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喜子.Ai</p> <p class="ql-block">1944年盛夏,当日军以“一号作战”计划集结十万重兵扑向湘南重镇衡阳时,他们狂妄叫嚣:三天踏平衡阳城!</p><p class="ql-block">衡阳攻守战,国民党第十军以1.7万人的劣势兵力,与11万日军相抗,坚守孤城47昼夜,在仅2平方公里的战场上,数度肉搏,以死伤1.5万人、其中亡7000余人,军长方先觉以下参谋长、四师长被俘的代价,致敌死伤7万余众、其中4.8万人被击毙包括日军六十八师团长佐久间中将、五十七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衡阳之战,是抗战史上最惨烈的剧战,尽管打出了第十军全军覆没的悲剧,衡阳最终失守,但同样打出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防御作战独一无二的巅峰,也是抗战中少有的日军伤亡人数大大高于中方的一次大战,如此大小悬殊的比率,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极为罕见,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日本战史把此次战役称为“中日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其“牺牲之大,令人惊骇。”也正是由于此次衡阳久攻不下与官兵伤亡惨重,引起日本军政两界及社会舆论对东条英机内阁的痛责。在群起声讨中,东条内阁于7月18日倒台散架。</p><p class="ql-block">纵观全面抗战的八年,真正血火交织的死打硬拼之战,自淞沪始,至衡阳终,其间不过数场而已。</p><p class="ql-block">衡阳保卫战,虽败犹荣,永载抗日史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孤城危局:战略背景与死守使命</b></p><p class="ql-block">1944年,日军为挽救太平洋战场的颓势,发动了侵华以来规模最大的攻势——“一号作战”(豫湘桂战役)。其核心目标在于打通纵贯中国大陆的交通线,连接华北与南洋战场。当日军以36万兵力席卷湖南、长沙在三天内沦陷后,衡阳因其枢纽地位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卡点。</p><p class="ql-block">蒋介石亲自电令第10军军长方先觉:“死守衡阳,七至十日后,我一定派兵支援!”</p><p class="ql-block">方先觉深知此去凶多吉少,紧急疏散30万市民后,他对官兵立下誓言:“有我方先觉,就有衡阳!”官兵则以顺口溜回应:“兄弟磨烂了肩,长官磨破了嘴。做不好有鬼,打不胜怨谁!日本强盗,这一次保准后悔!”</p><p class="ql-block">双方战力对比:</p><p class="ql-block">日军方面:由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先后投入第68师团、第116师团主力,后期又增调第58师团、第13师团一部及独立混成第17旅团等,总兵力约11万人(含后勤及支援部队)。装备上配备大量重炮(如150毫米榴弹炮、105毫米加农炮)、坦克、装甲车,并有空中支援,弹药充足,具备绝对火力优势。</p><p class="ql-block">国军方面:军长方先觉领导的国民党军第10军,下辖第3师、第190师、预10师及暂编第54师(后编入),总兵力约1.7万人(实际战斗人员不足1.5万,且多为历经多场战役的疲惫之师)。装备上仅有少量山炮、迫击炮,轻重机枪不足,弹药匮乏(战役后期甚至出现手榴弹、步枪子弹告罄的情况),无坦克、装甲车,空中支援几乎为零,全靠步兵依托工事抵抗。 </p><p class="ql-block"><b>二、血火炼狱:四十七昼夜的生死搏杀</b></p><p class="ql-block"><b>第一阶段:钢铁壁垒</b>(6月23日-7月2日)</p><p class="ql-block">6月23日拂晓,日军第68、116师团猛扑衡阳。我守军炸毁湘桂铁路大桥,自断退路,破釜沉舟。在西南屏障张家山高地,预10师构筑了“品字形”立体火力网。日军精锐黑濑联队连续冲锋,均被暴雨般的手榴弹击退。</p><p class="ql-block">外围阵地争夺:日军首先攻击衡阳城东的新塘铺、飞机场等外围据点。第10军预10师第28团在团长葛先才指挥下,依托既设工事顽强抵抗,与日军展开拉锯战。日军以重炮轰击阵地,并用坦克掩护步兵冲锋,守军则利用散兵坑、交通壕与日军近战,多次击退进攻。战斗中,葛先才亲自操起重机枪扫射敌群;工兵连长黄仁化肠穿肚裂、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p><p class="ql-block">机场争夺战:6月26日,日军集中兵力猛攻衡阳机场,守军第190师第570团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团长萧维邦率部反复冲杀,终因寡不敌众,机场失守,但日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p><p class="ql-block">6月28日,黄埔16期炮兵连长白天霖从望远镜发现黄茶岭有日军军官群,立即指挥8门迫击炮齐射。炮弹精准命中日军第68师团长佐久间中将,导致其重伤昏迷,后不治死亡。至7月2日,日军首轮总攻惨败,伤亡超6000人,而守军也损失了三分之一兵力。</p> <p class="ql-block"><b>第二阶段:核心阵地死守</b>(7月3日-8月3日)</p><p class="ql-block">外围阵地失守后,第10军退守衡阳城垣及核心阵地(包括五桂岭、张家山、天马山、岳屏山等制高点),战役进入最残酷的“肉搏”阶段。 </p><p class="ql-block"><b>张家山拉锯战</b>:张家山是衡阳城南的关键制高点,日军多次以整联队兵力冲锋,守军预10师第30团官兵利用坑道、暗堡与日军展开拉锯,单日拉锯高达10余次。团长陈德坒身先士卒,在腹部中弹的情况下仍指挥战斗,最终壮烈牺牲。阵地反复易手,双方尸积如山,日军称“张家山为血肉磨坊”。 </p><p class="ql-block"><b>五桂岭肉搏战:</b>7月中旬,日军第116师团进攻五桂岭,守军第3师第7团官兵在弹药耗尽后,用刺刀、石头甚至牙齿与日军搏斗,全团几乎伤亡殆尽,最后由卫生兵、炊事兵组成“敢死队”填补防线,仍坚守阵地近20天。 </p><p class="ql-block"><b>日军的疯狂炮击与毒气:</b>7月11日-7月20日,日军增兵后发动第二轮总攻。日军为突破防线,动用重炮对衡阳城进行地毯式轰炸,城墙多处被轰塌。7月下旬,面对久攻不下的张家山阵地,凶残的日军竟违反国际公约公然施放毒气!预10师第29团两营官兵在毒雾中死伤过半,营长李振武战死。湘江东岸,日军山炮连日狂轰,上士萧民与战友冒死泅渡炸毁敌炮两门,又潜水安然返回,极大鼓舞了士气。</p><p class="ql-block"><b>第三阶段:孤城落日</b>(8月4日-8月8日)</p><p class="ql-block">至8月初,第10军伤亡已达90%以上,剩余官兵不足2000人,且多带伤,弹药、粮食、药品全部告罄,连饮用水都难以保障。日军第三次总攻兵力已达10万之众,守军仅剩1200余战斗兵员。连炊事员、马夫、文书都全部填进火线,老兵现场教新兵投弹、射击。</p><p class="ql-block">8月6日,日军突破城北,情况危怠。</p><p class="ql-block">8月7日蒋介石电第十军告以<b>“援军明日必到衡阳,决不误”</b>。延至下午3时,衡阳城内仍不见援军到达,此时守军支撑已到极限,方先觉在征求手下几位高级将领的意见后,向蒋介石发出了最后一份电报:</p><p class="ql-block"><b>敌人今晨由北城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培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b></p><p class="ql-block"><b>职:方先觉率参谋长孙鸣玉、师长周庆祥、葛先才、容有略、饶少伟同叩!</b></p><p class="ql-block">8月7日夜,日军发起总攻,突破多处阵地,当日军屠杀杨林庙千余名伤兵的惨叫声传来,军长方先觉心在滴血!为避免剩余官兵及城中百姓无谓牺牲,在提出“保证官兵生命安全、善待伤兵、保留第10军番号”等条件后,于8月8日率部停火。尽管日军仅部分履行,但伤兵终免于屠杀。</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在此电报中说“上帝保佑”,我看要保佑也是南岳圣帝保佑吧,如果真有上帝神灵的话!</p> <p class="ql-block"><b>三、咫尺天涯:援军为何望而不至?</b></p><p class="ql-block"><b>(一)援军部署与日军打援</b></p><p class="ql-block">衡阳保卫战期间,蒋介石虽严令三路援军解围,却因深陷国民党派系倾轧及日军的强力阻击等多重因素,最终未能成功解围。援军包括第62军、第79军、第46军、第100军等,由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欧震统一指挥,计划从衡阳外围向日军发起攻击,打通解围通道。 </p><p class="ql-block">粤军余汉谋部:距离最近却行动最缓。7月中旬,第62军一度突进至衡阳城南的火车西站,与守城部队仅隔3公里,遥望可及,但遭日军第40师团顽强阻击,激战数日未能突破;后余汉谋竟以“战略需要”为由将其调往祁阳,功败垂成; </p><p class="ql-block">第九战区薛岳部:因蒋介石此前将嫡系74军调离战区,薛岳仅余川滇杂牌军8万人。加之1943年常德会战结怨(薛岳消极救援致74军57师惨败),对救援中央军第10军毫无动力; </p><p class="ql-block">王耀武兵团:麾下74军常德会战中被第10军“见死不救”(实为薛岳越级指挥导致),误会未消。且74军历经消耗,战力大减。第79军在衡阳西北方向进攻时,被日军第58师团牵制,伤亡惨重,进展缓慢,援助终未成功。 </p><p class="ql-block">日军则精准布防:以第13、27师团4万精锐阻击援军,薛岳残部被牢牢钉死在湘赣边界。</p><p class="ql-block">蒋介石(援军)“明日必到”的电报承诺在整个衡阳保卫战中重复了47天,终成空头支票!</p><p class="ql-block"><b>(二)存在的问题 </b></p><p class="ql-block">1、指挥协调不力:各路援军分属不同派系,缺乏实质上的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能力差,未能形成合力。 </p><p class="ql-block">2、日军阻击顽强:日军预判到援军动向,在衡阳外围部署了重兵阻击,利用地形构筑防线,援军难以突破。 </p><p class="ql-block">3、装备与后勤劣势:援军装备虽优于守城部队,但与日军相比仍有差距,且后勤补给也困难,弹药、粮食供应不足,影响进攻效率。 </p><p class="ql-block">4、 情报滞后:对日军兵力部署和动向掌握不足,导致援军多次陷入日军伏击。</p><p class="ql-block">但是我想,不论客观原因如何,援军只要有方先觉第十军一半的抗倭精神和不怕死的拼力,衡阳战局一定改写! </p><p class="ql-block"><b>四、战役意义与历史回响</b> </p><p class="ql-block">衡阳保卫战最终虽然以守军被迫停火、日军惨胜告终,但创造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日军投入11万兵力,耗时47天,付出了伤亡达4.8万人(含旅团长2人、联队长5人阵亡)的惨重代价,远超守军伤亡人数。此战打破了日军“一周占领衡阳”的计划,迟滞了其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进程,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内阁也因战局失利而倒台。</p><p class="ql-block">战役中,第10军将士展现出的顽强斗志令日军震撼,日军史料记载“中国军队的抵抗极为顽强,士兵明知必死仍冲锋不止”。衡阳民众也积极支援守军,数千民众参与构筑工事、运送弹药,甚至组成“义勇队”直接参战,体现了军民同心的抗战精神。衡阳城也遭受了巨大破坏,全城5万幢房屋仅存5幢,焦土之上尸骸相枕,顿成人间地狱。</p><p class="ql-block">衡阳保卫战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一页,其惨烈与悲壮、顽强与无畏,彰显了中国军民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值得永远铭记。如今,衡阳“抗战纪念城”中纪念碑静静矗立,见证着那段山河破碎中的不屈抗争,提醒后人:勿忘国耻,吾辈自强!</p><p class="ql-block">方先觉军长后虽背负“降将”之名,但当时的抉择实为保全伤兵的忍辱负重。三个月后他冒死逃脱日军监禁归国,重庆全城欢迎。蒋介石授其青天白日勋章。</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提出侵权即删。</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南渡北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