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岳父岳母</p> <p class="ql-block">1966年,我高中毕业了,正准备高考,文革开始了。在兴中轰轰烈烈文革两年后,1968年升学无望,带着无尽的遗憾我们在校学生全部回了家,当了农民归于农村生活。不久我在本村小学当了民办教师。父亲催着我结婚,父亲就我一个儿子,为此他还哭了两眼,结就结吧,还能什么可拖延可希望的呢!同事贺老师说,她北坡上村的叔父家大闺女也从河曲农校回来,也到待嫁年龄准备出嫁,我就随她到北坡上相了回亲。见了面才知道她也曾是兴中34班同学,比我低两届,她也知道我是高8班同学,同是校友,只不过那时不认识,看了一眼就算订下了婚事。那时生活困难,物资馈乏,一切程序,婚礼过程都很简单,同学志伟、来明、憨油来祝贺总还算有点气氛。1968年腊月初9我俩走到一起,算结了婚,开始了我们的新生活。</p> <p class="ql-block">我岳父是老共产党员,一直以来在村里当支书。我父亲也是38年的老党员,也曾当过村长、乡长,后成为国家干部,一直在供销社工作。1953年至1954年我父亲曾在蔡家崖供销社当主任,我家随父在蔡家崖生活两年。因蔡家崖和北坡上邻近,象一个村一样,两位老人回想起来还有印象。总之两家觉这门亲事很满意,门当户对。</p> <p class="ql-block">新媳妇进门带来了新风尚、新气象,我家的生活逐渐发生着改变。</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叠铺盖,当我叠起铺盖后,她又上炕重摞一遍。她说:在她家如果叠不好铺盖,她娘会一把掀倒要求重叠。并说:在家里男人是天,是有份两的,要有尊严,你爹的铺盖、枕头必须摞在最上面。从此我的被子、枕头就永摞在最上了。</p> <p class="ql-block">她家下炕横放着一条古式长凳(当然也是土改分来的),是为全家垛铺盖用的。</p> <p class="ql-block">自她进门,每天早晨她总是早起做饭,不用我做家务。</p> <p class="ql-block">快过年了,除夕晚上,她将家里的鞋子都搁到炕上来,并将斧头、切刀都摆放在门外窗台上。她说这是图吉利,“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说她家过年就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她爱干净,好洗涮。衣服没穿了几天就要洗,我说穿不烂就洗烂了,他说又不用你洗,特别夏天,汗臭味不常洗怎么行。逐渐改变着我的懒散和不爱干净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她过日子非常节俭,那时候生活非常困难。她常说她妈的口头啴“过日子先不从瓮口口上打俭,到了瓮底底上还能来的及?”我当民办教师挣的8块钱,过日子够难为她的了!后来当了工人,工资30元,可5口之家生活依然拮据,捉襟见肘,上气不接下气。1978年大内弟结婚,当大姐夫的总的有所表示吧?我说还得去借钱,她却说不用了,她手里有100块钱,我旣惊讶,又意外,不知她这是怎么抠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同老人们一起吃饭,她总是先让老人们先吃,我曾去她家,岳母总是对她说,出嫁了就是人家的人,要孝敬人家的老人,在外不要给我丢人!1987年,我爸得了重病,在医院她和我一起陪侍,端屎倒尿。在一起住院的病人问我爹,这是你闺女?我爹说是媳妇。他们很惊讶,这年份能做到这样,可真是好媳妇呀,真难得!我爸病逝后,我们同老母一起生活,她总是先把饭碗端给老人。她常给我妈擦背、换内衣,洗衣服,她说,老人有老人味,不给换洗咱也难闻。在我们的精心待奉下,我妈又精精彩彩活了20多年,92岁才过世。去世后来帮忙的人看了老人家的铺盖都说,从未見过老人有如此干净的衣服铺盖!对此我真感激她!</p> <p class="ql-block">1987年,父亲最后的全家照。</p> <p class="ql-block">她操心多,时时处处为这个家操心。她不仅用心待奉老人,更关爱孩子们,对我们的三个孩子的哺育成长,她的负出比我大的多,相比我大大咧咧无所用心,实在惭愧,我真感激她。</p> <p class="ql-block">她很注重邻里关系,我们成家后,近20年颠沛流离,租窑赁房,她都与邻居和睦相处。后来我们到太原哄孙子,老娘托给两个妹妹家,一但老娘有些不舒服,妹妹一打电话,我们急忙往回赶,当回来己很晚了,但一进家门,家里干干净净,暖暖烘烘的,邻居们早已开了门(我们把钥匙放在邻居家),又是给炕上灶火上生火,又是擦洗,我们在家也不过如此,真感谢他们!</p> <p class="ql-block">左邻右舍好邻居。</p> <p class="ql-block">好邻居在太原相聚。</p> <p class="ql-block">她很热爱生活。1987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一个两眼石窑的小院。她便不知疲倦,不遗余力经营这个小家。家里布置条理干净,院里栽树种花,自己住的舒服,过路邻居也要进来驻足,欣赏一会才走。都说.你们家真好,看着都舒服。生活条件的改善衣着打扮也注重起来,享受生活。</p> <p class="ql-block">家庭对一个人的素养形成影响相当大。我爱人的品行修养得益于从小家风的熏陶,严格的家教。她家是传统正派的农村家庭,在村里受人尊重,是有影响力的人家。成亲后我很敬重岳父岳母两位老人,他们的行事对我和我家影响很大,他们已离世了,但我们一直怀念他们!</p> <p class="ql-block">姊妹们和两位老人</p> <p class="ql-block">岳父祖籍是陕西贺家川,逃荒来到兴县,后来父母双亡,兄弟两人流浪,哥哥到了我们李家塔村,弟弟(即我岳父)流浪到寨底村,后到了北坡村。岳母是白家崖村(现在的碧村)人,她母亲早亡,父女二人相依为命流浪到北坡村。土地改革时,这两家外来的穷人各分得一眼窑和地,并两家成了亲,并将两眼窑兑换在一起,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对于漂泊流浪的穷苦人,能分得住处田地全凭共产党,托毛主席的福,所以他们无限感激共产党和毛主席!每当他们讲起过去到处乞讨流浪的悲惨生活,我们也感到无比凄惨难受!</p> <p class="ql-block">我初去岳父家,常听他们说,分局在时这样那样的话。噢,他们说的是晋绥分局,抗战期间北坡村曾是晋绥分局所在地。兴县曾是抗战时期晋绥边区首府,边区政府,120师贺龙师长就驻离北坡村2里地的蔡家崖牛家花园院里。蔡家崖和北坡村的老百姓常见边区政府工作人员和贺师长,常与老百姓打招呼,告诉,真是军民一家亲。</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中龙师元帅塑象</p> <p class="ql-block">旧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花园院正门</p> <p class="ql-block">花园院侧门</p> <p class="ql-block">花园院及贺龙元师塑象</p> <p class="ql-block">花园院曾经和现在的“六柳亭”。</p> <p class="ql-block">贺龙元帅</p> <p class="ql-block">岳父说,北坡上的这个地方曾是边区政府“七月剧社”演出处。这里常演戏,一有演岀,分局干部、家属,蔡家崖的八路军、贺龙师长和村民们一起看戏,真是军民一家亲!</p> <p class="ql-block">抗战机关的驻扎,进步思想的传播,机关工作人员优良作风的影响,使当地群众的思想进步,民风、村风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常听岳父、岳母们说分局在时许多感人的故事。他们说起,李井泉、林枫、张稼夫、段云……好多分局人物的形象,为人处事风格。我岳母曾和林枫书记(分局书记)隔过邻家,那时她还是个小姑娘,常去林枫家与他家大女儿梅梅一起玩,并帮忙做些事。林枫夫人郭明秋是个很和善的人,见岳母是个没娘的苦孩子,很是关照。</p> <p class="ql-block">2009年大内弟在县城里买了房子,将老人们搬到城里住。有一天来了两位女人,手里带了不少东西,自我介绍说她们是林枫的女儿,专门来看望过去的老邻居。说她妈在世托咐,一定要回北坡村看看,寻访叫白婵儿的老人,她们已来过兴县两次了,这回终于找见了。讲述她妈在世时的事,临走时又要放1000元表示慰问,岳母怎也不要,最后还是放下了。没有什么东西可送的,岳母把自己纳的鞋垫给了几双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五六十年过去了,人家那么大的领导干部还惦记着当年邻居家的穷苦女孩,使岳父母非常感动!那时的干群关系,军民关系真是鱼水情啊!</p> <p class="ql-block">岳父在土改时入了党,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一直到80年代初。他是个性情温和,与人为善的人。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拘,不谋私利,一心为公,得到群众的认可拥戴。从解放后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社会主义农业生产。他是生产积极分子,农村好干部,常被选派到县、地区、省里去开先进人物大会,当了两届省劳模。家里墙上贴满了奖状,相框里有不少各级会议照片。50年代他家就装有电话机,他就坐过小卧车。在蔡家崖公社提起北坡上的老贺无人不晓。就是老一辈的县干部,比如计委主任刘记忠,老县长孙守谦等,只要他去了,都热情接待。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来蔡家崖参观视察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县里曾招集当年蔡家崖、北坡村的老干部我岳父们等参加接见。这是他见到最大的领导,说起来很是自豪和激动!</p> <p class="ql-block">1976年,在北京召开全国拥军优属大会,岳父以山西代表参会,会后他去内蒙看望在内蒙卓资县旗下营当兵的大儿子。连里得到消息,邀请他在连里召开大会上作报告。他介绍北京开拥军优属大会盛况,讲述晋绥分局在北坡村的往事,讲述贺龙师长在蔡家崖的故事,讲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攻打桌子山(卓资县)他们支前参战的经过,讲农村土改经过,以及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当劳模事迹。……受到部队的热烈欢迎。团里得到消息也被请到团里大会上报告。受到全团战士和首长的称赞!一个沒念过书的农村干部,在部队大会上作报告,不拘束,不怯阵,能自如作报告,全凭丰富的阅历和多年工作中的历练。是党和人民培养了他。他的精神能力无不为之赞叹!</p> <p class="ql-block">在内蒙当兵的大儿子</p> <p class="ql-block">岳父很有工作能力,是工作经验丰富的好当家人。他在村里将种菜能手编为水田组,上鿄种地为旱田组,专门有赶平车的,赶毛驴驮炭的,专门掏茅坑担粪的,发挥社员专长,各尽所能。村里办起油坊、粉坊、豆腐坊。逢年过节给社员分油、粉条、豆腐、炭。谁家想另做粉条、豆腐集体给予方便。社员安居乐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是当地当时分红最高的先进村。</p> <p class="ql-block">由于家风家教影响,大儿子从部队退伍后,他的为人处事得到村里的认可,又被选为村支书,继承父辈的事业,为群众服务,直至60多岁退休。</p> <p class="ql-block">当兵退伍后,子承父业,在村里继续当支书</p> <p class="ql-block">岳母是严肃认真的人,家里的一切都由她安排。她治家严格,规矩多,孩子们都有些怕她。家里的家务,打猪草、喂猪、喂羊、喂鸡、拉风相、扫院、抬水…….孩子大小都有事做。每年过年都有肉吃。</p> <p class="ql-block">岳母是很俭朴的人,在那物资馈乏,生活困难时期,6个孩子8口之家,生活真不容易。有吃的先让给丈夫和孩子,最后自己凑合,苦了自己。</p> <p class="ql-block">岳父全家与伯父照片</p> <p class="ql-block">岳母是个坚强的人。她常说,人转到世上是吃苦来了,受罪来了,遇到困难只能靣对,没有过不去的坎。2001年小儿子车祸去世了,全家人无比悲痛,对于母亲那是多么悲伤,但在后事处里中未见她哭过一眼,村里人都说她真坚强啊!</p> <p class="ql-block">坚强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岳母虽是农村妇女,但她不平庸,处事公正,遇到不公道的事,她敢开口,敢说话,主持公道正义,受到村里人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岳母总是积极向上,永于进取。遇到什么事只要能自己学会的,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力更生,不求于人。所以一切的农活、家务没有她不会的。一生进取,自强不息!</p><p class="ql-block">到了八十多岁到了老年,我们把她接到太原与我们共同生活了两个月,让她也过过城市生活。当时正好住在省体育馆附近,迎泽公园南门跟前,让她游公园,有时她独自出去游公园,下午没事她就坐下在写,我惊奇地发现她在抄报纸。我问她,你认识这上的字吗?她说认得,我让她念报,她真的念了起来,我旣惊讶又佩服,一位从没上过学的农村妇女,不知她什么时候认下这么多字,还懂的意思。真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80多的老人没上过一天学,能抄报,读报认那么多字,真佩服!</p> <p class="ql-block">老人们去世了,他们一生为人处事的风格,崇高至上的品质,永远是我们后人的楷模,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我们后人都念过书,有了文化,许多还是大学生,现在的大学常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相比我们的品质有他们崇高吗?能耐比得上他们吗?是应当深思的,希望后人们多回想前人的足跡,发扬他们精神,奋发向上,多作为家庭为社会有用的人!不愧为先辈的后来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