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6 日,我们怀揣着对北国风光的憧憬,从青岛搭乘航班奔赴内蒙古海拉尔,正式开启了这段从内蒙古至黑龙江再回到呼伦贝尔大草原为期八日的北方探索之旅。 北方之旅线路图(红点为旅游点) 行程的脉络如一条灵动的绸带,从海拉尔出发后,先向东北延伸至根河,在“中国冷极”的夏日清凉中稍作停留,再一路向北抵达黑龙江漠河,在北极村触摸中国最北的坐标。之后,我们又循着来时的轨迹折返,途经满归的林海、室韦的界河、黑山头的草原,最终抵达满洲里,完成了这场跨越蒙、黑两地的环形旅程。<div>八天的时光里,飞机与车轮仿佛跨越了时空,共同编织出难忘的记忆:我们曾穿行于大兴安岭的茂密丛林,看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车窗外跳跃成流动的光斑;沿着被誉为”最美公路”的331国道前行时,草原与森林在视野里交替铺展,仿佛大地在我们眼前缓缓翻开画册;站在高处俯瞰第一道河曲时,蜿蜒的河水如银色丝带缠绕在绿色地毯上,让人惊叹于自然造物的精巧;当脚步踏上呼伦湖的岸边,这片中国第五大淡水湖的浩渺烟波扑面而来,水鸟掠过水面的身影与远处的湖天相接处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画卷。<br data-filtered="filtered">饱览美丽中国的同时,最让我内心无法平静的是那些散落在中俄边界上的俄罗斯村庄,一股股袅袅炊烟和远远传来的犬叫声、鸡鸣声,总引发我内心的愤怒,那里原来可是中国的领土哦。</div><div>即便这已是我第二次踏上呼伦贝尔的土地,夏日里的北国依然以崭新的姿态打动着我 —— 或许是清晨草叶上未散的露珠,或许是傍晚草原上渐浓的暮色,又或许是额尔古纳河畔成群的牛、马、羊。行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总在不经意间留下让人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记。<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从挑选、处理图片,到排列图片顺序,再到起草文案,这篇游记花费了20多天时间,愿这一张张照片让你对祖国北方有个总体印象。</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 2025年7月16日上午8时35分(原定6点50),我们乘坐的山东航空SC4993的飞机从青岛飞往海拉尔。 原计划16日早上6点50分乘山东航空的飞机飞海拉尔。由于从东海县赶到青岛有3个多小时路程,为了不影响航班,我们便于7月15日下午赶往青岛。走之前在机场附近预定了一家酒店。然而,阴差阳错的是导航把我们导到了老机场(有的酒店有意把位置设置在机场附近),眼看天色已晚,不得不在这里住下。<div>夜里接到消息,飞机因延误将由原5点50分改为8点35分起飞。我们担心遇到了骗子,从凌晨3点多打电话核对消息。由于航空公司和第三方航空管家信息不对称,山东航空说没有收到延误通知,而航空管家确定飞机延误改了时间。为了不误时,天没亮我们便起床开车到青岛胶东机场,到柜台才确认飞机晚点(来时也晚点数小时。山东航空准点率值得怀疑)。</div><div>需要提醒各位的是,青岛胶东机场的停车费一天60元,我停了8天收费460元。大家如果去胶东机场建议把车停在附近,然后打的过去。</div> 10点35分飞机从青岛抵达呼和浩特机场。我这是第一次到呼和浩特,这次短暂停留总算我到了一次呼和浩特。 12点多飞机从呼和浩特机场起飞,到达海拉尔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原来计划要参观的反法西斯战争纪念园、两河圣山、呼伦贝尔大草原、莫日格勒河、油菜花、拜访俄户、额尔古纳湿地等,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简单参观了呼伦贝尔大草暨莫日格勒河,走出景点后便按行程往根河方向进发。 7月16日下午3点58分,我们来到了蓝天白云下的莫日格勒河景区游客中心 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是呼伦贝尔草原最重要、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草甸草原地带,有一首歌大家都听到过,叫《呼伦贝尔大草原》,歌词中的主场景唱的就是这片草原。莫尔格勒河,河流比降较小,河道迂回曲折,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称誉,两岸水草丰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场。 牧民家园 在通往根河途中看到了大片的油菜花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G332国道两侧,山川葱绿,油菜花开,在夕阳余晖照射下,多姿多彩,美丽如画。夏日里看到春天的景色,让人叹为观止。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G332国道一侧的山体上,牧羊成群,傍晚羊群剪影别样美。 7月16日晚上,我们摸黑来到了根河,居住在根河市冷极58度宾馆。这是17日早上拍摄的镜头。 7月17日早,起床后在宾馆院内飞起,无人机拍下了美丽的根河晨光。<div>根河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代管的县级市,总面积20010平方公里,人口约12.1万。面积是我们东海县的10倍,而人口是我们东海县的 1/10。它东邻鄂伦春自治旗,西接额尔古纳市,南连牙克石市,北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呼中区交界。</div> <p class="ql-block">今日根河——2017年,我曾随《大众摄影》组织的“四季根河”全国摄影大展采风活动来过这里。相隔8年,根河变成了另一番模样。</p> 美丽的根河湿地晨光 无人机空中鸟瞰,山脉、输电线路、云海,形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在根河早餐后,我们驱车来到了根河市冷极村。<div>冷极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金河林业局金林林场境内、大兴安岭腹地。这里冬季寒冷(零下35度以上)而漫长(达6个月)2017年我曾经来到过这里。那时还保持着原来伐木工人居住村落原始风貌,而今改成了一个旅游区,商业气息浓郁,不是我们想看的样子。</div> 2017年时,冷极村里看到的老人与狗、篱笆院落,民风纯朴 而今铺满花砖、规规整整的新村子,已经没了往日古村落的味道。 一列绿皮火车从村头驶过。冷极村有达赖沟、金林、静岭三个火车站。所谓的“一村三站”现象,在全国罕见。最早建成的是金林站和静岭站两个火车站,因林场日渐红火 从冷极村出来后,我们沿204省道向东北进发,车辆行驶在大兴安岭茂密的森林里。边走边看,领略了夏季不一样的风光。 7月17日上午11点多,途经美丽的牛耳河国家湿地公园 7月17日下午1点多,我们来到了根河市阿龙山镇境内的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阿龙山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内阿龙山国家湿地公园。<div>中午。在阿龙山镇区路边一家小排档,每人16元的自助餐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假如你路过这里,一定要尝尝:大骨头、排骨、红烧肉、带鱼、炒鸡、土豆丝等10几个菜。8天的旅游,感觉这一餐是最实惠、最美味的菜肴。<div>这张图片是走出镇子后,在激流河畔拍下的阿龙山镇区全景。如果不是鸟瞰,很难感受到茫茫大兴安岭的绿色之美。</div></div> 下午2点40左右,我们来到了根河市满归镇的凝翠山森林公园。车辆开到山顶景观台,放眼望去,满眼绿色。在大兴安岭地区,这样的景色已经很平常了。 根河市满归镇凝翠山森林公园入口处的宝塔 凝翠山森林公园观光塔周边美丽风光 大兴安岭最典型的树种为白桦林。由于上世纪过度砍伐,很少看到原始森林 <p class="ql-block">7月17日下午,来到了心目中神秘而神奇的地方——漠河,知道在这里可以看到北极光。</p><p class="ql-block">漠河市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下辖县级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北麓,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阿穆尔州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2公里,总面积18428平方公里,辖6镇7个行政村。</p> 北极星广场位于加漠公路与振兴街交叉路口,建成于2002年6月。每年五一至十一期间在这里承办北极光节、冰雪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开幕式,全天候免费开放的属性使其成为市民晨练、休闲娱乐的首选地。 广场核心景观为153级台阶顶端的"腾飞"雕塑,由象征"天鹅之首"与"金鸡之冠"的造型组成,顶端北极星彰显漠河作为祖国北陲的地理特征。 漠河市是全国唯一可观赏到北极光和体验“极昼、极夜”的地方,素有“神州北极”的美誉。城市不大,影响力不可小觑。 作为当地重要文化活动场所,许多游客在这里打卡留影。7月17日,夜宿漠河龙源宾馆。 7月18日,早饭后来到了乌苏里江浅滩——中国最北点,然后奔往龙江第一湾景区。 龙江第一湾景区是黑龙江源头流经红旗岭段形成的Ω形江湾。江湾以航道中心线分隔中俄两国疆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势磅礴的优美景观,被称为“龙江第一湾”,吸引了各地游客。<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左侧小岛是因不平等条约当年被沙皇俄国占领了的中国土地 跨过1000多个台阶终于到达山顶,在龙江第一湾观景台上留影 7月18日下午,游览完龙江第一湾后,马不停蹄来到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镇北红村,原名大草甸子村。北红村三面环山,黑龙江由西向东从村北穿过,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真正的最北村庄。村中人口约320人,俄罗斯后裔占到了40%以上。2019年7月28日,北红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村子虽然不大,但到这里参观旅游的人骆驿不绝。 随着国际形势和中俄关系的转变,边境地区过去的对对峙局面已经改善。北红哨所已经成为游客的打卡地。 黑龙江畔的北红滨江公园是一条沿江景观带,公园里没有什么景点,主要欣赏江面和对过俄罗斯山林景观。 农户家,家家户户插红旗 站在滨江公园大堤看涛涛黑龙江水向东流淌,对过是俄罗斯(原中国的领土)。东边山顶不时电闪雷鸣,只是手机速度太慢没有拍下光电瞬间。 边疆的党群服务中心没有内地的小楼繁华,但一样的牌子、一样的功能依然让人感动亲切。路过门前时,特意让司机停下,拍摄了这张照片。 旅游中,经常可以看到驾驶房车休闲旅游的人。雨中看着手机,听着雨声、沉浸在游人的喧闹声中很有几分惬意。 小雨哗哗下个不停,一家人自驾从远方而来,男主人忙着搭雨棚。尽管车子不大,但他们因陋就简,在狭小的空间包饺子,享受旅途的快乐,让人为之称羡。路上我说:能享受这种生活的人一定要有这几个必备条件:一定要有钱、有闲、有个好身体。哪怕你穷游也要有闲、有个好身子。 在北红村,巧合的是镜头里的这对夫妻,我在龙江第一湾也拍到了(下图)。这不是有意安排,纯粹偶然,算是有缘。 7月18日上午,在龙江第一湾拍到的这对夫妻,就是上面照片上的两个游客。 7月18日下午,冒雨参观完北红村后,来到了北极村。这里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div>北极村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位于中国最北端。有"金鸡之冠""神州北极"之称。这里与俄罗斯伊格娜恩依诺村隔江相望,村域面积28.32平方公里,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成为旅游热点。</div> 初到北极村,感受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交通问题。这里实行的是交通垄断,任何社会车辆不允许载客包括滴滴等公开平台。北极村旅游公司设立了一个游客车辆调度中心,游客在进村时就购买40元交通费用,不论你玩几天,需要到哪里,和调度中心打个电话或利用小程序预约车辆就可以,包括公交车凭票可以免费乘坐。40元交通费用并不高,但问题是不方便。遇到特殊情况他们车辆赶不到又没有社会车辆救急,很麻烦。这天晚上,我们对预订酒店不满意换了一家,打了四五次电话,公司说马上到,结果等了1个多小时没有车来。这里的蚊子特别大、特别多,我们不堪忍受蚊叮虫咬,只有拉着行李箱步行40多分钟到达另一个宾馆。也许旅游公司想给游客节约交通费用、也想通过集中调度给游客提供方便,可由于客流量把握不住或对车辆调度不科学,往往给游客带来不便。当然,这是插曲,在这里的旅游体能总体是好的。<div>下图是北极村夜景。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乡村夜色。</div> 据了解,在北极村,夏至这一天昼长夜短现象极为明显,白昼时间可持续21个小时以上。夏至这一天约有2万余名游客云集北极村,感受夏至不夜城、期待神奇北极光。 从夏至这天,每天晚上八点至九点半,北极村便会在北极星广场举办篝火晚会。晚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上千游客参与 。 熊熊篝火在广场中心燃烧,大屏幕上播放震撼的音乐。 游客被主持人具有煽动性的话语激发出磅礴热情,不论是男女老少,都加入到跳舞的队伍里。 中国北极标志性设施——北极星 夜晚,经营小吃的商家生意依然红火。 北极村的夜晚十分热闹,尽管已经晚上10点多,景交车依然来回跑,小吃摊还有人在吃饭。这天我感觉特别累,本想吃上一碗面,可由于时间太晚,还要步行20多分钟走到宾馆便忍着到了住处,简单吃点零食后,洗漱完上床睡觉。此时已经快12点了。 2025年7月19日上午,我们乘北极村旅游公交车先参观南线的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北极村文化园、北纬53度观赏塔、北极哨所、北极老村等,然后回到北极广场(七星广场)乘坐公交车到中国最北端“鸡冠”位置拍照留念。 北极星广场边上的漠河老街,里面已经没有过去的模样了。 白天拍摄的北极星标志,后面便是俄罗斯。 走马观花看了一下北方民族园。里面的内容没有来得及看。 具有北方特色以白桦林为模型的鄂伦春民族博物馆。由于景交车通知只停10分钟,到门口拍了一张照片便匆匆离去。 我和老婆和同行的张乡长每人花费50元钱购票登上了高度为46米的53度观光塔。在不能飞无人机的地方,这个塔值得一上。在这里可以看到对过俄罗斯的村庄和北极村远景。 站在观光塔上看到对过俄罗斯一个叫伊格娜恩依诺村的村庄。中方游船沿中方河道由南向北航行。由于河道低于沿岸植被,在船上几乎看不到对过村庄。我们选择登上观光塔瞭望对过的村庄是明智的。 据讲解员介绍,河对过右边的那栋两层小楼是伊格娜恩依诺村村长家。村长家的房子比别人的好在全世界普遍存在,我们见怪不怪。 在观光塔上远眺黑龙江畔拐弯处左边的北极村 据说岸上停放的是俄罗斯边防部门的巡逻艇,放大看有两个人手里提着东西往岸边走动漫。 北方哨所成为旅游景点。在这里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军人。这里也许是过去的营房。 这就是漠河北极老村。相比之下,新村商业气息浓郁,老村更有味道。 北极村打造了许多人造景点。作为一个景区,要想留住游客必须要有吃、住、玩的地方。漠口十三驿站便是最新打造的景点。相传古驿路区域包括大兴安岭地区所辖的加格达奇区、漠河市、塔河县、呼玛县、松岭区等。 7月19日中午11点多,我们来到了北极村位于祖国最北端的金鸡之冠。许多人来到北极,就想一睹鸡冠风采。 回来后不知道这张照片上的造型是什么。我在网上查了好长时间才知道这里是“北”字广场标志性建筑。“北”字代表北极村在祖国的最北部。 江山可见 一生相随——经同行的孙老师编导我和老婆在中俄边界线上拍了这张合影。 北极村子不大,真正一天时间足够游玩。19日上午游览完所有景点后,吃过午饭便到最后一站驯鹿园。<div>黑龙江漠河北极村的驯鹿园和内蒙古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部落的驯鹿园不是一个档次,这里的规模小、数量少。据说这里的驯鹿就是从根河运来的。</div> 7月19日下午二点左右,我们到宾馆收拾好行李后返回漠河市区。在漠河市区也就是神州北极广场东面,我们应同行的孙女士建议专程参观了漠河舞厅。<div>之前,我不知道漠河舞厅。通过讲述和网络查找才知道,漠河舞厅因一首叫《漠河舞厅》的歌及其背后的故事而走红。创作者柳爽曾以故事原型人物张德全(化名)老人的视角,给他1987年大兴安岭“五·六”大火大火中丧生的妻子“康氏”写了一封信——《再见了晚星》。康氏生前爱跳舞,两人恋爱时常常溜进弥漫着谷物粉末的仓房,在狭小的空地上练舞,“一圈一圈的鞋痕在尘土中像涟漪一般慢慢摊开”的画面,是老人这辈子最灿烂的回忆。往后30余年,张德全老人并未再婚。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副馆长马景春则说,火灾的遇难者资料中没有康姓女子,可能故事里用的是化姓。至于那位“70多岁、穿着朴素的独舞老人”,他最后一次出现在舞厅是在疫情之前。正是这个故事才让我对漠河舞厅有了新的认识。</div> 我们在漠河舞厅门前作短暂停留,门前还能看到跳舞的人。这个舞厅很普通。但据了解,地下负一层跳舞大厅很大,也比较有年代感,有去过这个舞厅的可留言。 到了漠河,除了感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北极村夏季里的凉爽及美丽风光,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也是必须要去的地方。通过漠河舞厅的故事,让我体会到大兴安岭和漠河”冬天里的一把火“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破坏。 由田纪云题字的“大兴安岭(一九八七)“五·六”火灾纪念馆” 大家通过前言可以了解“五·六”火灾的背景。 右侧文字讲述了火灾经过 火灾受灾面积及区域 大火让人触目惊心 大火让许多家庭家破人亡 许多年轻的生命在这场火灾中消失 火灾燃烧时的惨烈场面 时间永远定格在1987年5月6日星期天 漠河市街景——文化馆大楼 看到对过的门牌,以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厅,其实是展示当地土产的一个窗口。 走进室内,里面摆放着少数民族服装、饰品、用品。我对着玻璃墙自拍了一张照片。也许你没有看到画面里的我。 在内蒙古很少看到这样的真实场景了,也许我们去的都是景区景点。 7月19日下午,我们驶出漠河市区向内蒙古进发。离开漠河市区不远处,来到了具有国际重要湿地之称的九曲十八弯。2022年经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批准,该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至此,九曲十八湾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最北湿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大兴安岭九曲十八湾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中国最北的湿地,地处大兴安岭北坡、黑龙江南岸。隶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图强林业局育英林场、奋斗林场施业区,行政区域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境内。 九曲十八弯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加漠公路沿线,由额木尔河蜿蜒流经寒温带沼泽湿地形成的自然景观。在观景台上,一列绿皮火车穿越湿地的场景被拍了下来——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该区域占地面积2000余公顷,景区设有观景台供游客俯瞰河道迂回的独特地貌。 夏季绿草野花与弯弯的河流形成人间仙境 回来整理照片时突然发现,画面里还有一个小木屋。不知道是护林房还是景观房。假若能在这里居住如同进入人间仙境。 离开漠河,也就离开了黑龙江。我们沿204国道一路下南返回内蒙古根河市域。当天晚上,冒雨夜宿根河市满归镇。 进入满归境内的标志性建筑。由于车辆晃动加之大雨,图片不太清晰。细看大门上的字是:大兴安岭林管局欢迎你! 满归镇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一个下辖镇,国家大型二级森工企业——满归林业局就驻扎该镇区。 满归镇户籍人口14787人,行政区域面积3902.95平方千米。人口不抵内地一个乡,而面积相当于内地两个县。 从7月19日下午就下大雨至20日早依然没停。站在宾馆向外拍摄了镇区居民居住环境。在北方,家家户户的门前或院落,到处是成垛的木柴。这是用来抵御冬季取暖所用的木头。 7月20日早8点早餐后,我们冒雨向额尔古纳市行进。作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一名退休人员,我做了十多年规划展示馆馆长,当我发现满归有一个大兴安岭自然资源展示馆时,便赶去想参观一下。遗憾的是由于工作人员还没上班,只有匆匆离开。图片雕塑是满归镇标志性建筑。 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在根河市满归镇境内,总面积15565公顷。有月牙湾、脚印湖、鲇鱼湾、姊妹湖、生态园、1409摄影基地、西伯利亚红松林、森林人家等20多个自然景观。<div>按照行程,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是参观点,但由于大雨下个不停无法下车,我们便在车内沿途参观,算是到此一游。</div> 2017年9月13日,我曾经到过这里,这是8年前拍摄的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那时还是土公路。 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大雨纷纷,售票处门可罗雀。 大雨中,月牙湾是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的组成部分。 雨中欣赏月牙岛。看中间的小岛真的很像月牙。旅游文化就是让不起眼的东西经过丰富其文化内涵、增强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这便是旅游开发的最终成果。 峡谷深处阴雨连绵。同行的孙女士下车要拍照时摔了一跤,还好,有惊无险。否则带着一个伤员,这次旅行将大大折扣。 阴雨蒙蒙,大兴安岭里的X316县道上不时有一二两车出现 。 7月20日上午11点多,我们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苍狼白鹿大石雕。<div>相传远古时,蒙古部落与突厥部落发生战争,仅两男两女幸存逃到额尔古纳山中。其中一对男女,丈夫叫勃儿贴赤那(意为苍狼),妻子叫豁埃马阑勒(意为白鹿)来到激流河边繁衍子孙,渔猎为生,死后便化作两个小岛,交颈而卧,相依为伴,后来成吉思汗功成名就,回室韦祭祖,游猎于此,夜作一梦,但见一只苍狼和一只白鹿,伤痕累累,奔跑哀鸣。醒后召集随从解梦,得悟莫忘祖先劫难,大业未就,且勿高枕无忧。于是派其弟拙赤·哈撒尔带兵讨伐兴安岭的"林中百姓"。凯旋后,便将额尔古纳流域包括这两个小岛分封给了哈撒尔。<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马背民族英勇抗击列强的雕像 雨水中游览森林公园,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最后一片寒温带明亮针叶原始森林。公园内分成龙岩山、翠然园、原始林、激流河、民俗村、界河游等六个景区。这个白鹿岛是森林公园中的核心区。 2017年9月,正是秋季,我曾经来过这里,夏季和秋季的色彩对比,我觉得夏季更好看。 7月19日下午一点二十分,我们冒雨。来到了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太平村。19世纪末,太平村因林业开发逐渐形成聚居点,早期居民多为大兴安岭林区的伐木工人 [4] [6]。20世纪中叶,莫尔道嘎林业局在此设立工区,村庄成为林业工人及家属的主要生活区 [6]。2010年后,随着林区限伐政策实施,大部分居民迁至莫尔道嘎镇区,仅少数留守老人居住 19世纪末,太平村因林业开发逐渐形成聚居点,早期居民多为大兴安岭林区的伐木工人 。20世纪中叶,莫尔道嘎林业局在此设立工区,村庄成为林业工人及家属的主要生活区 。2010年后,随着林区限伐政策实施,大部分居民迁至莫尔道嘎镇区,仅少数留守老人居住。旅游季结束后,这里又恢复一片宁静。 村内现存木刻楞房屋及“雨淋板”屋顶建筑群,后者以斧劈木质板材替代传统瓦片,历经百年仍保持结构完整。这户人家可能是该村保留时间最长的老屋,游客花钱在他家吃饭就可免费欣赏内外部环境。 中午,我们就在这家名叫太平川老村农家院就餐。老板有70多岁,他的父辈是从山东河泽迁移到这里的,经营饭店几十年。饭店老板娘在经营饭店的同时,旅游旺季结束后就到海拉尔的家中直播卖山货。同行的几个人饭后在他家买了争取、木耳。老板娘负责把山货寄到家里。 莫尔道嘎河从村前流过,给古村增添了许多灵气。 村中的木刻楞老屋保留了俄罗斯民族的建筑风格,在寒冷的冬季里面烧炕能抵御零下45度的温度。 许多人家搬迁到镇里,这样的老屋随处可见。 走出太平村,我们继续向西进发,穿行了3天的大兴安岭林区,慢慢离开了我们的视线。走出茫茫林海,便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在接近室韦时,331国道两侧有数万亩油菜花和大麦、小麦,还有大片紫色花田。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好像重新走进了多姿多彩的春天。 这应该是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农牧场的交汇处。道路两侧大片的油菜花和麦田生长旺盛。 马鞭草布满山间田野。起初不知道这是什么花,司机说是甜菜,经土豆确认这是马鞭草科,在全世界的温带至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可入药。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炒食、凉拌或制作成茶饮。 在草原看到农田就像在内地看到草原一种新鲜。此时,正是小麦扬花的时节,预计9月才能收获。 同行的旅友冒雨拍摄油菜花 这样的小花在草原在路边随处可见,蜜蜂在花上采蜜的镜头也很美妙。 这位来自湖北的游客也停车下来拍照 山路弯弯和鲜艳的油菜花绘就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 在路旁发现一户养蜂人,打听价格,主妇热情地出来攀谈。原来他们来自四川,路程三千多公里,也许是一路放蜂一路走来。如果直接来,运费至少要上万吧。还好,这里花多。感觉他们很不容易,就买了5瓶,他们帮快递到我们老家。 <br>距离室韦越来越近,路边不时可以看到成群的牛羊<br> 牧场一边就是密集的铁丝网。漫长的国界线上的铁丝网成为国家领土确权的象征。 沿331国道一路向西,室韦离我们越来越近。 距上次到这里已经8年,村镇规模比8年前扩大了不少。乃至同对岸的俄罗斯形成鲜明对比。<div>室韦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一个民族乡,与俄罗斯小镇奥罗奇仅一河之隔。全乡1800多口人,其中华俄后裔占63%。这里是蒙古族的发祥地,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2005年被cctv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到呼伦贝尔不到室韦等于没到呼伦贝尔。<br></div> 7月20日下午4点50分,我们来到室韦镇区,在这个叫喀秋莎的宾馆办理了入住手续。把行李放到房间后,急忙向中俄边界线走去。 在室韦镇中心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前蹄腾空的蒙古马的雕像。象征着蒙古民族奋斗不息、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是众多游客的打卡地。 来到河边观景台上,对过的俄罗斯小镇奥罗奇村尽收眼底,它和楼房林立的室韦镇形成鲜明对比。 界河的一半是中国,游船来来往往成为一道景观。 根据《中俄尼布楚条约》,额尔古纳河自西满洲里附近折向东北后成为中俄界河,中国一侧为额尔古纳市等地区,俄罗斯一侧则位于对岸。 7月20日下午简单参观了室韦边界线后,急忙赶到一个叫神仙坡的地方看日落。<div>神仙坡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室韦镇临江村,距室韦约12公里,以拍摄日落和边境风光闻名。</div> 下午7点多太阳还没落山,游客在悬崖边聊天等待晚霞的到来。 夕阳西下。额尔古纳河的对过就是俄罗斯的土地。 太阳照到江对过的俄罗斯山峦上,有点像人体草原的味道。 拍过晚霞,回到室韦,吃了室韦的铁锅炖。吃饭前我拍了室韦的夜景。 室韦小镇面积比8年前扩大了一倍多,精致的镇区流光溢彩 街上到半夜依然有人消费 这里是室韦最繁华的地方 美丽夜色 饭后我赶到江边,利用慢门拍摄了俄罗斯一方的夜景。除了村东村西两个视频灯外,村庄一片黑暗而宁静。和室韦形成鲜明对比。 俄罗斯奥罗奇村夜景 近距离接触中俄国境线:7月21日早上,为了近距离观看中俄两国边境上风貌,我们乘游船沿额尔古河进行了参观游览。从视频上对两中边民生活状况有了新的了解。 7月21日上午,游客乘坐游船在额尔古纳河上游览两国、两岸风光。 中俄边境线上的俄罗斯村庄 中方一侧的室韦小镇风光。 额尔古纳河一侧的俄罗斯村庄 额尔古纳河南岸室韦村 俄罗斯边防军的巡逻艇 中国海监船行驶在额尔古纳河上 中俄货物运输大桥,双方各有检查站。发现过往车辆并不是太多。 俄罗斯边防哨所 中方边防哨所 象征国家主权的一号界牌 最美边防公路:7月21日,我们从室韦出发沿边防公路952线向黑山头行驶。路上参观了室韦口岸、室韦旅游文化景区、额尔古纳河畔一个景点。最让人感觉不可理喻的是,沿河景区很美,但在河的对岸看到的全部是俄罗斯村庄。事实上如同上面所说的,这里原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不生气了,我们就当是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室韦口岸 到里面参观需要购买门票,由于时间紧,就到此一游,知道这里是什么样子就是了。 我们站在路边远处拍了几张照片算是到了这里。 额尔古纳河——一条跨国河流,这边是中国,那边是俄罗斯。中国海监船在额尔古道河上巡逻。 室韦文化旅游景区,其实并没有什么可看的东西,下面几个建筑也没有多少人参观。 室韦文化旅游景区的建筑 最美国防公路952沿线上的美丽风光 最美国防公路952沿线上的美丽风光 最美国防公路952沿线上的美丽风光 最美国防公路沿线上的美丽风光,对过是俄罗斯村庄 最美国防公路沿线上的美丽风光 最美国防公路沿线上的美丽风光 上午12点多,途经额尔古纳河乌兰山风景区边上从952线转到国防公路904线。 最美国防公路904沿线上的美丽风光,俄罗斯村庄近在咫尺 沿途不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告示牌,告诫人们偷越国境没有好下场。 7月21日中午1点25分,我们来到了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境内的乌兰山度假营地远处的一个服务区拍下了这张照片。这里游客好像不是太多。 下午5点半,我们来到了目的地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住在了一家叫那日苏蒙古包民宿里。蒙古包宾馆、酒店、民宿成了这里一大特色。 我们居住在画面中的第二排第二个房间。 蒙古大营里这样的雕塑成为标志性建筑 办理完入住手续手,我们驱车来到私人牧场,其实就是一个人造旅游景点——草原在这里。这里浓缩了蒙古牧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场景。 在蒙古包里品尝奶茶的味道 景区建了一个玻璃平台,供游人打卡拍照。 回来时,车辆路过黑山头老镇区,到处是小吃、宾馆。旅游真正拉动了消费。2017年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一夜,现在变化很大。 这个好战友私房菜是一位曾经在这里当兵的老兵开的。 夜色中的蒙古大营 黑山头镇夜色 夜幕中的蒙古大营,格外漂亮 黑山头镇区居民小区,完全没有蒙古游牧人家的影子。<div>事实上,自改革开放牧区实行牧场承包以来,各家的牛羊就在自家草场放,已经无法随意迁徙到别人家或几百里外的乡镇放牧了。过去的牧民都有了自己的定居点,许多村庄根本看不到人。据当地人讲,村庄上的牧民许多都在县城或图片上的镇里买了房,牧民除了收获庄稼外,几乎不再在村里住了。</div> 黑山头镇,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下辖镇,地处额尔古纳市西南部,南与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民族苏木接壤,西与俄罗斯普里阿尔贡斯克区隔额尔古纳河为界,北与恩和俄罗斯民族乡(室韦)相连,行政区域面积942平方千米。 7月22日早上起床后发现太阳已经升起。头一天晚上还念叨要早起拍日出,看到太阳升起,急忙就在居住地篝火广场起飞,拍下了这组照片。 黑山头新老镇区内,这样的蒙古大营到处都是,有的一家就有上百间蒙古包。弯弯的根河沿镇区流淌,河的两岸形成了大片湿地。 我不知道黑山头的来由是什么,我在想,对过的山是不是就是黑山头? 青山、绿草、霞光,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牧民集中居住区和内地的没有两样,唯有隔壁的蒙古包才让人知道这里是内蒙。 以上的许多场景是经过变焦拍摄的,压缩了空间,看起来震撼但了解不到真实的一面。这张就是正常焦段拍摄的,真正的黑山头就是这样的。 弯弯的河流,绿色草原,美不胜收。这张图片被《光明日报》网首页推出。上面的图片,还有许多被人民图片网收录。游记写过后再放链接。 早上的根河湿地空气清新,当时早上的温度只有11度。现在应该更低了。 蒙古大营不是真正的蒙古包,大都是水泥砖头砌出来的。 早饭后,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了马场,体验骑马的乐趣。 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给生产队放牛、放驴、放马,骑过牛马驴,那时小,不知道摔过多少次。几十年过去了,当我再次骑到马上,已经不是想象的感觉了。想象中骑马是快马加鞭,实际上我们是骑马走了一圈。 从黑山头马场走出,我们再次沿331国道向满洲里行进。 走出黑山头,路过黑山头口岸,4人团在此留影 各个口岸都有类似的交易市场,由于时间紧加之没有想买的东西,一路也没进过。 离开黑山头口岸一个小时,10点多我们到达了331国道边上的186彩带河旅游景区。在这里看到了湿地9曲18弯多姿多彩的河流,体验上千米滑草的刺激。不论是视觉还是精神上都得到良好的享受。 186彩带河是额尔古纳河在陈巴尔虎旗草原边防公路186界碑处形成的一段自然景观,因其独特的九曲十八弯形态和湿地风光而得名。 一个个蒙古包给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住宿条件。适合自驾的人在这里小住休养。 人们进入景区后乘坐景交车登上土山,下车后步行爬上观景台,瞭望远处的湿地河流。 游客在观景台上荡秋千 中俄边境跨国湿地。沿331国产沿线的湿地,几乎都是跨国湿地。 作为额尔古纳河的支流,186彩带河呈现典型的湿地风貌。登高俯瞰,河流蜿蜒如彩带,形成“九曲十八弯”的自然奇观,被誉为“生命之源”。这就是彩带河。<div>遗憾的是因靠近边境,不能飞无人机,只能用相机拍摄。如果是航拍,相信这里的景观一定很震撼。</div> 河流纵横,多姿多彩,很是美丽。 美丽的彩带河 河的对过便是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最大的村镇杜罗依。每每看到这些,不由就会想起,这里原先居住着中国人。沙皇俄国不但占领了我们的国土,还灭绝人性将华人全部杀掉迁来俄国人。这就是漫长的边境线为什么只看到我们原来的村庄,却看不到一个中国人的原因。 在186彩带湿地景区,滑草项目不能不玩。 这是我有生第一次玩滑草。 从高到低,滑草坐椅在一千米的滑道上奔跑,让人胆颤心惊。如果有心脏病或身体不好的人建议不要玩这个项目。 滑草跑道从头至尾都会跟踪拍摄照片或视频。结束后拍摄方专门有浏览视频的地方,如果想要视频便会要你缴费几十元自行下载。 从186彩带河走出后,我们继续沿331最美边境线向前行——331国道东起辽宁丹东、西至新疆阿勒泰。我们从黑龙江漠河至内蒙古黑山头至满洲里至海拉尔,多次通过这段公路。<div>下列图片记录了黑山头至满洲里这一路段的美丽风光。</div> 这又是一个中俄跨境湿地景区。因为沿途景区大同小异,我们便没有进去游玩。 车辆行驶到一个叫海拉图文旅驿站,我们作短暂停留,在这里拍照休息。 这是在海拉图文旅驿站边拍摄的画面 草原牧场。我在想,冬天的牛羊应该怎么饲养。 过去的蒙古包改成比较精致洋气的小别墅 青草、小花、牧马,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生态画卷 草原110——呼伦贝尔市陈巴尔旗边防管理大队草原110警务工作站。 湖畔牛羊成群 公路旁的牧民人家 这也许就是草原牧民临时的家园 在丘陵山坡间的331国道。两边是青青的草原。 沿331国道不时可以路过这样的边境检查站 车辆在331国产继续行进,通过指示牌看到,前方就是我们要去的呼伦湖景区。 指示牌上的跨国湿地公园和猛玛公园因时间紧没有参观。其实,通过沿途参观的湿地公园,几乎是大同小异。 类似于二卡、三卡、四卡的路段还有不少。据了解,这些卡是指沿额尔古纳河蜿蜒伸展的边防公路上的卡哨,例如二卡、三卡等。这些卡哨是清政府为维护边境安全设立的军事设施,现成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也是当地地名。 沿途拍摄的山上风电 7月22日下午2点50分左右,我们乘景区景交车来到了呼伦湖。呼伦湖,又名呼伦池、达赉湖、达赉诺尔,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总流域面积(国内部分)37214平方公里。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肾”之称。它是内蒙古第一大湖,全国第五大湖。 呼伦湖标志牌 湖上巡逻艇吗 游轮在海鸥陪伴下载着客人在湖上游览 游人在岸边游玩 湖畔留影 老婆和同行的几个姐妹合影留念 游览完呼伦湖,我们来到了满洲里市区,先了办理了入住,然后,大家到俄罗斯产品购物站购买物品。<div>满洲里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代管县级市,北与俄罗斯联邦接壤,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现在是一座旅游城市。<br></div> 晚上,我们到国门景区及周边进行了参观。 北方明珠塔夜景 在套娃广场参观拍摄 套娃广场上的巨型套娃,其实这是一个大酒店。 俄罗斯大马戏团演出 剧场 游客在套娃景区广场打卡拍照留念。 游客在套娃景区广场打卡拍照留念。 2025年7月23日,是这次北方之旅的最后一天。在满洲里吃过早饭后,我们便继续沿331国道向海拉尔前行。由于行程第一天时间太紧,对具有代表性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玩的不尽兴,我们决定在结束行程前,再游莫尔格勒河。 7月23日下午1点多,我们再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 莫尔格勒河两岸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弯弯曲曲的河道迂回曲折,犹如一条巨龙在草原上蜿蜒盘旋,气势磅礴,让人叹为观止。 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在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苏木与额尔古纳市(原额右旗)交界处。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陈巴尔虎旗中东部地区,河流下游注入呼和诺尔湖,又从湖东南端流出,在滨洲铁路线乌固诺尔车站附近从右岸汇入海拉尔河。 莫尔格勒河长度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沿河两岸养育了千万生灵,它成为蒙古人民的母亲河。 1961年,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先生来到陈旗将莫尔格勒河并将其称为“天下第一曲水”,他写下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壮美诗篇。 莫尔格勒河景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国家5A级草原主题景区。这里集中了呼伦贝尔大幕的精典画面,人们看了总是感慨万千。 乘坐景交车从启发站上车一直到终点站下车,从最后一个点向第一个点边游玩边靠近。在一个叫阿吉奈观景台的景点,恰巧到了景区专场演出时间。 演员们正在为游客演出《梦回莫尔格勒》剧目。 年轻的演员们以马背民族的歌舞,唱响草原千年牧歌、演绎牧民传奇故事,为景区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 游玩完莫尔格勒,在游客服务中心前门,我们一行5人(驾驶员兼导游小宋)一起合影留念。感谢宋师傅一路的辛勤付出,感谢他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有机会我们会再来的! 海拉尔机场大街,小宋师傅送我们到海拉尔机场。远远可以看到骏马的雕塑。在行程即将结束之前我感觉最深的是呼伦贝尔的变化:8年前我去过呼伦贝尔,那次是参加《大众摄影》组织的“四季根河”全国摄影展集体采风活动。那里的国道、省道两侧草原沙化严重,这次真的有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第二个感受就是,沿国境线欣赏北国美丽风光的同时,每当举目看到对过俄罗斯的土地和村庄时,内心总有一种伤感和愤怒,那原来可是我们的土地哦;再一个就是出行方式,我们没跟大团,自己4人包车按照确定线路行走很是方便。 到达机场后,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航班受到影响。本来19点50的飞机推迟到10点多起飞。 7月24日1点26分飞机降落在呼和浩特机场,稍作停顿后继续起飞至青岛胶东机场。 机场地勤人员目送飞机离港。 7月23日夜晚至24日凌晨,这是一个不眠之夜。24日凌晨3点多,飞机降落在青岛胶东机场。8天付了460元停车费后,驱车赶回东海家中。 <div>八日的北方探索之旅,在 7 月 23 日的海拉尔悄然落幕。从青岛起飞时对北国风光的无限憧憬,在这一路的走走停停中,被一一填满又不断延伸。<br>根河的冷冽清爽还停留在肌肤的记忆里,漠河的夜空虽未邂逅极光,却让我们在星群密布的穹顶下,读懂了等待的诗意。北极村的坐标牌前,我们曾踮脚触摸中国最北的刻度;满归的林间晨雾、室韦的俄式木刻楞、黑山头的草原落日、满洲里的异域灯火,还有海拉尔出发时的满怀期待与归来时的依依不舍,都在时光里酿成了醇厚的味道。<br>当夜幕为草原拉上帷幕,飞机在夜色中冲上云霄。舷窗外,城市的灯火与原野的暗涌交织成流动的星河,白日里壮阔的草原与林海已隐入墨色。这段从内蒙古到黑龙江再回归呼伦贝尔的旅程,不只是地理上的穿梭,更是一场与北方大地的深度对话 —— 它让我们懂得,何为辽阔,何为纯粹,何为天地间最本真的力量。<br>行囊里装满了风干的草香、星空下的怅惘、边境线上的沉思,而心中,早已刻下了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再见了,呼伦贝尔的风;再见了,黑龙江的水。这段旅程会像北极星一样,在记忆的夜空中,永远明亮。<br><div>感谢各位欣赏!</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