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改变命运的不单纯是知识,是学习知识过程中凝结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睿智、综合能力与觉醒,有形无形的书柜成为我人生不断前行的阵地。</p><p class="ql-block"> 书柜里的书陪伴我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无论是开心,悲观还是失望,书成为我人生不可或缺的主要成分。培根的书虽然有一定哲理,但是,不能让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尼采的思想打开了我认知世界的新思维,但是,无法解决我的困惑,让我走向新的“台阶”,特别是教学中学生们出现的各种问题,如,逆反,思维僵化,能力为何降低,同样的教学方为什么有的学生改变不大,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我重新审视自己有形和无形的书柜,希望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周恩来的名字经常回荡在我脑海,带给我新的灵感。《毛泽东选集》让我发现新大陆,毛泽东的治学态度,写作方法,让我发现华夏语言玄之又玄的深奥;《周恩来传记》让我明晰谦卑,合作,奉献的真谛;当我再次捧起《论语》时,中华文化一脉相传历历在目,无数圣贤用生命践行中华文化,传承至今,我发现《论语》每一篇,每一章都有培根未尽的根, 百姓日用即为道书写了宇宙生命哲学的点点滴滴,中华文化成为我不断前行的阵地。</p> <p class="ql-block"> 我开始寻找学习中华文化的学习讲座,一个朋友告诉我哈尔滨某单位俱乐部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但是没听完我就退场了。因为《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影子我没有找到,吾日三省吾身变成了纠结,如何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如同石沉大海,古诗词中的唯美意境,哲学思维,忧国忧民,山河壮美更无觅处,半部《论语》治天下,似乎成了空中楼阁。我曾经被“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二是劝人读论语。”深深启迪了我,我要自己先读《论语》,让后让更多的学生读论语,让更多的学生成为祖国的建设者。</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曲阜一行,颠覆了我的教学理念,发现了学而时习之的影子,内心的成就感让我发现学习中华文化的新大陆,我在思考:为什么很多差生短时间喜欢上学习,一个讨厌学习,讨厌老师,讨厌作业的学生,突然,给我一本重新抄写的笔记,带着这些思考,我再次走进《论语》,“告诸往而知来者”、闻一知十、“三年学,不至于谷。”、“下学而上达”,这些思想精髓,让我发现了解决当下学生学习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发现了学生对学习感兴趣重要因素之一是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育部提出《论语》、《道德经》、《孟子》、《庄子》等全部进入高考考试范围,让每个中华儿女学习中华文化,践行和传承中华文化,这是利国利民、复兴文化的重大事件。老子、孔子等古先圣贤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之根,是华夏文脉的延续,就像南怀瑾先生说:“国运之昌盛,必有纯正学术,以敦人心,反之,则邪说横行,思想诡曲。”所以,学习践行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p> <p class="ql-block"> 学习中华文化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每天会背了多少,会读了多少,能给大家说出来多少,关键是能否把学到的知识与智慧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实际生活中 ,这就是践行的内容,在践行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境界,这就是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的提升学习《论语》以及中华文化的根本意义。</p> <p class="ql-block"> 《论语》不仅成为改变我自己命运的阵地,也是改变学生命运的阵地,我在学习《论语》,探究《论语》的过程逐渐,让我惊喜,让我坚信自己,更让我发现生活的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同境界的提升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