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在吉州区北门社区天龙花园,来自泰和县上圮乡回龙村的毛尹莲向居民们展示了客家擂茶的制作技艺。这一有着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小区众多居民驻足观看。大家不仅亲眼见证了擂茶的制作过程,还品尝到了这一味美纯正的地方特色饮品。 客家擂茶起源于中原,与客家先民的南迁密切相关,是他们在迁徙、生产和生活中积累形成的饮食习惯。<div>客家擂茶的历史可追溯至中原汉人的南迁。西晋末年,战乱频繁,客家先民为躲避灾祸,大规模南迁至赣、闽、粤等地。在穿越南方瘴气弥漫的山林时,潮湿的环境、蚊虫的侵扰以及长途跋涉的疲劳,让客家人饱受病痛之苦。于是,他们将茶叶、生姜、生米等食材研磨成泥,冲水饮用,发现这种混合饮品不仅能提神醒脑,还具有驱寒祛湿、缓解疲劳的功效。久而久之,擂茶便成了客家人抵御恶劣环境的“生存饮品”。</div> 从饮食文化演变来看,擂茶由汉魏的粥茶和唐宋的点茶衍变而成,最早的形态是茶羹、茗粥。当时中原人有将青草药擂烂冲擂茶的文化渊源可上溯至汉魏时期的粥茶和唐宋的点茶,最早的形态为“茶羹”或“茗粥”。中原人素有将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习俗,南迁时,这一习惯也被带到客家地区。历经岁月沉淀,客家擂茶逐渐融入地方特色,配料愈发丰富,工艺日臻完善,从最初的药饮演变为待客佳品,成为客家饮食文化的重要象征。 毛尹莲出身江西省泰和县上圮乡回龙村嫁到坪洲杨梅树村,平时生活中耳濡目染看见婆婆擂茶待客,好奇中慢慢摸索,后经开店得到泰和县文广新旅局、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沙村镇政府和大家支持,日前多次应邀参加全省帆船比赛蜀口州景区展示、泰和县"2025文化自然遗产日″、泰和县政府主办的″泰和毛尹莲出生于泰和县上圮乡回龙村,后嫁至坪洲杨梅树村。自幼目睹婆婆以擂茶待客,她耳濡目染,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 后来,在泰和县文广新旅局、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及沙村镇政府的支持下,她开设擂茶店,并多次受邀参加各类非遗展示活动,如全省帆船比赛蜀口洲景区展演、泰和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农民丰收节、非遗集市展销会等。此外,她还积极参与“非遗进校园”、第二届早酒艺术节、第四届天湖山映山红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为推广客家擂茶贡献力量。 吉安融媒体曾专程拍摄她的擂茶技艺,并通过“吉安号”平台广泛传播,进一步推动了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今,毛尹莲已成为客家擂茶的重要传承人,让这一千年古饮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图由毛尹莲提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文稿/编辑:刘春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