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佛学经典《金刚经》我用小楷已写过两三次了,并且2024年参加中国敦煌正觉写经院的经文抄写展,我的小楷《金刚经》入展并聘我为“中国敦煌正觉写经院”院士。</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每次都是机械的抄写,没有认真研读内容,可以说都是囫囵吞枣,不知其味。况且里面的佛学名词繁多,我也弄不清啥意思。还有很多如来与须菩提的对话,语言更是晦涩难懂。所以,弄懂《金刚经》成了我的一个目标。</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少有闲暇,我还是挤出时间抄写《金刚经》。我这次一改原来一口气抄完的方式,而是边抄边体会,边研读,顿时有一种云开日出的喜悦和获得感。</p><p class="ql-block"> 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解《金刚经》,他既不同于文字直译仍然不解,也不同于专业解读云三雾四。而是用最简单的语言通俗的向大家介绍《金刚经》,因为说出了文字本身的话外音,让大家更加的容易理解。</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不是专业研究佛学的专家,只是一个普通的书法爱好者。说解的对不对,还需要大家来批评。能够引起争鸣,就当我抛砖引玉,更能促进《金刚经》学习热潮的掀起,也算一件功德吧。</p> <p class="ql-block"> 第一段说如来领众弟子在舍卫城乞讨进食回来落座开始讲经。</p><p class="ql-block"> 第二段说须菩提长老向如来说,有善男善女愿意发正觉正念心,他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安静其心?怎么做才能降伏心中的浮躁?如来很高兴,说只要善男善女愿意发正觉正念心,他愿意为他们解答疑惑。须菩提长老说,我们都在洗耳恭听。</p> <p class="ql-block"> 第三段说如来告诉须菩提长老,要想安静其心,降伏浮躁,首先要他们明白世间的一切的一切的相都是虚空。但如果这样做,看似要灭度救赎他们,其实是我的不对,因为我又执着众生这个“相”了,我就不是如来。</p><p class="ql-block"> 第四段如来说,作为佛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相,而无相又通过有相来证得无相。凡是你能触摸感知到的就是有相,触摸感知不到就是无相。他们随时在,又随时不在。如果为随时消失的人事执着,执念,痛苦,折磨,说明你在接受考验,当你终于明白你执着的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你就会理解什么叫“虚空”,觉悟了这个,就会给你带来无量无数的福德。这个福德有多大呢?你看东方的天空,你能看到他的边际吗?再看看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宇宙四维,你们知道他有多渺茫吗?须菩提长老连连回答不知道。如来又说,所以作为佛自己首先要无相,无亲疏远近,无贪嗔痴妄,你方能成为众生的导师。</p> <p class="ql-block"> 第五段如来问须菩提长老,人们可以拜见如来的法相见到如来吗?须菩提说,不可以,那些都是虚妄的假相,只有心中眼中无任何相才能见到如来。</p><p class="ql-block"> 第六段须菩提对如来说,您觉得将来会有人看到您的法言而去践行吗?如来说,我灭寂后五百年会有人拿着我的法言去教导人,并深信不疑。可见这人已经参透了佛法,领悟到了真相非相的真谛。他不会执着于我的法相而说教,而是只把佛法当做渡人的筏子而已。如果把如来的法相当做强迫人,诱导人,欺骗人的工具,佛法就会进入魔法时代,那将是佛界的悲哀。</p> <p class="ql-block"> 第七段如来问须菩提长老,你觉得如来得了无上正知正觉法,如来有没有以法者的名义有什么说法?须菩提长老回答,如来的所得无上正知正觉法是正悟而来,并没有固定不变的说法。如果是固定不变的就不是无上正知正觉法。就像古来圣贤之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代,对社会的疾苦感受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用自己的观点希望改良社会,让更多的人远离人间疾苦,尽管观点各不相同,有深有浅,但都可以视为建立在实相上的“无为”法。而如来的佛法是适合各个阶层,各个人群的自性虚空,从而离苦得乐。</p><p class="ql-block"> 第八段如来问须菩提长老,有人用三千大世界的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来布施,你认为他的功德大吗?他获得的福德难道不够多吗?须菩提长老说,太大了!因为这在世间来说,能够用三千大世界七宝布施,尽管是有相布施,其福德也是不可限量。如来说,但是另有人用《金刚经》中的几句偈语为他人解释,让无数的人觉悟,那么他的功德要远远超过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施舍他人来的福德要多得多。因为实物施舍再多都是有限的,而唯有自我觉悟才能真正脱离苦海。所以,如来的佛法是无上正知正觉的源泉,但你把他看成实相就又会落入执念的桎梏。</p> <p class="ql-block"> 第九品如来与须菩提长老谈讨修行的四重境界,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考察须菩提的佛学阶层。通过考察,须菩提长老果然完全到达超越六道轮回的阿罗汉界,而须菩提自己不认为自己就是阿罗汉而自居,认为自己只是一直在修行路上的修行者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