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长海居士</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长海居士</p><p class="ql-block">摄影:长海居士</p> <p class="ql-block"> 符号的圣殿:在仓颉庙前凝视文字的幽灵</p><p class="ql-block"> 踏入南乐县仓颉庙的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一个奇特的交界处——这里既是供奉神灵的殿堂,又是朝拜符号的圣地。那些镌刻在石碑上、悬挂在匾额中的汉字,不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成为了被凝视、被崇拜的对象本身。仓颉,这位传说中"造字"的圣人,被历代帝王追封为"制字先师"、"仓帝",他的庙宇实则是一座献给文字本身的圣殿,一个将抽象符号神圣化的物质载体。</p><p class="ql-block"> 庙内香火缭绕,却与其他寺庙有着微妙的不同。信众们跪拜的并非超自然的神明,而是一种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成果。这种对人文创造物的神化过程令人着迷——当文字从实用工具升格为崇拜对象,它便获得了某种超越性力量。我注视着那些虔诚的老人用粗糙的手指轻触碑文,仿佛要通过触觉吸收字符中的灵力,这种仪式行为暗示着:在民间信仰中,文字早已超越了记录语言的功能,成为了具有独立魔力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仓颉"四目重瞳"的奇异相貌传说或许正是对这种超越性的隐喻。多出的眼睛象征着超越常人的观察力与洞察力,暗示文字创造者具有看穿世界本质的特殊能力。在庙宇的壁画中,仓颉的形象常常被描绘为正在观察自然万物的形态——龟背纹、鸟兽迹,然后将这些自然符号转化为人类可理解的文字。这一转化过程被赋予了近乎神启的性质,仿佛文字不是人类逐渐发明的工具,而是通过某个超凡个体获得的天赐之物。</p><p class="ql-block">这种将文字神秘化的倾向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一种深层的认知方式。在传统思维中,文字与它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神秘联系,写字不仅是记录,更是对世界秩序的参与和重构。道士画符驱邪、春节张贴对联、重要文件加盖印章——这些实践都建立在文字具有超自然效力的信仰基础上。仓颉庙中的祭祀活动延续了这种古老认知,使文字保持其神圣光环,抵御着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对符号世界的"祛魅"。</p><p class="ql-block">庙内最引人深思的莫过于那些层层叠叠的匾额与碑刻。不同朝代、不同书体的文字在这里形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颜体的庄重、柳体的清瘦、隶书的古朴、篆书的神秘,各种书体并置构成了一部立体的汉字演变史。这些文字被小心翼翼地保存、展示,与其说是为了传递其中记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展示文字本身的形式之美。在这里,文字既是媒介,又是目的;既是载体,又是本体。这种对文字物质性的迷恋,构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拜物教"——符号拜物教。</p><p class="ql-block"> 当代数字时代使文字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键盘输入让书写脱离了手势,屏幕显示消解了文字的物质性,算法推荐重构了阅读路径。在这种语境下,仓颉庙仿佛成了一个抵抗的场所,固执地提醒着文字曾经有过的身体性和神圣性。当我们在智能手机上轻滑屏幕时,是否还记得文字曾经是被刻在甲骨、铸于青铜、写于竹帛的庄严行为?当表情包和缩写词主导日常交流时,是否还能感受"天雨粟,鬼夜哭"的文字诞生时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仓颉庙中最触动我的是一位老人教孙子认字的场景。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指缓慢地描摹着石碑上的字形,孩子稚嫩的声音跟读着发音,这一幕构成了文字传承的微型仪式。文字的生命力正依赖于这种代际间的手把手传递,而不仅是编码与解码的技术过程。在数字原生代越来越习惯语音输入、视频表达的今天,这种传统的识字仪式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文字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文明基因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离开仓颉庙时,夕阳为庙宇镀上一层金色光芒。我突然明白,这座庙宇真正供奉的并非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而是人类将世界符号化的惊人能力。文字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特征之一,它使我们能够超越时空限制积累知识、传递思想、构建文明。仓颉庙作为符号的圣殿,最终指向的是人类精神最伟大的创造——将混沌经验转化为可理解秩序的符号系统。</p><p class="ql-block"> 回望庙门上方"字圣故里"的匾额,我思索着:在这个信息爆炸却意义匮乏的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重返文字的源头,重新发现符号背后的重量。当文字脱离物质载体成为比特流中的瞬时存在,我们是否正在失去某种重要的维度——那种将思想郑重其事地刻入坚硬物质时所伴随的敬畏与沉思?仓颉庙的沉默石碑给出了无声的警示:没有对符号的敬畏,文明将失去它的深度与温度。</p><p class="ql-block"> 在庙前广场上,几个孩童正用树枝在沙地上歪歪扭扭地画着字符。四五千年前,或许也有人在黄河边的泥地上做过类似的尝试。从那些稚嫩的刻划中,最终演化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文字系统。仓颉庙守护的正是这种创造的奇迹——人类用简单的线条捕捉无限的思想,用有限的符号表达无穷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每当我们提笔书写或键盘敲击时,都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神圣仪式,都在仓颉庙的精神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观龟造字</p> <p class="ql-block">兽骨记事</p> <p class="ql-block">图形记事</p> <p class="ql-block">龟壳记事</p> <p class="ql-block">足印记事</p> <p class="ql-block">象形记事</p> <p class="ql-block">陶罐绘画</p> <p class="ql-block">绳结记事</p> <p class="ql-block">仓颉庙</p> <p class="ql-block">中华文祖</p> <p class="ql-block">仰圣门</p> <p class="ql-block">第一圣人</p> <p class="ql-block">藏甲楼</p> <p class="ql-block">造字台</p> <p class="ql-block">仓颉陵</p> <p class="ql-block">仓颉墓碑阴阳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