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地理画廊鸟瞰疆域S101光影之诗-石河子紫泥泉国画山

天山剑

<p class="ql-block">站在石河子紫泥泉国画山百里丹霞的山脊上,我时常感到一种奇特的恍惚——手中的相机究竟是记录工具,还是某种通灵的媒介?每当黎明前架起三脚架,等待第一缕阳光亲吻那些色彩斑斓的褶皱岩层时,这个问题便萦绕心头。摄影人在这里的处境颇为微妙:我们既是现代技术的操纵者,又是古老地质史诗的虔诚信徒;既想用精确的曝光参数捕捉每一处细节,又不得不臣服于大自然瞬息万变的即兴创作。</p> <p class="ql-block">七彩丹霞的色阶变化堪称地质色谱的百科全书。朱红、橙黄、灰白、青紫的岩层交替排列,像被巨神随意叠放的彩布。正午阳光下,这些色彩显得过于直白,甚至有些咄咄逼人。而摄影人深谙,真正的魔法时刻在于日出日落前后那转瞬即逝的半小时。当太阳斜射角度降至15度以下,奇迹便发生了——光线突然变得温柔而富有层次,每一道岩壁的纹理都被金粉勾勒,阴影处的冷色调与受光面的暖色调形成精妙的交响。此时调整相机白平衡至5500K左右,适当降低曝光补偿,便能捕捉到岩层肌理中隐藏的古老密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山雪峰的参与让这场光影戏剧更显壮阔。在日出前的蓝调时刻,雪峰宛如悬浮在空中的幽灵,泛着清冷的瓷光。而当朝阳初升,最先被点亮的峰顶瞬间化作燃烧的火炬,与下方尚在阴影中的丹霞形成震撼的垂直对比。日落时分则相反,余晖中的丹霞如火如荼,雪峰却已披上暮色的蓝纱,此时拍摄剪影效果最佳,将相机设为点测光模式对准天空最亮处,岩壁会化作深色的浮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紫泥泉丹霞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国画山"的韵味。风雨侵蚀造就的岩柱群远观宛如巨型毛笔的笔触,特别是雨后云雾缭绕时,墨色晕染的效果简直是大自然的写意山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丹霞地貌的摄影终归是关于时间的艺术。那些红层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湖相沉积,而侵蚀成现今模样也用去了数百万年。当我们用快门凝固某个清晨的光线时,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地质纪元的时空折叠。或许正因如此,每个离开紫泥泉国画山的摄影人背包里,除了存储卡中的数位影像,总还揣着几分对时间新的敬畏——在这色彩狂欢的岩壁前,人类对永恒的想象终于有了具体的参照物。</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用无人机的角度俯瞰紫泥泉国画山七彩丹霞壮美景色,高度决定你的视角,S101百里丹霞段我认为最出彩的就是从肯斯瓦特水库至观音沟这15公里左右,沿线据说有三个观景亭,南侧观音沟观景台拍过,当你行驶在S101紫泥泉段时北边远处山顶也有一个观景台,还没有找到上去的路,据说车直达不了,山下徒步上去,今年把它找到。第三个观景台在红沟煤矿路口进去不远,这三个制高点把紫泥泉国画山尽收眼底。站在这三个制高点在飞无人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总是执着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热爱,可抵岁月悠长。天体行星可热爱,柴米油盐亦可热爱,诗和远方可热爱,修篱种花亦可热爱,翻山越岭的奔赴可热爱,稳当妥帖的生活亦可热爱。一颗炽热的心,不分 高 贵与平庸。有其,则日子热气腾腾,嵌花溢香,无之,则生活粗糙无趣,荒度流年。生活的褶皱,总要用大大小小的热爱去填满,日子的平静,总要用林林总总的欢喜去鲜活。记住,对待生活的态度,藏着你的未来。熬得住日子的汤汤水水,看得见生活的花田万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