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莫高》,经纬敦煌

喵老爸

<p class="ql-block">今年三月,欣闻《“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展览馆盛大开幕,产生了浓厚兴趣。从2002年到访敦煌莫高窟至今,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那时匆匆而过留下了很多未知和疑惑,如今解惑大展突现眼前,必须一览究竟。</p> <p class="ql-block">“大展”是由敦煌研究院与北京展览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展览馆集团有限公司展览中心、寰宇视界国际(北京)会展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敦煌石窟保护基金会的特别支持的展览。</p><p class="ql-block">《“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以“复制洞窟+文物+壁画彩塑+文化体验”为架构,设有六大展区:“敦煌印象”、“千年莫高”、“灿烂佛宫”、“庄严净土”、“万象人间”和“石室宝藏”,全景展现敦煌艺术的千年积淀与丝路文明的开放包容。</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8日,“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暨“莫高精神”红色主题展在北京展览馆启幕,首季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0月28日。展览历时三年精心研究、策划与筹备,依托高精度数字技术与匠心手作,将跨越十个朝代的9座莫高窟艺术精华,近300幅/件临摹壁画、雕塑及文物真迹,凝练于逾3000平米展厅中。</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5日,终于一了心愿参观了展览。原以为这项展览设于北京展览馆纯属巧合,看过“前言”解析,方知其中因果渊源,如梦方醒。请回看第一张图片,序言展厅的顶部造型和纹样,就是莫高窟经典式样的再造。原来这处著名的苏联风格展览馆,与敦煌莫高窟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结下姻缘!两家联手在此打造这次大展盛势也就水到渠成了。</p> <p class="ql-block">大展以丝绸之路为线索,串联起佛教石窟造像和壁画技艺传入中国的往事。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文化技艺和特产传入西方的纽带,也是佛教和西域文化特产来到中国的桥梁。在东西方交往过程中,敦煌是必经之地!阳关之外可以是异国他乡,但人文贸易交流是不受国界约束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送元二使安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 王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p> <p class="ql-block">东汉张骞出塞,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流的地理大通道,奠定了丝绸之路的基础,极大的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物产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公元一世纪开始向周边传播,并从南北两个途径传入我国。南路是翻越喜马拉雅山传入西藏,形成如今的藏传佛教,北路则通过巴基斯坦、阿富汗汇入丝绸之路,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如今的新疆,无论是通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还是北缘,最终都要汇合到敦煌,使这里成为汉传佛教的中枢节点。</p> <p class="ql-block">敦煌石窟是敦煌及其周边地区石窟的总称。主要包括莫高窟、榆林石窟和西千佛洞等,而莫高窟是敦煌石窟最杰出的代表。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敦煌”地名的由来存在两种主流解释:其一源自东汉学者应劭的汉语释义“敦大煌盛”,其二源自古代东伊朗语族对“坚固城堡”的音译。</p> <p class="ql-block">大展详细介绍了莫高窟洞窟的建造年代分布、建造工艺及分工,以及木胎泥塑造像的塑造流程。在洞窟壁画中,居然还有关于建造过程的绘画作品,真佩服当年匠人的灵活发挥技巧。</p> <p class="ql-block">对于壁画的绘制过程,展板也有图文并茂的解析。主要包括:整窟总体设计、地仗(壁板)制作、壁画绘制(包括起稿着色和勾线)三大步骤。每一座洞窟都是供养人(出资人)、巧匠(艺术家)和打窟人(开凿工匠)紧密合作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全景复制展示了莫高窟61窟中的五台山图(面积达45.9平方米)壁画。通过展板解析,原来山西五台山之所以成为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是和佛经中的记载有着紧密联系的。而这幅壁画是莫高窟完整保存至今的艺术精品之一,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洞窟开凿于北凉(公元四世纪)到元代(公元十四世纪)。<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于对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即使到莫高窟现场游览参观,也只能看到非常有限的几座洞窟,个别精品石窟虽然可以预约参观,但要求苛刻且价格不菲,所有洞窟内均不准拍照📸。参观此次大展,是仔细品味和记录莫高窟精品洞窟素材的难得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最核心的展览内容,是几座现场搭建的精确仿真精品洞窟。精彩难得一见,拍摄留念细品。详情可识别各图片中的二维码,获取洞窟详细说明介绍(下同)。</p><p class="ql-block">初唐时期的莫高窟第220窟。</p> <p class="ql-block">西魏时期的莫高窟第285窟。</p> <p class="ql-block">中唐时期的榆林窟第25窟。</p> <p class="ql-block">盛唐时期的莫高窟217窟(从不对外开放的特窟)。</p> <p class="ql-block">盛唐时期的莫高窟第45窟。</p> <p class="ql-block">初唐时期的莫高窟第57窟。</p> <p class="ql-block">中唐时期的莫高窟158窟。此窟当年曾经现场参观过,核心是这尊莫高窟最大的释迦摩尼卧佛造像。</p> <p class="ql-block">佛教通过佛经传播教义,洞窟通过雕塑和壁画技艺展现佛经的意境和形象,于是不同的艺人工匠,在莫高窟中展现出了异彩纷呈的佛教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北凉时期的莫高窟第275窟,莫高窟最早的洞窟之一。充满西域和古印度文化的元素,侧面印证了佛教传播和丝绸之路对敦煌莫高窟的深刻影响。</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249窟的穹顶壁画复制展示。工匠们将佛经意境和神灵,用立体彩色的形象呈现和保存在洞窟彩绘之中,即是艺术的完美诠释,也是如今研究艺术历史的宝贵素材。</p> <p class="ql-block">现场复制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佛教故事壁画,解析了故事渊源、形象表达、艺术特点,以及时代背景等内容,深受启发,获益匪浅。</p><p class="ql-block">展览同时展出敦煌研究院珍藏的文物及壁画艺术精品近300件,如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第一》、四分律比丘戒本、西夏文活字版残《诸密咒要语》、唐代古藏文《大乘无量寿宗要经》等,见证敦煌作为丝绸之路文化枢纽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实例】在佛经中,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蕴含着极其重要丰富的神秘代表性,敦煌石窟的千年开凿积累,无疑使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其绘画艺术表达和变迁,体会其形象地位等在民间的传播和崇拜情况。</p> <p class="ql-block">元代代表性洞窟,莫高窟第3窟。也是敦煌石窟中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千手千眼观音的形象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建筑营造多为木结构,保存下来的实物稀少,而敦煌壁画让人们可以看到那些已经焚毁失传的建筑样式,是探索中国建筑历史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右下↘️:莫高窟第61窟《回鹘公主供养像》局部。敦煌石窟,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感受体验不同时代社会民风和穿着打扮的场所,是反映历史生活场景面貌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价值还远不止这些。由于时代变迁和岁月蹉跎,大量珍贵文物散落全球,大展展示了部分流失海外珍品文物复制品,使观众可以集中观赏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晚唐第17窟(藏经洞):被誉为“打开世界中世纪历史的钥匙”,其出土文物记录了天文、医学等古代智慧,并生动描绘了当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此次展览复原了一批藏经洞出土文物,为观众提供了珍贵的欣赏研究机会。</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藏经洞。1900年5月26日,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正是因为藏经洞的发现和研究,形成了如今享誉国际的“敦煌学”(此图片由网上资料拼接而成)。</p> <p class="ql-block">藏经洞的封闭原因可能是个千古之谜,至今已有四大假说…。无论如何,为后人保留下来如此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居功至伟,人文幸事。</p> <p class="ql-block">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后经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p> <p class="ql-block">本次大展,专门集中展示一些流失海外的藏经洞文物精品的复制品。如本图中的“唐代第一长诗:秦妇吟”、“放妻书”和“尚书释义”。</p> <p class="ql-block">中间一幅拓片现收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为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拓本“温泉铭”,是唐太宗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原石已遗失。</p> <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历时三年精心筹备,呈现了九座复刻洞窟,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复刻数量最多的1:1敦煌石窟经典石窟群。其中八座为特窟(包括一座在敦煌不对外开放的特窟),以及历史价值重大的普窟——藏经洞。</p> <p class="ql-block">北京展览馆为举办本次大展进行了全方位的策划和设计,展览馆的各个部位都体现了大展的主题,甚至连名声在外的“老莫西餐厅”都推出了主题套餐。可谓煞费苦心啊!</p> <p class="ql-block">最后,复制了几张自己2002年3月到访敦煌莫高窟时拍摄的照片,放在一起,回味一下曾经的旅途和与莫高敦煌的缘分。</p> <p class="ql-block">图为在远眺排列于崖壁之上的莫高窟</p><p class="ql-block">那年初春,从西安兰州前往乌鲁木齐,乘火车🚞途中游览了天水麦积山石窟、嘉峪关和敦煌风光。那时敦煌还没有通火车,在兰新铁路的柳园站下车,然后拼车穿越隔壁荒漠才能到达…想想也是一次冒险之旅。</p> <p class="ql-block">还去游览了沙漠中的月牙泉奇观,大风中骑上骆驼🐫穿越沙丘。那时月牙泉游客稀少、水面萎缩,泉水几近干涸…</p> <p class="ql-block">当时在莫高窟参观,除了神秘的藏经洞,印象最深的就是莫高窟大佛寺,那是敦煌莫高窟最醒目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第96窟的北大佛。该佛像高35.6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泥塑彩绘佛像,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次大展,未见这个洞窟的踪迹,期待大展第二季能再览真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本文部分背景资料来自网络资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特此致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