>神话与文化影响</u></i></b></p><p class="ql-block">许癸厄亚在古希腊被视为“健康的化身”,人们向她祈祷以获得身体的洁净与疾病的预防。她的崇拜与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医疗圣地紧密结合,共同代表了古代对“治疗”与“健康维护”的双重重视,至今仍是健康与卫生领域的象征符号。</p> <p class="ql-block">“MARCUS AURELIUS” 马可·奥勒留(公元2世纪)古罗马帝国时期的重要人物</p><p class="ql-block"><b><i><u>身份与地位</u></i></b></p><p class="ql-block">他是罗马帝国“五贤帝”中的最后一位,统治时期为公元161年至180年,同时也是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p><p class="ql-block"><b><i><u>统治与成就</u></i></b></p><p class="ql-block"> • 政治上,他在位期间虽面临战乱(如与帕提亚的战争、北方蛮族入侵)和瘟疫等挑战,但以沉稳的治理维持了帝国的稳定,被后世视为贤明君主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 哲学上,<b><u>他的著作《沉思录》(Meditations)是斯多葛学派的经典文献</u></b>,记录了他对人生、道德与责任的思考,强调自律、理性与对命运的接纳,至今仍具有广泛影响。</p><p class="ql-block"><b><i><u>历史意义</u></i></b></p><p class="ql-block">他集君主与哲学家身份于一身,其统治时期被认为是<b><u>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尾声</u></b>,而《沉思录》更使他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代表了古罗马文明中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青铜蛇(公元一世纪)⬇️</p> <p class="ql-block">“TIBERIUS” 提比略(出展,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帝国的第二位皇帝</p><p class="ql-block"><b><i><u>身份与统治时期</u></i></b></p><p class="ql-block">他是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奥古斯都(Augustus)的养子,于公元14年继承皇位,统治至公元37年,是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第二位君主。</p><p class="ql-block"><b><i><u>统治特点与争议</u></i></b></p><p class="ql-block"> • 早期治理:提比略早年在军事和政治上表现稳健,延续了奥古斯都的政策,维持了帝国的稳定,尤其在边疆防御和财政管理上有一定成效。</p><p class="ql-block"> • 后期争议:统治后期他逐渐淡出罗马政治核心,退居卡普里岛,被认为变得多疑、残暴,其统治时期因处决异己、任用亲信(如塞扬努斯)等行为引发后世争议,也成为罗马帝国早期专制倾向的体现之一。</p><p class="ql-block"><b><i><u>历史评价</u></i></b></p><p class="ql-block">他的统治被视为罗马从“元首制”初期的稳定向后期动荡过渡的阶段,尽管有军事和行政才干,但后期的消极统治和负面形象使其在历史上的评价较为复杂。</p> <p class="ql-block">苏格拉底(公元4世纪)⬇️</p><p class="ql-block">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p><p class="ql-block"><b><i><u>基本身份与思想核心</u></i></b></p><p class="ql-block"> • 思想定位: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通过弟子柏拉图的对话录(如《理想国》《申辩篇》)和色诺芬的记载流传。他的哲学核心是“认识你自己”(Know thyself),强调通过理性反思探索真理、美德与正义。</p><p class="ql-block"> • 方法论:提出“苏格拉底辩证法”(又称“产婆术”),通过连续提问揭露对方观点的矛盾,引导人自主思考,追求普遍的定义(如“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正义”),而非表面的意见。</p><p class="ql-block"><b><i><u>哲学主张</u></i></b></p><p class="ql-block"> • 美德即知识:认为人的美德(如勇敢、节制、正义)源于理性认知,恶行源于无知,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理性,使人向善。</p><p class="ql-block"> • 关注伦理与社会:不研究自然现象,转而聚焦人类自身的道德、政治与生活,强调个人对城邦的责任,认为“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p><p class="ql-block"><b><i><u>生平与结局</u></i></b></p><p class="ql-block"> • 生活背景:出身雅典平民,曾参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后以街头辩论的方式向青年传授思想,反对当时雅典的智者学派(诡辩派)的相对主义。</p><p class="ql-block"> • 审判与死亡:公元前399年,他被雅典法庭以“亵渎神灵”和“腐蚀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最终饮毒酒( Hemlock)离世。他在审判中坚持自己的哲学信念,拒绝逃亡,其赴死的故事成为西方文化中坚守真理与良知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i><u>历史影响</u></i></b></p><p class="ql-block">苏格拉底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后世哲学家,奠定了西方哲学注重逻辑、理性与伦理反思的传统,其“追问精神”和对美德的追求至今仍是哲学与人文领域的核心议题。</p> <p class="ql-block">埃及祭司雕像⬇️</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年代:公元前6世纪</p> <p class="ql-block">海豚上的厄洛斯雕像⬇️</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年代:公元前2世纪</p><p class="ql-block">(注:厄洛斯(Eros)是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古罗马时期常以孩童或少年形象(丘比特)出现,与海豚相伴的形象在古希腊艺术中象征爱与海洋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哲学家头像⬇️</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年代:公元235—240年</p> <p class="ql-block">青铜酒壶⬇️材质:青铜,年代:公元前470年</p><p class="ql-block">(注:“Oinochoe”是古希腊常见的陶制或青铜制酒器,主要用于倒酒,造型通常为单柄、细颈、广腹,是古希腊日常与仪式中常用的饮酒器具。)</p> <p class="ql-block">罗马时期的生活用品ROMAN PERIOD (30 BC - 395 AD)⬇️</p><p class="ql-block">青铜灯、手术刀、化妆品、天平、餐具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ROMAN PERIOD (30 BC - 395 AD)⬇️</p> <ol><li>皇帝大理石胸像</li><li>特里同大理石小雕像</li><li>狄俄尼索斯大理石胸像</li><li>许癸厄亚大理石雕像⬇️</li></ol> <p class="ql-block">陶器等(公元前6000-2000年)(相当于中国夏以前)⬇️</p> <p class="ql-block">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公元前3000-1050年)⬇️(相当于中国夏商时期)</p> <p class="ql-block">厄洛斯(Eros)肖像头像,大理石,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知识点:在希腊神话里,厄洛斯的起源很早,不同传说中他的身份还有差异呢。有的说他是原始神祇之一,和盖亚(大地女神)等古老神明同辈,算是“老资格”(希腊时代的雕塑应该是老者,至少是成年人的雕像);后来才逐渐演变成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忒的儿子,形象也从抽象的力量化身变成了带翅膀的调皮少年,到了<b><u>罗马神话里就成了大家更熟悉的丘比特</u></b>。这种演变还挺有意思的,像神话里的“角色升级”一样~</p> <p class="ql-block">厄洛斯与普赛克小雕像,赤陶,公元1世纪⬇️</p><p class="ql-block">注:普赛克(Psyche)是希腊神话中代表灵魂的女神,常与厄洛斯(爱神)以情侣形象出现,他们的爱情故事是经典神话主题之一《爱情与灵魂》:</p><p class="ql-block">普赛克是人间一位美丽的公主,美貌甚至超过了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忒,引来女神的嫉妒。阿芙罗狄忒命令儿子厄洛斯用金箭让普赛克爱上一个丑陋的怪物,可厄洛斯见到普赛克时,却不小心被自己的金箭划伤,从此深深爱上了她。</p><p class="ql-block">厄洛斯偷偷将普赛克带到一座宫殿,每晚与她相会,但要求她不能看自己的脸。普赛克的姐姐们嫉妒她的幸福,挑拨说她的爱人其实是怪物,普赛克在好奇心驱使下,夜晚举灯偷看,发现爱人竟是俊美的厄洛斯,却不小心滴下灯油烫伤了他,厄洛斯因此离去。</p><p class="ql-block">为了找回爱人,普赛克接受了阿芙罗狄忒的一系列残酷考验:分拣混在一起的谷物、从凶狠的绵羊身上取金羊毛、从冥界取冥后珀耳塞福涅的美貌软膏等。她在考验中几近丧命,最终在宙斯的怜悯下获得永生,与厄洛斯终成眷属,两人的结合象征着“爱”与“灵魂”的永恒相伴。</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马上让我想起2016年在伦敦的哈罗百货看到的那尊黛安娜与哈迪·法耶兹的雕像下图</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watks9" target="_blank">英伦行——2016.7.8毕业典礼</a></p> <p class="ql-block">赤陶(1400-1300BC)⬇️</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8-6世纪⬇️:</p><p class="ql-block">正中间下方有个很小的青铜阿努比斯(埃及木乃伊制作、死者审判以及冥界引导相关的神),很埃及</p> <p class="ql-block">不用看,Eros (古罗马称丘比特)⬇️</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6-4世纪(轴心时代)⬇️</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4-1世纪⬇️</p> <p class="ql-block">休息的武士⬇️(69-96AD)</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世纪—公元3世纪⬇️</p> <p class="ql-block">玻璃制品:公元前1世纪—公元4世纪⬇️</p><p class="ql-block">(玻璃手镯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Grave Stele of Olympias, Marble,2nd century BC</p><p class="ql-block">奥林匹亚斯墓碑,大理石,公元前2世纪⬇️</p><p class="ql-block">奥林匹亚斯是古希腊时期的重要人物,她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妻子,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Relief of Artemis and Serapis, Marble,3rd century AD</p><p class="ql-block">阿尔忒弥斯与塞拉皮斯浮雕,大理石,公元3世纪⬇️</p><ul><li>阿尔忒弥斯(百乳)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月亮女神,同时也是野生动物的保护神。</li><li>塞拉皮斯则是希腊化时期埃及和希腊文化融合产生的神祇,通常被视为丰饶、复活和冥世的神。</li></ul> <p class="ql-block">Grave Stel, Marble, Roman Period</p><p class="ql-block">墓碑,大理石,罗马时期⬇️</p> <p class="ql-block">Grave Stel, Marble, Hellenistic Period</p><p class="ql-block">墓碑,大理石,希腊化时期⬇️</p> <p class="ql-block">Ionic Column Capital with Bull Protome, Marble,</p><p class="ql-block">First half of 1st century AD</p><p class="ql-block">带公牛首装饰的爱奥尼柱柱头,大理石,公元1世纪上半叶⬇️</p> <p class="ql-block">Incomplete Kouros Statue, Marble,Archaic Period</p><p class="ql-block">未完成的库罗斯雕像,大理石,古风时期⬇️</p><p class="ql-block">库罗斯雕像是古希腊古风时期的一种男性青年雕像,通常用于纪念死者或作为奉献给神灵的祭品。</p> <p class="ql-block">Kouros Statue, Marble, 6th century BC</p><p class="ql-block">库罗斯雕像,大理石,公元前6世纪⬇️</p> <p class="ql-block">Hera Campana Statue, Marble, 2nd century AD</p><p class="ql-block">赫拉·坎帕纳雕像,大理石,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注:宙斯的老婆,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地位尊贵,她是婚姻和生育的女神,同时也与天空、风暴等自然现象相关联。在古希腊文化中,赫拉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女性的权威和婚姻的神圣。</p> <p class="ql-block">安纳托利亚的<b style="font-size:22px;"><i><u>母神</u></i></b>西布莉(Cybele)象征着生育力与自然的力量。她与山脉、洞穴以及肥沃的土地相关联。来自恰塔尔霍裕克(Çatalhöyük)和哈吉拉尔(Hacilar)的发掘数据证明,<b><i><u>母神信仰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年至前6500年</u></i></b>。⬇️</p><p class="ql-block">母神最常见的形象是坐在王座上,大腿分开、腹部隆起、乳房下垂,有时也会被描绘为正在分娩的样子。她的体型以及腹部下方的三角形部位,凸显了母性与生育力。王座两侧常刻有两头狮子或豹子,象征着女神对动物拥有神圣的掌控力。</p><p class="ql-block">母神信仰具有普遍性,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中延续,只是在不同文化里名称各异:在库尔特佩(Kültepe)的楔形文字泥板中,她被称为库巴巴(Kubaba);在吕底亚(Lydia)被称为库贝贝(Kybebe);在弗里吉亚(Phrygia)被称为西布莉(Cybele);在赫梯文献中被称为 Hepat;而在以弗所(Ephesus),西布莉演变为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p><p class="ql-block">由于与自然融为一体,她的主要祭祀场所是山峰、洞穴、高耸的悬崖和水源处。人们认为西布莉赤身居住在悬崖上,会从洞穴中现身赐福。人们通过岩石中凿出的象征性壁龛里的雕像或浮雕来祭拜她。</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8—7世纪⬇️</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7世纪⬇️</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7—6世纪⬇️</p> <p class="ql-block">阿尔忒弥斯神庙⬇️模型</p><p class="ql-block">这座神庙是英国铁路工程师J·T·伍德经过七年的搜寻,于1869年发现的,随后开始了发掘工作。在1904至1905年间,代表大英博物馆的英国人D·G·霍加斯重新启动了发掘工作。自1965年起,发掘工作由奥地利考古研究所负责进行。</p><p class="ql-block">阿尔忒弥斯神庙自公元前8世纪起便是一处祭祀中心,并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在国王克罗伊斯的资助下开始建造。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一个名叫赫罗斯特拉托斯的人,为使自己声名不朽,于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大帝出生的当晚纵火烧毁了神庙。在建筑师帕诺尼奥斯和赫罗狄克勒斯精心规划后,神庙得以重建。公元263年,哥特人洗劫了阿耳忒弥斯神庙,此后该祭祀活动便终止了。原属神庙的建筑构件被用于圣约翰大教堂和伊萨贝清真寺的建造。数个世纪以来,神庙多次遭到破坏,最终于1904至1905年得以修复。这座神庙全部由大理石建造,规模为115米×55米,采用爱奥尼柱式,共有127根立柱,每根立柱高18米。</p><p class="ql-block"><b><i><u>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u></i></b></p><p class="ql-block">在希腊神话中,她是宙斯和勒托的女儿,也是阿波罗的妹妹。阿尔忒弥斯是荒野、森林、狩猎和月亮女神,<b><u>在罗马时期被称为戴安娜</u></b>。她比<b><u>双胞胎兄弟阿波罗</u></b>早出生一天,在母亲分娩时曾帮助母亲。由于目睹了母亲生育时的痛苦,她发誓终身不嫁,永葆贞洁。她的兄弟阿波罗代表太阳,而阿尔忒弥斯则与月亮相关。他们都手持弓箭,是太阳和月亮光芒的象征。阿尔忒弥斯通常被描绘为手持一头鹿,鹿被视为她的圣物。</p><p class="ql-block">阿尔忒弥斯最重要的祭祀中心之一位于以弗所。<b><u>阿耳忒弥斯神庙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u></b>。在以弗所古城遗址的市政厅(Prytaneum)发掘过程中,出土了罗马帝国时期该祭祀活动的复制品。如今在以弗所博物馆展出的、曾放置于阿耳忒弥斯神庙内的雕像,被称为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阿耳忒弥斯·以弗所亚),与“女猎手阿尔忒弥斯”的形象大相径庭。在“女猎手阿尔忒弥斯”的形象中,她身着希顿(一种短款实用束腰外衣)和希玛纯(一种长袍),手持弓箭在森林中漫步。</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7世纪—公元2世纪⬇️</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8—7世纪⬇️</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7—6世纪⬇️</p> <p class="ql-block"><b><u>两座镇馆之宝:大型阿尔忒弥斯雕像⬇️(百乳女神)</u></b></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阿尔忒弥斯雕像(略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p> <p class="ql-block">哈德良神庙浮雕•哈德良神庙饰带</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1. 代表该地区的男性形象</p><p class="ql-block"> 2. 手持象征希佩拉托斯水源花瓶的女性形象</p><p class="ql-block"> 3. 身着盔甲的男性形象(安德洛克勒斯?)</p><p class="ql-block"> 4. 骑在马上猎杀野猪的安德洛克勒斯</p><p class="ql-block"> 5. 战士</p> <p class="ql-block"><b><i><u>帝王崇拜</u></i></b></p><p class="ql-block">在罗马时期,帝王崇拜的目的是形成并巩固统一。帝王崇拜的神庙由被称为大祭司的人监管。每四年,在不同省份会举办半宗教性质的竞技活动,内容包括与帝王崇拜相关的角斗士对决,以及野兽搏斗。</p><p class="ql-block">和小亚细亚的许多其他城市一样,以弗所也建造了供奉罗马皇帝的神庙。这种被授予的权利被视为极大的荣誉,在各城市中是一种声望的象征。罗马时期,以弗所的大部分纪念性建筑建于公元2世纪,它曾四次获得“新科罗斯”(neokoros,即有权建造供奉皇帝的神庙)的称号,因此在声望上超过了其他重要城市,如萨摩斯、佩加蒙和士麦那。</p><p class="ql-block">以弗所在图密善统治时期(公元81-96年)首次获得“新科罗斯”称号。当皇帝去世,且为防止其名字被后世铭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录除名)</span>而采取了相关措时,“新科罗斯”的权利也随之丧失。然而,由于一项明智的举措,这座神庙转而供奉皇帝已故的、被尊为神圣的父亲韦斯巴芗,因此得以保留其名称。</p><p class="ql-block">当哈德良(公元117-138年)于公元128年到访以弗所,并以“奥林匹亚宙斯”为自己的名字时,以弗所再次获得了“新科罗斯”称号。当卡拉卡拉与其兄弟盖塔(公元209-211年)共同称帝时,这座城市获得了第三次“新科罗斯”称号。卡拉卡拉杀害其兄弟盖塔后,在公元212年致以弗所人的信中,他放弃了这一权利,转而支持阿尔忒弥斯。这一称号再次失去,直到在皇帝埃拉伽巴路斯(公元218-222年)统治时期,为纪念他而重建的神庙,才重新获得了这一称号。以弗所通过为皇帝瓦勒良(公元253-260年)建造的神庙,获得了第四次“新科罗斯”称号。</p><p class="ql-block">哈德良神庙浮雕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 1. 手持盾牌的男性形象</p><p class="ql-block"> 2. 赫拉克勒斯/大力神</p><p class="ql-block"> 3. 胜利女神尼姬</p><p class="ql-block"> 4. 站在祭坛前着装的男性形象(忒修斯?)</p><p class="ql-block"> 5. 祭坛及后方的祭祀官员</p><p class="ql-block"> 6. 手持长矛的男性形象</p><p class="ql-block"> 7. 赫拉克勒斯/大力神</p><p class="ql-block"> 8. 亚马逊女战士</p><p class="ql-block"> 9. 亚马逊女战士</p><p class="ql-block"> 10. 亚马逊女战士</p><p class="ql-block"> 11. 亚马逊女战士</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p><p class="ql-block"> 1. 亚马逊女战士</p><p class="ql-block"> 2. 亚马逊女战士</p><p class="ql-block"> 3. 亚马逊女战士</p><p class="ql-block"> 4. 亚马逊女战士</p><p class="ql-block"> 5. 潘神</p><p class="ql-block"> 6. 狄俄尼索斯/酒神</p><p class="ql-block"> 7. 萨堤尔</p><p class="ql-block"> 8. 跳舞的萨堤尔</p><p class="ql-block"> 9. 骑在大象上的男性形象(萨堤尔?/狄俄尼索斯?)</p><p class="ql-block"> 10. 手持手鼓的迈那得斯(酒神狂女)</p><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p><p class="ql-block"> 1. 罗马女神</p><p class="ql-block"> 2. 塞勒涅?</p><p class="ql-block"> 3. 一位神祇?</p><p class="ql-block"> 4. 阿波罗</p><p class="ql-block"> 5. 阿尔忒弥斯</p><p class="ql-block"> 6. 安德洛克勒斯和他的狗</p><p class="ql-block"> 7. 赫拉克勒斯/大力神</p><p class="ql-block"> 8. 狄俄尼索斯/酒神</p><p class="ql-block"> 9. 赫尔墨斯?</p><p class="ql-block"> 10. 赫卡忒?</p><p class="ql-block"> 11. 赫卡忒?</p><p class="ql-block"> 12. 手持镜子的阿芙罗狄忒?/手持手鼓的西布莉?</p><p class="ql-block"> 13. 阿瑞斯?</p><p class="ql-block"> 14. 雅典娜</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HEAD AND ARM OF EMPEROR DOMITIAN图密善皇帝的头部与手臂⬇️</p><p class="ql-block">公元81-96年</p><p class="ql-block">图密善是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任期间有一些独特的统治政策和举措。</p><p class="ql-block">图密善(Domitian),全名为提图斯·弗拉维乌斯·多米提安努斯(Titus Flavius Domitianus),是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其统治在罗马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却颇具争议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i><u>生平与登基</u></i></b></p><p class="ql-block">图密善出生于公元51年 ,是皇帝维斯帕先(Vespasian)的小儿子,哥哥是提图斯(Titus)。公元69 年,维斯帕先在“四帝之年”的混乱中脱颖而出,建立弗拉维王朝,图密善也随之步入罗马政治的核心圈层。公元79年维斯帕先去世,提图斯继位,图密善被任命为执政官。公元81年,提图斯突然病逝,图密善随即登上皇位。</p><p class="ql-block"><b><i><u>统治举措</u></i></b></p><p class="ql-block"> • 内政方面:图密善致力于强化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元老院的权力,让元老院更多地成为执行自己意志的机构。在城市建设上,他投入大量资源修建了众多宏伟建筑,如著名的图密善竞技场(Stadium of Domitian),极大地改善了罗马城的面貌,提升了城市功能。同时,他重视农业发展,推行了一些促进农业生产和稳定粮食供应的政策。</p><p class="ql-block"> • 军事方面:图密善积极巩固罗马帝国的边境防御。在日耳曼尼亚,他加强了莱茵河防线,抵御日耳曼部落的侵扰;在不列颠,他增派军队,进一步拓展和巩固罗马在该地区的统治。此外,他还进行了军事改革,提高了军队的待遇和装备水平,增强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p><p class="ql-block"> • 宗教方面:图密善将自己神化,要求民众对他进行崇拜,在罗马各地修建了许多供奉自己的神庙,试图通过宗教手段强化自己的统治权威。</p><p class="ql-block"><b><i><u>性格特点与争议</u></i></b></p><p class="ql-block">图密善性格多疑,为了维护统治,对政敌和潜在威胁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许多贵族和元老遭到迫害,这使得他在罗马的上层社会中树敌众多,引发了广泛的不满。</p><p class="ql-block"><b><i><u>遇刺与影响</u></i></b></p><p class="ql-block">公元96年,图密善被宫中的近臣、妻子多米提拉(Domitia)等人合谋刺杀身亡 。他的死标志着弗拉维王朝的终结。虽然图密善的统治存在诸多争议,但他在巩固罗马帝国统治、推动城市建设和军事防御方面确实有着一定的贡献。他之后,罗马进入了“五贤帝”时期,政治氛围相对宽松,帝国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p> <p class="ql-block">男性半身像,公元3世纪⬇️</p> <p class="ql-block">康茂德(Commodus,161年8月31日 - 192年12月31日 )⬇️是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180 - 192 年。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家庭与登基背景</p><p class="ql-block">康茂德是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和皇后福斯蒂娜(Faustina the Younger)的儿子。马可·奥勒留是“五贤帝”之一,以其斯多葛派哲学思想和军事才能著称。康茂德是马可·奥勒留众多子女中少数存活下来的男性子嗣,在父亲于日耳曼尼亚征战期间就被授予了“凯撒”称号,并在177年与父亲一同成为“奥古斯都”,共同执政。180年,马可·奥勒留去世后,康茂德正式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统治者。</p><p class="ql-block">统治表现</p><p class="ql-block"> • 军事方面:康茂德即位之初,延续父亲的政策,参与多瑙河边境的战事,不过后来他急于结束战争,与日耳曼部落达成了相对宽松的和平协议。此后,他逐渐远离军事事务,将精力转向罗马城内。</p><p class="ql-block"> • 政治方面:前期,康茂德在顾问的辅佐下维持着帝国的运转,但后期他变得独断专行,沉迷于个人崇拜。他将罗马的纪年以自己的名字重新命名,甚至自比为赫拉克勒斯(Hercules),身着狮皮、手持棍棒,在角斗场中展示所谓的“英勇”。</p><p class="ql-block"> • 经济方面:康茂德统治时期,罗马帝国的经济面临着一定压力。他的奢华生活和对公共娱乐的巨额投入,使得财政负担加重。同时,边境贸易和农业生产也受到战争及其他因素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个人生活</p><p class="ql-block">康茂德热衷于角斗表演,并且亲自参与角斗,他宣称自己从未在角斗中失利。他生活奢侈,沉迷于享乐,并且猜忌心极重,许多元老和贵族因为他的怀疑而遭到迫害。他的姐姐卢西拉曾试图刺杀他,但未成功。</p><p class="ql-block">死亡与影响</p><p class="ql-block">192年年底,康茂德在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中被他的情妇玛西亚(Marcia)、近卫军长官埃克利图斯(Eclectus)和摔跤手纳尔奇苏斯(Narcissus)合谋杀害。康茂德的死亡标志着安敦尼王朝的终结,罗马帝国陷入了混乱的“五帝之年”,开启了一段政治动荡、皇位更迭频繁的时期, 罗马帝国逐渐由盛转衰。</p><p class="ql-block">康茂德的统治在罗马历史上评价较低,他的行为被视为是对罗马传统价值观和政治秩序的破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的统治也反映了罗马帝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如权力集中、官僚腐败、社会矛盾等。</p> <p class="ql-block">罗马帝国祭司的头像⬇️</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p> <p class="ql-block">朱莉娅·保拉皇后半身像⬇️ 公元3世纪</p><p class="ql-block">朱莉娅·保拉(Julia Paula)是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皇帝埃拉伽巴路斯(Elagabalus)的第一任妻子。埃拉伽巴路斯是一位在罗马历史上颇具争议的皇帝,他的统治风格独特且标新立异。朱莉娅·保拉出身于罗马的贵族家庭,她与埃拉伽巴路斯的婚姻是政治联姻的产物,旨在巩固埃拉伽巴路斯的统治地位。在埃拉伽巴路斯统治期间,罗马帝国的政治局势较为动荡,而朱莉娅·保拉作为皇后,在宫廷中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巴尔比努斯皇帝的头部 公元238年⬇️</p><p class="ql-block">巴尔比努斯(Balbinus)是罗马帝国“ Gordian 时代”(Gordian Era)的两位皇帝之一,与普皮恩努斯(Pupienus)共同执政,时间为公元238年。他出身于罗马的贵族家庭,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都有着一定的经验和影响力。在罗马帝国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巴尔比努斯和普皮恩努斯被元老院推举为皇帝,以应对当时的局势。然而,他们的统治时间非常短暂,仅持续了三个月左右。</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都皇帝雕像⬇️ 公元前27年 - 公元14年</p><p class="ql-block">奥古斯都(Augustus),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统治时期为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他的统治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时代迈入帝国时代。</p><p class="ql-block">作为凯撒的养子,屋大维在凯撒遇刺后,通过一系列政治与军事斗争,逐步掌握罗马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意为“神圣的”“至尊的”)称号,正式确立帝制。</p><p class="ql-block">统治期间,奥古斯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整顿元老院,建立高效的官僚体系,巩固中央集权;军事上,稳定帝国边境,建立常备军和近卫军,保障领土安全;经济上,促进农业和贸易发展,改善财政状况;文化上,鼓励艺术与文学创作,出现了维吉尔、贺拉斯等著名文学家,史称“奥古斯都黄金时代”。</p><p class="ql-block">他还注重城市建设,修复和新建了大量神庙、剧院等公共建筑,使罗马城面貌焕然一新。奥古斯都的统治为罗马帝国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稳定(“罗马和平”),对后世罗马帝国的发展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莉薇娅皇后雕像⬇️公元1世纪</p><p class="ql-block">莉薇娅(Livia Drusilla)是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奥古斯都(屋大维)的妻子,在罗马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i><u>出身与婚姻</u></i></b>:莉薇娅出生于公元前58年,出身罗马贵族克劳狄乌斯家族。她起初嫁给提比略·克劳狄乌斯·尼禄 (Tiberius Claudius Nero),并育有两子。公元前38年,她与丈夫离婚,嫁给了屋大维。这场婚姻不仅巩固了屋大维的政治地位,也让莉薇娅从此踏入罗马权力核心。</p><p class="ql-block"><b><i><u>政治影响力:</u></i></b>尽管罗马社会以男性为主导,但莉薇娅凭借智慧和谋略,在罗马政坛上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她是奥古斯都的亲密顾问,据说会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和决策,为奥古斯都出谋划策。同时,她在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巧妙周旋,精心布局,努力确保自己的家族在帝国政治中占据重要位置。</p><p class="ql-block"><b><i><u>对继承的影响:</u></i></b>奥古斯都去世后,莉薇娅的儿子提比略(Tiberius)继承皇位。虽然关于她在提比略继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她在皇室继承问题上有着深远的谋划和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b><i><u>文化与形象:</u></i></b>莉薇娅以其优雅、智慧和高贵的形象深受人们敬重,在艺术作品中常被描绘成端庄、威严的形象。她赞助艺术和文化事业,对当时罗马的文化发展也有一定贡献。 </p> <p class="ql-block">帕提亚纪念碑浮雕⬇️公元161-180年</p><p class="ql-block">帕提亚(Parthia)是古代西亚的一个强大帝国,与罗马帝国长期处于对峙状态,双方在军事、政治等领域多有交锋。</p><p class="ql-block">公元161-180年正值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马可·奥勒留统治时期,这一阶段罗马与帕提亚之间发生过重要战争(如公元161-166年的罗马-帕提亚战争),罗马最终击败帕提亚,一度占领其部分领土。</p><p class="ql-block">帕提亚纪念碑浮雕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艺术遗存,其内容可能涉及帕提亚的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王室活动或军事场景等。这类浮雕不仅展现了帕提亚独特的艺术风格——融合了波斯、希腊等文化元素,线条流畅且注重叙事性,也为研究帕提亚帝国的社会、政治、文化以及与罗马帝国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视觉资料,反映了当时西亚地区的文明风貌与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图密善神庙祭坛⬇️公元1世纪</p><p class="ql-block">图密善是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间为公元81 - 96年。在他统治期间,热衷于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 图密善神庙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个祭坛是图密善神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b><i><u>宗教意义:</u></i></b>在罗马帝国时期,皇帝崇拜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和宗教现象。图密善将自己神化,要求民众对其进行崇拜,图密善神庙祭坛就是进行相关祭祀活动的关键场所。人们在这里举行仪式,向被神化的图密善表达敬意与忠诚,祈求皇帝的庇佑以及帝国的繁荣昌盛。这一祭坛也体现了当时罗马人对皇帝权威的尊崇,以及宗教在维护帝国统治秩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i><u>艺术与建筑价值:</u></i></b>作为公元1世纪的产物,它展现了罗马当时高超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水准。祭坛可能采用了精美的大理石等材料,表面或许雕刻有丰富的装饰图案,比如神话人物、植物纹样、胜利象征物等,这些雕刻不仅具有装饰性,还传达着特定的宗教和政治寓意。</p><p class="ql-block"><b><i><u>历史见证</u></i></b>:随着图密善遇刺身亡,弗拉维王朝结束,罗马帝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但这座祭坛留存了下来,成为研究图密善统治时期以及罗马帝国政治、宗教、艺术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让后人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行省总督斯特凡诺斯雕像⬇️公元6世纪</p><p class="ql-block">“Proconsul”(行省总督)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重要官职,主要负责管理元老院行省(由元老院任命的行省),拥有军事、行政和司法等多项权力,是罗马帝国地方治理体系中的关键角色。</p><p class="ql-block">斯特凡诺斯(Stephanos)是公元6世纪担任这一职位的官员。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已进入晚期(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时期),政治格局和社会状况与早期帝国有较大差异,地方治理体系在延续传统的同时也逐渐适应新的形势。</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历史博物馆2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罗马帝国时代文明缩影。</p><p class="ql-block">出来后,去找南京姑娘推荐的快餐,路过地标遗址:圣约翰大教堂(Basilica of Saint John)⬇️</p><p class="ql-block">圣约翰大教堂是土耳其以弗所(Ephesus)的重要基督教地标,与早期基督教历史紧密相关</p><p class="ql-block"><b><i><u> • 历史背景:</u></i></b></p><p class="ql-block">传说耶稣的门徒圣约翰在以弗所传播基督教并终老于此,其墓地被认为位于此处。公元4世纪,拜占庭皇帝康斯坦丁大帝在此修建了一座小型教堂以纪念圣约翰;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扩建,将其打造为规模宏大的十字形巴西利卡教堂(“Basilica”即指这种长方形带穹顶的教堂建筑形式),成为当时东地中海地区重要的宗教中心。</p><p class="ql-block"> • <b><i><u>建筑特点</u></i></b>:</p><p class="ql-block">教堂原建筑长约130米,宽约70米,以大理石为主要建材,曾有6座高大的穹顶(现存遗迹可见穹顶基座),内部装饰华丽,融合了罗马式与早期拜占庭建筑风格。历经地震、战争等破坏,如今仅存断壁残垣,但仍能看出其宏伟的布局,包括巨大的柱廊、庭院和圣约翰墓的遗址。</p><p class="ql-block"> • <b><i><u>文化意义</u></i></b>:</p><p class="ql-block">作为圣约翰的安葬地和早期基督教传播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宗教圣地,也见证了拜占庭帝国的宗教与建筑成就。如今,其遗迹与以弗所的古罗马遗址(如阿尔忒弥斯神庙、大剧场等)一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历史研究者,是了解早期基督教历史与拜占庭文明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1:30pm一只白鹳在高高的松树上哺育幼鸟⬇️</p><p class="ql-block">白鹳属于大型涉禽,体长约1 - 1.2米 ,羽毛主要为白色和黑色,拥有长长的红腿和红喙。它是候鸟,在欧洲、非洲和亚洲之间迁徙。在土耳其,白鹳常筑巢于高处, 比如屋顶、电线杆顶部。</p><p class="ql-block">白鹳在欧洲文化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一些地区,人们认为白鹳的到来象征着春天和好运,土耳其部分地区也流传着类似美好的寓意 。同时,白鹳主要以鱼类、两栖类、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等为食。</p><p class="ql-block">我们也在南京姑娘推荐的快餐店“大排档”吃得很饱,接着驱车去“圣母玛利亚故居”。</p> 圣母玛利亚故居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来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母玛利亚之家”停车后开始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任命她为她们的守护者 1867年⬇️</p><p class="ql-block">以弗所的圣母玛利亚之家于2015年7月5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之家(Meryemana Evi/House of Virgin Mary)相传是圣母玛利亚晚年居住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宗教和历史意义。2015年7月5日,该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彰显了其在文化和历史方面的重要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朝圣。</p> <p class="ql-block">在基督教相关传说和记载中,圣母玛利亚来到以弗所与耶稣的嘱托以及早期基督徒躲避迫害有关:</p><p class="ql-block"><b><i><u> • 背景与缘由</u></i></b>:据《圣经》记载,耶稣在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前,看到母亲玛利亚和心爱的门徒约翰站在旁边 ,对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 ,又对约翰说“看,你的母亲!”,从此约翰便承担起照顾玛利亚的责任。在耶稣复活之后,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徒遭受迫害,比如使徒司提反在公元前36年被石头砸死,随着耶路撒冷基督教团体的发展,犹太当局的愤怒加剧,众多使徒被迫离开耶路撒冷 。为了躲避迫害,约翰带着圣母玛利亚来到了以弗所。</p><p class="ql-block"> <b><i><u>• 在以弗所的生活:</u></i></b>普遍的说法是,公元37年左右,约翰把圣母玛利亚带到以弗所后,在附近海拔420公尺、名叫夜莺(Bülbül)的山坡上,为她修建了一间小屋,供其安度晚年。玛利亚在此居住了11年直到去世 。在这期间,圣母玛利亚避开了当时罗马人对基督徒的迫害,过上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圣约翰也在以弗所完成了杰出的著作《约翰福音》。</p><p class="ql-block"> • <b><i><u>相关发现</u></i></b>:一千多年来,玛利亚去世的场所一直是谜团。18世纪末,名叫安娜·卡特利纳·艾曼丽(Anne Catherine Emmerich)的德国修女,虽从未到过以弗所,却在临死之前,通过神视描述了玛利亚那所石头房子的样子以及玛利亚来到以弗所的经历等细节,比如她看到圣母玛利亚和圣约翰在基督徒受迫害加剧之前离开耶路撒冷来到以弗所,还描述了房子是圣约翰所建,是石头房子,平面是矩形,后墙是圆形,有后殿和壁炉等 。受她描述的影响,人们开始寻找玛利亚的住地。1891年,居住在伊兹密尔的Eugene Poulin神父,根据这些线索找到了几乎被世界遗忘的圣母玛利亚隐居的小屋。 教会虽未明确声明此建筑就是圣母的住所或升天的圣地,但教宗庇护十二世于1951年宣布此房屋为圣地,保禄六世、若望保禄二世、本笃十六世等多位教宗也曾到访于此。</p><p class="ql-block">如今,圣母玛利亚之屋⬇️</p> <p class="ql-block">石头房,里面不让拍照,有上面提到的教宗“背书”⬇️</p> <p class="ql-block">底座文字:⬇️</p><p class="ql-block">致圣母玛利亚的赞美祷文</p><p class="ql-block">万福,尊贵的女王,万福,天主之母玛利亚。你以生命孕育了天堂,至高无上的圣父选中了你,亲爱的圣子与安慰者圣神一同降福于你。愿你永远充满一切恩宠与美德。</p><p class="ql-block">万福,天主的宫殿。万福,天主圣体圣事的宝库。万福,天主的居所。</p><p class="ql-block">万福,天上的圣徒们,愿你们与圣神的恩宠与光荣一同唤醒罪人的心,将你们的慈悲化为对天主的施舍。</p><p class="ql-block">亚西西的圣方济各</p> <p class="ql-block">回望“圣母玛利亚之屋”⬇️</p> <p class="ql-block">圣水(泉水)和许愿墙⬇️</p> <p class="ql-block">水窖⬇️</p> <p class="ql-block">一些圣经故事⬇️</p> <p class="ql-block">15:25离开“圣母玛利亚之家”⬇️</p> <p class="ql-block">取车,下山,15:44在快到以弗所遗址拐弯处,伫立圣母玛利亚高大铜像⬇️</p><p class="ql-block">由以弗所美国协会(乔治·B·卡塔尔基金会)设立</p><p class="ql-block">为纪念耶稣之母</p><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p><p class="ql-block">她的晚年是在以弗所度过的</p><p class="ql-block">落款建造年代:1996年10月13日</p> <p class="ql-block">马上就到山脚下的以弗所遗址,剧场清晰可见⬇️(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