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佳作赏析‖邱群小篆书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p><p class="ql-block"> 文/邱 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义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p><p class="ql-block"> 《五柳先生传》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文章立意新奇,剪裁得当;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行文简洁,绝无虚词矜誉。</p><p class="ql-block"> 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写下的《五柳先生传》中,表示了自己的从文志愿。”如果这说少年时所作的话,那么这便不是自传了,有可能是陶渊明在年少时对生活的构想,表明志向,规划未来。</p><p class="ql-block"> 可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可见陶渊明笔下五柳先生穷困潦倒,家境贫寒。如此情境不似为自己规划未来,所以有研究者认为文章创作于晚年时期。清代学者林云铭指出文中赞语中“无怀氏”“葛天氏” 传达了安贫乐道的情怀和不为官的态度,可以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代表散文之一,他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是生活志趣,而这篇优美的散文也成为了众多名家笔下的必选作品之一,尤其是小篆书写,更引人入胜,带人入一种田园般的境界,在众多名家的笔下,小篆的《五柳先生传》让人有一种沉静典雅,温润妍美感觉,更透着一种文人的儒雅感,下面就分享小篆作品《五柳先生传》,供各位朋友欣赏交流。</p><p class="ql-block">附:原文</p> <p class="ql-block">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p> <p class="ql-block"> 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p> <p class="ql-block">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p> <p class="ql-block">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p> <p class="ql-block"> 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p> <p class="ql-block"> 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p> <p class="ql-block"> 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p> <p class="ql-block"> 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p> <p class="ql-block"> 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p> <p class="ql-block"> 这篆书《五柳先生传》铁线般的圆润线条里藏着秦代明月,严谨结构如古玉裁成,字字都透着桃花源的清幽。观之如见陶令荷锄而来,笔墨间既有大篆的古拙,更显小篆的清劲,千年文字风骨与隐士气韵缠成绳,一眼就醉入魏晋烟霞里!</p><p class="ql-block"> 此作字里行间包含着我的情趣和不与人同的思维。当然,有一句话说得很有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要表达的,和表达出来的,或许其间的差距永远如沟壑般难以填平。但正因如此,追求“美”的使者们,才会孜孜以求地去追附心中的“理想”之境。</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邱 群,广东人,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毕业。未名美术馆馆长。著有诗集《静静的生活》《追求宁静》《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活着》,叙事书画评论集《燕园墨之路——书法班的那些师兄弟和师姐妹们》,曾被聘为王铎故里书画院名誉院长。获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潜力诗人”称号。诗集《追求宁静》获首届 “新时代·鲁迅诗歌奖‘十大热点诗集奖’”;诗歌获过《诗刊》社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奖项和全国其他奖项。诗集入藏广东文学馆。有论文《书写创新书法精神的周慧珺》入选中书协“周慧珺从艺60周年”研讨会;《汕尾三大戏曲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传承创新探讨》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 “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16年广东省公共文化研讨会优秀论文;书法作品入选《守正创新——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校友书法作品邀请展》;《风华正茂——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校友书法作品展》;《纪念欧阳中石先生逝世三周年“书学·师生缘”书法文化展》,并被收藏和全国其他奖项。</p>