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石林国家地质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石林县境内,总面积约四百平方公里,石林园因高大的石灰岩溶柱呈密集林状分布而得名。在公园范围内,大大小小的石柱成簇成片分布于山坡、沟谷和洼地之中,辟为游览区的大小石林,乃古石林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石林是地质遗址景观 ,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类型。石林的形成是在有利的地质、气候和水文的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被两组以上垂直裂隙切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经水、生物等沿裂隙溶蚀,随着溶沟的加深加宽,石柱被分割出来而成为石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石林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在二•七亿年前早二叠世,石林地区为海洋环境,海底沉积形成了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后地壳抬升,石林地区处于湿热古海岸边缘 ,溶蚀形成了在早期的石林。紧随其后的火山熔岩喷溢,使石林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漫长的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石林地区一直处于剥蚀夷平状态。约六千万年前的早喜马拉雅运动,使石林地区掀斜抬升,转为内陆山间湖泊环境(路南故湖),晚第三纪以来,石林地区继续抬升,向现代高原河谷环境演进,在持续的抬升过程和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石林地貌也处在更替和叠置的演变中,老的石林逐渐消失,新的石林不断形成。石林地质公园保存和展现了最多样化的石林喀斯特形态。剑状、柱状、蘑菇状、塔状石林等,是其典型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世界上主要的石林形态几乎都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因而是集石林景观之大成的“博物馆”,具有极高美学的价值石林公园除石林地貌外,还发育有石牙、溶丘、洼地、溶蚀湖、漏斗、溶洞、暗河、天生桥及瀑布等,它们与石林一起构成了一幅喀斯特地貌全景图,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石林以其发育的古老性、复杂性、形态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科学、美学价值,而被列入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石林,自然的杰作,世界的奇观,石林,应得到全人类永久的珍惜和保护。</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