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禅宗祖庭 岒南第一古刹

老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光孝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据《光孝寺志》记载,光孝寺前身为南越王赵佗玄孙赵建德之故宅(公元 3 世纪)。三国时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辟为苑囿,世称虞苑。虞翻后人舍宅作寺,取名 “制止寺”,这是光孝寺最早的雏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 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六祖慧能的瘗发塔、密乘的陀罗尼石经幢、南汉铸造的千佛铁塔、宋代修建的伽蓝殿和六祖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span></p> <p class="ql-block">  广州是佛教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重要门户。在汉末三国之际,佛教已传入广东地区,在广州有着特殊地位的光孝寺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著名梵僧如昙摩耶舍、求那跋陀罗、智药三藏、菩提达摩、真谛三藏、般刺蜜帝、金刚智、不空等外国高僧皆曾在光孝寺驻锡弘化,或开山说法,或译经传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真谛三藏曾寓居光孝寺长达十二年,译经 64 部,推动了中国南北朝时期摄论宗和俱舍论的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  天 王 殿</p><p class="ql-block">此殿五开间,原来是三门金刚殿,后作为仪门。现存建筑为明清时重修构建,清乾隆年间称为仪门金刚殿,现作天王殿, 1977 年及 1992年均有重修。中间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两旁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对着大雄宝殿方向供奉的是护法韦驮菩萨。</p> <p class="ql-block">  洗钵泉</p><p class="ql-block">又名达摩井。相传,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达摩祖师泛海至广州,驻锡本寺弘法,为取清泉,在此开凿水井一口,用以洗钵,故称洗钵泉。后来僧人为了纪念初祖达摩,立达摩画像碑于水井旁。</p> <p class="ql-block">  大 悲 幢</p><p class="ql-block">光孝寺大悲心陀罗尼经幢建于唐宝历二年 (826年), 以青石造成,宝盖状如八角孟顶蘑菇。幢高2.19米,八面刻有小楷书《大悲咒》,字迹依稀可辨。为寺内现存石刻中最早且绝对年代可考者。</p> <p class="ql-block">  伽 蓝 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寺庙中供奉伽蓝菩萨的重要场所。伽蓝菩萨,又称关公,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深受信众崇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span></p> <p class="ql-block">  大 雄 宝 殿 </p><p class="ql-block">由罽宾国高僧昙摩耶舍在东晋隆安五年 (401年) 创建, 原题额为 "祝圣殿"。2003年, 大雄宝殿大修, 整座殿宇仍保持唐宋建筑风格,大殿有着重檐歇山顶的规格和超三十五米的面阔宽度, 造型雄伟、气度雍容。</p><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的华严三圣 (释迦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迦叶、阿难尊者等尊像为 1989 年竖立。尊像青铜铸塑,外贴金箔, 栩栩如生, 极为庄严。殿门上方悬挂明宪宗颁赐的 "敕赐光孝禪寺" 匾额。因大雄为佛之德号, 故寺院供奉佛陀尊像之殿堂称大雄宝殿, 是僧众举行早晚功课和大型法会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诃 子 树</p><p class="ql-block">三国时,吴国骑都尉、易学家虞翻居此讲学, 时称为 "虞苑"。因苑中多植苛子树, 又称"苛林",当时园内遍植苛子树,时人称为苛林。</p><p class="ql-block">求那跋陀罗三藏驻锡于此时,指苛子树对众人说到:"此西方诃梨勒果之林也。宜曰苛林制止"。诃梨勒果实是佛陀时代僧团中常用的药物。</p><p class="ql-block">此树现寺内仅存此一株,可谓千古遗珍。</p> <p class="ql-block">  瘗 发 塔</p><p class="ql-block">瘗发塔位于大雄宝殿后方,塔以石为基础,基座为红砂岩所建,砖灰沙结构,八角型,7层,高7.8米,每层为檐,作斗拱形,中作佛龛,各砌佛像,每层每面都有八个小佛像,惟第一、二层佛像,今已无存。瘗发塔塔形秀丽,为广东省乃至中国都极为少见的唐代佛塔,宋、明、清都曾修缮过,现已是一千二百多年的古物。</p><p class="ql-block">唐仪凤元年 (676年) , 六祖惠能在菩提树下落发、受戒 , 为纪念此因缘 ,住持僧法才埋发并修建痿发塔。</p><p class="ql-block">此塔是广东乃至全国都少见的唐代佛塔。</p> <p class="ql-block">  菩 提 树</p><p class="ql-block">梁天監元年(502年)智藥三藏至廣州,從佛成道處帶來一株菩提樹苗,植於寺內,為中國有記載最早移植的菩提樹。並預言:一百六十年後,當有肉身菩薩 於此樹下開演上乘法門,度無量眾。唐儀鳳元年 (676年),六祖惠能果然於此樹下受戒說法,悉應前记。 </p><p class="ql-block">清嘉庆二年(1797),菩提树被飓风吹倒,嘉庆四年(1799), 寺内监院瑞舞亲往南华宝林寺(今南华寺)取回孙枝一枝,再植坛上成活。</p> <p class="ql-block">  光孝寺菩提树久负盛名, 宋代时 "光孝菩提" 已被列为羊城古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六 祖 殿</p><p class="ql-block">为纪念六祖惠能大师与光孝寺 的因缘,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年),檀越郭重华捐建六祖殿,匾曰 "祖堂"。</p><p class="ql-block">成化七年(1471年) 又在殿外修建拜亭。虽经历代大修,但仍保留宋代建筑风格。现在,六祖殿供奉的是六祖大师等身铜像。</p> <p class="ql-block">  风 幡 堂</p><p class="ql-block">六祖惠能在蕲州黄梅得五祖传授衣钵后,隐于怀集,韬光敛彩一十五载。一日思维,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值印宗法师讲示《涅槃经》,时风吹幡动,一僧曰 "风动", 一僧曰 "幡动",惠能曰 “非风,非幡,乃仁者心动"。满座惊异,诘论玄奥,印宗契悟,作礼告请西来衣钵出示大众, 乃于菩提树下为惠能薙发, 开东山法门, 一如昔谶。</p><p class="ql-block">为纪念风幡之辩,印宗法师设风幡堂供后人参修。风幡堂历代均有重建或重修,今风幡堂位于东廊外侧,莲池北面。</p> <p class="ql-block">  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师的墨宝</p><p class="ql-block">明生<span style="color:rgb(0, 3, 17);">俗家名</span>林宏生<span style="color:rgb(0, 3, 17);">,1960年9月生于</span>广东揭阳市惠来县<span style="color:rgb(0, 3, 1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3, 17);">明生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span>广东省佛教协会<span style="color:rgb(0, 3, 17);">会长,现担任广州光孝寺方丈及多所寺庙的住持。</span></p> <p class="ql-block">  木 棉 树</p><p class="ql-block">位于光孝寺东铁塔旁的木棉树,于清朝时期种植,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国家三级古树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梁大通元年(527)九月,菩提达摩登陆广州,而后移锡王园寺(今光孝寺)。从初祖达摩卓锡掘泉,到六祖慧能开坛说法,光孝寺以其殊胜之因缘,完成了禅宗从孕育到形成的发展过程,成为禅宗之根本道场。</span></p> <p class="ql-block">  作为五羊首刹的光孝寺是岭南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的皇家寺院,禅宗顿教的发祥地,由制止寺演变而来的光孝寺,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历代祖师大德住锡弘法,续焰传灯,八宗并弘,是著名的禅宗祖庭和译经道场,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1961年,光孝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