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167efb">在学堂用国文、国语教科书之外,还有一些国文、国语辅助性的教科书,他们的编纂,缘于学制规定的辅助性练习,如联句、造句、集字、书法等,虽然并不是开设学科,但所涉专一、学之有效,广受教学机构的欢迎,因此有一些出版机构出版了该类教科书。而第一简明《造句启蒙》就是其中的一种。是书不是严格的国文、国语教科书,也不属于严格的文法教科书,而是专注于国文、国语教材中的一个关键要项“造句”,而“造句”作为积句成段,积段成篇的基础,不但在国文、国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作文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其中许多创意,如其详细划分的联字法、嵌字法、排句法、口授笔述法、说明法、变换法、化法、问答法、虚字法、虚字呼应法等造句方法,对后世语文教学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font> 是书由上海新学会社于清宣统元年(1909)三月初版,编辑者胡朝阳,全书分上下两册。其《例言》指出,“此书专为蒙学而辑”,认为“造句之法,最要旨莫如虚字,惟童蒙不识实字,徒授虚字仍难造句,故本书先联实字、次以虚字接之”,并进而指出,<font color="#ff8a00">“造句之法有九,曰联字、曰嵌字、曰排句、曰口授笔述、曰说明、曰变换、曰化法、曰虚字</font>(疑似漏列问答法或虚字呼应法---著者注),有此数法,然后可以造句。惟造句时杂用土话,实非良法,故本书皆用浅近文言”。还就教学法提出建议,认为“为蒙童讲解莫难于承转煞句诸虚字,是编于此数端尤为详细”,“逐课设有仿造,能者可举一反三,不能者亦可依样遵行”,“教习上课时须将学生所仿造之句阅看,如有不可解者,则为之改易而说明其所以不合之故”,最后提出了编纂是书的期望,“近来蒙学书之作汗牛充栋,惟造句法颇难,其选是编虽陋,或可当细流一篑之功”。 是书分为十章、计一百六十一课,为章、课独立排序体例。自第一章至第十章依次为<font color="#ff8a00">联字法、嵌字法、排句法、口授笔述法、说明法、变换法、化法、问答法、虚字法、虚字呼应法。</font>每章含课数不等。概述各章如下:<br>第一章联字法<br>何谓联字法<br> <font color="#167efb"> 联字,即土话之拼字。联字法者,将字与字相拼合之法也。积字而后成句,积句而后成段,积段而后成篇。欲成句、成段、成篇,须自联句始。</font><br> 其课文结构,先明示几字联字法,然后开列课文、联字(由联一字至联五字)、最后再由学生仿造。例举如下:<br> 第一课一字联一字法之例,联上一字。<br><font color="#ed2308">天 地 日 月<br>晴天 草地 红日 明月</font><br> 小註:教习先将此四字,一一讲解明白,令生徒联结。如联结有法,可知生徒已明白此四字之义,不然,须再详细覆讲,以下仿此。<br> 第二课第八课 一字联一字法之例,联下一字。<br><font color="#ed2308"> 东 南 西 北<br>东厢 西楼 南岳 北海</font><br>仿造<br> 第二十六课 一字联三字法之例。<br><font color="#ed2308">春 夏 秋 冬<br>春风可爱 夏日可畏 秋云如罗 冬学如银</font><br>仿造 第二章嵌字法<br>何谓嵌字法:<font color="#167efb">嵌字法者,将字嵌于一句之中也。</font><br>例:第五十一课 单字嵌法之例<br><font color="#ed2308">花 叶 枝 根<br>桂花开 梧叶落 柳枝摇 草根生</font><br>仿造<br>第三章排句法<br>何谓排句法:<font color="#167efb">排句法者,将字与字以意排之是也。</font><br>例:第六十一课 <div><font color="#ed2308">士 人 书 读 耕 夫 田 农 子 樵 薪 负 牧 牛 牵 童<br>士人读书 农夫耕田 樵子负薪 牧童牵牛</font><br>仿造<br>第四章口授笔述法<br>何谓口授笔述法,<font color="#167efb">口授笔述法者,教习口讲,而学生笔记是也。初学不能作长段文字,可将简单者言之。此即土话翻成文言之变法。</font><br>例:第六十六课<br><font color="#ed2308">教习口讲:春天的风和暖,秋天的风凉快,冬天的日里短,夏天的日里长。<br>学生笔记:春风温,秋风谅、冬日短,夏日长。</font><br>第五章说明法<br>何谓说明法,<font color="#167efb">说明法者,说明字之意义,及物之作用之法也。</font>说明法之种类颇多,约分五种。<br>在此只列举第七十二课,说明语在上,主语在下之例:<br><font color="#ed2308">雏 羔 鸿 麋 犊 驹<br>小鸟约雏,小羊曰羔,雁之大者曰鸿,鹿之大者曰麋,牛之小者曰犊,马之小者曰驹。</font><br>仿造</div> 第六章变换法<br>何谓变换法,<font color="#167efb">变换法者,变通字面方位之法也。</font><br>例:第七十七课<br><font color="#ed2308">以水洗衣-衣之水洗-洗衣之水。<br>以笔写字-字以笔写-写字以笔。</font><br>仿造<br>第七章化法<br>何谓化法,<font color="#167efb">化法者,变化字句长短者之法也。句无变化,最嫌呆滞,且无趣味,故造句须有变化,方为完善。</font><br>例:第八十三课 一句化三句法之例<br><font color="#ed2308">象之力大-力大莫如象-象为兽力之最大者。<br>虎为猛兽-兽猛莫如虎-虎为兽力之最猛者。</font><br>仿造<br>第八章问答法<br>何谓问答法,<font color="#167efb">问答法者,一问一答之法也。</font><br>例:第九十课<br><font color="#ed2308">汝自何处来?曰:上海也。<br>汝往何处去?曰:汉口也。<br>中国之地,孰为中心点?曰:湖北是。<br>中国人孰为大圣人?曰:孔子是。<br>汝所读者为何书?曰:造句启蒙也。<br>造句有几法?曰:其法有九。</font><br>第九章虚字法<br><font color="#167efb">何谓虚字,虚者,悬虚之谓也。虚字者,从虚处传神之字也,可分之为六类:曰起语虚字、曰接语虚字、曰转语虚字、曰衬语虚字、曰东语虚字、曰歇语虚字。<br>其中起语虚字为,“起语者,前此无之,而以虚字起之;或前文已毕,而以虚字另起也。”</font>其余五类不再详述。<br>例:第九十五课<br>且(发语词又舒缓之词,亦有作重复词看者)<br><font color="#ed2308">且天之生物,莫不有本。<br>且人之教子,无不尽心。(以上发语词)<br>人或骂尔,尔且忍之;人或笑尔,尔且耐之。(以上舒缓词)<br>讲历史且讲地理,读东文且读西文。</font>(以上重复词)<br>仿造 第十章虚字呼应法<br>虚字之一呼一应,有一定之例,不得妄用,今示其大略如左:<br>第一百五十九课<br>(甲)断定呼应表:<br><font color="#ed2308">此---也。 非----也。 是亦---也。 是---也。 未---也。 <br>此则---也。 固---也。 可---也。 是以---也。亦---也。<br>必---也。 所以---也。------</font><br>(乙)疑问呼应表<br>第一百六十课<br><font color="#ed2308">焉有---乎? 无乃---乎? 可得---乎? 能无---乎? <br>可不---乎?或者---乎? 若是---乎? 亦有些---乎?<br>奚为---乎? 斯谓之---乎?------</font> <font color="#167efb">是书不是严格的国文、国语教科书,也不属于严格的文法教科书,而是专注于国文、国语教材中的一个关键要项“造句”,而“造句”作为积句成段,积段成篇的基础,不但在国文、国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作文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其中许多创意,如其详细划分的联字法、嵌字法、排句法、口授笔述法、说明法、变换法、化法、问答法、虚字法、虚字呼应法等造句方法,对后世语文教学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