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阳路 四代人走过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南阳路,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和惠济区,是三环内南北主干道。南起大石桥,北至北三环,全长6300米,宽30米,曾被誉为郑州市“黄金大道”。1955年经国家建委批准正式命名为南阳路,是郑州最早的柏油马路之一。</p><p class="ql-block"> 南阳路的来历</p><p class="ql-block">河南省有南阳市,不熟悉郑州的人会认为,南阳路的命名可能跟南阳市有关,其实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南阳路的命名源于南阳寨村。</p><p class="ql-block">南阳寨由来已久,据说500年前,这里沙岗起伏、人烟稀少。明代后期,这里的土地归老鸦陈东边的琉璃寺一个大地主所有。他为便于管理就派杨姓、曹姓、焦姓三户人家携家眷到这里看场种地,从此这里就有了烟火气。到了明末,有孟姓人家从南边的大孟寨迁来落户。清乾隆年间先后又有杜姓、陈姓迁过来,人口逐渐增多,形成村落。当时杨姓人多、且延续已久,故名杨庄。清道光年间,又有王姓迁入,村庄不断扩大。值得一提的是,清咸丰年间,杨门之后出了一位武举人杨丰三,使杨庄名声大振。后来,老鸦陈以北的几家杨姓人家,聚在一起也叫杨庄,因他们擅长用泥土烧制瓦盆而得名“盆杨”(就是现在贾鲁河边上的杨庄),人们称之为北杨庄,出武举人的杨庄就习惯叫作南杨庄了。</p><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时期,战乱四起,很多村庄为了自保修筑寨墙。南杨庄也在这个时期建起了寨墙,因为他们的寨墙修建的特别牢固、宽大,据说寨墙上面能并排过马车,渐渐地人们称它为南杨寨了。</p><p class="ql-block">1905年京汉铁路通车,南杨寨东北处建起了一个火车站,以村取名,便有了南杨寨车站。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便把南杨寨误写成了南阳寨,从此杨、阳混为一谈,村庄名字也随之演变成了南阳寨村。</p><p class="ql-block">从前,大石桥往北只有一条又窄又坑洼的土路。1951年从大石桥沿京广铁路东侧向北,将原有的土路拓宽硬化,因路尽头离南阳寨火车站不远,1955年经国家建委批准,正式命名为南阳路。</p><p class="ql-block">1956年南阳路铺设为柏油路,成为郑州北郊的第一通道。它与邙山头的黄河大桥相连,南北过往车辆经南阳路,走黄河路、二环支路承担起郑州的公路交通大动脉功能。</p><p class="ql-block">1986年花园口黄河公路大桥建成,107国道东移,南阳路上的过往车辆才有所减少。</p> <p class="ql-block"> 南阳路的工业记忆</p><p class="ql-block">建国初期,郑州市城建规划是:花园路两侧以省直机关为主;文化路两侧以教、科、文单位为主;而南阳路两侧则以工厂、企业、仓储的建设为主。</p><p class="ql-block">按照这个布局,随着1956年南阳路的改建拓宽,配套的工厂企业也规模性地开展建设。</p><p class="ql-block">继南阳路的头牌大厂——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之后,粮食部所属的郑州粮食机械厂、铁道部所属的大桥局、郑州肉联厂、郑州拖拉机厂、郑州探矿机械厂、郑州锅炉厂、郑州牛羊肉加工厂、郑州啤酒厂(前身为郑州果酒厂)、郑州模具厂(后被二柴兼并)、郑州毛纺厂、郑州绒毯厂、郑州磷肥厂、郑州第二造纸厂、郑州铁盒厂、郑州童鞋厂和老郊委、农业银行郊区支行、市交通技工学校、郑州电影公司、大石桥露天剧院(后来的郑州图书馆)、省机电公司北仓库、郑州蛋品仓库、市储运公司、南阳路百货公司、郑纺机医院等等等等,数不胜数。南阳路可谓当时郑州的经济支柱聚集区之一。</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郑州纺织机械厂,是原国家纺织工业部的直属企业,成立于1949年11月,是新中国最早投产的国营纺织机械厂,被誉为“共和国纺织长子”。郑纺机创造了我国第一台粗纱机,第一套清花设备等等多个行业第一,有着骄傲的历史。如今,郑纺机已经迁到了高新区。</p><p class="ql-block">郑州肉类联合加工厂是当时河南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基地,曾连续30多年保持香港的生猪供应,为国家战略做出了很大贡献。后来的“郑荣”火腿肠与洛阳的“春都”齐名,在全国风靡一时,深受热捧。现在,南阳路两侧以及岳寨市场,仍有很多门店挂着郑荣招牌,逢年过节还有很多市民到此购买郑荣肉食,定制郑荣腊肠。肉联的肉制品已经深深扎根在许多郑州市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南阳路的摇身一变</p><p class="ql-block">曾经辉煌一时的南阳路,在改革开放、经济转型时期,被人们称之为“下岗一条街”,给这个城市留下了太多的话题与情感。</p><p class="ql-block">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南阳路以及周边区域逐渐适应了功能的转变。工厂的倒闭关停,为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郑州开元房地产公司抓住机遇,率先拿下了郑州磨具厂的地块,开发了郑州第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开元小区。</p><p class="ql-block">清华园集团利用惠济区政府搬迁的机会,一南一北在大石桥和北三环开发了清华商务、SOHO广场和清华园小区。郑州锅炉厂变成了富田丽景小区、大桥局成了家天下小区、郑州肉联成了华林都市小区、毛纺厂成了阳光假日小区、绒毯厂成了祥和花园小区、拖拉机厂成了台隆合园小区、粮机成了昌建誉峰小区、啤酒厂成了亚新美好时光小区、交通技校成了建业一号城邦、储运公司成了中亨花园,龙头老大郑纺机也被房地产巨头万科拿下,摇身一变成了万科世玠。当年货品琳琅满目的国营南阳寨供销社,也变成了风味独特的40年老店——南阳寨大砂锅。</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南阳路,道路宽敞整洁、楼房林立、车水马龙、绿树成荫,又恢复了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南阳路的主要地标——郑州市图书馆</p><p class="ql-block">位于南阳路大石桥东北角的郑州市图书馆是南阳路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于此处在我当年工作的郑州郊区农业银行对面,所以,我还是比较熟悉的。</p><p class="ql-block">这里最早是一座露天剧院,1990年改建成为郑州市图书馆,199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包含郑州市图书馆和郑州市少年图书馆。为了配合郑州轨道交通3号线和7号线的大石桥站建设,于2017年3月闭馆迁建了。</p><p class="ql-block">虽然这座服务了郑州市民23年的文化场所,已经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这一地标性建筑永远记忆在了一代人的心目中。</p> <p class="ql-block"> 南阳路上的经典4路公交</p><p class="ql-block">南阳路是1955年经国家建委批准命名的郑州市主要道路之一,也是郑州最早开通公交车的道路之一,南阳路上的4路公交车可以追溯到1954年3月。据史料记载,最早的4路公交由火车站始发,途经多个站点到达南阳路海滩寺,主要服务对象就是郑纺机和油化厂。</p><p class="ql-block">1955年线路首次延伸,终点站调整到南阳寨。</p><p class="ql-block">1970年线路再次调整,从火车站始发,经二马路、铭功路延伸至老鸦陈;到1974年终点站再次收缩至南阳寨。直到1991年与8路公交合并,发车站向南调整到航海路公交三公司,成了穿越火车站,横贯南北的超长公交线路。2010年线路再次调整,4路保留火车站以南的线路,火车站到南阳寨由8路公交运行。至此,4路公交车告别了承载它半个多世纪的南阳路。</p><p class="ql-block">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郑州地铁3号线贯通于南阳路地下。从大石桥到南阳寨仅需15分钟左右,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绿色的出行方式。</p> <p class="ql-block"> 南阳路四代人走过的记忆</p><p class="ql-block">1954年,我爱人的爷爷作为技术工人,在油化厂即将投产时,被天津市政府派往郑州支援内地建设,那个时候三十多岁正当年的他,拖家带口来到郑州,助力油化厂的建设。后来爷爷奶奶他们就安家于南阳路东侧海滩街的油化厂家属院,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就是南阳路,这条路陪伴爷爷奶奶走过了大半辈子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我的家在郑州北郊惠济桥,南阳路作为郑州的北大门,是全家人来往郑州的唯一道路。爸爸年轻的时候求学于郑州三中,往返所经过的还是南阳路。后来,爸妈安家于南阳路北头,与南阳寨大砂锅隔路相望,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兴建北三环立交桥,才搬家到东风路居住,爸妈的一辈子可以说和南阳路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1985年,我在大石桥的农业银行郊区支行工作,20多岁的我无牵无挂,下班就骑着二八大杠,顺着南阳路往北郊的家里跑。其实南阳路的地势是南高北低,自郑纺机向北就开始一路下坡,直到过了海滩寺才出现平缓,下班骑自行车回家很省力。但是,次日再来上班的时候,往南骑过翠花路(现在的农业路南阳路口西段以前叫翠花路)就是一路慢坡,那个时候自己年轻,一身的蛮劲,骑车也不感觉累,都是到单位车子一放赶紧去石桥东里吃早餐。每天往返,就这样在南阳路上骑行了七年时间。</p><p class="ql-block">后来,自己在南阳路230号开元小区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家,单位也在大石桥拆迁之后搬到了铭功路,这样两点一线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新世纪,随着孩子的出生、长大,他又就读于优胜路小学和郑州七中,又轮到第四代穿梭在南阳路上了。如今,孩子也长成了一米八多的大个子,他时不时也会自己开车到南阳路上转转,毕竟这里有他的童年回忆。</p><p class="ql-block">现在虽然全家搬到了花园路居住,但是每当开车路过南阳路,心理还是会出现难以割舍的情感,还是会有一种回到家的温暖。</p><p class="ql-block">一条南阳路走过了我们四代人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马国顺 郑州市惠济桥北大街人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