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金瓶梅》“天下第一人” 一一徐州张竹坡

桃花源(LKQ)

<p class="ql-block"><b>  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它的文化特色,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可明朝后期出版的小说《金瓶梅》,刚出世即被认为“淫书”封禁。清初,徐州人张竹坡评点后,起死回生,由“淫书”变为“奇书”,再次出版发行,因此,张竹坡被赞为“评点《金瓶梅》天下第一人”!</b></p> <p class="ql-block"><b>△竹坡故里 徐州西郊汉王镇紫金山村</b></p> <p class="ql-block"><b>  怀着崇敬、走读、研学的心情,周未我去了张竹坡故里,它位于徐州市西郊铜山区汉王镇汉王村拔剑泉西侧的紫金山东坡艺术村,是清代文学评论家张竹坡的纪念性景点。其景点包含:皋鹤草堂、《金瓶梅》研究史馆、竹坡书院、西门府与后花园等建筑。其故里占地十亩(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以紫金山缓坡为基,整体为徽派建筑风格,呈现着曲径通幽的江南园林意境,该故里集中展示了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影响。竹坡故里纪念馆馆长张女士在此潜心经营二十余年,热情款待来宾,使这里成了读书、研学、品茶、论坛、休闲的好去处。此行,使我受益匪浅。</b></p> <p class="ql-block"><b>△古筝弦音话竹坡(可打开视频)</b></p><p class="ql-block"><b>感谢竹坡故里纪念馆张馆长提供</b></p> <p class="ql-block"><b>△竹坡故里 張氏宗祠</b></p> <p class="ql-block">  张竹坡(1670年-1698年),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人。他是中国清初小说评论家、文学家,因评点《金瓶梅》而闻名于世。其自幼聪颖好学,以博闻强记闻名遐迩。张竹坡同族显赫权贵极多,唯其一支布衣寒门,这促使张竹坡自幼发愤进取,六岁能赋诗,十五时参加乡试,然仕途不顺,屡试不第。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他第四次应试,在名落孙山之后,便遍游京师,在天下名流荟萃的长安书社,大展诗才,赋得诗词百余首,众称其为才子。</p> <p class="ql-block"><b>△当年张竹坡在徐州家中皋鹤堂评注《金瓶梅》</b></p> <p class="ql-block">  康熙三十四(1695年),张竹坡年仅二十六。他以超人的文学才华在徐州家中评点《金瓶梅》,写下了十余万余字的评论。同年《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出版,其友张潮化名“谢颐”作序。后客居金陵、扬州等地,贫病交加。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离苏州赴永定河治水工地,以图谋进身之阶,不料于当年九月十五日染疾身亡,年仅二十九。其著有《金瓶梅评点》和诗集《十一草》、《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p> <p class="ql-block"><b>△张竹坡与《金瓶梅》</b></p> <p class="ql-block">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白话世情小说,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虽表面讲述宋代故事,实则反映明代生活。以西门庆家族的兴衰为主线,将明代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展现得淋漓尽致。被誉为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对后世《红楼梦》等作品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b>△潘金莲家中推窗落杆砸中西门庆</b></p> <p class="ql-block">  《金瓶梅》书名取自书中三位女性主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姓名各一字。小说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情节为引子,扩展为独立故事。通过描写富商西门庆凭借财势勾结官府,横行乡里;先后娶妻妾六人,尤以与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纠葛为核心;细致刻画了权钱交易、家庭争斗及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态,如官场腐败、尔虞我诈、市井帮闲等;又通过西门庆的暴亡和家族衰败,揭示晚明社会道德沦丧与制度崩坏,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而官方借口书中包含露骨的性描写为由,长期被列为禁书。但学术界公认其文学价值,如张竹坡指出:《金瓶梅》是“第一奇书”,而非“淫书”,“凡人谓《金瓶梅》是淫书者,想必伊止知看其淫处也。”</p> <p class="ql-block"><b>△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b></p> <p class="ql-block"><b>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主要贡献:</b></p><p class="ql-block"><b> 一、评注较早,贡献最大。</b></p><p class="ql-block"> 迄今所见,对《金瓶梅》作全书评点的主要有三家,即李渔、张竹坡、文龙。其中,张竹坡是较早对《金瓶梅》进行系统性评点的重要人物,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金瓶梅》评点本,其评点本《金瓶梅》被誉天下“第一奇书”,其贡献和影响最大。在《金瓶梅》传播史上,有三个阶段是明确的:第一、刊刻于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简称"词话本”。第二、刊刻于明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简称“崇祯本、绣像本"。第三、初本刊刻于清康熙三十四年的张竹坡评批本,即《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简称张评本、第一奇书本、康熙乙亥本。第三阶段的这类版本是张竹坡先生在崇祯本的基础上,加以大量评批而成,从文学艺术、文学思想上再一次进行了时代的升华,在《金瓶梅》评批和传播史上,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产生更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此版本一直是《金瓶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b></p> <p class="ql-block"><b>  二、为书正名,颠覆"淫书"定论。</b></p><p class="ql-block"> 他通过《第一奇书非淫书论》等专论,论证小说《金瓶梅》是“第一奇书”,而非“淫书”,是愤世之作,揭露官僚豪绅的腐朽堕落,痛斥财与色的罪恶,同情底层人物的苦难,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肯定《金瓶梅》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色。他的评点不仅扭转了世俗将其视为“淫书”的偏见,还推动了《金瓶梅》从明代通俗文学向经典文学的转型,从而确立了其为我国明代四大奇书之首的地位。同时,张竹坡开创的《金瓶梅》108则读法,形成了系统的《金瓶梅》小说艺术论,成为后人研究《金瓶梅》的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b>△作者藏书《金瓶梅》)无删本</b></p> <p class="ql-block"><b>  三、褒扬作者,揭示现实主义内核。</b></p><p class="ql-block"> 他高度赞扬作者通过西门庆家族兴衰,写奸夫淫妇,贪官恶仆,帮闲娼妓等,“因一人写及一县,因一家而及天下国家”,实现对社会全景式批判,皆其通身力量,通身解脱,通身智慧,呕心呕血,写出异样妙文也。赞“《金瓶梅》是一部《史记》。然而《史记》有独传,有合传,却是分开做的。《金瓶梅》却是一百回共成一传,故知作《金瓶梅》者必能作《史记》。"将其提升至与《史记》比肩的"史公文字"高度。 </p> <p class="ql-block"><b>△徐州生产可藏可饮的《金瓶梅》文化酒</b></p> <p class="ql-block"><b>  《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诸名作中,为“第一难读,又第一难评”;评后被社会认可为天下“第一奇书”更难,张竹坡做到了,实属奇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5年8月1日夜于山东济宁</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