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N多年没回家过春节了,提前半年就申请了PTO,用点换了机票,韩国首尔转机,人多,像春运。</p> <p class="ql-block">美女也多,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省银子,分段买的机票,行李不能直挂,需要入境韩国,对方给了几个月的旅游签。比较折腾,值机时间短,最后没多少时间逛免税店。</span></p> <p class="ql-block">机场大,液晶屏更大。首尔到青岛的机票是山航,能坐山航的班机,感觉挺亲切。机票也便宜,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买得没有卖的精。第二件行李700RMB,老哥提前24小时在对方官网上交的费,省了100多银子。手提只允许1件5公斤,第一次听说,害得我一顿折腾。后来看到周围提着大包小包的乘客,估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p> <p class="ql-block">首尔机场虽然大,但对中途转机的乘客,特别是需要提行李的乘客不友好,指示牌不明确,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上次回国也从这转机,做了N多功课,期望不用入境,直接把行李托运到下一段,这次居然仍然不得要领。</p> <p class="ql-block">到家就腊月二十八九了,忙年,忙年,一点都没帮上忙,还是九十多岁的老父亲和哥嫂一起忙活。</p> <p class="ql-block">国内驾照过期近一年,又在年前最后一个工昨日,最后一两小时才赶到,本来不抱啥希望,结果十几分钟,轻松搞定/现场拿到。关键是对方态度还特好,一通人脸识别/自动照像,搞得自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不得不说,现在国内的服务越来越好,每回去一趟,都有不同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年除夕,给老父亲研墨/提对子,好多年不连习了,小时候常为这事挨批。</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对联,大部分都从集市上买,但每年过年,老父亲还是想露一下他的老私塾功底,大部分他学过的字他还记得。他常对我们说,他那时上私塾,都是用毛笔。私塾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小学,一个村子没几家能上的起,现在想来当时我们家,我爷爷应该混的还算不错,家里有十几母地,雇有打工的,老家叫长工,据说在附近的镇上还有店铺,这也是后来文革期间,父母老担心成份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出门在外多年,很多年没闻到年味儿了,年货炸起来。</p> <p class="ql-block">饺子包起来。</p> <p class="ql-block">花糕蒸起来。</p> <p class="ql-block">花灯挂起来。</p> <p class="ql-block">对联贴起来。</p> <p class="ql-block">年味儿就来了。</p> <p class="ql-block">年夜饭当然是重头戏,嫂子做了一大桌。嫂子自从嫁给我们何家后,每年在我们老家过春节。都是我们来这边的事,假如我们在国内的话,一定轮换着,让她也去回她们家过节,陪伴她那边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找准午夜12点放鞭炮,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老家的鞭炮特别响,震耳欲聋,响亮响亮,人财两旺。</p> <p class="ql-block">到现在还有喜欢放鞭炮的习惯,小时侯养成的。用长长的竹竿,把鞭炮拴上,其它人都捂着耳朵,嫂子点火后,哥哥专程录像。</p> <p class="ql-block">爆竹声声辞旧岁。</p> <p class="ql-block">礼花万朵庆新年。</p> <p class="ql-block">放满鞭炮,吃正宗的年夜饭:素水饺,一年素素静静,平平安安。按老家的习俗,除夕夜大家都说吉利话:吃完了,不说吃完了,要说吃满了;香着完了,不说香着完了,要说香着满了。都后半夜了,老父亲仍然意犹未尽,与来拜年的街坊邻居聊天。</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水特别凉,嫂子不得不戴一橡胶手套洗碗。等嫂子把所有碗筷洗刷好,已经半夜一两点。看得我鼻子酸酸的,要是LD也在家,肯定能帮她分担些。</p> <p class="ql-block">年初一当然是拜年的日子,与时俱进,大家都拿自己的杯子,每到一邻居家,只添加些热水就可以了。环保卫生,还省去了许多洗洗刷刷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按老家的传统,初一一天全吃饺子。</p> <p class="ql-block">年初二是大聚会,也是老哥年年照大合影的日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要是老母亲还在,一块过年,那该多好。</span>看看前排的娃娃们就乐,小小坤一脸的不高兴,刚刚烫了一下,手还冰着呐。</p> <p class="ql-block">传统节目,老父亲给重孙/重外孙辈发红包,每次总有小淘气,不按常理出牌,笑得大家前仰后合。</p> <p class="ql-block">娃们围着大鱼玩,那叫一个欢,年年有余。</p> <p class="ql-block">胶东花馍,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十年前的老物件,锡壶。</span>过节吗,喝酒是难免的,主要是找感觉,找久违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外甥树强从诸城带回的高粱酒,估计离《红高梁》的原产地高密不远,度数高,真能点着。</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长辈们都这样温酒喝,老家的传统,认为喝温酒不伤胃。</p> <p class="ql-block">糖葫芦,老家叫“糖沾”。说起来我们家应该算是糖葫芦世家,那时,家里在弥河南岸有一个很大的山楂园,秋天收获后,大部分都切成山楂片,晒干后卖掉,剩下的保存到冬天春节左右,做糖葫芦。老母亲由于切山楂片太多,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右手还留下了一个经常发麻的毛病。</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做糖葫芦,当然没有钱买糖,有钱也得用糖票才能买,对我们普通百姓肯定是不行的。老父亲用的是自己的秘方熬制的地瓜烯,也有些人说是地瓜油。现在想来那也是手工制作的绿色食品,虽然看上去没有现在的糖,粘到糖球上后那么晶莹剔透。问题是秘方哪来的? 父亲对我们说,那是一个外乡人教他的。那时侯在乡下,根本没旅店那一说,一外乡人路过,老父亲热心场,就用闲置的房子给对方留宿,对方看父亲和善,就教了这秘方,没想到后来还真正发挥了不小作用。老母亲在家做糖葫芦,老父亲走街串巷迈,1毛钱3枝,基本没啥成本,地瓜/山楂都是自己的,赚的钱就可贴补家用。让我们姊妹5人,虽然也穿补丁衣服,但还算整洁。</p> <p class="ql-block">一碗临朐全羊汤,一卷杂粮手工煎饼,幸福原来如此简单。山东全羊数临朐,临朐全羊数五井。想喝临朐全羊汤的朋友们,记住了。</p> <p class="ql-block">年初五是冕崮山香火登山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结果我们初四就去了,包场。</p> <p class="ql-block">冕崮山以山型酷似皇帝帽子故名。据说这是一座宝山,在战乱年代,四周的老百姓都住到山上,四面绝壁,只有一山门,易守难攻。现在还能找到原先石房子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凭借小时候的印象,披荆斩棘,居然找到了上山的一小径。</p> <p class="ql-block">事格n年,又去爬了一下山上的小洞。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一片汪洋,后来海洋逐渐消失,有一条龙从这钻到了相隔三四十公里的老龙湾。所以老人们说,如果在冕崮山洞里生火,老龙湾可以冒烟。</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咋感觉与去年去的大雾山有点像。</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村子就在山前,故名冕崮前。</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最近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很有成效,不仅到处铺了沥青,还有路灯/垃圾桶,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还是从山上引来了的水,说是矿泉水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最近几年,弥河的生态也大有改善,虽然没了小时侯的垂柳/沙滩/小鱼,但夏天还能挖到嘎啦啥的。</p> <p class="ql-block">不夸张不演绎,看这相片是不是跟黄石有一拼。</p> <p class="ql-block">每隔几里地,便有一滚水桥,滚水桥形成的小湖,引来了不知名的水鸟。只是前些年大搞建设,把河里积攒了几千年的砂子全卖了,实在可惜。</p> <p class="ql-block">村子前的大马路。</p> <p class="ql-block">离高速路口只30分钟。</p> <p class="ql-block">据说又有一条高速路马上开工,估计下次回家的时候,离高速路口就只有10多分钟了。</p> <p class="ql-block">这次回去,早晨可以去潍坊吃早点:火烧。</p> <p class="ql-block">中午回老家吃饭,晚上就可以跟济南的朋友约饭,只比济南的朋友提前一小时出发,实在是太便利了。看这趋势,以后大家住郊区/山区,然后去市区上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就像这边一样。</p> <p class="ql-block">早起,围冕崮山跑了一圈,小时候感觉很远的一圈,实际才五六迈。</p> <p class="ql-block">跑衫到是带了,太冷。</p> <p class="ql-block">年初五后自然是走亲访友的时间。感谢老同学/好兄弟来老家看望老父亲,感谢老同学青岛盛情款待,感谢师兄济南盛情款待,感谢齐鲁医院一块入院兄弟们的盛情款待,感恩有你们。</p> <p class="ql-block">感谢济南的老朋友为给我方便, 赶到章丘一块相聚,满满的情谊,感感的谢。</p> <p class="ql-block">现在到济南,大家都去宽厚里,但我发现这个位于北园路附近,不起眼的小巷,更有想象中老济南的味道,不知道饭店里还有木有济南名吃:米饭八字肉。</p> <p class="ql-block">更有想象中老济南味道的还有这个:皮影,民间艺术。</p> <p class="ql-block">到济南咱哪能忘记咱大明湖。</p> <p class="ql-block">大名顶顶的夏雨荷畔。</p> <p class="ql-block">因乾隆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济南三大景之一,现在都免费进公园了,不知从啥时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大明湖正门的牌匾写的是“太明湖”,为啥“大”字多了一点呐?相传趵突泉的泉水喷涌太强列,把趵突泉的墨迹都冲到大明湖了。</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为啥趵突泉的“突”字少了一点的原因,在趵突泉正门的牌匾上能看得到。这典故还是当年在济南补习外语的时候学来的,没错,为来米国作准备的外语培训。一失足千古很,要是当时外语培训不好,或者北京二签不出太阳,估计在济南也活得挺滋润,但生活就是是这样,生活没有如果。</p> <p class="ql-block">遗憾这次回去在LD家住的偏少。</p> <p class="ql-block">等下次回去的时候,多去两次。</p> <p class="ql-block">多去吃红红火火的饺子/烤串,LD弟媳自己开的店,和名字一样红红火火的店。</p> <p class="ql-block">每次去LD家,全家集体大爬梯。</p> <p class="ql-block">老父亲经常夸章丘,章丘LD家人,和LD家群名一样:家和万事兴。自己不在家的缘故,每每老父亲生日的时候,章丘都派代表去老家给老父亲贺喜。</p> <p class="ql-block">按老家的传统,初八九,大家就开始计划农活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开春后种花生做准备。虽然现在有去皮机,但是留种子的花生还得人工扒。看,老父亲用树枝做的简易夹子还挺好用。</span>老父亲不听劝,仍然坚持年年种点花生/地瓜啥的,到秋天好给大家分分。当然,这么早扒花生,还有另一个原因,老父亲想让我带些过来给他孙子吃。前些年也都是给我们留着,一般一直到留第二年开春。</p> <p class="ql-block">正月十三,兵分两路,要去南京玩。自己开车拉着二姐/三姐和老父亲,老哥自己去坐高铁,哥哥感冒还没彻底好,想把传染风险降到最低,<span style="font-size:18px;">遗憾大姐这次未能成行</span>。上车时只对老父亲说是去济南,开了一段后,他说:“根据路过的山洞数,不是去济南”。俩个外甥女在济南的缘故,他去济南多一些,对路过的山洞比较清楚。我还以为他半闭着眼睡觉呐,实际上过了几个山洞他一清二楚。</p> <p class="ql-block">后来得知要去的是南京,老父亲也没说啥,坐长途车,累是累了些,但看他心情不错,上次去西安时,给我们讲了极简版《西安事变》,这次是极简版《孙中山传》。</p> <p class="ql-block">之所以选择南京,一来南方城市不太冷,二来六七个小时就能开到,另外老父亲对南京的孙中山等历史还算熟悉,当然自己之前也没去过。服务区买了点薯条,等告诉老父亲那是土豆时,他说那是“活怵人”,老家的话,就是说太贵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国内的高速服务区,很有特色,吃的/用的/住的一应俱全,而且每个都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开水泡面很贴心。</p> <p class="ql-block">比这边高速上的那些加油站/快餐店好多了,在这边也从没听说过“服务区”这么高大上的词汇。</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用导航,国内的高速太多了,眼花缭乱。高德地图,功能强大,居然还可以预测红绿灯变化时间。这个需要GPS定位系统和交通灯系统联网,计算量肯定特大。</p> <p class="ql-block">没到市区没发现自己的开车技术有多滥,侄女给定的住处,就在夫子庙景区。趴车不得不三个轮子趴在马路牙上面,第四个轮子趴在马路牙下面,咱哪见过这阵势,在大德州,平行趴车都是偶然事件。没法子,请酒店大堂的小姐姐帮忙,丢人丢大发了,大老爷们儿,还没人家小姑娘开车技术好。话虽这么说,好多这边的朋友回国连车都不敢开,哈哈,阿Q一下,咱这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p> <p class="ql-block">侄女给定的河景房相当给力。</p> <p class="ql-block">老父亲从房间中就可以看到游船。</p> <p class="ql-block">他大声喊俩姐姐到窗前看外面的船。</p> <p class="ql-block">老哥折腾了半天,从潍坊坐高铁和我们差不多同时到,汇合后稍事歇息,先去附近的老门东打卡。担心老父亲坐了一天车,肯定不愿出门了,没想到他说:“来到来了,咋还不出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一直认为这个老门东是老东门。</p> <p class="ql-block">这地方有点像西安的不夜城。</p> <p class="ql-block">一步一景。</p> <p class="ql-block">步步有景。</p> <p class="ql-block">庙会,自然有各式各样的灯。</p> <p class="ql-block">除去灯,到处是知名不知名的小吃,鸭脖,鸭血,盐水鸭,南京人为啥这么跟鸭子过不去呐。</p> <p class="ql-block">当然庙会哪能缺江湖艺人,看这金陵剪纸的手艺人,手艺了得。</p> <p class="ql-block">30秒肖像剪影,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不满意的话,还可以免费重剪。</p> <p class="ql-block">二姐说难得出来玩一次,三姐夸二姐还挺会照相,还带了个小兜。</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二姐长年受苦受累,从小就有个哮喘的毛病,喷鼻子的药得随身带着。</p> <p class="ql-block">回到住的地方已经十一二点,折腾了一天,实在累了。</p> <p class="ql-block">居然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百威啤酒和烤串。5分钟两罐啤酒,解貶,睡的香。可第二天悲剧了,去了n次卫生间,有一次居然急到差一点来不及退裤子,真是丢人丢大发了,还是在景点。</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跟老哥小跑买早点/查看周边环境,制定最佳游玩路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晨的江南,小家碧玉,</span>小桥流水,再来点薄雾/小船就更完美了。</p> <p class="ql-block">早点后,跟两个姐姐还有老父亲一起,先逛父子庙。</p> <p class="ql-block">父子庙始建于明代,最初是为了纪念孔子和他儿子孔鲤,以及弘扬儒家学说。</p> <p class="ql-block">庙内供奉的主要是孔子像和孔鲤像,庙宇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古代中国传统的庙宇文化和儒家思想。可惜来的太早,对方还没开门。</p> <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历史上著名的一个科举考场,曾经是全国最大规模的科举考试地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贡院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地处南京城内,背靠长江,前面是钟山,风景优美。</p> <p class="ql-block">贡院内有许多考场、寝室等设施,见证了无数读书人从这里走向仕途。</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听的最多的故事就是进京赶考,难道“京”指的是南京? 一直认为是北京来着。</p> <p class="ql-block">这里举行的“殿试”最出名,即朝廷对状元、会元、探花的最后选拔,最终决定谁能够进入朝廷担任官职。</p> <p class="ql-block">问老父亲这个是几品官,老父亲说看乌纱帽的样子,不算大官。与谷歌的答案类似: 一品官员(如大臣、皇帝亲信等)佩戴红色或金色帽珠的乌纱帽; 二品官员(如总督、巡抚等)佩戴绿色的帽珠;三品官员佩戴绿色帽珠或更为简单的装饰;四品以下官员则帽珠较为普通,材质较为简单。</p> <p class="ql-block">古秦淮通常是指南京的秦淮河及其周边的历史文化景区。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便描述了秦淮河的美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p> <p class="ql-block">“秦淮人家”指的是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传统居民,通常是指生活在秦淮河流域的人家,尤其是古代。</p> <p class="ql-block">只可惜时间问题,没陪老父亲坐那些琉璃顶的游船。</p> <p class="ql-block">父子庙作为孔子文化的象征,与科举制度中所推崇的儒学思想相契合。</p> <p class="ql-block">自己到是好奇这地与曲阜孔府的关系如何。</p> <p class="ql-block">父子庙的这家旗袍店看着不错,当然咱不会在景点乱买东西。</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传说中的马面裙。</p> <p class="ql-block">后来给领导从网上淘了一件,回来后试了试,太大,一点不出效果,估计就穿这一次,但还是发圈显摆了显摆。LD批我糊弄人,网上一二百RMB哪有啥好东东。</p> <p class="ql-block">中午急急忙忙从父子庙赶去中山凌。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陵园整体布局呈“自由钟”形,庄严肃穆,寓意警钟长鸣。</p> <p class="ql-block">自牌坊起,共有392级石阶,象征国人步步登高、缅怀先贤。</p> <p class="ql-block">台阶有一非常特别的设计,从下往上看,只能看到台阶。</p> <p class="ql-block">从上往下看,只能看到平台。</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台阶,老父亲坚持要自己走,还一步一个台阶。</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游人听说老父亲的年龄,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p> <p class="ql-block">老父亲给孙中山三鞠躬,可见他那年代的人对孙中山的特殊感情。</p> <p class="ql-block">对方说是免费,实际上只给个一吋的小样,大的相片还是需要买的,30RMB。</p> <p class="ql-block">一开始还以为为啥对方照的这么好。后来发现对方实际上是P图,背景用了更蓝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在景点拍照,按摄影师的地点方向拍摄,一般没错,或者模仿明信片/宣传册上的拍。</p> <p class="ql-block">回来的路上经过梧桐大道,网红打卡地,好多年青人在此直播。</p> <p class="ql-block">试想,沿着这条“爱情隧道”,牵着心爱的人漫步而行,那种感觉及画面一定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南京梧桐大道的来历可以追溯到1872年,当时一位法国传教士种下了第一棵梧桐树,这使得南京的梧桐树有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法国梧桐”。1928年,为了迎接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南京市种植了两万棵梧桐树,从下关码头到中山陵的迎榇大道,形成了长达20公里的“梧桐大道”。</p> <p class="ql-block">传说,当年宋美龄极其喜爱这梧桐树,蒋介石为了让宋美龄开心,特意从法国引进三万棵梧桐,从美龄宫一路种到中山北路,从南京城上空看,种成的梧桐树组成了一串宝石项链,美龄宫正好在项坠的位置。当然这得秋天才能看到,而且需要航拍。</p> <p class="ql-block">南京不亏为六朝古都,景点很多。</p> <p class="ql-block">雨中在对方关门前赶到总统府。南京总统府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地标,原为明清两代两江总督署,近代则为中华民国总统办公地,孙中山/蒋介石都曾经在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人太多,蒋介石办公室没看上几眼,印象中没有他在青岛八大关的办公室气派。</p> <p class="ql-block">人困马反,没仔细玩,总有一种胜王敗寇的感觉,与北京的故宫/中南海等宏大威严的建筑,没法比。</p> <p class="ql-block">回程的路上,经停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搞糊涂了,以为有大闸蟹,早晨还到附近的海鲜市场转了一圈,后来才发现,大闸蟹来自阳澄湖。</p> <p class="ql-block">据说洪泽湖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作为长江水系的重要湖泊之一,是众多水鸟栖息地,并有较为丰富的水产资源。可惜当天风大,也没啥游人,没法坐船游览。</p> <p class="ql-block">快要到家的时候,拐了一个小弯,去了一下汤头,位于临沂的汤头。</p> <p class="ql-block">汤头温泉号称全国四大天然温泉之一,其他三处为:辽宁鞍山汤岗子温泉、北京小汤山温泉、南京汤山温泉。</p> <p class="ql-block">老父亲年轻的时候有个腰腿痛的毛病,所以大夏天他还得睡热炕头。为了治病,他曾经带着干粮,来汤头住了两星期。每天花一毛钱住店,温泉随便泡,那时都没开发,这次回来也算故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汤头,感觉开发过度了吧。</p> <p class="ql-block">跑了一大圈,想给父亲配个助听器来着,动手太晚,没办成。每次打电话,他只能听到一少半,大部份需要哥姐做翻译,当面说话,他听到的多些。</p> <p class="ql-block">回到家是正月十五,看烟花,不得不说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即使在老家,也几乎家家户户放礼花。小时候,正月十五也看烟花,一个村子就一俩个爱玩的叔叔们,用砖头钻眼,放上些烟花药,便制成了烟花,大家也都玩个不亦悦乎。正月十五还有量月亮的习俗,我大爷最擅长,他看过许多书的缘故。把一把棉布尺,放到月亮下,半夜的时候,丈量布尺的影子。据说根据影子的长短,可以预测来年的收成,估计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和古天文一个道理,终究那时老白姓靠天吃饭的,雨水多少等应该与月像有关联。</p> <p class="ql-block">按老家的习俗,过完十五,年就过满了。很高兴事隔n年,能回家陪老父亲过节,依依不舍登上回美的班机。感谢亲朋好友们的盛情款待,回家过春节的感觉真好,还有好多想见的朋友没见到,期待下次,感谢大家,感恩有你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