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影像美国】《美国的诞生》(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国的内战·南北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梁 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内战,对于任何一个族群、部落、民族、国家而言,统统是成本最高、零利润的悲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做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却乐此不疲地玩此游戏。历数人类生存发展史,为圈地而战间间断断,但哪个族群和国家都没能逃脱内战。内战成为了每个国家必修、实践课,人类自己累世的、无情地吞噬着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也没能例外。南北战争,便是他的杰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国的西点军校里有四尊雕像,分别是格兰特、罗伯特·李、巴顿和麦克阿瑟。头两位便是美国内战时的著名人物(后二位则是二战时期的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国的南北战争(即美国的内战1861年4月12日至1865年4月9日,持续4年)结束了。在1865年的一次庆功宴会上,美国总统林肯的夫人玛丽托德,给大家敬酒时说:敌人已经投降…话没说完就被林肯给打断了,林肯说,我们没有敌人,只有同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北战争,是美国著名的一场内战。美国从独立战争到二战一共是死了100万人,其中内战就死了60万。这是一场废奴与蓄奴的制度之战。1861年战争开始时,北方有的南方都没有,而南方有的北方都没有。林肯领导的北方无论是人口、工业、煤、钢产量都直接碾压南方,战争需要人、需要煤、需要钢铁。可南方除了棉花什么都没有,但这点儿棉花可以满足主导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纺织业需要的一切资本,因为欧洲工厂需要大量的棉花,所以美国南方就得到了欧洲大量的援助和输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一开始南北双方在各有优势的情況下是不分伯仲的。但是打着打着就发现了各自的问题,北方缺将南方缺相 。当时西点军校是设立在北方的纽约,校长是罗伯特·李。于是林肯总统决定让罗伯特·李挂帅打南方的叛军,罗伯特·李不同意:“我要为我南方的家乡战斗”。校长在南方挂帅,北方将领都是他的学生,你打得过教你打仗的人吗。于是北方战事吃紧。但是南方会打仗,不会玩政治。历史上有多少悍将最后都惨死于政治的斡旋里。所以林肯一看北方要危,立刻頒布了两个法,一个叫宅地法,一个叫解放奴隶宣言。所谓宅地法,就是你南边投靠我北边的人,我10美元就卖给你64万平方米的土地,南方人一下子全往北方跑。黑奴你只要投靠我,我将还你自由之身并且有偿的,我雇佣你。林肯这招非常狠。他还奴隶以自由,给人民以土地,这就解决了人的欲望和刚需,这么一弄南方是人心尽失。接下来林肯委任格兰特为北方军统帅,展开了和南军的较量,安提塔姆、奇卡莫加、葛底斯堡等战役一顿乱打。过程已经不重要了,南北战争的意义在于它幸福的结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65年的4月7号,格兰特在阿波马托克斯靠着北方强大的人口数量,和压倒性的工业资源与罗伯特李将军决战,格兰特当时拥兵15万,李将军不到3万。这个时候只要任何一方随便发起一个冲锋,南军就全军覆没了。就在这个时候双方将领不约而同的各自下了一个超乎寻常远见卓识的命令-停火。格兰特决定劝降,李将军也做出了高于个人荣辱的决定-投降。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士兵们继续的伤亡。不把战争的残酷转嫁给无辜的人,这是高尚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就是南军投降的时候双方将领的谈判,投降之前李将军军容整肃的在规定的日期内来到了农场的一间小屋里举行投降仪式。一个是老师(投降者)、一个是学生(受降者),双方都处在尴尬的状态,两人各自落座以后又寒暄几句尴尬的话,李将军斜眼看着格兰特说,你小兔崽子在西点上学那会儿,我还是你的班主任呢。到现在还这么邋遢,你瞧你这两只脚趟着泥就进来了,格兰特看着老师不好意思的说,这是我的坏习惯,老师您见笑了,哎呦您看这么多年没见您了,您怎么还这么精神啊,雄姿英发。您这身体怎么样啊…全都是废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将军也不寒暄了说,只要答应我三件事,我必降。格兰特说别说3件30件也行。第一,我的士兵回到家乡以后必须得是没有污点不受审查的合法公民。格兰特说没问题,我给每个人签署通行证。保证回去以后绝对不会有人找他们任何麻烦。好,第二,士兵回去的路上是沿途险恶,毒蛇猛兽,还有印第安人等等,所以这枪你不能缴,那是他们安全的保障。格兰特说,没问题。第三,马上就要春耕了,他们今天的战马回去之后就会变成耕马。马你得让他们骑走,给他们留口饭吃。你是同意啊是同意啊还是同意啊。格兰特都没犹豫,三个要求全答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李将军挥斥方的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转身离开了农场了。一场内战就这么结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管美国的这场内战打的如何惨烈,但这场内战的结局却洋溢着温暖和关怀。两位将军都各自放下了在历史上能够留下光彩篇章的荣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林肯总统宣称美国是美国人的美国,这场战争没有敌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打完就完了,都是同胞不要追加仇恨,所以当我们今天看见罗伯特李将军以叛军的身份。被后人塑成英雄雕像屹立在西点军校的时候就不禁会发人深省,这个国家把个人的生命权和对自由的追求与渴望当做立国之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北战争不但促进了美国人维护民族国家的观念,并且给美国未来的蓬勃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战争结束以后格兰特成为了美军历史上第一个四星级将军,并且成为了美国第18任总统。罗伯特李将军后来担任了华盛顿学院的校长,在5年的任期中他将华盛顿学院由一所不知名的小学,打造成为了美国第一所提供西班牙语课程的大学。李将军说每一个有求知欲望的人都是绅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北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战役。它所涵盖的深远意义闪耀着人类战争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光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格兰特将军在临终遗言里写道:“战争可以结束,仇怨难以了断,结束战争的是伟大的战士,了断仇怨的是慈悲的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用中国话来讲,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美国又发生了那么多的“大事小情”:什么禁酒令、马丁路德金、经济危机、9.11恐怖袭击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世界上也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什么一战、二战、朝鲜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俄乌冲突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表面看,各国的内战似乎少了些许,但外侵、入侵、局部战争、世界大战又好像愈演愈烈,人类好像在作死的路上赛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美国又相继出现了那么多雄才大略的总统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也就是现在、就是当下,全人类好像又在加速奔向一条不归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国的诞生》一文2025年8月2日下午完成于美国纽约时代广场附近Fairfield酒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注:【本文部分图片影像取自: (1). 笔者拍摄;(2). 笔者女儿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拍摄);(3). 部分文字来自互联网“历史长河小虾米”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美国的西点军校。</p> <p class="ql-block">美国的西点军校里,有四尊雕像:分别是格兰特、罗伯特·李、 巴顿和麦克阿瑟。</p> <p class="ql-block">林肯总统的夫人,玛丽托德。</p> <p class="ql-block"> 林肯是一倒插门女婿,老丈人是银行家。林肯是顶着冒犯妇人的危险,打断了夫人的说话。</p> <p class="ql-block">南北战争,是美国著名的一场内战。</p> <p class="ql-block">1861年美国内战开始的时候,北方有的南方都没有,南方有的北方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林肯领导的北方,无论是人口、工业、煤钢产量都直接碾压南方。</p> <p class="ql-block">南方是除了棉花什么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其实一开始,南北双方在各有优势的情况下,是不分伯仲的。</p> <p class="ql-block">当时西点军校是设立在北方的纽约,校长是罗伯特·李。校长在南方挂帅,北方将领都是罗伯特·李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一个叫宅地法,一个叫解放奴隶宣言。</p> <p class="ql-block"> 战争细节和过程不重要,南北战争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幸福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 1865年的4月7号,格兰特在阿波马托克斯靠着北方强大的人口数量,和压倒性的工业资源与罗伯特·李将军决战,格兰特当时拥兵15万,李将军不到3万。</p> <p class="ql-block"> 格兰特决定劝降,李将军也做出了高于个人荣辱的决定—---投降。</p> <p class="ql-block">罗伯特·李将军打扮一番之后穿着掐金边、走金线、笔挺的军装。</p> <p class="ql-block">南北双方将领走进一家农舍。</p> <p class="ql-block">投降仪式现场。</p> <p class="ql-block">林肯总统宣称美国是美国人的美国,这场战争没有敌人。</p> <p class="ql-block"> 罗伯特·李将军以叛军的身份,被后人塑成英雄雕像屹立在西点军校的时候就不禁会发人深切省。</p> <p class="ql-block">格兰特也因此成为了美国第18任总统。</p> <p class="ql-block">罗伯特·李将军后来担任了华盛顿学院的校长</p> <p class="ql-block">“戰爭可以結束,仇怨难以了斷,結束戰爭的是偉大的戰士,了斷仇怨的是慈悲的神”。</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2年拍摄于美国波士顿公园华盛顿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2年冬拍摄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雪后波士顿港。</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2年冬拍摄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雪后波士顿港。</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2年冬拍摄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雪后波士顿港。</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2年冬拍摄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雪后波士顿港。</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2年冬拍摄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雪后波士顿港。</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2年冬拍摄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雪后波士顿港。</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2年冬拍摄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雪后波士顿港。</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09年冬拍摄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雪后的哈佛大学校园。</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0年拍摄于美国马塞诸塞州·海角·鲟鱼湾。</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0年拍摄于美国哈佛大学雨中哈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世贸组织大厦“911”遗址“反思”水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了美国4架民航客机,其中两架撞坍了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一架撞毁华盛顿五角大楼的一角,另一架坠毁。这一系列袭击导致3000多人死亡,并造成数千亿美元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国纽约世贸组织大厦“9·11遗址”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原为2001年“9·11”恐怖袭击中倒塌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厦所在地,被称作“零地带”。</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世贸组织大厦“911”遗址“反思”水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世贸组织大厦“911”遗址:“反思”水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位于原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遗址,由以色列建筑师迈克尔·阿拉德和美国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共同设计。该建筑群包含两座黑色下沉水池(象征反思与轮回)和一个广场,形成以水为主题的纪念空间。水池周围环绕400棵树(象征希望与新生),其中一棵名为“幸存之树”的豆梨树曾于9·11事件中被烧毁仅剩枝干,后经培育重生,现植于纪念广场。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世贸组织大厦“911”遗址“反思”水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座深色水池位于广场核心,水流向中央更深水池汇聚,形成北美最大人工瀑布,夜间通过灯光照亮遇难者姓名镌刻的矮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世贸组织大厦“911”遗址“反思”水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座深色水池位于广场核心,水流向中央更深水池汇聚,形成北美最大人工瀑布,夜间通过灯光照亮遇难者姓名镌刻的矮墙。</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500多米高)的新世贸组织大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原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遗址,美国纽约“9·11国家纪念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0年6月9日,世界贸易中心遗址附近建成世界中心饭店,截至2025年,世贸中心遗址西南角已建成新世贸大厦,高513米,共104层,成为纽约新地标。 </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新世贸组织服务中心楼。</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新世贸组织服务中心楼。</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于美国纽约新世贸组织服务中心楼。</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原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遗址,美国纽约“9·11国家纪念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p> <h3>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东侧的联合国总部大楼。</h3>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1年拍摄于美国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西北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的白宫。</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1年拍摄于美国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西北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的白宫。</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1年拍摄于美国芝加哥。</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1年拍摄于美国芝加哥。</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09年拍摄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广场。</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1年拍摄于美国哈佛大学体育场·橄榄球比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时代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纽约时报广场,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一块繁华街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原名为朗埃克广场,后因《纽约时报》早期在此设立的总部大楼,因而更名为时报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时代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其高知名度,世界上不少著名城市的商场或建筑物取名为“时代广场”,时代广场这个名字就此深入人心。时报广场附近聚集了近40家商场和剧院,是繁盛的娱乐及购物中心。百老汇上的剧院、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广告、以及电视式的宣传版,已经深入成为象征纽约的标志,反映曼哈顿强烈的都市特性。走近时报广场,四周是色彩绚烂的霓虹灯和街头艺人,随时播放着新闻,歌曲MV,电视节目的大屏幕,足以震撼每个人的眼球。时报广场是纽约市内唯一在规划法令内、要求业主必须悬挂亮眼宣传版的地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华尔街铜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华尔街铜牛是美国纽约市华尔街的标志性雕塑,由意大利裔美国艺术家阿尔图罗·迪莫迪卡创作,高3.4米、长4.9米,重3.2吨,现位于博灵格林公园。该雕塑以象征"力量与勇气"及股市长红闻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迪莫迪卡耗时近两年自费35万美元制作铜牛,原计划于1989年圣诞节秘密放置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因未经许可引发争议被移走,后经公众呼吁安置于现址。铜牛曾多次遭破坏,包括2019年右耳被损毁。迪莫迪卡于2021年2月22日去世,终年80岁。</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1年拍摄于美国芝加哥。</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于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1年拍摄于美国芝加哥。</p> <p class="ql-block">笔者女儿2012年拍摄于美国纽约哈德逊河口,远眺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由女神像挺立在纽约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是法国政府187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赠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现已成为美国国家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由女神像,全称自由女神像国家纪念碑,又名自由照耀世界,位于美国纽约自由岛。1865年,爱德华·德·拉布莱建议,法国在美国建国100周年之际,赠送一尊代表自由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雕像由法国雕塑家巴托尔迪构思并制造,支撑雕像的铁架由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埃菲尔设计,基座由美国建筑师理查德·莫里斯·亨特设计。于1876年开始建造,期间因资金短缺造成工程停滞,最终于1884年在法国制作完成,1885年运到美国组装,并在1886年10月23日竣工。1886年10月28日,纽约市举行第一次彩带游行,以纪念神像落成,超过100万人参加游行。</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雕像形象是身着罗马式长袍的“女神”,右手高擎着火炬,左臂抱着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上面刻着1776年7月4日,脚下散落着被挣断的锁链。女神像高46.05米,底座与地基高46.94米,总高92.99米;腰宽10.67米,高擎火炬的右臂长12.8米;重229吨。雕像由固定在铁架上的铜片拼成,因做工精细,看上去是一个完美的整体。神像内有22层楼梯,电梯可以开到第10层,再沿旋梯爬12层,就可到达女神像顶端的皇冠处的观景台。这里四面开着小窗,可俯瞰纽约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1日拍摄于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由女神像自落成以来,已成为美利坚民族的象征,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它于1924年被指定为美国国家纪念碑。198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307)的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拍摄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公园雕塑《拥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拥抱》雕塑,为了纪念马丁·路德·金博士的遗产而创作的,旨在激励游客并传播爱与团结的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青铜雕塑由汉克·威利斯·托马斯创作,高达20英尺,宽26英尺,名为“拥抱”。它捕捉了1964年马丁·路德·金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与妻子拥抱的瞬间,这一时刻被一张著名的照片所记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托马斯表示,这座雕塑是互动性的,游客可以走进雕塑,站在拥抱的中心位置,抬头仰望天空,那里有“善意”在俯瞰着他们。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游客能够体验到一种“真正强大”和“神圣”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托马斯还希望游客能够感受到在庆祝MLK日时所体现的爱和团结精神。他说:“如果你联系另一个人,分享你的爱,并真正做一些你认为会为那些没有和你一样的人创造机会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雕塑不仅是一个艺术品,更是一个倡导团结、善良和机会平等的象征,让世界更加和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拍摄于美国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由女神像(英文:Statue Of Liberty),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哈德逊河口附近的贝德罗岛。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象征,表达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是美国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由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在巴黎设计并制作,历时10余年,于1884年5月完成,1885年6月装箱运至纽约,1886年10月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在纽约主持揭幕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并揭幕。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25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由女神像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 在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犹太女诗人埃玛·娜莎露丝(Emma Lazarus)一首脍炙人口的的十四行诗《新巨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似希腊青铜巨人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拥有征服大地强硬臂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巍然屹立飞浪落霞关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女神高擎火炬光芒卓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释放出禁锢已久闪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流离者之母誉名远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敞怀欢迎世界所有来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目光温柔注视双城水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旧世界守你那浮华炫耀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紧闭双唇迸发出撼世声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把你的疲乏困倦交给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把你的贫穷疾苦交给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渴望自由呼吸的蜷缩身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彼岸无情遗弃的悲惨魂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论是无家可归,不论是饱受颠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都给我,全都给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通向自由的金门之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高举照亮黑夜熊熊灯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创作自由女神像这一艺术杰作的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1834年-1904年),19世纪后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雕塑家,由于他的卓越功绩而当选为纽约市荣誉市民和法国荣誉勋团指挥级团员。他于1904年10月5日在巴黎逝世,但他所塑造的自由神像永远表达着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进入纽约港的船只上的乘客可以看见屹立的自由女神高举自由火炬。对成千上万个来美国的移民来说,自由女神是摆脱旧世界的贫困和压迫的保证,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国的象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